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的歇后语 牛的成语文化

时间:2017-05-12 15:13:31     编辑:noble
20

  十二生肖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在文化上关于十二生肖的利用有很多。而十二生肖牛排民第2位,牛象征意义是朴实,固执,体型大。而你了解关于生肖牛的文化有哪些吗?用牛来描述的歇后语你知道有哪些吗?关于牛的成语又有哪些?下面就是关于这方面的内容介绍!

牛的歇后语 牛的成语文化

  关于牛的歇后语介绍

  脚踩牛屎 一塌糊涂

  叫牛坐板凳 办不到;没法办,

  金壳郎(金龟子)赶牛 自不量力;不自量

  九牛爬坡 个个使劲;个个出力

  九牛失一毛 不在乎;无足轻重;无关紧要;无关大局

  九牛一毛 微不足道;微乎其微

  酒醒不见烤牛肉 悔之莫及;后悔已晚

  拉来黄牛当马骑 穷凑;穷凑合

  拉牛入鼠洞 行不通;走不通

  拉牛上树 办不到;没法办;难上加难

  口渴的牛犊望井底 解不了渴

  癞蛤蟆遭牛踩 末日来临

  懒牛上套 屎尿多

  拉直牛角 白费功夫;枉费功;办不到;白费力气

  老虎吃牛 大干一场

  懒牛懒马干活 屎尿多

  老母牛上场 屎尿多

  老牛挨鞭子 忍辱负重

  老牛打喷嚏(pen ti) 笨嘴笨舌

  老牛反刍 吞吞吐吐

  老牛赶山 走到哪天算哪天

  老牛拉犁马拉车 浑身是劲

  老牛拉磨 团团转;慢工出细活;默默无闻

  老牛拉碾 原地打转

  老牛拉破车 两凑合;慢腾腾;松松垮垮

  老牛拉座钟 又稳又准

  老牛撵(ni n追赶)兔子

  老牛身上拔根毛 微不足道

  老牛拴在树桩上 没跑;跑不了

  老牛踏垡子(f zi翻耕过的土地)

  老牛追汽车 赶不上;撵不上

  老牛钻狗洞 难通过;通不过

  老牛钻耗子洞 行不通;走不通

  老牛钻鸡窝 没门

  按着牛头喝水 勉强不得

  把牛角安在驴头上 四不像

  抱着琵琶进磨坊 对牛弹琴

  背着牛头不认账 死赖

  笨牛吃麻雀 不好捉弄

  逼着牯牛(公牛)生子 强人所难

  壁上的春牛 离(犁)不得;跟(耕)不得

  布袋里装牛角 内中有弯

  苍蝇飞进牛眼里 找累(泪)吃

  苍蝇给牛抓痒痒 无济于事

  长就的牛角 值(直)不得;直不了

  车后拴小牛 歹毒(带犊)

  吃了鱼钩的牛打架 勾心斗角

  冲沟里放牛 两边吃(比喻两面受益,好处很多。)

  初生的牛犊 不怕虎

  穿了鼻子的牛 让人牵着走

  打猎的不说鱼网,卖驴的不说牛羊 三句话不离本行

  大车后面拴小牛 歹毒(带犊)

  大牯牛落井里 有劲使不上;有力无处使

  灯草打老牛 不痛不痒;无关痛痒

  灯草套牯牛(公牛) 动不得

  灯心上煨牛筋 快不了

  掉在枯井里的牛犊 有劲使不上;有力无处使

  丢了黄牛撵(ni n追赶)蚊子

  丢了黄牛撵兔子 不知哪大哪小

  丢了一只羊,捡到一头牛 吃小亏占大便宜

  犊子踢牛婆(母牛) 恩将仇报;以怨报德

  端公(巫师)吹牛角,道士吹海螺 各师各教

  对牛弹琴 不入耳,难入耳;充耳不闻;白费劲;枉费工

  对牛吟诗 不入耳;难入耳

  对着牛嘴打喷嚏(pen ti) 吹牛

  躲过了老虎,又撞上了野牛 一个比一个凶(比喻灾祸一个比一个严重。)

  躲过野牛碰上虎 一个更比一个凶

  放牛娃去放马 乱套了;乱了套

  黄牛背上的跳蚤 自高自大

  黄牛吃草 吞吞吐吐

  黄牛打架 死顶

  黄牛脚印水牛踩 一个更比一个歪

  黄牛落泥塘 越陷越深

  黄牛拴鼻绳 跑不了

  黄牛咬黄连 吃苦耐劳

  黄鼠狼拖牛 自不量力;大干一场

  黄鼠狼戏水牛 大的没有小的能

  风马牛 互不相干;各不相干

  疯牛钻进死胡同 不好回头

  蛤蟆被牛踩 浑身是伤

  蛤蟆跳到牛背上 自以为大

  耕地里甩鞭子 吹(催)牛

  耕牛吃羊草 怎能吃得饱

  过河的牛尾巴 拽(zhu

  好花插在牛粪上 可惜;真可惜

  好花插在牛屎上 真可惜

  耗子爬到牛角上 自以为大

  耗子拖牛 大干一场

  耗子钻牛角 没有出路;死路一条

  黑天捉牛 摸不着角

  画上的春牛 中看不中用

  见惯了骆驼 看不出牛大来(比喻眼光太高)

