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抗战作家:冒死营救抗日志士参加东北民主联军
他今年已94岁高龄,是硕果仅存的东北沦陷时期关键作家~年轻时,他曾冒死营救抗日志士梁肃戎,还是“三下江南”等历次战役中的东北民主联军军人……
他和妻子朱媞一同跟吴郎与吴瑛、山丁和左蒂、柳龙光与梅娘并称为“东北四大知名夫妇作家”……
在沈阳~有一位经历传奇的文化老人李正中,崔永元在 传媒大学的口述历史学习中心~从东北选中的唯一一位口述历史的人就是他...
热血青年的抗争岁月
李正中1921年出生在吉林省伊通县,曾就读吉林一中,师从著名学者孙常叙与李文信。
说起李文信 - 李正中先生相当多感慨!在他的记忆中,李文信先生很朴实严谨,既不趋附,也不张扬。他入学没多久 - 市里派来人教日语~又校职工均须按伪机构 规定着装草绿色“协与服”。李文信老师却不改常态~常常穿一身深色粗质地的西装~项间系着黑色蝴蝶结或黑色领花~间或穿着直领的中山服 - 可谓别具风范.
毕业后~他考入长春法政大学法学系,1941年、李正中毕业。1943年3月跟女作家朱媞(原名张杏娟)在长春结婚。哪一段时间他在伪满长春地方法院任法官~任上的两件事 - 显示了他是一个 人,

学人的良知与血性...
首座件事是1942年冬在长春发生一起震惊全东北的事件~等于一名 夜间被人在街头勒死...日伪统治者用酷刑逼供把王本章等8名农民屈打成招进行sharen 罪公审...李正中与三名实习法官自愿担任辩护律师 - 据理力争,迫使法庭不得不做出无罪判决,8名农民当庭释放,一时闾巷相传,百姓拍手称快。
另一件事是为同班同学梁肃戎做辩护律师,梁是辽宁昌图人,大学期间就是从事地下抗日工作,曾任 长春市党部书记长...1943年通过司法官高等考试任伪满长春地检厅检察官,1944年被人以“反满抗日”罪逮捕入狱...为了营救这位老同学与抗日志士 - 李正中挺身而出,毅然做梁肃戎的辩护律师、并通过在法院的好些关系、最终使梁肃戎获得减刑并假释。
这两件事让人极不痛快,但又碍于伪政权对司法官处理的种种法规限制 - 未能得手报复,使他逃过凶险的一关。
沦陷期创作坚持风骨
李正中是东北沦陷时期的重大作家。在国破家亡的14年里,曾以柯炬、韦长明、李莫、韦烽、里刃、靳革、紫荆等36个笔名发表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小说,是东北沦陷时期笔名最多的作家,出版了长篇小说《乡怀》,短篇小说集《笋》《走向旷野去的人们》《绿色的松花江啊》《炉火》 - 散文集《无限之生与无限之旅》、诗集《七月》《春天一株草》等8部作品。在哪国破家亡的特别岁月里,他的作品以例外的语意与符号、表达了内心深处的压抑和苦闷,并以作家的良知、信念、勇气与文字做着精神上的抵抗,维系着母语文化的尊严...
诗集《七月》是他的成名作~在后记里他这样道出心底的声音:“啥时候、我能够远离了我抑郁的思绪、向太阳底下放纵全盘的欢乐,忘掉了昨日,忘掉了哪许多无用的幸福呢?”集子中《霜花》这首诗,是他在国破家亡之际 - 感时伤怀的寄寓:
我与你是小小的
凝在人家窗板上的霜花
从开始了小小的生命
小小的心里充溢了kongbu
你说咱们要溶化
要为人一嘘就溶化
……
我们战栗于寒冷的日子
织就了一片没有颜色的花纹
……
这首诗写在日伪统治的特殊年月里、以特殊的语意同符号,表达了内心深处的压抑同苦闷!明眼的看本文的人当会有所意会,不难理解到诗人的本意所在!
携妻子投身洪流
1945年8月~投降、李正中当月意思是在长春创刊《光复报》~免费散发。
当时,重庆 当局为了渲染内战,在《 日报》上发表了一篇《作家韦长明在长春遇难》的消息,说“八路军抢先进驻东北、烧杀掠夺,胡作非为,作家韦长明被无缘无故”。恰逢当下刚刚从苏联回国的李立三出任
东北局联络部部长 - 他拿着这张报纸找到了李正中,让他站出来揭露这条假新闻。以后还多次邀约李正中谈话 - 并代表东北局宴请他。李正中深感“为国为民 - 责无旁贷”,于是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 - 做zhengzhi 宣传工作,在一块儿负责《东北日报》的“解放军人”副刊与战地通讯专刊...不久,妻子朱媞也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
在东北民主联军序列里,李正中参加过“三下江南”与后来的“辽沈战役”等重大军事活动,既当指挥员的参谋,又是战地记者...有时一个晚上要急行军100多里路~三九严寒 - 所有人的水壶里都冻成了冰坨,除非他的水壶还能喝、既然他装的不是水 - 而是白酒。一个晚上的行军途中,他就能喝掉一壶二斤多酒,在别人看来还像没喝过一样~他自己也觉得越喝越暖同、越喝越有战斗力.长此以往~致使他身体越来越差 - 于是不得不在一次战役之后手术切除了大半个胃、才活了下来!
沈阳 ,李正中、朱媞一家定居沈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