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百里

时间:2016-11-21 09:30:23     编辑:ky05
20

  蒋百里你们知道是谁吗?他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蒋百里有着怎样的人物色彩呢?钱学森是他的女婿吗?他和钱学森的关系好不好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蒋百里吧,看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蒋百里简介及子女_蒋百里论持久战_蒋百里的女儿和钱学森

蒋百里简介

  

  蒋百里简介及资料

  中文名:蒋百里

  别名:蒋方震

  国籍: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海宁

  出生日期:1882年

  逝世日期:1938年11月4日

  职业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

  毕业院校:***陆军士官学校

  信仰:****

  主要成就:著名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陆军大学代理校长

  代表作品:《国防论》《欧洲文艺复兴史》

  军衔:陆军上将(死后追赠)

  人物生平

  蒋百里(1882年-1938年),民国时期著名军事学家,与广东李浴日、云南杨杰同为中** 事学巨擘,驰名海内外。

  晚清浙江杭州府海宁州硖石镇人。以字行,晚号澹宁,笔名飞生、余一。名字出自《周易·震卦》“震惊百里”。祖父蒋光煦(号沐公)是著名的藏书家、刻书家,建“别下斋”藏书楼一座,贮书10万册,刻印《别下斋丛书》、《涉闻梓旧》等多种书籍流传于世。父亲蒋学烺(号壶隐),因生下来缺左臂,沐公不喜欢他,送他到寺庙出家做小沙弥。长大还俗学医,悬壶济世,娶浙江海盐秀才、名医杨笛舟的独生女杨镇和为妻。她是贤妻良母,又通文墨,成为蒋百里的启蒙老师。

  蒋百里13岁时父亲亡故,与母亲相依为命。出家人不能归族,其父未得到遗产,家庭生活困苦。其时蒋百里的叔父蒋世一延请老秀才倪勤叔给自己的孩子授业。喜欢读书的蒋百里经常溜到书房里去听讲,倪勤叔见他聪慧,顿生爱才之心,知道他家境清寒,就对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是可造之才,我愿教百里读书,不收‘束修’(按当时的习俗,未做诗文的学生每年6元至8元大洋,已开笔的8元至12元)。”从此穷学生就从倪勤叔读书,学习诗文。蒋百里过目不忘,除了能熟背四书五经,课余还读《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榜》等古典小说,爬上茶馆茶桌,手舞足蹈,绘声绘色地讲上述故事给茶客听,被誉为“神童”。

  中日甲午之战,深深地ciji 了蒋百里。15岁时他经常手捧《普天忠愤集》,挑灯夜读,读至热血沸腾处,放声痛哭,泪如雨下,立誓为国效命。1898年,戊戌变法,16岁的蒋百里考中秀才。受维新思想的影响,渴望读到新书。恰逢双山学院购进了四大橱经、史、子、集和时务、策论、算学、格致等书。听到这个消息,蒋百里真如穷人得着了宝藏,请求老师早一二小时放学,让他到双山书院中看书。蒋百里如饥似渴地吸吮知识,以研读文学一类为多。 

  1900年春,蒋百里18岁时,应同邑桥镇孙氏之请,聘为塾师。不久在方雨亭县令的介绍下,蒋百里到林迪臣创办的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就读深造,同学中有钱学森之父钱均夫等人。1901年,方县令、林知府、陈监院(陈仲恕)3人共同出资,送蒋百里东渡***留学。光绪卅一年(1905年)***陆军士官学校步科第十三期毕业班毕业,轻松夺魁 ,在所有***毕业生面前把代表首座名的***天皇佩剑带走 。

  1902年, 留日学生已达3000人左右,大多思想激进,倾向***。同年,蒋百里当选为 留日学生大会干事,并组织“浙江同乡会”,又于1903年2月创办大型综合性、知识性杂志《浙江潮》。该杂志32开本,月刊,每期约8万字,行销国内,鲁迅先生积极支持《浙江潮》,每期都寄回国内让亲友阅读,他的首座批作品《斯巴达之魂》等,即发表于《浙江潮》。身系上海狱中的章太炎先生的诗文也在该刊登载,《狱中赠***》一诗万人争诵。