  老鼠咬牛 大干一场

  懒牛拉磨 不打不走;上了圈套

  老牛吃草 吞吞吐吐

  老牛出工 让人牵着鼻子走;浑身是劲

  老牛打滚 大翻身

  老牛拉稀屎 接连不断

  老牛头进汤锅 难熬

  老太婆坐牛车 稳稳当当

  老太太吃牛筋 食而不知其味

  犁地的甩鞭 吹(催)牛

  老牛啃瓜 不抬头

  老鼠骑水牛 大的没有小的能;小能降大

  俩牛抵角 豁着脑袋干

  俩牛相斗 顶顶撞撞;又顶又撞

  老水牛拉马车 不合套

  老鹰叼黄牛 贪欲太大

  鹩哥(li o ge鹪鹩。小鸟)落在牛背上

  老牛喝水 不抬头

  老牛啃地皮 耷拉(d

  老母猪和牛打架 豁出老脸来了

  老牛脱了磨 空转一遭

  老牛走老路 照旧

  老牛闯进瓷器店 破的破;烂的烂

  老牛大憋气 不吭声

  老牛掉进深泥潭 不能自拔

  犁地淹死牛 伤(墒)透了

  老牛追骏马 撵(ni

  蚂蟥钻进牛鼻孔 难解脱

  买老牛置破牛 光顾眼前;只顾眼前

  老子偷猪儿偷牛 一辈更比一辈坏

  马笼头套在牛嘴上 胡勒

  没轮子的牛车 跑不了 (算命www.bmfsm.com)

  没牙老婆嚼牛筋 白磨嘴皮

  没有笼头的野牛 到处伸嘴

  驴子拉磨牛耕田 各干一行;各走各的路;各干各的活

  马嚼子套在牛嘴上 胡勒

  蚂蚁抓上牛角尖 自以为上了高山

  马背上跌跤,牛背上抽鞭 错上加错;迁怒于人

  蚂蟥叮住水牛腿 寸步不离

  卖牛卖地娶回个哑巴 没话可说;无话说

  骆驼进牛棚 门路不对

  马笼头给牛戴 生搬硬套

  马皮拧绳绳拴马,牛皮做鞭鞭打牛 忘本

  卖牛肉的面孔 斤斤计较

  抹布盖牛背 露头角(脚)

  奶牛的咂儿头(z er tou奶头)

  拿着耗子当成牛 吹的

  泥牛人海 无消息;杳无音信;有去无回

  年画上的春牛 离(犁)不得

  牛背上翻跟头 有点硬功夫

  牛鼻子穿环 让人牵着鼻子走

  牛鼻子上的跳蚤 自高自大

  牛鞭(牛阴)敬神 神也得罪了,人也得罪了

  牛长鳞,马长角 不可能的事;没人见过

  牛鼻里爬小蟹 大惊小怪

  牛踩乌龟背 心里痛;痛在心上

  牛吃苞米(玉米)秸 天生的粗料

  牛吃草料鸭吃谷 各人有各人的福;各人享各人福

  有关牛的成语文化集萃

  汉语中有关牛的成语,有一些日常使用频率很高,无论书面与口语,都是如此。

  ▲对牛弹琴

  此成语出自汉人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比喻对不懂事理的人讲道理或论事,或意在徒劳无功,或意在讽刺对方的愚蠢无知。也作“对牛鼓簧”。然而现代科学认为,给奶牛演奏优美的古典音乐,可增加其产乳量,看来“对牛弹琴”也并非全无用处,不过这与成语就无关了。

  ▲牛鬼蛇神

  此成语出自唐杜牧《李贺集序》“鲸口去熬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以牛首之鬼与蛇身之神形容文学作品的虚幻怪诞,并非贬义。此后,人们又以之比喻歪门邪道之流,再引申为各种坏人,就完全是贬义了。此成语常比喻各式各样的坏人。这是在十年“浩劫”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句成语,当时关押或集中“坏人”的屋子即称“牛棚”。现在这句成语无论于口头或书面都不常见了。可见汉语中有一些词语的历史变化实在不小。

  ▲老牛破车

  此成语介乎成语与俗语之间,常用来比喻做事缓慢,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此外如“九牛二虎之力”、“初生牛犊不怕虎”、“牛头不对马嘴”以及“九牛一毛”等成语,人们也常使用,其意明显,不言而喻。

  ▲老牛舐犊

  此成语以牛爱其犊常用舌舔之的现象比喻人的爱子情深,很有形象感。此成语出自《后汉书·杨彪传》:“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石单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据《汉书·金日石单传》,金日石单原为匈奴休屠王太子,被汉武帝俘虏后拜为马监,受到恩宠,其长子弄儿也为武帝钟爱。但弄儿在宫中并不谨慎,与宫人yinluan ,被金日石单碰见,亲手杀了其子,以防后患,因而更受武帝的尊敬。杨彪用这个故事回答曹操,是正话反说,对于曹操杀其子杨修是怨恨的,但又答语得体,令曹操也无可奈何。从中可见语言运用的巧妙。

