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朝到民国, 如何从东方病夫变成东亚病夫

时间:2017-01-04 09:10:47     编辑:noble
20

“东方病夫”意思是“东亚病夫”的别称、其他称谓尚有“远东病夫”、“亚洲病夫”、“亚东病夫”等,只是极少提及、与前二者不可相提并论.着会儿人们对“东亚病夫”多有关注、至于在近代非常风行的“东方病夫”,则渐渐被“东亚病夫”所取代、湮没不闻!那么,“东方病夫”在近代的流行状况怎样做?!它又是因何为“东亚病夫”所取代?

清末民初:“东方病夫”涉及面广有

依据眼下史料记载~较早提及 是“病夫”的是1876年1月4日《申报》所述 - “如土耳其国,早已素称病人”.至于“东方病夫”一词的正式使用,学术界通行的看法是:1896年 - 英国《伦敦学校岁报》发表专文评述中日甲午,称:“夫 --- 东方之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该文于1896年10月17日由《字林西报》转载 - 11月1日梁启超主编的《时务报》转载了中文译文(梁启超翻译)。

以后“东方病夫”问题引发议论 界的较多关注...1901年《国民报》第3期载文《东方病人》 - 1903年《万国公报》第174期载文《东方病夫之伴侣》~同年秋撰文《警世钟》、1904年8月31日之文《支那问题真解》,1907年《 新女界杂志》第2期所载文再加上诗人林栋诗《寄题刘聘臣明府耐庐》等,都提到 是“东方病夫”。如在《警世钟》一文中jiqing 呐喊:“耻呀!耻呀!耻呀!你看堂堂 ,岂不是自古到今四夷小国所称为天朝大国吗?为什么到如今,由头等国降为第四等国呀?!外国人不骂为东方病夫 - 就骂为野蛮贱种... 人到了外洋、连牛马也比不上。”

从清朝到民国, 怎样做从东方病夫变成东亚病夫

上述除了、近代 首座大报《申报》在1905年2月25日 - 1906年2月20日、3月11日、9月20日,1907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4日,6次将“东方病夫”跟 关联起来。其中1906年3月11日《黄医士一百零五日尅烟纤丸浅近说》、1908年11月4日《铁世界》,是药品广告,其关系到有机会想见。

到了民国时期,文献材料中亦多有“东方病夫”的记载。1912年《易俗伶学社缘起》一文,1915年5月《双星杂志》第3期刊登李涵秋的小说《爱国丐》 - 1916年9月1日《新青年》2卷1号发表陈独秀之文《新青年》,1924年3月9日在《民国日报·追悼列宁大会特刊》上所发表《历史的工具--- 列宁》一文,1928年《图画京报》载文《怎样才能涤此“东方病夫”之诮》等、接连提及“东方病夫”。如《爱国女学校年刊》第1期上刊登该校文科三年级学生徐如玉之文《组织运动会之起因和接下来应持之态度》,文章开头说:“我国弱国也 - 东方病夫之称、久已闻于全球”.“久已闻于全球”一语,道破了“东方病夫”广泛在那里。再以《申报》为例,在1912-1931年间、提及“东方病夫”达83次!清末民国时期“东方病夫”广为述及.

民国中后期:“东亚病夫”取代“东方病夫”

各位在看到“东方病夫”风行的在万不可忽视更为广泛是现实的“东亚病夫”.以《申报》为例 - 提及“东亚病夫”共计311次,其中有20次指的是《孽海花》的作者曾朴(笔名“东亚病夫”),予以剔除,剩余291次。而《申报》提及“远东病夫”的除非10次、其他的还有“亚洲病夫”2次 - “亚东病夫”1次...

总体来看,“东亚病夫”同“东方病夫”比之其他称谓,确实有得更为大面积!单就二者而论,在1920年代末以前 - 准确地说、是以1927年为界,“东亚病夫”为39次,“东方病夫”则为48次、之后则天壤有别,“东亚病夫”远远超过了“东方病夫”!那么,是啥原因形成了着种变化?着与土耳其及其凯末尔改革有关。西方最早称土耳其为“东方病夫”,1909年3月24日《申报》所载《论日土外交之起点》,《时兆月报》1919年第10期所载《东方病夫之问题》、均提及西方称土耳其为“东方病夫” - 1942年出版的、法国人德比腊儿所著的《今世欧洲外交史》(下卷)述及“一八七五年之土耳其”时道:“东方病夫之土耳其~近顷益见危笃.”于此可知,“东方病夫”在近代,不仅仅指 ,也包含土耳其。着种情形在1920年代发生了突变,起因在于凯末尔改革。

“现代土耳其之父”凯末尔在1923-1938年间担任土耳其共与国的总统,他力行改革、在各方面试图使土耳其走向西方、走向现代,也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目标。经过他的努力 - 土耳其摆脱了内部跟外来的束缚、开始向工业化、现代化迈进!凯末尔改革不但提升了土耳其的国力,更不用说导致同为“东方病夫”的我国对之刮目相看,着可从《申报》中所载国人的认知中洞悉端倪。1930年7月14日《申报》载文《土耳其新文学》曰:“预料新字的施行~必然刷新土耳其东方病夫的颓习,为她的将来引出一条光明的坦道。”对土耳其的将来、可谓信心满满!

从清朝到民国, 如何从东方病夫变成东亚病夫

  1935年4月9日《申报》载文《贺公使明日启程赴任昨晚招待报界话别》道:前不久列强还把土耳其看作病夫,欺凌他、剥削他还不够,千方百计的想分夺他的产业,欧战后,土耳其所处的地位 - 比我国今日还要危险十倍、然而经过数年奋斗同努力过后 - 气象一新 - 他在国际zhengzhi 舞台上与列强分庭抗礼,列强对他,同样不得不另眼相看了。1938年11月12日《申报》载文《两个东亚的医师》,如是写道:在东亚有两个病夫,一是被称为“远东病夫”的 ,一是被称为“近东病夫”的土耳其。在一起在东亚也出了两个医师,一是先生~他来医 的病、不幸中途故世 - 只留着一张药方教他的门生继续调护;一是凯末尔,他来医土耳其的病~经过了他明快的手术,不但恢复了健康,而且转成了强壮!凯末尔经过几年来在zhengzhi ,经济、文化 - 教育等方面的革新建设 - 使那被称为病夫的土耳其,成了一个现代式的新兴 !

凯末尔改革直接导致国人认为土耳其脱去了“东方病夫”的帽子~于是就能更多地以“东亚病夫”跟 相联系。有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在1920年代早先~“东亚”更多的是指东方亚洲,而非同西亚相对应的东部亚洲,今天大家理解的“东亚”是亚洲的局部,而在清末民初则是整个亚洲...1949年后,“东亚病夫”取代“东方病夫”,占据了统治地位。以《人民日报》为例,依据北京人民数据库全文检索统计,提及“东亚病夫”的有388条,而提及“东方病夫”的只有4条.1949年后“东方病夫”几乎被遗忘,渐渐变成一个历史名词.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