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

时间:2016-11-10 15:27:16     编辑:ky05
20

  在抗日时期,我国也出了不少汉奸,其中一个就是汪精卫。你知道他为什么会当上汉奸吗?当了汉奸的后果怎样呢?他的家庭有被连累到吗?带着疑问我们来看下面这篇文章就能找到答案了。

汪精卫简介

汪精卫简介

  汪精卫简介及资料

  中文名:汪兆铭

  国籍: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省三水县

  出生日期:1883年(清光绪九年)5月4日

  逝世日期:1944年11月10日

  职业:政客

  毕业院校:***法政大学

  信仰:佛教

  妻子:陈璧君

  祖籍:浙江山阴(原绍兴县)

  人物生平

  出身世家

  1883年(清光绪九年)5月4日出生于一位汪姓客商家。

  汪精卫原籍是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祖父以上的坟茔都在绍兴。其祖父汪云(1786~1844),字缦卿,号曼亭,系道光二年(1822)举人,曾在绍兴中过举人,后选授遂昌县训导,对当地教育事业颇有贡献。至父亲汪瑎时,举家迁往广东番禺。汪精卫父亲汪瑎(字省斋)是个不得志的读 书人,年轻时先后在广东三水、曲江、英德等县做过幕僚,但薪俸不高,对外却要保持着仕宦人家的体面,生活清苦。汪精卫十三、四岁,父母相继见背,只得跟同父异母的长兄汪兆镛生活,“衣食之费,都仰给于长兄”。幼年失恃,本是很忧伤的事,而“长兄为父,嫂为母”的生涯更增加了这种忧伤。从后来汪精卫的回忆,我们可以看出他心灵的忧伤。“我的母亲提起来,真伤心。我觉得她的一生,只是沉浸在‘忧劳’两个字里。家计的艰难,以及在家族内所受的闲气,如今还一幕一幕的时时涌现在我的眼前。

  少年

  1922年,汪请温幼菊画了《秋庭晨课图》,他并为此作以下题图:

  “右图兆铭儿时依母之状也。其时兆铭九岁,平旦必习字于中庭,母必临视之,日以为常……父以家贫,虽老犹为客于陆丰……有时见母寂,坐有泪痕,心虽戚然不宁,初不解慈母念远远心至苦也。母鸡鸣起,上侍老父,下抚诸弱小,操持家事,米盐琐屑,罔不综核,往往宵分不寐……时见母微叹有声,搜箧得衣,质钱市果馔;及亲友至,则亟语款洽,似无所忧……劬劳太甚,不获终其天年,悲夫!”

  汪精卫通“四书五经”,得中秀才,说话时极注意用温情脉脉的面纱掩盖心中的怨忧,可上述两段话还是透露出父母故后的无限忧伤的心情。极度怀念母亲的语句,似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母亲死后的不如意和艰苦。

  汪精卫生活在这种拘束的家庭环境中,欢乐的气氛极少。这种境遇非一日两日,而是年长月远,对汪精卫的性格起着铸造的作用。如此,汪精卫从幼年起就养成了懦弱自卑、优柔寡断的个性特点。 

  汪家虽说不富裕或可谓清贫,却是书香门第。祖父汪漫亭是举人,当过遂昌训导;其父汪省斋一生当幕僚;其长兄兆镛中举人,当过乐昌师爷。这样的家庭,儒学的文化气息是比较浓厚的。汪精卫幼年随父母读书,接受传统的封建教育,“在乐昌县从章梅轩学习文史经世之学”。他们一家沿着封建时代读书人的老路向上攀登。 

  成年

  1902年3月汪精卫参加广州府试得首座名秀才;同科还有二兄和一个侄儿,名列二、三名。一家两代三秀才,可谓“玉峰双秀,珠树三花”。(注:见闻少华《汪精卫传》,第5页。)追求功名,且有所得,当然儒家的文化气息十分浓厚,信仰孔孟子道就很虔诚。儒家思想中既有“仁、智、勇”,如子路的“君子死,冠不免”的坚强的因素;也有“温良恭俭让”、“宽”、“恕”等因素。而从汪的身世及功名途径来看,汪更多地接受“恭”、“恕”等思想的影响。

