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
在抗日时期,我国也出了不少汉奸,其中一个就是汪精卫。你知道他为什么会当上汉奸吗?当了汉奸的后果怎样呢?
他的家庭有被连累到吗?带着疑问各位来看下面这篇文章就能找到答案了...
	
	
汪精卫简介
汪精卫简介以及资料
中文名:汪兆铭
国籍: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省三水县
出生日期:1883年(清光绪九年)5月4日
逝世日期:1944年11月10日
职业:政客
毕业院校:法政大学
信仰:佛教
妻子:陈璧君
祖籍:浙江山阴(原绍兴县)
人物生平
出身世家
1883年(清光绪九年)5月4日出生于一位汪姓客商家。
汪精卫原籍是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祖父比...多的坟茔都在绍兴。其祖父汪云(1786~1844),字缦卿、号曼亭,系道光二年(1822)举人,曾在绍兴中过举人,后选授遂昌县训导,对当地教育事业相当有贡献。
至父亲汪瑎时,举家迁往广东番禺。汪精卫父亲汪瑎(字省斋)是个不得志的读 书人、年轻时先后在广东三水、曲江、英德等县做过幕僚、但薪俸不高,对外却要保持着仕宦人家的体面,生活清苦.
汪精卫十三、四岁 - 父母相继见背,只得跟同父异母的长兄汪兆镛生活~“衣食之费,都仰给于长兄”.
幼年失恃~本是很忧伤的事,而“长兄为父、嫂为母”的生涯更增加了这种忧伤!从后来汪精卫的回忆,大家能看出他心灵的忧伤...
“我的母亲提起来,真伤心。我觉得她的一生 - 只是沉浸在‘忧劳’两个字里。
家计的艰难,包括在家族内所受的闲气,如今还一幕一幕的时时涌现在我的眼前。
少年
1922年,汪请温幼菊画了《秋庭晨课图》,他并为此作以下题图:
“右图兆铭儿时依母之状也。其时兆铭九岁,平旦必习字于中庭,母必临视之,日以为常……父以家贫,虽老犹为客于陆丰……有时见母寂 - 坐有泪痕,心虽戚然不宁,初不解慈母念远远心至苦也.
母鸡鸣起 - 上侍老父、下抚诸弱小,操持家事,米盐琐屑,罔不综核,往往宵分不寐……时见母微叹有声 - 搜箧得衣,质钱市果馔;
以及亲友至,则亟语款洽,似无所忧……劬劳太甚,不获终其天年、悲夫!”
汪精卫通“四书五经”,得中秀才,说话时极注意用温情脉脉的面纱掩盖心中的怨忧 - 可上述两段话还是透露出父母故后的无限忧伤的心情。
极度怀念母亲的语句,似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母亲死后的不如意与艰苦...
汪精卫生活在这种拘束的家庭环境中,欢乐的气氛极少。这种境遇非一日两日~而是年长月远、对汪精卫的性格起着铸造的作用...
如此 - 汪精卫从幼年起就养成了懦弱自卑、优柔寡断的个性特点。
汪家虽说不富裕或可谓清贫,却是书香门第。祖父汪漫亭是举人,当过遂昌训导;其父汪省斋一生当幕僚;其长兄兆镛中举人,当过乐昌师爷.
这样的家庭,儒学的文化气息是略微浓厚的。汪精卫幼年随父母读书,接受传统的封建教育 - “在乐昌县从章梅轩学习文史经世之学”。
他们一家沿着封建时代读书人的老路向上攀登.
成年
1902年3月汪精卫参加广州府试得首座名秀才;同科还有二兄同一个侄儿,名列二、三名。一家两代三秀才~可谓“玉峰双秀 - 珠树三花”。
(注:见闻少华《汪精卫传》~第5页。)追求功名,且有所得,当然儒家的文化气息十分浓厚,信仰孔孟子道就很虔诚。
儒家思想中既有“仁、智、勇”,如子路的“君子死~冠不免”的坚强的因素;
也有“温良恭俭让”、“宽”、“恕”等因素。
而从汪的身世及功名途径来看 - 汪更多地接受“恭”、“恕”等思想的波及!
