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子期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战国时代楚国(今湖北武汉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拿板斧的樵夫...
我们都知道钟子期与伯牙因兴趣相投,两人就成了至交。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生不再鼓琴。钟子期墓历经修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汉阳知县华某并立碑!

钟子期简介
中文名钟子期
别名钟徽
国籍楚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春秋楚国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
出生日期公元前387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299年
职业樵夫
信仰多神教
代表作品高山流水
相关作品无
相关典故伯牙摔琴谢知音
人物生平
经历
求学深造
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的名字叫伯牙。伯牙从小特别聪明 - 天赋极高 - 又很喜欢音乐 - 他拜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为老师。
学习了三年,俞伯牙琴艺大长,成了当地有名气的琴师...但是伯牙常常感到苦恼~原因在于在艺术上还达不到更高的境界.
伯牙的老师成连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对他说,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技艺都教给了你,而且你学习得很好。至于音乐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没学好。
我的老师方子春是一代宗师,他琴艺高超、对音乐有特别的感受力。他现住在东海的一个岛上、我带你去拜见他~跟着他继续深造、你看好吗?
伯牙闻听大喜 - 连声说好!他们准备了充足的食品,乘船往东海进发。一天~船行至东海的蓬莱山、成连对伯牙说:“你先在蓬莱山稍侯,我去接老师 - 马上就回来.
”说完 - 成连划船离开...过了许多天 - 连成没回来,伯牙很伤心。他抬头望大海,大海波涛汹涌,回首望岛内,山林一片寂静,只有鸟儿在啼鸣,像在唱忧伤的歌。
伯牙不禁触景生情、由感而发~仰天长叹、即兴弹了一首曲子。曲中充满了忧伤之情.从这时起,伯牙的琴艺大长.
实际上,成连老师是让伯牙独自在大自然中寻求一种感受.
伯牙身处孤岛,整日同海为伴 - 和树林飞鸟为伍,感情很自然地发生了变化,陶冶了心灵~真正体会到了艺术的本质,才能创作出真正的传世之作。
后来、俞伯牙成了一代杰出的琴师,但真心能听懂他的曲子的人不过不多。
鼓琴觅知音
他日思夜想:人上一百,种种色色,晋国冇得,还有外国,单单不就得知音人.他抱琴回土生土长的楚国、一来为晋国求贤,二来寻找知音,哪天、他把官船弯到汉阳的一座山坡下~面对汉江弹起“
“高山流水”这曲子~曲还没有弹完~一根主弦陡然绷断。伯牙晓得弦断得蹊跷,必有知音到...
你说哪知音是个么样的人咧?!他不是豪门公子、也不是一介书生,偏偏是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山野樵夫钟子期...
他听到俞伯牙弹的“高山流水”,心合琴声跳,斧随琴声舞,不想~一板斧劈断一根大树枝,主弦就绷断了...
俞伯牙有意在官船上大声感叹:“为什么荒野回声大?”山林中、钟子期高声回答:“只因山高流水长!
”伯牙重整断弦 - 再弹一曲、子期合唱:“美哉洋洋乎,意在高山!”伯牙也不理会,又弹一曲。
子期急奔下山,隔船赞唱:“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伯牙一听,忙把子期请到船上,美茶相陪,酒肉款待,谈音论律,八拜为交。
伯牙37岁,称兄,子期27岁,为弟...
话长夜短,两人不觉聊到东方鱼肚子白.子期起身要走、伯牙难得知音,哪里舍得 - 硬要接他到晋国、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共操艺琴...
无奈钟子期上有年迈二老高堂 - 下有兄弟姐妹 - 远离不得、只好约定来年中秋在集贤村钟家相会。
摔琴谢知音
转眼到了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又抱琴来楚国汉阳、向一位白胡皓须的老翁问路:“请问老公 - 这块儿可是集贤村?
”老翁说:“集贤村有上下两个湾子,不晓得先生找的是哪个?” 伯牙说:“找我的知音朋友钟子期。
”老翁一听说是找钟子期,眼圈就红了,眼泪一洒,号哭说:“您家莫是哪个伯牙大人伯牙先生咧?
我期儿坟上都长草了,今昼是他的百日~他闭眼哪暂、还要听先生弹琴哪!”伯牙一听,跌脚捶胸,三泡眼泪四泡流~呜呜哭了一大场。
他跟着钟父到子期坟头,把琴搁在拜石上,打起盘脚 - 愈哭愈弹。哪上下左右湾的伢儿老小、听说大臣都跟子期上坟,一窝蜂赶来看稀奇~一见伯牙打坐弹琴,以为他好不懂事、还在取乐,就都嘘之啦沙、叽叽哄哄地走了.
伯牙一见 - 越发伤心,搜出解刀,割断琴弦~举起瑶琴、卯起来往拜石上一摔,高声哭唱:“摔碎瑶琴凤尾寒 - 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钟子期墓
钟子期系春秋楚国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集贤村)人士,其墓就位于不远的马鞍村。经修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汉阳知县华某并立碑~“ ”中被毁。
1980年修复。墓为圆形,封土高1.5米,底径8米,环以石垣。碑高1.5米、宽0.7米,上刻“楚隐贤钟子期之墓”。
1987年在墓前修建知音亭~钢筋混凝土结构,方形 - 四柱,歇山式顶,底周除正面外皆置栏杆!墓与亭坐北朝南、背山面湖!
