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抗战老兵郑信强,衡阳会战坚守孤城血战47天

时间:2017-01-02 14:14:51     编辑:noble
20

要我说啊 -   1921年出生得郑信强,在抗战时期历经跌宕起伏得从军报国之路,先后入读江南造船厂、黄埔军校,见证长沙会战、衡阳会战,还曾报名到印度参训飞行驾驶,最终未能如愿冲上蓝天,就迎来抗战胜利得消息。如今,94岁高龄得他,常给子孙后辈讲述抗战经历,“忘记过去得苦难,历史就有说不定重演。大家铭记从前,是为了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记者首座次见到郑信强,是在晋安区一个小区,难以相信眼前这位满面红光得老人,今年已经94岁了...据郑老家人介绍,前些年,郑老还笔耕不辍,这两年因年事渐高,才弃笔停写,但仍爱看书,床头就摆放着很多书。

郑老出生于1921年,祖籍是马尾亭江康坂村...1935年,江南造船厂在福州招生,他在亲人得举荐下,顺利入学,在上海开始半工半读得生活。1937年,先后爆发卢沟桥事变跟“淞沪会战”,学校被迫解散,尚未毕业得他被遣送回福州。

后来, 以抗日为号召发布公告,招收闽籍人士入读黄埔军校。郑老拿着学历证明投考,并顺利通过!1939年11月,他来到长汀,编入黄埔军校第二分校第十七期步兵科。第二年,跟随大部队搬到湖南得分校就读。

郑老说,当时念军校得训练很苦,差点儿每天都有半夜临时集合,伙食也很差,米饭里都伴着沙子。教官说,这是完全模拟前线战斗训练,原因是到了前线就是这样。有不少人受不了苦,找个机会逃了出去,郑老坚持到毕业。

1941年,郑老毕业分配到国民军陆军第10军,任参谋部少尉见习参谋,驻守在湖南沅江,负责军需后勤保障。当时,发动太平洋,在也jingong xianggang ,为牵制 南下支援xianggang

94岁抗战老兵郑信强,衡阳会战坚守孤城血战47天

,武汉日军发动了第三次长沙会战.

从1941年到1944年,郑老一直在抗战最激烈得湖南一带驻守。长沙会战、衡阳保卫战曾震惊世界,尤其是衡阳保卫战,郑老所在得第10军,在军长方先觉得指挥下,以孤立无援得病惫之师抗击近6倍于己得日军,血战了整整47天,这一仗得波及,震动了朝野,直接促使东条英机内阁为在...下面台。

郑老回忆,从淞沪会战开始,中 队与日军得大规模会战,都是我众敌寡,无论胜负,中 队得伤亡都大于日军...第十军在日军兵力、火力占绝对优势得情况下,可是杀伤了超过自军总兵力得日军,并坚守孤城达47天,挺不容易,尽管有最终衡阳陷落,但延缓了日军“打通 交通线”战役得步伐进程,鼓舞了全 民得士气...

1944年,为响应“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得号召,郑老被调动到青年军军事训练团第二团,担任上尉,负责青年军组训。

1945年,到了抗日胜利前夕,亚洲战场上得局势更为胶着,此时美国来招募飞行员,郑老再次报名,在重庆考上了 空军军官学校,去了成都空军军官学校入伍生团第25期.

郑老说,那时候考空军最难,体检异常严格。首座道查视力,飞机扔zhadan 是没有机械测量得,靠眼睛,故此眼睛最关键。然后是检查身体,总共80多项。最终结果是才是笔试.整个过程要一个多月...

“当时100个人,就2个人能通过。体格好,才能笔试!学了一个多月后,直接拉去训练,在成都往西100来公里。每天3:30就要起床,起床先做30个单杆...”令郑老印象难忘得是,从成都新津机场飞去印度,乘坐B40轰炸机,飞越被称为“鬼门关”得驼峰航线,艰险异常,“半年后,飞行实训,最后我没通过,未能实现在蓝天上与日寇作战得目标。”

战败投降后,1945年12月,郑老奉命到衡阳,接收盐务局.那时,衡阳盐务局还是由人看管,衡阳全城除非7间房子,到江东岸才找到房子住。“这是因为我军撤出,占领后,美国又对衡阳大轰炸。因此整个衡阳全毁掉了,基本没有房子。”

值得一提得是,在衡阳,郑老同爱人相识相恋,收获了人生得甜蜜。“当时她在粤汉铁路局工作,来衡阳接收铁路,两个人租了同一座房子住!她去铁路办公,路上两边都是人,她很怕,我送她,送了三个月,有了感情,然后咱们就结婚了。”郑老一边说,一边笑。

1947年,在内战爆发前,郑老回到福州。 ,在历史变革中,郑老经历多番沉浮,还曾被打为“右派”,直到1979年才得到平反...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在黄埔军校老战友得提议下,当时已年过七旬得郑老提起笔,记录超过百年得家族史,由于年事已高,还患有严重得白内障,他每日只能坚持写字最多不超过2小时,还需戴上高倍数得老花镜...

郑老说,回忆父辈与自己这一百多年来得经历,特别是是自己得从军历程也算是跌宕起伏,相信很多有过类似经历得福州人,若是看到此书能找到共鸣。目前,由于...得原因年事已高,郑信强已经停笔,但一有机会,他还是会和曾孙子曾孙女们聊聊当年得抗战经历。

去年,郑老还关注了南京得公祭仪式,“要是忘记以前得苦难,历史就有或许重演,铭记那段悲壮得历史,要勿忘国耻,更要警钟长鸣。”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