  ▲牛鼎烹鸡

  用可煮一头牛的大锅煮一只鸡,显然是大材小用,并且未必适用。此成语出自《后汉书·边让传》:“传曰:‘函牛之鼎以烹鸡,多汁则淡而不可食,少汁则熬而不可熟。’此言大器之于小用,固有所不宜也。”

  ▲牛溲马勃

  这句成语出现了牛、马,却并非十二生肖中的牛与马。牛溲,或称牛遗,是车前草的别名;马勃,一名屎菰,是生于腐木的菌类。两者为至贱之物,但皆可入药治病,特指有用处却不甚值钱的东西。此成语出自唐代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也有人认为“牛溲”是牛尿。

  ▲牛骥同皂

  牛与千里马在一个槽中进食,比喻贤愚不分。牛,在这里成了愚的代名词。宋***《正气歌》:“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也作“牛骥共牢”。

  ▲牛衣对泣

  或作“牛衣夜哭”,比喻因家境贫寒而伤心落泪。牛衣,是供牛御寒用的披盖物。此成语出自《汉书·王章传》,汉人王章家贫,病卧于牛衣中,自料必死,哭泣与妻子诀别,妻子激励他上进,终于出仕有所作为。

  童年马角,以无角的牛和长角的马比喻失去真相的事物。泥牛入海,以泥塑牛入水必解比喻一去不返。土牛木马,以泥捏的牛、木制的马比喻有其名而无其用。牛蹄中鱼,在牛蹄踏出的小水坑中生活的鱼,比喻身处绝境。吴牛喘月,据说江浙水牛怕热,见月以为是太阳而发热,比喻因疑心而害怕。宁为鸡头,无为牛后,即“宁为兵头,不当将尾”的意思。这些成语都很形象。执牛耳,比喻在某一事中居领导地位;牛马风,指事物之间毫不相干,同“风马牛不相及”。这三字成语,若用起来也很生动。

  属牛的文化象征

  撒草受罚,效劳人间——牛的神话与传说

  古时,牛王是玉帝殿前的差役,时常往返于天宫和大地之间。有一天,农夫托牛王给玉帝传个口信,说是人间寸草不生,大地光秃秃的,太难看,请玉帝带点草籽给人间,把人间打扮得好看些。玉帝听了,觉得有道理,便问殿下众神谁愿去人间撒草种。

  “玉帝,我愿去人间撒草种。”牛王自告奋勇地说。

  “你是个粗心大意的家伙,恐怕不行吧。”玉帝不放心地说。

  “玉帝放心,这点小事我都办不好,甘愿受罚。”牛王坚持要去。

  玉帝同意了牛王的请求,嘱咐牛王到人间后,走三步撒一把草籽。

  牛王带着草籽,走出天宫,在跨出南天门时,不小心跌了一跤,坠下人间后,头脑晕乎乎的,误以为玉帝的旨意是走一步撒三把草籽。于是,大把的草籽撒在了大地。

  第二年,野草丛生,农夫根本无法种庄稼了。他们托灶神告诉玉帝,野草太多,庄稼无法生长。玉帝知道坏事了,召来牛王一问,才知道粗心的牛王是一步撒三把草籽,把一件好事办坏了。

  “你这粗心的老牛,弄得人间遍地野草。当初你怎么保证的?从今以后,你和你的子子孙孙都只准吃草,帮助农夫除掉野草,同时,祖祖辈辈都得帮助农夫干活儿。”玉帝说完,怒气未消,飞起一脚踢向老牛,牛王一个筋斗从天上落到人间,嘴巴朝下,被摔掉了一排上牙。

  牛从此便一辈子给农夫当苦力,并且从未停止啃青草。直到今天,它的那排上牙也还没有长出来。

  但是,牛是个知过即改的好动物,它任劳任怨,勤恳忠实,拉车犁田从不松套,为农夫做了不少好事,博得了人们的好评。在排属相的时候,人们一致推举他为属相,牛凭自己对人类的贡献当上了人类的属相。如果不是投机的小老鼠藏在牛角上,抢先得了头名,牛王肯定还会当上属相首领呢。

   的汉字中,只要与牛配伍的,不是有那么点牛劲,就是有那么些牛的精神,否则就是一头货真价实的牛。

  牛在十二属相中,体积最大,与老鼠正成对比,所以人们在生活中以“鼠”喻小或少,以“牛”喻大或多。

  牛以愚忠闻名。人们常把不智不肖,愚笨者称为“蠢牛”或“饲牛”。古时讥笑目不识丁者为“青瞑牛”(瞎眼牛)。世人谓不明话意为“对牛弹琴”。称毁誉由人为“呼牛呼马”。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