刘姓起源 刘姓郡望堂号

时间:2016-08-02 16:49:59     编辑:Ky02
20

  “刘姓”得姓始祖是“刘累(御龙氏)”历史人物有“刘邦、刘彻、刘备、*** 等”。那么您知道有关刘姓起源源流说法有哪些吗,刘姓郡望堂号又是如何分布?下面不妨来了解看看吧!

刘姓起源 刘姓郡望堂号

刘姓起源 刘姓郡望堂号

  

  刘姓起源源流

  起源演变

  据史记《汉书》、《通志·氏族略》和《 姓氏》所载,刘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的改姓。

  1、最早的一支来源于祁姓,是帝尧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出自今河南鲁山。

  祁姓之刘有同出一源的两支:一支直接出自刘累,形成于夏朝;一支出自刘累后裔士会,形成于春秋初期。

  刘累生于夏朝后期,曾经跟着精通养龙技术的豢龙氏学过驯化龙的本领,为夏朝第十三帝孔甲驯养4条龙,因而被孔甲赐姓为御龙氏。刘累在为孔甲养龙时住在今河南偃师县南。后来,由于饲养不善,死了一条雌龙,刘累怕孔甲治罪,就偷偷地带着家眷南逃到鲁县(今河南鲁山县)躲了起来。刘累的子孙以刘累的名字为姓氏,就是 最早的刘姓。

  2、源于姬姓的刘氏形成于春秋时期,系以邑为氏,出自今河南偃师。

  3、外族的改姓

  (1)赐姓:项羽的叔父项伯,因在鸿门宴对刘邦有救助之功,刘邦赐其家族姓刘。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洛阳即皇帝位后,接受戍卒

  娄敬定都关中的建议,决定把国都迁到长安,并因此赐娄敬姓刘。

  (2)西汉初年:匈奴族刘姓。当时,匈奴部族强盛,汉高祖刘邦采取和亲政策,把皇室宗女嫁给匈奴单于冒顿为妻。冒顿姓挛,但按照匈奴贵者皆从母姓的习俗,挛氏子孙皆姓刘。

  (3)魏晋十六国时期:匈奴族的一支为争取中原人民的支持,自称是汉朝公主与匈奴单于的后裔,一直使用母方的姓氏故而姓刘。他们先后在今山西、陕西、内蒙地区建立了汉、前赵和夏三个政权,后定居河南。史称“河南刘氏”。前赵的建立者刘渊即是匈奴贵族。

  (4)北魏“勋臣八姓”之一有独孤氏,孝文帝于太和二十年(494年)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于496年实行汉化改革,将鲜卑族的独孤氏改为刘氏。(算命www.bmfsm.com)

  (5)唐末五代时期,突厥别部沙陀族的一支也冒称是刘邦的后裔。五代十国中的后汉政权和北汉政权就是由沙陀刘氏建立的。[7] 

  从西汉初期的匈奴贵族内附,南北朝的鲜卑族进入中原,一直到清朝的满洲八旗汉化,这期间有大量外族人改姓刘姓。华北地区,尤其在河南地区的刘姓含有匈奴、鲜卑人的基因;东北地区的刘姓主要掺和了满族和蒙古族的血液。

  

  刘姓郡望堂号

  【郡望】

  据有关史料记载,刘姓郡望达25个,其中有名的有18个。

  1、彭城郡:西汉的时候设立,当时将楚国改为彭城郡,后又改为彭城国,治所在彭城。此支刘氏是汉高祖的后代。

  2、沛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相县。相当于今安徽、河南等地。

  3、弘农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弘农。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时刘贾。

  4、河间郡:汉初置郡,治所在乐城。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之子河间王刘开。

  5、中山郡:汉时置郡,治所在卢奴。此支刘姓多出自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

  6、梁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咀阳。此支刘姓为汉文帝之子刘文所开基。

  7、顿丘郡:西汉、西晋两次置郡。此支刘氏多出自匈奴刘氏。

  8、南阳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宛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西汉长沙定王刘发。

  9、东平郡:汉晋置郡,治所在无盐。南朝宋改称东平郡。此支刘氏,其开山基始祖为汉宣帝第四子东平王刘宇。

  10、高密国:西汉置国,治所在高密。此支刘氏为广陵王之子刘宏所开基。

  11、竟陵郡:西晋置郡,治所在石城。此支刘氏为后汉刘焉所开基。

  12、河南郡:汉置郡,治所在洛阳市东北。此支刘氏出自匈奴族刘氏。

  13、尉氏县:春秋时郑国尉氏邑,秦时置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十一世孙刘通。

  14、广平郡:汉置郡,治所在广平。此支刘氏出自西汉景帝之孙刘苍之后。

  15、丹阳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宛陵。此支刘氏为临怀刘氏分支,起开山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7世孙刘会。

  16、广陵郡: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宣帝广陵王刘胥。

  17、长沙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临湘。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长沙定王刘发。

  18、临淮郡:汉武帝时置郡,治所在今安徽。此支刘姓,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六世孙晋永城令***。

  【堂号】

  1、彭城堂:这是刘氏使用最普遍的堂号,因为彭城刘氏其源出西汉皇族,时间较早,人口、支脉较多,影响较大,因此被刘氏看作是郡望堂号的正宗。

  2、豢龙堂:夏相刘累,相传他善于养龙,被封为豢龙氏。

  3、藜照堂:汉代的刘向,元帝的时候校书天禄阁,有一天,一个老翁穿着黄衣,拿者藜杖,吹着拐杖上的火焰,拿出天文、地理的书给刘向。刘向问:“你是谁?”他回答说是太乙之精,听说他好学,特来看他。刘向一生著述很多,见了老翁后,才思更加敏捷了。

  刘姓迁徙分布,聚集地

  先期的刘姓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地区,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北部、安徽北部以及山西太原地区。湖北荆襄地区、湖南长沙地区、江西九江地区也有刘姓望族。汉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又一次陷入战乱,中原刘姓与其他姓氏一样,为避战乱,向南方、东南和西南迁移。从东晋到唐朝,中原地区向南方和东南地区的移民从未断过,移民数越来越大,地域越来越远。唐末中原大批移民福建,这也包括刘姓人群,明朝末刘姓始入** 。

  宋朝时期,刘姓大约有36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4.7%,为宋朝第四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河北、山东,这三省刘姓大约占刘姓总人口的39%,其次分布于湖南、河南、浙江、福建和四川等省。江西为刘姓首座大省,居住了刘姓总人口的17%。全国形成了赣浙闽、冀豫鲁、川湘三大块刘姓人口聚集区。

  明朝时期,刘姓大约有4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4.4%,为明朝第五大姓。主要集中于江西、山东、河北,这三省刘姓大约占刘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山西、浙江、湖南、陕西、江苏和湖北等。江西省的刘姓人口约占刘姓总人口的23%,仍为刘姓首座大省。

  全国形成了赣浙苏、鲁冀晋陕、湘鄂三大块刘姓人口聚集区。宋元明期间,刘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不大,但其人口的流动主要围绕于这三大块地区,东南地区主要向北和西扩散,华北地区主要向南移动同时向西和东漂移,而四川地区人口主要向两湖地区迁移。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