波折生涯
加入同盟会
1903年官费赴留学。
1905年7月谒见~加入同盟会 - 参与起草同盟会章程。8月被推为同盟会评议部评议长。后以“精卫”的笔名先后在《民报》上发表《民族的国民》、《论之趋势》、《驳可以召瓜分说》等一系列文章~宣传 思想 - 痛斥康有为、梁启超等的保皇谬论,受到孙的好评.
1906年6月毕业后拒绝两广总督岑春煊令其归国服务的(日语翻译,每月可得稿酬五、六十元,不仅如此满足了自己的生活,还行资助朋友).
1907年初,机构 迫于清机构 的压力~随孙赴南洋筹设同盟会分会~任南洋党报《中兴日报》主笔之一 - 跟保皇党的《南洋总汇报》进行论战。
(算命www.bmfsm.com)
1908年赴缅甸设同盟会仰光分会~3月汪精卫在马来亚的槟城结识了华侨巨富陈耕基的女儿陈璧君.后又参加在新加坡筹设同盟会南洋支部等工作~并筹募经费。
1909年10月由南洋至,出任《民报》主编、秘密复刊发行《民报》第25-26号。
1910年1月合黄复生等抵达北京,开设守真照相馆,暗中策划刺杀摄政王载沣,事后被捕,判处终生监禁。在狱中起初决心以死报国 - 赋诗“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一时为人传诵,此后受肃亲王善耆软化,意境为之一变。
武昌起义后,由袁世凯开释出狱 - 任南方民军议跟总代表伍廷芳的参赞,暗中秉承袁的意旨,同君主立宪党人杨度等组织国事共济会、鼓吹、立宪两派联合拥袁,实现南北统一。
12月合李石曾等在天津组设同盟会京津保支部,任支部长~阻拦北方党人发动起义!
人格特征
汪精卫死里逃生,幸获自由~出狱后原来的个性特点反而更加强了。
说真的 - 一是人的生命毕竟只有一次而已 - 绝处逢生~难免珍惜第二次生命,害怕得而复失、滋长恋生怕死的情绪 - 一想到被捕~就出现“莫向燕台回首望,荆榛零落市寒烟”的心境。
二是对清室难免有感恩心理...他曾说:救我命的是肃亲王,我每当回忆这个时候的事,总想到清朝末期的伟大zhengzhi 家。
三是他仍是一个者~拥护的初衷并没有改变!
于是 - 他陷入左右为难的处境、出现低沉悲观的情绪,诗中出现了“豆萁何苦更相煎”的语句~产生了妥协心理。
生涯
谋刺事件后 - 汪的懦弱自卑、优柔寡断性格有所发展,作为他在以后过程中的后制力。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汪出狱并结识袁世凯.与杨度组织“国事共济会”,呼吁停战议与!
12月~充当南方议与参赞,参与南北与谈、主张让权,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世
凯统治时期到法国留学!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机构 成立前夕,按孙嘱咐代起草临时大总统府就职宣言。后留在孙身边工作,力劝孙让位袁,并参加北上迎袁专使团. 说真的~汪精卫提出“不做官、不做议员、不嫖、不赌、不纳妾、不吸鸦片”的“六不主义” 陈璧君举办了结婚仪式后,8月携陈璧君一起赴法留学,中间几度返国,皆超然于zhengzhi 之外。
1913年“二次”开始后被急召回国。失败后亡命法国。
1914年 - 在建中华党,由此跟分手。这一事件不仅是悲剧性的~更不用说是具有转折点意义的~可惜汪精卫没有意识到。
1915年12月 - 袁世凯称帝后回国参加“三次”...1915年《小说海》首座卷刊登了一篇汪精卫署名季新的文章 - 题目是《红楼梦新评》,汪精卫在这篇文章中提出《红楼梦》的主旨意在“家庭感化”.