  波折生涯

  加入同盟会

  1903年官费赴***留学。

  1905年7月谒见***,加入同盟会,参与起草同盟会章程。8月被推为同盟会评议部评议长。后以“精卫”的笔名先后在《民报》上发表《民族的国民》、《论***之趋势》、《驳***可以召瓜分说》等一系列文章,宣传**** 思想,痛斥康有为、梁启超等的保皇谬论,受到孙的好评。

  1906年6月毕业后拒绝两广总督岑春煊令其归国服务的要求(日语翻译,每月可得稿酬五、六十元,不仅满足了自己的生活,还可以资助朋友)。1907年初,***机构 迫于清机构 的压力,随孙赴南洋筹设同盟会分会,任南洋***党报《中兴日报》主笔之一,与保皇党的《南洋总汇报》进行论战。(算命www.bmfsm.com)

  1908年赴缅甸设同盟会仰光分会,3月汪精卫在马来亚的槟城结识了华侨巨富陈耕基的女儿陈璧君。后又参加在新加坡筹设同盟会南洋支部等工作,并筹募***经费。

  1909年10月由南洋至***,出任《民报》主编,秘密复刊发行《民报》第25-26号。

  1910年1月与黄复生等抵达北京,开设守真照相馆,暗中策划刺杀摄政王载沣,事后被捕,判处终生监禁。在狱中起初决心以死报国,赋诗“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一时为人传诵,此后受肃亲王善耆软化,意境为之一变。武昌起义后,由袁世凯开释出狱,任南方民军议和总代表伍廷芳的参赞,暗中秉承袁的意旨,与君主立宪党人杨度等组织国事共济会,鼓吹***、立宪两派联合拥袁,实现南北统一。12月与李石曾等在天津组设同盟会京津保支部,任支部长,阻拦北方***党人发动起义。

  人格特征

  汪精卫死里逃生,幸获自由,出狱后原来的个性特点却更加强了。

  一是人的生命毕竟只有一次而已,绝处逢生,难免珍惜第二次生命,害怕得而复失,滋长恋生怕死的情绪,一想到被捕,就出现“莫向燕台回首望,荆榛零落市寒烟”的心境。

  二是对清室难免有感恩心理。他曾说:救我命的是肃亲王,我每当回忆这个时候的事,总想到清朝末期的伟大zhengzhi 家。

  三是他仍是一个***者,拥护***的初衷并没有改变。

  于是,他陷入左右为难的处境,出现低沉消极的情绪,诗中出现了“豆萁何苦更相煎”的语句,产生了妥协心理。

  ***生涯

  谋刺事件后,汪的懦弱自卑、优柔寡断性格有所发展,成为他在以后***过程中的后制力。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汪出狱并结识袁世凯。与杨度组织“国事共济会”,呼吁停战议和。12月,充当南方议和参赞,参与南北和谈,主张***让权,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世

  凯统治时期到法国留学。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机构 成立前夕,按孙嘱咐代起草临时大总统府就职宣言。后留在孙身边工作,力劝孙让位袁,并参加北上迎袁专使团。汪精卫提出“不做官、不做议员、不嫖、不赌、不纳妾、不吸鸦片”的“六不主义” 陈璧君举办了结婚仪式后,8月携陈璧君一起赴法留学,中间几度返国,皆超然于zhengzhi 之外。1913年“二次***”开始后被***急召回国。***失败后亡命法国。

  1914年,***在***建中华***党,由此***和***分手。这一事件不仅是悲剧性的,而且是具有转折点意义的,可惜汪精卫没有意识到。

  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后回国参加“三次***”。1915年《小说海》首座卷刊登了一篇汪精卫署名季新的文章,题目是《红楼梦新评》,汪精卫在这篇文章中提出《红楼梦》的主旨意在“家庭感化”。在此之前,人们读《红楼梦》大抵是用一种王国维先生所谓“考据眼”去读,着重在考证小说中的人物是谁,很少有人从“家庭***”这个角度去解读它,这篇文章的出现可说是空谷足音,从此红学中关于《红楼梦》的解读就有了一个“家庭感化说”。