  百里将军对***人的军事评价不高,但是他后半生和***结缘不少。他是国民机构 对日作战计划的主要设计者,他编著的《国防论》成为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 队的战略指导依据。在这部让蒋百里耗尽心血的千钧之作的扉页上,将军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样的字句:“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 是有办法的。”八年抗战的战场上,无数百里将军在保定军官学校、在陆军大学带出来的国防军子弟浴血沙场,成为中** 队高层指挥官的柱石。

  蒋百里为《浙江潮》所写的发刊词,情文并茂,传诵一时。他又以飞生、余一等笔名,发表《国魂篇》、《民族主义论》等长篇论文连载,宣扬民主***,提倡民族精神。立论独到,条理清晰,文辞流畅,感情奔放,颇类梁启超文笔;而他倾向***,又不同于梁启超的改良主义,颇受读者注意。

  1906年留学德国。武昌起义后,任浙江都督府总参议。 1912年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1913年,任袁世凯总统府一等参议。1917年,任黎元洪总统府顾问。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蒋百里正与梁启超等一起去欧洲考察。次年春回国,正值国内提倡新文化,一时如风起云涌。梁启超深感于欧洲的文艺复兴,决心放弃zhengzhi 生涯,全力从事新文化运动,蒋百里积极参与,成了梁氏最得力的助手,号称“智囊”。他不仅出主意,更著书立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战将。1923年同胡适组织新月社。 1925年任吴佩孚部总参谋长。1933年赴日考察,认为中日大战不可避免,拟定多种国防计划.呼吁国民机构 备战。1935年,任军事委员会高等顾问。1936年赴欧美考察,回国后倡议发展空军。 1937年9月,他以蒋中正特使身份出访意、德等国,回国后发表《***人》及《抗战基本观念》,断定***必败, 必胜。1938年8月代理陆军大学校长。

  1913年6月18日凌晨5点,天刚灰亮,保定军校校长蒋百里就召集全校两千余名师生紧急训话。他身着黄呢军服,腰挂长柄佩刀,足蹬锃亮马靴,站在尚武堂石阶上一脸沉痛:“初到该校,我曾宣誓,我要你们做的事,你们必须办到;你们希望我做的事,我也必须办到。你们办不到,我要责罚你们;我办不到,我也要责罚我自己。现在看来,我未能尽责……你们要鼓起勇气担当 未来的大任!”。随后,蒋百里掏出** ,瞄准自己胸部偏左的地方猛开一枪。

  奇人必有奇运,蒋百里竟奇迹般生还,并与养病期间看护他的***女子佐藤屋登相好,后者最终成为百里第二任妻子,改名蒋左梅。

  蒋百里此次自杀的缘由众说纷纭,有说是愤于军校学风浮躁,有说是向陆军部请求拨款未果,也有说是对 当时军界、政界之绝望。(算命www.bmfsm.com) 

  留日期间,蒋百里还参与创办《浙江潮》,亲笔撰写发刊词。鲁迅当时同是留日热血青年,曾向此刊物投稿。也是在此期间,蒋百里结识了戊戌后亡命***的梁启超,并执弟子礼。

  1906年,蒋百里应清东三省总督赵尔巽聘为东北新军督练公所总参议,筹建新军。赵曾专折奏保蒋为“特异人才,可以大用”。随后,蒋百里被公派德国研习军事,成为兴登堡将军(后为德国总统)下面的连长。1910年,他回国任京都禁卫军管带,在沈阳“以二品顶戴任用”。这一年,他不过28岁,在同龄人中却已锋芒毕露,声望无两。

  武昌起义后,蒋百里潜回南方,任浙江都督府参谋长。民国成立,又调任陆军部高等顾问,以及袁世凯的总统府军事参议。1912年,他出任保定军校校长,不久即上演了文初的那一幕。

  1916年袁称帝,蒋百里入川佐老同学蔡锷讨袁。袁世凯死去之后,又陪蔡锷去***就医,旋即为之料理丧事。1917年回国,任黎元洪总统府顾问,开始首次撰写军事论著《孙子新释》、《军事常识》等,出版后成为军校教辅。