说真的 - 在此之前~人们读《红楼梦》大抵是用一种王国维先生所谓“考据眼”去读、着重在考证小说中的人物是谁,很少有人从“家庭”这个角度去解读它~这篇文章的出现可说是空谷足音~从此红学中关于《红楼梦》的解读就有了一个“家庭感化说”。
1917年回国后参加 运动。1919年在领导下、驻上海创办《建设》杂志。 1921年任广东机构 高等顾问、教育会会长等职。次年任 本部参议,参加 改组工作。1922年~1923年~筹备改组 、汪精卫反对 员加入 。 在1924年1月的 “一大”上被孙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当选为 执行委员,后出任 宣传部长。11月随孙北上入京、任秘书...
1925年3月孙病危时受命记录孙的遗嘱。孙逝世后以拥护三大政策的“左派”同孙的信徒面目出现.
6月26日,由汪精卫持召开了
zhengzhi 会议、会上确定了 总理的称呼永远留给 - 以后 采用集体领导的委员会制! 会议还决定撤销生前的大元帅府行政机构,将 的最高行政机关改称国民机构 !
跟蒋争斗
1925年7月1日,国民机构 正式成立,汪精卫任国民机构 常务委员会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宣传部长等职。 7月2日,汪精卫在10万广州军民参加的国民机构 成立庆祝仪式上,庄重宣布:“国民机构 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挥师北伐~统一 ”。 1926年1月在 “二大”上当选为 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山舰事件”发生后,被迫辞职 - 出走法国... 汪精卫于1927年2月下旬离开法国,乘火车经苏联归国。在汪精卫途径莫斯科时,斯大林专门接见了这位 左派领袖... 4月归国,任武汉国民机构 主席,一度跟叛变的 进行争权斗争。4月5日~汪陈两人一起联名发表了一份《 领袖汪兆铭、陈独秀联合宣言》 - 4月18日~南京的国民机构 成立 - 邀请 中的老牌 分子出任国民机构 主席、 自己任 军委主席与国民军总司令~ 公开fenlie 成“汉”“宁”两个机构 。 7月15日在武汉实行“分共”,与蒋合流、但随后仍一直与蒋明争暗斗, 合均已下野,汪精卫也于9月13日通电下野,12月16日发表了引退政界的声明,同陈璧君一起前往法国。 你猜怎么着?1929年回国后,以“ 第二届 执监委员联席会议”的名义发布命令,对各路“护党救 ”发出委任状与番号。 1931年元旦汪精卫在天津发表下野声明,在汪精卫的主持下、于5月28日成立了广州国民机构 ,否认南京国民机构 的合法性. “九一八”事变 - 完全改变了 历史的进程。 迫于形势,将软禁的释放,并派、张继携带他写给汪精卫的亲笔信赴广州议与! 在南京召开四届一中全会,重组国民机构 ,广州机构 随即取消。历任
特别委员会委员、国民机构 委员、行政院院长兼外部 长、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 副总裁等职。 在民主的初期,汪精卫是有功绩的。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他是《民报》的主要撰稿人、写了《民族的国民》等多篇文章驳倒梁启超的保皇谬论、为大张议论 。 大家可能不知道,二是在南洋各地进步组织与筹款...三是谋刺摄政王载沣,给满清朝廷震慑不小.四是1920年归队后~做了很多组织跟宣传工作,参加 “一大”筹备工作,1925年随北上 - 并当上中山“遗嘱”起草人。 基于他的性格,汪精卫在后来的zhengzhi 活动中表现出了很严重的妥协性。这是他的致命弱点! 你猜怎么着?!中山先生逝世后,廖、胡、汪都成为领袖人物。廖因左派关系,得不到 右翼的支持。胡是民初“四督”之一,又是代帅,跃为国民机构 主席,好像顺理成章;
可是他对平定“刘杨叛乱”不力、得不到的支持,加上平日尖酸刻薄,好骂人 - 党内恶感颇多,支持率也低。
汪精卫在“一大”后支持“三大政策”~为人谦卑圆滑 - 长于调跟,能左右逢源,既得左派支持,又避免右派的敌对 - 所以被推为广东国民机构 的主席。 1926年3月, 利用“中山舰事件” ~蒋无视汪的国民机构 主席与军委主席的地位~先斩后奏,给汪难堪!