山上青松葱茏,山下芳草碧翠,湖面绿波粼粼,湖畔流水潺潺,凤鸣水声、宛若琴音。
相关作品
《伯牙鼓琴图》
这是一幅人物故事画~画中的故事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一书.画的是俞伯牙同钟子期两位知心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画面上共有五人,左边是伯牙,他面目清秀,蓄长髯,披衣敞怀、端坐石上,双手抚琴!伯牙的对面是子期~也坐在石上、身着长袍、低头静心谛听。
两人的身后共有侍童三人站立。作者用生动、准确的笔墨刻划了两个主要人物的外形特征同内心活动,弹琴者的专注传神,听琴者的入神、都跃然绢上。
为了衬托两个主要人物 - 作者还安排了三个侍童,并借用次要人物的不一样反应来表达伯牙与子期之间用琴声传递感情并当上“知音”的友谊...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简介
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的名字叫俞伯牙。俞伯牙从小极度聪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拜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为老师。
学习了三年,俞伯牙琴艺大长,成了当地有名气的琴师。只是俞伯牙常常感到苦恼~原因是在艺术上还达不到更高的境界。
俞伯牙的老师连成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对他说,我已经把自己的一切技艺都教给了你,尤其是你学习得很好。至于音乐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没学好。
我的老师方子春是一代宗师,他琴艺高超,对音乐有独特的感受力。他现住在东海的一个岛上~我带你去拜见他,与他继续深造,你看好吗?
俞伯牙闻听大喜,连声说好!
他们准备了充足的食品,乘船往东海进发...一天~船行至东海的蓬莱山,成连对伯牙说:“你先在蓬莱山稍侯,我去接老师,很快就回来.
”说完,连成划船离开了!过了许多天,连成没回来 - 伯牙很伤心。他抬头望大海、大海波涛汹涌~回首望岛内,山林一片寂静,只有鸟儿在啼鸣,像在唱忧伤的歌。
伯牙不禁触景生情,由感而发,仰天长叹,即兴弹了一首曲子!曲中充满了忧伤之情...从这时起 - 俞伯牙的琴艺大长。
说真的,成连老师是让俞伯牙独自在大自然中寻求一种感受。
俞伯牙身处孤岛~整日跟海为伴、与树林飞鸟为伍、感情很自然地发生了变化~陶冶了心灵,真正体会到了艺术的本质~才能创作出真正的传世之作.
后来,俞伯牙成了一代杰出的琴师~但真心能听懂他的曲子的人可是不多。
有一次、俞伯牙乘船沿江旅游。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时~一下子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边避雨。伯牙耳听淅沥的雨声,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动景象~琴兴大发。
伯牙正弹到兴头上,一下子感到琴弦上有异样的颤抖~这是琴师的心灵感应 - 说明附近有人在听琴.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见岸上树林边坐着一个叫钟子期的打柴人...
伯牙把子期请到船上 - 两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说:“我为你弹一首曲子听好吗?”子期马上表示洗耳恭听...
伯牙即兴弹了一曲《高山》,子期赞叹道:“多么巍峨的高山啊!”伯牙又弹了一曲《流水》子期称赞到“多么浩荡的江水啊!
”伯牙又佩服又激动,对子期说:“这个世界上唯有如此你才懂得我的心声,你真是我的知音啊!
”于是两个人结拜为生死之交。
伯牙与子期约定,待周游完毕要前往他家去拜访他。一日、伯牙如约前来子期家拜访他、相比之下子期已经不幸因病去世了。
伯牙闻听悲痛欲绝、奔到子期墓前为他弹奏了一首充满怀念与悲伤的曲子,然后站立起来、将自己珍贵的琴砸碎于子期的墓前。
从此 - 伯牙和琴绝缘,再也没有弹过琴!
钟子期墓
武汉市钟子期坟墓坐落在武汉市蔡甸区马鞍山南麓凤凰咀上,面朝南湖,形成背山面湖形势。墓前有清光绪十年(1884年)所立石碑1块(现已残)...
不瞒你说,马鞍山北麓有钟子期故居、故居周围曾有18棵参天古柏~离故居不远的铁铺街口 - 清代曾立有一座阳光的刻“古集贤村”、背面刻“高山流水”的牌坊!
钟子期故居——马鞍山——钟子期周围景观连串起来的天然地势地貌,活像一只展翅欲飞的硕大神鸟凤凰...
钟墓所在为凤凰头、其两侧有两对称的水塘为凤凰眼睛~再往外延伸向南明显分别有两对称的三角梯形高地为凤凰翅膀。
另有凤阳钟子期墓坐落在安徽省凤阳县府城镇马鞍山月华峰南麓凤凰嘴上。
碑表现状
如今 - 表现在人们面前的钟子期墓位于墓冢同碑亭的中轴线上,呈上锥下柱形,底径10米、高5米。下部
由长40厘米、宽30厘米,高30厘米,重80.25公斤的通山产青灰色大理石砖围圈砌筑,上锥部由纯黄土夯筑攒尖。
新建的墓至碑亭间墓道长14米、宽1.5米、两边用长40厘米、宽20厘米、高30厘米石砖竖筑起梭,中间铺垫石花路面!
由此 - 钟子期墓冢与知音碑亭连结变成一个整体的文物景观 - 形式古朴 - 气度幽雅恢宏。其与马鞍山凤脊南北天然地貌上的凤咀、凤眼、凤翅、凤尾等人文景观浑然融合,闪烁着华夏文明和荆楚文化的灿烂光辉。
(算命www.bmfsm.com)
钟子期善听中的善是啥意思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
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 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