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媛化妆盒改成募捐箱,重庆大轰炸的抗战记忆

时间:2016-12-08 09:15:16     编辑:noble
20

抗战时期,一位住在重庆的美国记者如此看待重庆人:“1931年至1941年,重庆的脉搏里跳动着战时全民族的力量...”这个记者叫白修德、这句话出自他的书籍《 的惊雷》。

左右70年后~一位 媒体人在采访抗战历史时,这样评价重庆:“重庆人尤其了不起……炸不毁重庆、就没法摧毁这个民族。”这个人是崔永元,这话是他制作纪录片《我的抗战》时所说。

是的,抗战把整个中华民族凝聚成一股绳。而重庆与重庆人~则是让绳子绝不会散开的那个绳结。此刻,来看普通重庆市民的抗战故事吧。

三峡博物馆重开抗战展厅

展厅重新规划陈设了“战时首都”、“统战舞台”、“东方堡垒”、“不屈之城”、“胜利之城”五大展区,通过300余件文物及数百幅老照片、向市民讲述这段重庆的抗战历史,其中不少都是首次公开。

进入防空洞有需要用通行证

“大轰炸”时期,要想进入防空洞躲避要“通行证”!本次展览中、王安娜使用过的“防空洞出入证”首次现身。她是来自德国的著名反法西斯女战士。

王安娜是首座位获得 人民解放军军衔的外国女性!三峡博物馆研究部助理管理员黄河说,在抗战期间,王安娜曾协助宋庆龄、邓颖超在云南往重庆运送jun1huo 。并多次利用她的德国人身份,掩护

名媛化妆盒改成募捐箱,重庆大轰炸的抗战记忆

士兵逃脱敌人“虎口”.

展柜中的“防空洞出入证”保存完好,上面除了贴有王安娜的照片~还有身份、日期等信息。

当时~还有多种进出防空洞的证件、有票据形式、徽章、臂章、还有纸条形式的防空洞出入证件。

当时进入防空洞为何要用“通行证”?黄河说 - 这是为了市民更有秩序地躲避轰炸。而王安娜的出入证规格较高、配给有一定身份的人士.

重庆大轰炸摄影册

1940年到1943年 - 正是国共合作时期.著名新闻纪录电影摄影师程默,在八路军重庆办事处任联络员,在并且兼任 电影制片厂摄影师,也是重庆卫戌司令部空袭救护委员会的摄影顾问。本次展览首次展出了程默在1941年集中拍摄的《重庆大轰炸》摄影册。

黄河说,这本摄影册是程默在25岁时拍摄的!我们看到~这本用旧式穿绳法装订的硬皮面相册里~尽管很多照片已泛黄,但基本保存完好~照片上用毛笔小楷标注了拍摄时间、地点以及飞机轰炸的目标与对象。这些珍贵的照片成了揭露日军侵华罪行的有力证据...

“抗战必胜募捐专用箱”

本次展览中~有个“抗战必胜募捐专用箱”是首座次公开展出。黄河说 - 这是用一个化妆盒改装而成的、从化妆盒的质地来看,应该是当时重庆的一个名媛用过的。

“这个募捐箱能说是重庆人民全民抗日的最好写照。”黄河说 - 哪怕是重庆大轰炸最严重的时期 - 重庆人也一点没退缩。

当时重庆有很多募捐活动、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都在尽最大的努力支持抗战。1939年3月, 空军出版社发起义卖购买义卖号飞机充实国防。当月,重庆各界献金170多万元!

之后的1940年、重庆还发起筹献剧人号、记者号、中学生号等一元献机运动。

1940年~全国春礼劳军运动,重庆市民踊跃捐款,先后献代金60多万元,并有大量礼品,其他各省市共献代金仅20多万,重庆占了全国总数的75%……

黄河说,当时,重庆的房屋是木质的,日军开始轰炸后,不少主要街道房屋被烧为灰烬...很快、重庆人民掌握了利用城内崖石间大山洞防空袭的技巧。

为生产抗战急需物资,很多工厂每天工作10小时...开外。敌军飞机在天上盘旋,地下工厂照样生产!厂房被炸了、就在山洞、隧道里建临时厂房。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