  此后蒋百里道路一转,竟有点儿偃武修文之意。1918年至1919年,他随梁启超赴欧洲考察,归国后主持“读书俱乐部”、“共学社”等团体。1920年,他当选浙江省议会议员,参与浙江、湖南省宪起草工作,支持“联省自治”。又主编《改造》杂志,其影响力仅次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期间,蒋百里写了不少关于联省自治与社会主义的文章。*** 当时也致力倡导“湖南省自治”,也许正受其影响。

  1921年,蒋百里将欧洲考察的成果写成一本《欧洲文艺复兴史》,梁启超为之作序,下笔不能自休,竟写了5万多字,跟原书的字数都差不多了,梁氏只好另作短序。后来梁将这篇长序改写、充实,取名《清代学术概论》,反过来又请蒋百里作序。可算民国学术界一大佳话。

  1923年,蒋百里心血来潮,又与胡适一起创办了新月社,并同徐志摩结为至交。几年后百里被*** 关进监狱,感情充沛、容易激动的志摩还背起铺盖,喊着要进去陪他坐牢。

  如果顺着这个方向发展, 也许会多一个文人、学者、政论家,但少一个杰出的军事学家。很显然,蒋百里并不愿意,在***军校与德** 队里得到的尚武之血,终身都在其身中流淌。我总觉得,有两个蒋百里,一个文人的蒋百里,爱结社、写文章、交名流;一个军人的蒋百里,终身梦想是亲手击败整个***队伍 。到最后,军人蒋百里战胜了文人蒋百里,虽然,他依靠的只是纸上谈兵。

  1925年,蒋百里再度出山,任吴佩孚的总参谋长,因吴不“讨奉”而辞职,去上海投孙传芳。1929年,他支持原湘军将领唐生智起兵“倒蒋”,翌年入狱。稍后,两个姓蒋的同宗达成和解。1933年,他奉*** 之命再赴***,拟就国防计划,以备不可避免的中日之战。1935年,他被聘为军事委员会高级顾问,翌年赴欧美考察军事,归后提出建设空军的建议。 最早关于空军构建的思想,却是来自陆军出身的百里。

  1937年初,蒋百里最重要军事论著集《国防论》出版,轰动一时,扉页题词是:“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 是有办法的!”遗憾的是,蒋百里无法看到自己的理论变成现实。 

  1938年10月,他出任陆军大学代理校长(原由蒋中正兼),同年11月,在迁校途中,他病逝于广西宜山,*** 机构 追赠为陆军上将。

  蒋百里终身没有亲自指挥过一次战役,在30多年的职业生涯里,他先后被赵尔巽、段祺瑞、袁世凯、黎元洪、吴佩孚、孙传芳、唐生智、*** 等聘为参谋长或顾问,只是充当高级幕僚,颠沛于诸侯。他的盖棺定位,应该是军事学家,而非军事家。我们看《大公报》主笔王芸生回忆他的文章,或者曹聚仁的《蒋百里评传》,都审慎地使用了“军事学家”一词。在“老虎总长”章士钊的挽诗里,甚至说他“谈兵稍带儒酸气,入世偏留狷介风”,或许黄任之的挽联相对客气一点:“天生兵学家,亦是天生文学家”。

  关于他的女儿:1941年,蒋英从德国柏林音乐大学毕业后,转入瑞士卢塞恩音乐学院研究生班深造,掌握了大量德国、法国艺术歌曲、传唱剧、受难曲、弥撒等室内音乐作品,对古典、浪漫时期及近现代歌剧作品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生活艰苦,她经常在地铁买个面包充饥。她有个坚定的信念:“我不能丢 人的脸!一定要把西方音乐学到手!”, 1946年,蒋英结束了在欧洲长达10年的求学生涯,回到了祖国。她已是一位出色的女高音歌唱家,在兰心大剧院开了首场独唱音乐会,受到了观众的赞赏。

  在***军校期间,蒋百里、蔡锷、张孝准被称为“ 三杰”,日后也都成为非凡人物。三人生年差不多,死的也都较早。蔡锷1916年死于***,年仅34;张孝淮1925年死于饮酒过量,年仅44;蒋百里死于1938年,享年56,是“三杰”中活得最长的,但也只能算中寿。若天假以年,“三杰”最后的结局会怎样?蒋百里又会不会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真正指挥战役,甚至胜出?这是有趣的问题,然而历史不允许假设。