  1917年回国后参加** 运动。1919年在***领导下,驻上海创办《建设》杂志。

  1921年任广东***机构 高等顾问、教育会会长等职。次年任*** 本部参议,参加*** 改组工作。1922年~1923年,***筹备改组 *** ,汪精卫反对*** 员加入*** 。

  在1924年1月的*** “一大”上被孙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当选为 执行委员,后出任 宣传部长。11月随孙北上入京,任秘书。

  1925年3月孙病危时受命记录孙的遗嘱。孙逝世后以拥护三大政策的“左派”和孙的信徒面目出现。6月26日,由汪精卫持召开了*** zhengzhi 会议,会上确定了*** 总理的称呼永远留给***,今后*** 采用集体领导的委员会制。会议还决定撤销***生前的大元帅府行政机构,将*** 的最高行政机关改称国民机构 。

  与蒋争斗

  1925年7月1日,国民机构 正式成立,汪精卫任国民机构 常务委员会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宣传部长等职。7月2日,汪精卫在10万广州军民参加的国民机构 成立庆祝仪式上,庄重宣布:“国民机构 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挥师北伐,统一 ”。

  1926年1月在*** “二大”上当选为 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山舰事件”发生后,被迫辞职,出走法国。汪精卫于1927年2月下旬离开法国,乘火车经苏联归国。在汪精卫途径莫斯科时,斯大林专门接见了这位*** 左派领袖。4月归国,任武汉国民机构 主席,一度与叛变***的*** 进行争权斗争。4月5日,汪陈两人一起联名发表了一份《**** 领袖汪兆铭、陈独秀联合宣言》,4月18日,南京的国民机构 成立,*** 邀请*** 中的老牌** 分子***出任国民机构 主席,*** 自己任 军委主席和国民***军总司令,*** 公开fenlie 成“汉”“宁”两个机构 。7月15日在武汉实行“分共”,与蒋合流,但随后仍一直与蒋明争暗斗,*** 和***均已下野,汪精卫也于9月13日通电下野,12月16日发表了引退政界的声明,和陈璧君一起前往法国。1929年回国后,以“ *** 第二届 执监委员联席会议”的名义发布命令,对各路“护党救** ”发出委任状和番号。1931年元旦汪精卫在天津发表下野声明,在汪精卫的主持下,于5月28日成立了广州国民机构 ,否认南京国民机构 的合法性。“九一八”事变,完全改变了 历史的进程。*** 迫于形势,将软禁的***释放,并派***、张继携带他写给汪精卫的亲笔信赴广州议和。在南京召开四届一中全会,重组国民机构 ,广州机构 随即取消。历任*** 特别委员会委员、国民机构 委员、行政院院长兼外部 长、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 副总裁等职。

  在民主***的初期,汪精卫是有功绩的。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他是《民报》的主要撰稿人,写了《民族的国民》等多篇文章驳倒梁启超的保皇谬论,为***大张议论 。二是在南洋各地发展组织和筹款。三是谋刺摄政王载沣,给满清朝廷震慑不小。四是1920年归队后,做了很多组织和宣传工作,参加 *** “一大”筹备工作,1925年随***北上,并成为中山“遗嘱”起草人。

  但是,基于他的性格,汪精卫在后来的zhengzhi 活动中表现出了很严重的妥协性。这是他的致命弱点。

  中山先生逝世后,廖、胡、汪都成为领袖人物。廖因左派关系,得不到*** 右翼的支持。胡是民初“四督”之一,又是代帅,跃为国民机构 主席,似乎顺理成章;可是他对平定“刘杨叛乱”不力,得不到***的支持,加上平日尖酸刻薄,好骂人,党内恶感颇多,支持率也低。汪精卫在“一大”后支持“三大政策”,为人谦卑圆滑,长于调和,能左右逢源,既得左派支持,又避免右派的敌对,所以被推为广东国民机构 的主席。