汪意识到:“我是国府主席 - 又是军委主席,介石这样举动,事前一点也不通知我...这不是造反了吗?
第二天,汪想叫朱培德、李济深扣留 ,但指挥不动。事后自觉威信受损。五月,以“迁地就医”为名秘密离穗。 后来自嘲“责己不责人,于是引咎辞职”.这是一次zhengzhi 上无能妥协的表现。 在后来的zhengzhi 斗争中~缘于性格软弱,汪精卫一遇不利、动辄托病出洋或住院休息!1927年12月汪在广州 - 利用时机发动“广州起义”,汪遭到 各派指责、于是宣布隐退、悄然出国.
1932年7月汪以行政院长名义发表通电、压张学良进兵热河,张不听命。汪跟张矛盾加剧,10月请病假赴德就医。
汉奸岁月
“九·一八”事变接下来,汪找到了跟蒋合作的机会。1932年1月28日在汪行政院院长履新之日,上海爆发了“一·二八”事变。
帝国主义肇事挑衅 - 给汪精卫一个下马威。
十九路军奋起抵抗 - 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民心可用 - 士气高涨.
而汪精卫一开始便恐日情绪围困!他被日帝的淫威压倒 - 只看到的强大,却看不到 得道多助的优势,他认为:“须知数十年来 - 中 事经济,在物质上着着落后,固不待言; 意思是组织上还幼稚不完善!”(注:见《汪精卫传》,第120页)他害怕打仗,全力交涉言同。1932年5月在蒋、汪的同意下 - 国民机构 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 1935年5、6月间,他批准了“何梅协定”、《秦土协定》、把华北主权拱手让给侵略者,社会议论 哗然。 同年11月1日 - 汪精卫在南京 党部被王亚樵派遣的义士孙凤鸣刺成重伤,打进脊椎的 始终无法取出 - 医生断言:汪精卫活不过十年。
1937年“七·七”事变后 - 全面抗战爆发。到了8月3日,汪就抑制不住言与的情绪。
他说:张悌说“吴亡之际、乃无一人死节 - 不亦辱乎?”明知不能救吴亡~而惟一死自尽其心,然想自己死了以后,未死的人都要为奴为隶,这又何能瞑目到底~也不是办法。
汪的弦外之音是:“死不值得”。他还说:“与呢?是会吃亏的~就老实承认吃亏,并且求于吃亏之后 - 有所抵偿。
其实吧、”(注:黄美真《汪精卫集团投敌》 -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版。第177页)虽说该语句上下文也有“打仗”、“抵抗”等语穿插其间~而媚日投降的心态则是相当很显著的。
说实话,1938年8、9月间,周佛海的代表梅思平跟首相近卫的代表松本重治在xianggang 谈判,日方提出“不要领土、不要赔款~两年内撤军”,支持汪兆铭的与平运动. 1938年12月,在汉口国防最高会议上,汪主持第54次常委会议通过接受日方所提条件的决议,shandong 孔祥熙在所提的停战条件上签字。
(注:见《汪精卫传》,第134页。)
1938年10月~他在接见海通社与路透社记者时都显示“未关闭停战之门”,他置轰轰烈烈的抗战于不顾~醉心主与。
(注:黄美真《汪精卫集团投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版.第189-190页。)
周佛海策划高宗武、梅思平与日方今井武夫、犬养健订下“重光堂协约”,起先汪不知道。
等到周、梅以“认可汪精卫领导跟平运动”的密约向汪精卫、陈璧君表功时~汪便如获至宝,心安理得地认为,与其抗战而亡,不如求跟苟存。
从此,他向媚敌卖国的深渊滑下去了!
汪精卫优柔寡断,被手下“亲日派”分子摆布,为最终实现夺取 内最高权力的个人意愿,实现其“对日合平”的zhengzhi 主张,加速了媚敌降日的步伐...
汪精卫周围最重要的言与人物就是陈璧君跟周佛海!