  黄炎培先生的挽联云:

  天生兵学家,亦是天生文学家。嗟君历尽尘海风波,其才略至战时始显;

  一个 人,来写一篇***人。留此最后结晶文字,有光芒使敌胆为寒。

  邵力子先生的挽联云:

  合万语为一言,信 必有办法;

  打败仗也还可,对***切勿言和。

  张宗祥挽蒋百里先生诗:

  宵夜病急难求药,地僻医迟未处方。

  如此人才如此死,旅魂凄绝鹤山傍。

  章士钊挽蒋百里先生诗:

  文节先生宜水东,千年又致蒋山佣。谈兵稍带儒酸气,入世偏留狷介风。

  名近士元身得老,论同景略遇终穷。知君最是梁夫子,苦忆端州笑语融。

  《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评蒋百里,说:“百里先生是 有数的军事学家,他未曾典兵,而他的学生多是典兵大将;他的军事著作虽不算多,而片语只字都可作兵学经典~~百里先生的淹博宏通,实是一位罕有的学者。 历史上有名的军人,多是文学修养很好的人。百里先生如果典兵,便是典型的儒将风流。” 

  1938年将军病逝后就地敛葬,1947年其好友陈仪等协助迁葬,起棺时竟然尸身不朽。其生前至交竺可桢大哭,曰:“百里,百里,有所待乎?我今告你,我国战胜矣!”一时众人泣不成声。将军遗骸火化后迁葬西湖。蒋百里将军的夫人,***籍的左梅女士也是一位奇女,自22岁嫁给蒋百里将军就断绝了和***的联系。抗战中她和 女性一样为 伤兵治疗裹创,不辞劳苦。将军去世后,在误解和怀疑中抚养五个子女,皆以 文化传统为教育,不习日语一字,获得了 人的普遍尊敬。

  蒋百里简介及子女

  蒋百里简介

  蒋百里,民国时期杰出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著作《国防论》对 近代***和历次**有着重要影响,并对*** 、白崇禧等著名人物产生了重要影响。下面来看看蒋百里简介。

  蒋百里与李浴日、杨杰同时作为中** 事巨擘,闻名世界。蒋百里13岁亡父,与母亲一同过着清贫生活。老秀才倪勤叔认为蒋百里是可塑之才,免费为他授课。蒋百里读书过目不忘,被人们称为“神童”。中日甲午**的失败与国耻深深刺痛了蒋百里。1900年蒋百里到求是书院就读,一年后由他人出资前往***留学。1905年蒋百里由***陆军士官学校步科毕业,并轻松夺魁。

  1906年蒋百里留学德国,在武昌起义后蒋百里担任浙江都督府总参议,1912年担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五四运动后,蒋百里同梁启超全力从事新文化运动,被称为“智囊”。1913年,时任军校校长的蒋百里因对北洋机构 不满在学生面前举枪自杀,后来奇迹生还,并与看护他的***女护士佐藤屋登结婚。1917年蒋百里开始撰写《孙子新释》、《军事常识》等著作,并被作为军事教辅。此后的蒋百里有点弃武从文的意思,主编了《改造》杂志,在欧洲考察期间写了《欧洲文艺复兴史》,1923年又创办了新月社。直到1925年,蒋百里再次出山,为吴佩孚担任参谋长,1929年他支持唐生智“倒蒋”,年后入狱。1933年奉*** 之命再去***拟定国防计划。

  1935年蒋百里被聘为军事委员会高级顾问,成为最早提出构建 空军首座人。1937年蒋百里出版《国防论》,引起巨大轰动。1938年11月,蒋百里病逝于广西宜山,之后被*** 追赠为陆军上将。

  蒋百里的女儿

  蒋百里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教育家和军事理论家,他的军事思想和军事著作对于我国近代历次**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蒋百里与夫人蒋佐梅的爱情故事也是一段佳话,而蒋百里的女儿同样具有传奇色彩。