  1926年3月,*** 利用“中山舰事件”** ,蒋无视汪的国民机构 主席和军委主席的地位,先斩后奏,给汪难堪。汪意识到:“我是国府主席,又是军委主席,介石这样举动,事前一点也不通知我。这不是造反了吗?第二天,汪想叫朱培德、李济深扣留*** ,但指挥不动。事后自觉威信受损。五月,以“迁地就医”为名秘密离穗。后来自嘲“责己不责人,所以引咎辞职”。这是一次zhengzhi 上无能妥协的表现。

  在后来的zhengzhi 斗争中,由于性格软弱,汪精卫一遇不利,动辄托病出洋或住院休息。1927年12月汪在广州,*** 利用时机发动“广州起义”,汪遭到*** 各派指责,于是宣布隐退,悄然出国。1932年7月汪以行政院长名义发表通电,压张学良进兵热河,张不听命。汪与张矛盾加剧,10月请病假赴德就医。

  汉奸岁月

  “九·一八”事变之后,汪找到了与蒋合作的机会。1932年1月28日在汪行政院院长履新之日,上海爆发了“一·二八”事变。***帝国主义肇事挑衅,给汪精卫一个下马威。

  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民心可用,士气高涨。

  而汪精卫一开始便被恐日情绪所围困。他被日帝的淫威压倒,只看到***的强大,却看不到 得道多助的优势,他认为:“须知数十年来,中** 事经济,在物质上着着落后,固不待言;即组织上亦幼稚不完善。”(注:见《汪精卫传》,第120页)他害怕打仗,全力交涉言和。1932年5月在蒋、汪的同意下,国民机构 跟***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

  1935年5、6月间,他批准了“何梅协定”、《秦土协定》,把华北主权拱手让给***侵略者,社会议论 哗然。同年11月1日,汪精卫在南京 党部被王亚樵派遣的义士孙凤鸣刺成重伤,打进脊椎的** 始终无法取出,医生断言:汪精卫活不过十年。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到了8月3日,汪就抑制不住言和的情绪。他说:张悌说“吴亡之际,乃无一人死节,不亦辱乎?”明知不能救吴亡,而惟一死自尽其心,然想自己死了之后,未死的人都要为奴为隶,这又何能瞑目到底,也不是办法。汪的弦外之音是:“死不值得”。他还说:“和呢?是会吃亏的,就老实承认吃亏,并且求于吃亏之后,有所抵偿。”(注:黄美真《汪精卫集团投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版。第177页)虽然该语句上下文也有“打仗”、“抵抗”等语穿插其间,而媚日投降的心态则是十分明显的。

  1938年8、9月间,周佛海的代表梅思平与***首相近卫的代表松本重治在xianggang 谈判,日方提出“不要领土、不要赔款,两年内撤军”,支持汪兆铭的和平运动。

  1938年12月,在汉口国防最高会议上,汪主持第54次常委会议通过接受日方所提条件的决议,shandong 孔祥熙在***所提的停战条件上签字。(注:见《汪精卫传》,第134页。)

  1938年10月,他在接见海通社和路透社记者时都表示“未关闭停战之门”,他置轰轰烈烈的抗战于不顾,醉心主和。(注:黄美真《汪精卫集团投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版。第189-190页。)

  周佛海策划高宗武、梅思平与日方今井武夫、犬养健订下“重光堂协约”,起先汪不知道。等到周、梅以“***认可汪精卫领导和平运动”的密约向汪精卫、陈璧君表功时,汪便如获至宝,心安理得地认为,与其抗战而亡,不如求和苟存。从此,他向媚敌卖国的深渊滑下去了。