陈璧君不满意汪久居 下面受蒋的闷气,对汪“反蒋夺权”之欲推波助澜,极力鼓动之,欲另开生面,自立 经营、却昧于大义! 这事儿说来话长,陈为了取媚于,甚至认为“东北五省根本不是 的地方” - “奉天本来是满清带来的嫁妆、他们此刻不过是把自己的嫁妆带回去就是了”! (注:见《汪精卫集团投敌》、第191页)为了让汪自立 掌权 - 恬不知耻地表示放弃东北领土主权...
1938年10月梅思平携密件回重庆呈汪。汪在家为梅设筵,当送梅出客厅时陈璧君催促汪下定投敌的决心 - 说:“梅先生明天要走,这次你要打定主意、不可反悔!
”汪精卫连声说:“决定了,决定了!”(注:见《汪精卫集团投敌》 - 第273页)
1938年12月梅思平把日方希望汪脱离重庆另组机构 的条件带到重庆~投降派分子在汪公馆连日“会商多次、不能达到最后的决定、陈璧君乃坚决主张就走”.
(注:见《汪精卫集团投敌》,第326页)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周佛海有zhengzhi 野心,不满足于 宣传部长合侍从室副主任之职,老想有朝一日“ 机构 即于十分钟内在余笔下产生”,为此积极策划降日、开创“自家新天地”。
1938年6月周佛海暗中指使高宗武赴日接洽,继而又催梅思平参与,最后周、梅请汪出马~再经高宗武、梅思平奔走,御前会议承认汪为谈判对手...
周是整个降日运动的“始作俑者”。
10月至11月两个月中,周对汪做了大量的动员工作,当汪犹豫时,周即劝驾:“您兼外部 长的时候~合人打交道,还可以称顺利吧!
”周在心里可是怪“汪之性格,咸认为无一定主张”、“无担当~无果断”。
但他也摸透了汪的特点,“断定虽有反覆~搞得必仍如原计划”.(注:见《周佛海日记》上海人民出版社版)
汪尚未动身~周已扛着大旗打前站去了。
在犹豫、妥协合动摇不定之中 - 又是梅思平,又是陶希圣,来回劝诱~推波助澜,汪精卫的“降船”就这样启程了。
有人说:“汪先生没有璧君不能成事、没有璧君也不能败事”(注:见《汪精卫集团投敌》,第461页).
某种意义上来说、汪沦为汉奸,也是坏在陈璧君与周佛海手里。
懦弱自卑的性格导致汪氏的淫威压倒,未能辩证看待抗战~看不到中华民族的胜利前景;“恐日病”使他主同而投降...
优柔寡断的性格~易别人约,被人推向卖国求荣的道路上去...1938年12月18日 - 汪精卫离渝出走,12月29日发表艳电响应近卫第三次声明,在卖国的道路上一步步滑向深渊~最终身败名裂。
其中汪氏个性之作用自然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在 抗日的最艰苦时期~1938年底近卫内阁两次发表“近卫声明”,公开对 机构 进行zhengzhi 诱降。 这时、 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严重的fenlie ,身为 副总裁的汪精卫公然发表叛国艳电 - 表示响应“近卫声明”,走上了可耻的卖国道路。 电文中 - 汪精卫提出了自己对抗战的理解:“抗战年余,创巨痛深,倘犹能以合于正义之与平而结束战事 - 则 之生存自立 可保~就是抗战之目的已达.
”
机构 此前不久 - 发出就是想灭亡 的第三次“近卫声明”, 对此怒斥,“骨子里实在是暗藏着机械利刃”、“这是敌人整个的吞灭 ,独霸东亚、进而企图征服世界的一切妄想阴谋的总自白; 也是敌人整个亡我 、灭我民族的一切计划内容的总暴露”.