  蒋百里的女儿蒋英

  蒋百里和夫人蒋佐梅共生有五女,除大女儿蒋昭过早逝世外,另外四个女儿都有着自己的传奇人生。二女儿蒋雍原本一直在xianggang 中文大学读书,抗日**爆发后,蒋雍在父母的劝导之下回国参加了救护队,为我国抗战伤员服务,后来一直定居美国。四女儿蒋华为我国华侨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曾经创办了欧洲中山学校,之后定居比利时。而五女儿蒋和幼年时曾跟随父亲蒋百里环游欧洲,新 成立后蒋和定居北京。文革期间,由于蒋和的身份使她受到严查,然而蒋和颇有蒋百里的傲然不屈之气,在交代材料的纸上写下“陈伯达是杂种”,使得审查人员惊吓至极。

  蒋百里的女儿中最有名的是三女儿蒋英,蒋英也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夫人。蒋英是一名著名的钢琴家和歌唱家,从柏林国立音乐学院毕业后成为德律风根公司的签约歌手。1955年蒋英跟随丈夫钱学森回国,在 音乐学院工作。教学期间,蒋英一对一培养了26个学生,其中近一半的学生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中著名的有姜咏、傅海静、祝爱兰、多吉次仁等。2012年2月,蒋英在北京逝世。

  蒋百里的女儿作为新 的建设者,虽与父亲蒋百里身在不同时代,但她们都在不同的行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是党和人民的骄傲。

  

  蒋百里论持久战

  蒋百里(1882—1938),浙江海宁人,名方震,字百里。1905年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辛亥***后,曾任浙江都督府总参议、保定军校校长以及吴佩孚军总参谋长。1935年任国民机构 军事委员会高等顾问,后任陆军大学代理校长。考察蒋百里一生,最令人心醉的是他料事如神的本事。

  改进校务遭拒开枪自戕

  蒋百里聪明绝顶。清末中举,1901年留学***,1906年毕业的时候,***天皇赐刀给最重要的步兵科毕业生中的首座名,结果蒋百里夺了这个首座,跟蔡锷、张孝淮并称为“ 士官三杰”。他很早就得到东三省总督赵尔巽的赏识,赵专折奏保蒋为特异人才,可以大用。奉清廷上谕:“举人蒋方震交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任用。”

  袁世凯当国时,对蒋百里亦加延揽,任为保定军官学校校长,蒋时年仅31岁。他到校给学生训话说,如不称职,当自杀以明责任。不久,蒋百里为改进校务到北京陆军部有所请求,被拒绝,愤而回校,召集全体学生讲明经过,说我做这样的校长对不起学生,竟开枪自戕,幸而受伤未死。

  此事震动全国,袁世凯延请一位***医官为其治疗,医官留一***女看护(即左梅)护理服侍,而此举终成就蒋的婚姻。

  预言***1937年大举入侵

  蒋百里的识见、预言几乎是惊人的准确。1923年,蒋百里与龚浩回北京

  途经徐州,蒋忽然若有所感:“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对日作战,津浦、京汉两路必被日军占领。我们国防应以三阳为据点,即洛阳、襄阳、衡阳。”龚听了这神话般的怪论,觉得蒋太敏感,自忖“将来中日两国开战,无论怎样,我们的半壁江山不会沦于敌手”。

  蒋百里的军事才能为各界承认,从袁世凯到*** 等,都认为他懂兵。*** 主政国民机构 时期,曾派蒋百里考察南北防务,以应对可能的 **。*** 还委托蒋百里到庐山,为暑期训练班的各省高级将领授课。1936年底,蒋百里从欧洲考察军事回国,飞赴西安向*** 汇报:“我刚从国外考察回来,消息比较灵通。目前***海军和陆军为侵华而互相争功,***天皇已秘密接见过陆军大臣,看来明年(1937年)一定会大举入侵我国!”看新闻算准日军出兵日期

  很早的时候,蒋百里就对梁漱溟说:“吾知中日之战,势不能免,胜败之分,一在械,一在人;论械则我不如敌,论人则我多于敌七八倍。然今日军事在民众总动员,而将士不过十之三。我国系农业社会,凡农民欲以民族主义动之不易明了,惟欲损坏 其所据乡村,则彼以生命相搏,故欲君于教育中注重乡村……”1937年,他跟梁谈及中日**时说,中** 民应“控制山东高地与山西高地”、“坚守一些山区不放”。因为“单靠 自己的力量无法抗强敌,大半国土皆要沦陷而不能守,那是没有问题的,抗且抗不了,要战胜它就更有待国际大势的变化不可了,所以需要西撤,待机fangong ,合盟国之力以求收复失地。但单靠他人,而没有“求诸己”的一面,那怎么能行?须知fangong 战胜敌人的主要条件仍在 人自己”。他似乎看到了持久战、敌后游击战。