  汪精卫优柔寡断,被手下“亲日派”分子摆布,为最终实现夺取*** 内最高权力的个人意愿,实现其“对日和平”的zhengzhi 主张,加速了媚敌降日的步伐。

  汪精卫周围最重要的言和人物就是陈璧君和周佛海。

  陈璧君不满意汪久居*** 之下受蒋的闷气,对汪“反蒋夺权”之欲推波助澜,极力鼓动之,欲另开生面,自立 经营,却昧于大义。陈为了取媚于***,甚至认为“东北五省根本不是 的地方”,“奉天本来是满清带来的嫁妆,他们现在不过是把自己的嫁妆带回去就是了”。(注:见《汪精卫集团投敌》,第191页)为了让汪自立 掌权,恬不知耻地表示放弃东北领土主权。

  1938年10月梅思平携密件回重庆呈汪。汪在家为梅设筵,当送梅出客厅时陈璧君催促汪下定投敌的决心,说:“梅先生明天要走,这次你要打定主意,不可反悔!”汪精卫连声说:“决定了,决定了!”(注:见《汪精卫集团投敌》,第273页)

  1938年12月梅思平把日方希望汪脱离重庆另组机构 的条件带到重庆,投降派分子在汪公馆连日“会商多次,不能达到最后的决定,陈璧君乃坚决主张就走”。(注:见《汪精卫集团投敌》,第326页)

  周佛海有zhengzhi 野心,不满足于*** 宣传部长及侍从室副主任之职,老想有朝一日“ 机构 即于十分钟内在余笔下产生”,因此积极策划降日,开创“自家新天地”。1938年6月周佛海暗中指使高宗武赴日接洽,继而又催梅思平参与,最后周、梅请汪出马,再经高宗武、梅思平奔走,***御前会议承认汪为谈判对手。周是整个降日运动的“始作俑者”。

  10月至11月两个月中,周对汪做了大量的动员工作,当汪犹豫时,周即劝驾:“您兼外部 长的时候,与***人打交道,还可以称顺利吧!”周在心里却怪“汪之性格,咸认为无一定主张”、“无担当,无果断”。但他也摸透了汪的特点,“断定虽有反覆,结果必仍如原计划”。(注:见《周佛海日记》上海人民出版社版)

  汪尚未动身,周已扛着大旗打前站去了。

  在犹豫、妥协及动摇不定之中,又是梅思平,又是陶希圣,反复劝诱,推波助澜,汪精卫的“降船”就这样启程了。

  有人说:“汪先生没有璧君不能成事,没有璧君亦不能败事”(注:见《汪精卫集团投敌》,第461页)。某种意义上来说,汪沦为汉奸,也是坏在陈璧君和周佛海手里。

  懦弱自卑的性格导致汪氏被***的淫威所压倒,未能辩证看待抗战,看不到中华民族的胜利前景;“恐日病”使他主和而投降。优柔寡断的性格,易被别人所左右,被人推向卖国求荣的道路上去。1938年12月18日,汪精卫离渝出走,12月29日发表艳电响应近卫第三次声明,在卖国的道路上一步步滑向深渊,最后身败名裂。其中汪氏个性之作用自然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在 抗日**的最艰苦时期,1938年底***近卫内阁两次发表“近卫声明”,公开对*** 机构 进行zhengzhi 诱降。这时,*** 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严重的fenlie ,身为*** 副总裁的汪精卫公然发表叛国艳电,表示响应“近卫声明”,走上了可耻的卖国道路。

  电文中,汪精卫提出了自己对抗战的理解:“抗战年余,创巨痛深,倘犹能以合于正义之和平而结束战事,则 之生存自立 可保,即抗战之目的已达。”

  ***机构 此前不久,发出旨在灭亡 的第三次“近卫声明”,*** 对此怒斥,“骨子里实在是暗藏着机械利刃”,“这是敌人整个的吞灭 ,独霸东亚,进而企图征服世界的一切妄想阴谋的总自白;也是敌人整个亡我 、灭我民族的一切计划内容的总暴露”。

  汪精卫却在电文中对此辩护:“首座为善邻友好”,“第二为共同防共”,“第三为经济提携”。汪精卫最后说,“奠定两国永久和平之基础,此为吾人对于东亚幸福应有之努力”。

  早在1937年“七七事变”,***抛出“三个月灭亡 ”的狂言时,汪精卫就发表了《大家要说老实话大家要负责任》的讲话,他说,“和呢,是会吃亏的,就老实的承认吃亏,并且求于吃亏之后,有所以抵偿”,“战呢,是会打败仗的”……