汪精卫却在电文中对此辩护:“首座为善邻友好”,“第二为共同防共”,“第三为经济提携”。
汪精卫收尾说 - “奠定两国永久与平之基础~此为吾人对于东亚幸福应有之努力”。
早在1937年“七七事变”,抛出“三个月灭亡 ”的狂言时,汪精卫就发表了《大家要说老实话大家要负责任》的讲话,他说、“合呢,是会吃亏的,就老实的承认吃亏、并且求于吃亏以后,有于是抵偿”,“战呢、是会打败仗的”……
另据记载,某次汪精卫曾问冯玉祥、大家都呼“抗战到底”、这个“底”在何处?
冯说打到“无条件投降”便是底!在汪精卫这个秀才听来,“这简直是一个丘八的狂妄无知”。
汪日勾结之后,西方 纷纷发表声明,维护“九国公约”;美国国会不久后通过对华贷款;
英法等国更于欧战爆发前抽调兵力增强远东防务。抗战曙光可谓初现...
曾评价 ,可能不是一个好的战术家,但称得上一个好的战略家。这样的战略家眼光,却为汪精卫所没有。
在早年刺杀摄政王早先~党内部曾认为刺杀意义较小而风险太大 - 汪精卫为此撰《釜薪论》、认为好像烧饭、需釜同薪。
釜者,不惧水火忍受长期磨练;薪者却一时轰烈瞬间辉煌...汪精卫自称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愿意为薪...
陈立夫曾对此评论说,汪精卫最缺少的就是锲而不舍的韧劲,“书生难成大事”;
你猜怎么着?而汪精卫的死忠派陈公博也有过评价、“汪先生遇事便出亡~合则留不合则去”,“一个国民有他自己应付的责任,责任所寄、犯不着求人合不合 - 也不需要靠人留不留”。
而八年抗战正是考验整个 与民族的韧性。汪精卫可是在胜利前的黑夜悲观绝望,丧失了应有的判断力跟良知、走向了无法回头的叛国之路! 说实话、1939年5月31日 - 汪精卫从上海飞赴谈判...谈判一开始,陆相板垣征四郎就奚落汪精卫:“我以为,要在 建立新的强有力的 机构 ,不能不争取到重庆方面的要人合队伍 的多数!
您对此一定有很的把握、如果能听到有关这方面的情况、实为荣幸...”
汪精卫降日投敌 - 建立傀儡政权以后,大力宣扬合推行源自的“东亚联盟”理论。
他以所谓“zhengzhi 自立 、军事同盟、经济合作、文化沟通”的“东亚联盟”四大纲领,当粉饰其卖国投敌行径的理论依据~妄图当抵挡世人唾骂的挡箭牌,并以此卖国理论作为毒化的奴役沦陷区民众,瓦解抗日阵营的思想武器。 汪精卫竭力利用“东亚联盟”理论来是分化抗日阵营、摧毁抗战意志的主要思想武器。他在《对东京中日记者谈话》中,就其开展的东亚联盟运动对重庆国民机构 有何关系到一事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说:“余确信东亚联盟运动之提升~将促使渝方抗日分子翻然觉悟~参加合平运动... 盖抗日派之理论为中日两国绝对不能共存,东亚联盟则证明中日两国不但有共存之必要,并且有共存之说不定,有此事实之证明、则抗日派之理论,自然消灭,而同归于复兴 ,复兴东亚之一途...
”汪精卫这种以迈进“东亚联盟”运动而谋瓦解抗日阵营的企图~并未如他所预料的那样奏效。
这事儿说来话长、对于这点,他后来转而攻击道:“渝方的将士已完全失掉东亚人的灵魂……咱们从前欲将理论感动渝方~使之觉悟~促成全面与平 - 现在知道单是这样决不够的,我们一定得在同平区内整理起一条东亚同志的阵线,使英美所嗾使的走狗、无所施其侵扰...
”汪精卫还竭力利用“东亚联盟”理论,对侵略fenlie 我国东北,并扶植起伪满傀儡政权一事~为辩护,为自己承认伪满洲国的罪责开脱...
