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升卦爻辞

时间:2016-03-08 10:10:17     编辑:Ky02
20

  “爻辞”是易经之中对不同的卦象题下所系文辞,从而在卦象中得知人生及命运的变化。易经中总共分为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相关的爻辞。那么关于易经“升卦爻辞”是怎样的呢,易经升卦析命运又是如何?如果您还不是很了解,下面看看相关的内容吧!

易经升卦爻辞

易经升卦爻辞

  

  易经升卦爻辞解释

  第四十六卦:《升卦》

  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白话】《升卦》象征上升:亨通,宜于出现权高位尊的大人物,用不着忧虑,向南方出征会带来吉祥。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白话】《象辞》说:《升卦》的卦象是巽(风)下坤(地)上,而巽又象征高大树木,这样就成为地里边生长树木之表象。树木由矮小到高大,象征上升;与此相应,君子通过顺应自然规律来培养自己的品德,积累微小的进步来塑造高大完美的人格。

  初六,允升,大吉。

  【白话】初六,宜于上升,大吉大利。

  《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白话】《象辞》说:“宜于上升而大吉大利”,是因为阴柔处在最卑下的地位,位于其上的阳刚者同情其处境,希望其尽快上升,所以其上正合乎上面的意思。

  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

  【白话】九二,内心恭敬虔诚,即使微薄的禴祭也可以感动神灵,免除灾祸。

  《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白话】《象辞》说:《升卦》的第二爻位(九二)内心虔诚仁厚,一心成人之美,深得众人信服,必定会给自身带来喜庆。

  九三,升虚邑。

  【白话】九三,上升到空旷的城邑,如入无人之境。

  《象》曰:“升虚邑”,无所疑也。

  【白话】《象辞》说:“上升到空旷的城邑”,这是因为没有任何阻碍,上升得十分顺利,不要有半点迟疑。

  ** ,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

  【白话】** ,君王到岐山祭祀神灵,吉祥如意,没有灾祸。

  《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顺事也。

  【白话】《象辞》说:“君王到岐山祭祀神灵”,就是向神灵表示恭顺,诚惶诚恐地供奉神灵,结果必然会带来吉祥如意。

  六五,贞吉,升阶。

  【白话】六五,占卜结果吉祥如意,乘势沿着台阶稳步上升。

  《象》曰:“贞吉升阶”,大得志也。

  【白话】《象辞》说:“占卜结果吉祥如意,乘势沿着台阶稳步上长”,表明上升已达到鼎盛时期,接近光辉的顶点。真可说得上是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同时也表明阴柔居于尊位,必须稳健行事,循序渐进,不可像“升虚邑”那样冒进。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

  【白话】上六,在昏暗幽冥状态下依然上升,只有坚持不懈地保持纯正品性,才能获得好的结果。

  《象》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

  【白话】《象辞》说:昏暗幽冥状态下仍然上升,本身又已处在《升卦》的最高位置,按照盛极而衰的道理,上升的势头必然会逐渐消退,再不会如原来那样富有进取精神了

  易经升卦析命运

  升(卦四十六)—昌盛之道在不断发展

  【原文】

  (巽下坤上)升①: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初六:允升②,大吉。

  九二:罕乃利用禴,无咎。

  九三:升虚邑③。

  ** :王用亨于歧山④。吉,无咎。

  六五:贞吉,升阶⑤。(算命www.bmfsm.com)

  上六:冥升(6),利于不息之贞(7)。

  【注释】

  ①升是本卦的标题。升的意思是上升,发展。全卦的内容大致是讲周朝不断上升、强盛的历史。标题的“升”字是卦中多见词。②允:意思是前进。③虚邑:建在大山丘上的城邑。④王:周玉。亨:即“享”,意思是祭祝,⑤升:登上。阶:阶梯。(6)冥:晚上。(7)不息:不停。

  【译文】

  升卦:大亨大通,有利于见到王公贵族,不必担忧。向南出征吉利。

  初六:前进而步步发展,大吉大利。

  九二:春祭最好用俘虏作人牲,没有灾祸。

  九三;向建在山丘上的城邑进军。

  ** :周王在歧山举行祭祝。吉利,没有灾祸。

  六五:占得吉兆,沿阶而逐步上升。

  上六:昼夜不停地发展,有利于不停发展的占问。

  【读解】

  我们不应忘记,《周易》的作者耿耿于怀的是挽救周王室的危亡,所以一有机会就要表达这一意图。这一卦的主题是发展进步,用在行将衰亡的周朝之上,正切中了问题的关键。

  其实,岂止是周代才需要不断地发展壮大!无论哪个时代、哪个社会,没有发展和进步,都只有死路一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应是千古不易的真理。

  发展和进步,不应当是单一直线式的,而应是开放式的,放射式的,金方位的,需要有博大的胸襟和高众瞩的见识。只要于我有利的,就广采博纳,而不要分什么中、外,更不应死守什么“中体西用”的死胡同。远的不说,近代 就深受“中体西用”之争的危害。现在的反思首先就当跳出中、西之分的窠臼,然后才会有深入实质的体察,然后才谈得上向前看,大步走。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