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与 文化

时间:2017-02-11 14:02:59     编辑:noble
20

蛇在 人的生活中起着多种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既表现在物质生活方面,也表现在精神生活方面。

蛇和 文化

蛇与 文化

江苏南部、浙江、福建一带,古代属吴越文化分布区,都有崇拜蛇的习俗...江浙一带人们把蛇分为野蛇与家蛇两种,流传着家蛇吉利不可打杀的说法、并禁忌对家蛇直呼其名,而称之为苍龙、天龙、大仙、蛮家等。有人认为家蛇能把富家的米运到穷家、这米就叫蛇盘米.也有人认为守在米囤旁的家蛇能使米满溢而出,取之不尽。宜兴地区有祭祀家蛇的风习,每年元宵节、二月二、清明、中秋、重阳节、冬至、除夕都要举行祭祀.这些仪式又叫请蛮家...苏州的蛇王庙中供有蛇将军塑像 - 农历四月十二相传为蛇王生日,那天会有许多人来进香求符。

福建古称“闽”、《说文解字》中说:闽 - 东南越,蛇种,从虫门声。”古时闽人的图腾是蛇,至今在福建的南平市樟湖镇仍保存着比较完整的崇蛇习俗。樟湖镇建有蛇王庙 - 蛇崇拜仪式有每年元宵节前后的游蛇灯活动,还有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举行的秋祭赛蛇神活动。

山西绛州的民众在清明节这天要做盘蛇馍上坟祭祖,之后让孩子把馍上的蛇头咬掉 - 这叫“灭毒头,免灾祸”。山西五台地区的民众把蛇看作财神、在枣糕上塑上小蛇以“招财进宝”。

在为死者选择墓地时,某些北方人相信“葬地蛇盘兔”之说。选择这样的墓地、既地气温暖 - 又标记财富,可以福荫后世。

其实吧,民间以为梦蛇多为吉兆:梦见蛇当道者,大吉;梦龟蛇相向,主财至;梦食蛇肉、主好运;梦见蛇叫者,吉利!《诗经·小雅·斯干》中认为梦见蛇,是生女子的吉兆,这是因为蛇阴物穴处~柔弱潜伏 - 故预兆女子降生。

要我说啊、蛇不但可入药~而且肉鲜味美 - 和猫一道可以制成名菜“龙虎斗”,和鸟相配可制作“龙凤配”。在这个地方,蛇又被作为见首不见尾的神龙的人间替代之物了。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除对民间习俗影响深广外,蛇在 传统文化中也被充分地抽象化、艺术化了,上升到“圣人之道”的高度。先秦诸子都那时候借助蛇的概念来表达自己的哲思。这左右是因为蛇既通灵神异可作圣人之喻,又真实是现实屡见不鲜而易于被人们理解接受的缘故.

蛇在 文学中的地位也举足轻重。腾蛇驾雾晋升神坛,令关于蛇的神话传说、志怪传奇层出不穷。其中有反映人蛇之争的传说.晋干宝(搜神记)中有一个“李寄斩蛇”的故事:讲述东越闽中有大蛇危害人民,每年八月百姓一定的进贡童女一名,少女李寄自告奋勇前往,先以样来饭引托出病~又放犬咬蛇,再用剑斩蛇至死。这一机智勇敢的少女英雄形象在民间广为流传。还有许多关于射蛇、斩蛇的故事,比方说后羿射杀修蛇、蒋武射蛇等、这些故事中~蛇都是以邪恶的面目出现的,人们在同蛇的斗争中取的了胜利。

也有许多反映人蛇之间关系同睦的传说!《水经注·浊漳水》载有一个异蛇担生的故事;一个人在路上见到一条小蛇~带回家中饲养,起名叫担生!担生长大以后,吞食乡人。官府就把担生的主人抓了起来,囚在狱中。担生作法,背了主人逃走 - 把整座城池变成了湖泊~县官与狱吏们都变成了鱼!《搜神记》中也有一个故事:一位善良的老婆婆养了一条长角的小蛇。小蛇长大后吞食了县官的马...县官就惨无人地道了老婆婆。蛇悲愤交加呼风唤雨、让方圆四十里都变作了湖泊,唯有老婆婆的房子丝亳无损。这两条蛇,或救主、或复仇,都算知恩图报又挺有神通的异蛇了.