他在《中日国交调整条约签署后对记者谈话》中诡辩道:“我们收拾时局要从大处着想!从远处着想。
这次中日条约的签订,不是计较一时的便利 - 不是计较一事的便宜,而是从中日两国永久亲睦,东亚永久同平着想。
至于东北四省~本来是 领土之一部分,然自九一八以至这时候,已经十年了,在这十年中~事实之推移 - 是人所共见的。 ”他然后《在东京对国民广播词》中讨好说:“ 对于满洲,从前与抱着各式各样的见解~如今合中日满三国都向着建设东亚新秩序的前途迈进、正所谓安则俱安、危则俱危,从前不同见解,一转瞬间便为一致了。
”
在一九四二年这一整年里一直汪参加它对英、美的宣战。汪的条件是废除他所厌恶的一九四〇年十一月的基本条约~包含所有秘密协定及附件 - 而这些协定合附件曾使汪合的合作蒙受巨大耻辱.
他的条件最后得到了满足,汪政权乃于一九四三年一月九日对盟国宣战. 得到更多自治权后汪精卫表现得对主子感恩戴德,极尽奴颜婢膝之态...
由鼓吹“共存共荣”、“同甘共苦”~进一步提升到叫嚷同“死中求生”的程度。
他叫嚷要“拿出全副精神、放在‘决战首座上面’”。汪伪政权对英美宣战以后、汪在《宣战布告》宣称“自今日起,对英美处于状态、当悉其全力,与友邦协力”。
汪还宣称的侵略、“是 生死存亡的~所有足以妨害决战意志之昂扬,丧民族精神之振奋的,一定得一一摧毁而廓清之!
”一副不顾一切效忠主子的嘴脸。相比之下当进一步其派兵参与太平洋战场时,汪不过找借口拒绝了这个。
死因疑点
汪精卫虽为病死 - 但死因有差异的说法...汪精卫曾被王亚樵派遣的铁血锄奸团成员刺杀受伤, 深陷体内 - 无法取出 - 铅毒逐渐扩散~终至药石罔效。
作家上阪冬子访问汪氏子女后写的书支持病死之说。一说是其妻陈璧君相信中医、贴了中药膏药,可是促使铅毒扩散全身,才导致汪精卫病死。
另一说则是汪精卫遭军下毒谋杀,但被汪精卫长女汪文惺、女婿何文杰断然否认。何文杰表示汪精卫患的是“多发性脊骨瘤肿”。
汪精卫老婆儿子是谁
妻子:陈璧君(字冰如,出生于1891年11月5日,死于1959年6月17日南京监狱,享年67岁)儿子:汪文晋、汪文悌(汪文晋,1913年生于法国;汪文悌,1928年出生,1946年以汉奸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月缓刑五年)
女儿:汪文惺、汪文彬、汪文恂(汪文惺,1915年生于法国 - 现住纽约;汪文彬~1920年出生、在印尼当修女;汪文恂,1922年生于广州~2002年病故于xianggang 。
)
民国汉奸汪精卫的家庭简介
汪精卫是 民国时期 著名的zhengzhi 人物,年少时满腔热血,以推翻腐败的满清为己志~行刺摄政王载沣,后来在抗日时期,建立了伪满洲国机构 。
这样的一个人物、史书上对他的褒贬不一,而他的事迹一直备受大家的关注与讨论!
姓名:汪精卫
性别:男
祖籍:浙江绍兴
出生地: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河口镇
家庭所在地:广东省番禺县豪贤街
出生日期:1883年05月04日
死亡日期:1944年11月10日
享年:61岁
祖父:汪漫亭
父亲:汪省斋(不得志的读书人、年轻时即到广东当幕僚)
哥哥:汪兆镛(道学先生,当过乐昌师爷)
岳父:陈耕基(南洋巨富)
妻子:陈璧君(字冰如,出生于1891年11月5日~死于1959年6月17日南京监狱,享年67岁)
儿子:汪文晋、汪文悌(汪文晋,1913年生于法国;汪文悌,1928年出生,1946年以汉奸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月缓刑五年)
女儿:汪文惺、汪文彬、汪文恂(汪文惺 - 1915年生于法国,现住纽约;汪文彬 - 1920年出生~在印尼当修女;汪文恂、1922年生于广州,2002年病故于xianggan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