  曹聚仁则提到一件事:“(1932)‘一二八’战后的第三天,2月1日,他和我们在一家咖啡馆喝茶,翻开那天上海版的《每日新闻》,头条是***陆相觐见天皇的电讯。他沉吟了一下,对我们说‘2月5日早晨,会有日军一师团到达上海参加作战了’。他认为日陆相觐见天皇的意义是报告日军正式出战,依***当前的运输能力,3天之间,可运输一个师团的兵力——4万战斗兵及其装备到上海,所以他估计这一师团,5日可以投入战斗(后来,他把这一估计告诉了蔡廷锴将军)。果然,‘一二八’战役,日军的首座场fangong 是从2月5日开始的。”

  病逝后追赠为陆军上将

  *** 虽然器重蒋百里,但从不授予他兵权。1938年秋,*** 任命蒋百里为 最高军事学府陆军大学代理校长,仍由自己兼校长。在军阀、枭雄争胜的时代,英雄无用武之地,几乎注定了蒋百里的个人悲剧。西安事变中,他跟*** 成为张、杨的阶下囚。张学良想派人去南京接洽停战,又担心被拒,问计于蒋百里。蒋百里问:“这里的人你最讨厌谁?”张学良答:“蒋鼎文。”蒋百里说:“那就让他去。”南京果然很快停火。

  在那样的时代,蒋百里只是一个象征、点缀,更多的时候只能做一个宣传员,但他做得极为出色。比如他从民族特性上劝导国人乐观,他说, 民族夙非以武力见长,民族历史不以武功著称;但每从自卫上发出力量来,亦能战胜强敌。也就是说 不能打侵略**,而长于自卫。抗战初期,国民队伍 节节败退,形势万分危急。蒋百里在1937年秋冬撰写了《***人——一个外国人的研究》一文,断言***黄金时代已经过去。文章结语写道:“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他讲和。”文章轰动一时,激励了无数人的抗日斗志。

  “七七”事变后,蒋百里常说:“打不了,也要打;打败了就退,退了还是打;五年、八年、十年总坚持打下去;不论打到什么天地,穷尽输光不要紧,千千万万就是不要向他妥协,最后胜利定规是我们的。你不相信,你可以睁眼看着;我们都会看得见的,除非你是一个短命鬼。”这段话传诵一时。

  1938年11月,蒋百里病逝于广西宜山,年仅57岁,陪都重庆各界举行公祭,*** 亲临主祭。国民机构 明令褒扬,追赠蒋百里为陆军上将。

  蒋百里的女儿和钱学森

  在 科学院宿舍区一排老旧的红砖楼群中,有一座普通的小楼,这就是被称为“ 航天之父”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和 “欧洲古典艺术歌曲权威”蒋英夫妇的家。走进这个家,满眼都是藏书,在屋中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一架德国制造的黑色大三角钢琴。这架琴记录了这对夫妻挚真的情感、至诚的追求、至上的奉献……

  然而,当蒋百里赴美国考察把蒋英在欧洲的留影拿给钱学森看时,照片上那动人的微笑和儿时就依稀可见的美丽,在钱学森的心里掀起了微澜。

  这年的旧历七月初七,是钱学森刻意选择的良辰吉日。钱学森终于下定决心,向蒋英求婚。

  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和蒋英的父亲蒋百里都是前清秀才,又同是留日学生,两人回国后都在北京供职,因此两家来往甚密。

  蒋英是蒋百里的三女儿。只有一个独生子的钱均夫仗着同蒋百里的特殊关系,直截了当地提出要5岁的蒋英到钱家做他的闺女。蒋英从蒋家过继到钱家是非常正式的,蒋钱两家请了亲朋好友,办了几桌酒席,将蒋英的名字也改为钱学英。