  另据记载,某次汪精卫曾问冯玉祥,大家都呼“抗战到底”,这个“底”在何处?冯说打到“***无条件投降”便是底。在汪精卫这个秀才听来,“这简直是一个丘八的狂妄无知”。

  汪日勾结之后,西方 纷纷发表声明,维护“九国公约”;美国国会不久后通过对华贷款;英法等国更于欧战爆发前抽调兵力增强远东防务。抗战曙光可谓初现。

  *** 曾评价*** ,可能不是一个好的战术家,但称得上一个好的战略家。这样的战略家眼光,却为汪精卫所没有。

  在早年刺杀摄政王之前,***党内部曾认为刺杀意义较小而风险太大,汪精卫为此撰《釜薪论》,认为***犹如烧饭,需釜和薪。釜者,不惧水火忍受长期磨练;薪者却一时轰烈瞬间辉煌。汪精卫自称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愿意为薪。

  陈立夫曾对此评论说,汪精卫最缺少的就是锲而不舍的韧劲,“书生难成大事”;

  而汪精卫的死忠派陈公博也有过评价,“汪先生遇事便出亡,合则留不合则去”,“一个国民有他自己应付的责任,责任所寄,不必求人合不合,也不必靠人留不留”。

  而八年抗战正是考验整个 和民族的韧性。汪精卫却在胜利前的黑夜悲观绝望,丧失了应有的判断力和良知,走向了无法回头的叛国之路。

  1939年5月31日,汪精卫从上海飞赴***谈判。谈判一开始,***陆相板垣征四郎就奚落汪精卫:“我以为,要在 建立新的强有力的 机构 ,必须争取到重庆方面的要人和队伍 的多数。您对此一定有相当的把握,如果能听到有关这方面的情况,实为荣幸。”

  汪精卫降日投敌,建立傀儡政权之后,大力宣扬和推行源自***的“东亚联盟”理论。他以所谓“zhengzhi 自立 、军事同盟、经济合作、文化沟通”的“东亚联盟”四大纲领,作为粉饰其卖国投敌行径的理论依据,妄图作为抵挡世人唾骂的挡箭牌,并以此卖国理论作为毒化的奴役沦陷区民众,瓦解抗日阵营的思想武器。

  汪精卫竭力利用“东亚联盟”理论来作为分化抗日阵营,摧毁抗战意志的重要思想武器。他在《对东京中日记者谈话》中,就其开展的东亚联盟运动对重庆国民机构 有何影响一事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说:“余确信东亚联盟运动之发展,将促使渝方抗日分子翻然觉悟,参加和平运动。盖抗日派之理论为中日两国绝对不能共存,东亚联盟则证明中日两国不但有共存之必要,并且有共存之可能,有此事实之证明,则抗日派之理论,自然消灭,而同归于复兴 ,复兴东亚之一途。”汪精卫这种以发展“东亚联盟”运动而谋瓦解抗日阵营的企图,并未如他所预料的那样奏效。对于这点,他后来转而攻击道:“渝方的将士已完全失掉东亚人的灵魂……我们从前欲将理论感动渝方,使之觉悟,促成全面和平,现在知道单是这样决不够的,我们必须在和平区内整理起一条东亚同志的阵线,使英美所嗾使的走狗,无所施其侵扰。”汪精卫还竭力利用“东亚联盟”理论,对***侵略fenlie 我国东北,并扶植起伪满傀儡政权一事,为***辩护,为自己承认伪满洲国的罪责开脱。他在《中日国交调整条约签署后对记者谈话》中诡辩道:“我们收拾时局要从大处着想。从远处着想。这次中日条约的签订,不是计较一时的便利,不是计较一事的便宜,而是从中日两国永久亲睦,东亚永久和平着想。至于东北四省,本来是 领土之一部分,然自九一八以至现在,已经十年了,在这十年中,事实之推移,是人所共见的。”他进而《在东京对***国民广播词》中讨好说:“ 对于满洲,从前与***抱着不同的见解,如今合中日满三国都向着建设东亚新秩序的前途迈进,正所谓安则俱安,危则俱危,从前不同见解,一转瞬间便为一致了。”