《聊斋志异》中的《蛇人》故事讲了两条颇通人性的蛇:有个以弄蛇为业的人,曾驯养了两条青蛇,大的叫大青、小的叫二青。二青额头上有个红点儿,尤其灵驯、盘旋行动都很合弄蛇人心意,弄蛇人更加喜欢它。一年后,大青死了,蛇人一时没来的及再养一条补它的缺.一天天亮时蛇人忽然发现二青也不见了,怎么寻找也找不到,蛇人怅恨绝望的想去死!他怏怏地起身赶路,没走几步,听见草木错杂之处窸窣作响~原来是二青来了。蛇人喜出望外,又看见二青的身后还跟着一条小蛇~便知道二青为他荐引了一个小伙伴、这条小蛇也很灵驯,蛇人给它取名小青,到四方卖艺,获利无数。后天 - 二青长到三尺多长~实在不便于耍弄了~蛇人才忍痛放走它!但二青走了又返回来、蜿蜒在竹笥外。蛇人挥赶它说:“去吧 - 世上没有百年不散的宴席”.蛇就走了。一会儿~蛇又回来了、赶也赶不走~并用头触碰竹笥...小青在里面也震动着!蛇人想他们可能要告别 - 就打开竹笥...小青出来 - 和二青交首吐舌、像在说话,然后扭动着一起走了.蛇人以为小青会—去不返,但一会儿小青独自孤零零地回来了~静静地卧在竹笥里。又过了几年,二青已身长数尺、粗如碗口、渐渐从口里出来追逐行人,行人们都不敢到二青所在之处!有一天~蛇人路过此地 - 蛇一下子像风一样冲出,蛇人很害怕~就逃跑,蛇追的更紧,回头看时已追上自己了,看蛇的头上有个红点,这才知道就是二青,忙喊:“二青,二青!”蛇马上停下来,昂起头,好久,纵身绕着蛇人,像当年弄蛇时那样.但蛇人承受不了它的盘绕,跌倒在地呼喊 - 蛇就放开他、又用头碰竹笥。蛇人打开竹笥放出小青 - 两挖相见,交缠在一起 - 好久才分开...蛇人对小青说:“我早就想同你相别,今天你有同伴了。”又对二青说:“小青原是你引荐来的,这时候可再领它走了。再嘱咐你一句:深山里不缺饮食,不要惊扰行人,免遭天罚!”两蛇低着头,好像听进了这番话...大的在前,小的在后、急急地走了.蛇人目送他们远去:从此,行人平安无事~不知二青同小青到哪里去了。

故事里的两条蛇虽非神蛇~但对故人的恋恋之意与聪慧灵异令人难忘,感人至深...

蛇郎蛇女的故事也在民间流传颇广!台东的卑南人与鲁凯人中有着生动的蛇郎故事。《台东卑南族口传文学选》讲了一个“蛇郎君”的故事:“大南村有一位漂亮少女、很多头目的男孩向她求婚,她都不接受。由于她爱上了一条蛇。后来蛇向少女的父母提亲,把少女娶回家去。蛇的家在深山的一个湖里,他们生了很多鸟、蛇等动物,于是世界上就有了形形色色珍禽异兽。”鲁凯人的《蛇郎君》也属同一类型,只是末了说少女与蛇的子孙成为“我们的祖先”以及人们一年一度举行丰年祭必须祭祀的对象。这些故事中不难看出古人蛇图腾崇拜的遗迹,故事中把人们尊崇蛇王的心态表现的非常充分。这些蛇郎大都是年轻、英俊、善气而神通广大,是神话中理想的美好男子形象!

《聊斋志异》中的《青城妇》、《海公子》等篇讲到了蛇女。只是前者不美面可爱,后者不善良纯情,因而流传不广...但在民同有一个将近家喻户晓、感人至深的蛇女故事~等于《白蛇传》,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南宋绍兴年间 - 杭州有个叫许仙的青年在清明那天去祭祖。祭毕,才走出庙门,天开始下雨...许仙在西湖遇到美面的白娘子和使女小青、同舟避雨,同白娘子产生感情,此后两情相悦~结成良缘。后来镇江金山寺的长老法海云游至此,告诉许仙、那白衣女子并非人而是蛇精 - 并教他令妖精显形之法.许仙照此行事,见了妻子原形完了惊吓过度,命在旦夕。为救丈夫性命,白娘子冒死去盗仙草,感动神仙 - 救活了许仙。此后、许仙又被法海掳走~扣留在金山寺,为夺回丈夫 - 白烺子跟小青水漫金山、在断桥遇到逃出的许仙时,小青缘于他负心举起宝剑 - 白娘子对许仙仍然眷顾情深……最终白蜋子被镇在西湖雷蜂塔之下!

这个故事里白烺子可谓集众美于一身~既温柔贤淑,又侠义肝胆、至情至性,善良勇敢,绝望地追求着对许仙的无望的爱情、在某种意义上 - 正代表着广大妇女悲惨痛苦的命运同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 - 激起了人们的深切同情.数百年来,白娘子的传说吸引了千千万万的看本文的人 - 以白蛇与青蛇为原形的白娘子与小青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许多诗词歌赋对蛇也多有提及.如杜甫诗《同渚公登慈恩塔》:“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苏轼词《西江月·平山堂》:“十年不见老仙翁 - 壁上龙蛇飞动...”马致远曲《双调夜行船·秋思》:“纵荒坟,横断碑,不辩龙拉!”等等。

人现代的日常用语中也有不少有关蛇的成语、俗谚.“画蛇添足”喻节外生枝,过犹不及;“杯弓蛇影”喻疑神疑鬼、过度忧虑;“打草惊蛇"喻做事草率;“虎头蛇尾”险有始无终;“打蛇不死必为仇”指除恶务尽;“打蛇打三寸”指击敌要害。“人心不足蛇吞象”指贪的无厌;“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指一次受挫长期心有余悸;“蛇无头不行”指团体要有领导者诸如此类。这些成语俗谚与故事~足以见的蛇同 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