  蒋英回忆起那段经历时说:“过了一段时间,我爸爸妈妈醒悟过来了,非常舍不得我,跟钱家说想把老三要回去。钱学森妈妈答应放我回去,但得做个交易:你们这个老三,现在是我干女儿,将来得给我当儿媳妇。”

  良好的家庭环境,使钱学森和蒋英自幼受到很好的文化熏陶和家庭教育。蒋英儿时喜爱唱歌,颇有音乐天赋。1935年,蒋英随父亲到欧洲考察。1937年,蒋英考进柏林音乐大学声乐系,从此开始了她在欧洲学习音乐的漫长旅程。

  而钱学森,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对艺术也很热爱。书法、绘画、写作、小品尽显才艺。

  1935年钱学森赴美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钱学森和导师冯?卡门共同开创了举世瞩目的“卡门——钱学森公式”。从此,钱学森的名字传遍了世界。

  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一个在美国苦攻航空机械理论,一个在欧洲畅游于声乐艺术的海洋之中,10多个年头,钱学森与蒋英彼此没有来往,只有艺术的种子孕育在各自的心田。

  钱学森来到蒋家,走到蒋英面前恳切地说:“英妹,12年了,我们天各一方,只身在异国他乡,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我们多么需要在一起,互相提携,互相安慰!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还要相逢,我们却一别12年,太残酷了。这次我回来,就是想带你一块儿到美国去,你答应吗?”

  的确,两个人虽无书信来往,但是,长久的分离,并没有封冻两颗相爱的心灵,相反,更加重了他们之间的思念。他们都在无言地等待着对方。

  1947年,钱学森与蒋英在上海喜结良缘。

  这年9月26日,钱学森与蒋英赴美国波士顿。他们先在坎布里奇麻省理工学院附近租了一座旧楼房。在新家的起居室里摆了一架黑色大三角钢琴,为这个家平添了几分典雅气氛。这架钢琴是钱学森送给新婚妻子的礼物。

  多年之后,当蒋英忆及往事,依然回味无穷地说:“那个时候,我们都喜欢哲理性强的音乐作品。因此,我们常常一起去听音乐,看美展。我们的业余生活始终充满着艺术气息。不知为什么,我喜欢的他也喜欢……”

  在软禁中相濡以沫

  在美国工作的10多年间,钱学森为美国航空和火箭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50年8月,当得知钱学森要回国时,美海军部副部长立即给司法部打电话:“无论如何都不要让钱学森回国,他太有价值了!”

  整整5年在美的软禁生活并没有消磨掉钱学森和蒋英夫妇返回祖国的坚强意志。在这段灰暗的日子里,钱学森常常吹一支竹笛,蒋英弹一把吉他,两人共同演奏古典室内音乐,以排除寂寞与烦闷。虽然说竹笛和吉他的声音并不那么和谐,但这声音是钱学森夫妇情感的共鸣,它是一种力量,它代表了这对不屈的夫妇的一种意志,一种品格,他们从这音乐中领悟到的是一种发自心底的信心和动力。

  1955年10月8日,在*** 总理亲自过问下,美国机构 终于准许钱学森夫妇回国。但当钱学森和蒋英带着他们6岁的儿子永刚、5岁的女儿永真在机场最后登机时,美国机构 又无理扣留、没收了钱学森在美国20多年间积累下的研究笔记。而他们的结婚“信物”——黑色三角钢琴,在蒋英的据理力争下,最终与他们一起回到了祖国。这架三角钢琴也因此成为钱学森和蒋英历经风雨、沐浴幸福的见证。

  在回国以后的40多年里,每当蒋英登台演出,或指挥学生毕业演出时,她总喜欢请钱学森去听、去看、去评论。钱学森也喜欢把所认识的科技人员请来欣赏,大家同乐。有时钱学森工作忙,蒋英就录制下来,放给他听。如果有好的交响乐队演奏会,蒋英也总是拉钱学森一起去听,把这位科学家、“火箭迷”带到音乐艺术的海洋里。

  每当听到蒋英的歌声,钱老总能感到一种美好的赐予。于是,他自豪地对自己说:我是多么有福气啊!他甚至总想对人们高呼一声:让科学与艺术联姻吧,那将会创造奇迹!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