  在一九四二年这一整年里***一直要求汪参加它对英、美的宣战。汪的条件是废除他所厌恶的一九四〇年十一月的基本条约,包括所有秘密协定及附件,而这些协定和附件曾使汪与***的合作蒙受巨大耻辱。他的条件最后得到了满足,汪政权乃于一九四三年一月九日对盟国宣战。 得到更多自治权后汪精卫表现得对***主子感恩戴德,极尽奴颜婢膝之态。由鼓吹“共存共荣”、“同甘共苦”,进一步提升到叫嚷与***“死中求生”的程度。他叫嚷要“拿出全副精神,放在‘决战首座上面’”。汪伪政权对英美宣战之后,汪在《宣战布告》宣称“自今日起,对英美处于**状态,当悉其全力,与友邦***协力”。汪还宣称***的侵略**,“是 生死存亡的**,所有足以妨害决战意志之昂扬,丧民族精神之振奋的,必须一一摧毁而廓清之。”一副不顾一切效忠***主子的嘴脸。但是当***进一步要求其派兵参与太平洋战场时,汪却找借口拒绝了这个要求。

  死因疑点

  汪精卫虽为病死,但死因有不同的说法。汪精卫曾被王亚樵派遣的铁血锄奸团成员刺杀受伤,** 深陷体内,无法取出,铅毒逐渐扩散,终至药石罔效。***作家上阪冬子访问汪氏子女后写的书支持病死之说。一说是其妻陈璧君相信中医,贴了中药膏药,却促使铅毒扩散全身,才造成汪精卫病死。另一说则是汪精卫遭***军下毒谋杀,但被汪精卫长女汪文惺、女婿何文杰断然否认。何文杰表示汪精卫患的是“多发性脊骨瘤肿”。

  汪精卫老婆儿子是谁

  妻子:陈璧君(字冰如,出生于1891年11月5日,死于1959年6月17日南京监狱,享年67岁)儿子:汪文晋、汪文悌(汪文晋,1913年生于法国;汪文悌,1928年出生,1946年以汉奸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月缓刑五年)

  女儿:汪文惺、汪文彬、汪文恂(汪文惺,1915年生于法国,现住纽约;汪文彬,1920年出生,在印尼当修女;汪文恂,1922年生于广州,2002年病故于xianggang 。)

  民国汉奸汪精卫的家庭简介

  汪精卫是 民国时期*** 著名的zhengzhi 人物,年少时满腔热血,以推翻腐败的满清为己志,行刺摄政王载沣,后来在抗日**时期,建立了伪满洲国机构 。这样的一个人物,史书上对他的褒贬不一,而他的事迹一直备受大家的关注和讨论。

  姓名:汪精卫

  性别:男

  祖籍:浙江绍兴

  出生地: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河口镇

  家庭所在地:广东省番禺县豪贤街

  出生日期:1883年05月04日

  死亡日期:1944年11月10日

  享年:61岁

  祖父:汪漫亭

  父亲:汪省斋(不得志的读书人,年轻时即到广东当幕僚)

  哥哥:汪兆镛(道学先生,当过乐昌师爷)

  岳父:陈耕基(南洋巨富)

  妻子:陈璧君(字冰如,出生于1891年11月5日,死于1959年6月17日南京监狱,享年67岁)

  儿子:汪文晋、汪文悌(汪文晋,1913年生于法国;汪文悌,1928年出生,1946年以汉奸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月缓刑五年)

  女儿:汪文惺、汪文彬、汪文恂(汪文惺,1915年生于法国,现住纽约;汪文彬,1920年出生,在印尼当修女;汪文恂,1922年生于广州,2002年病故于xianggang 。)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