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的故事
三国时期发生的历史故事你了解有多少呢?!其中的官渡之战你了解他的发生背景吗?官渡之战的故事情节是怎样的?!官渡之战有何历史意义?想了解的话那就赶紧来下面看吧!

要我说啊,官渡之战的故事
官渡之战的故事介绍
在曹操苦心经营中原之际,袁绍也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逐步占领了青、冀、幽、并四州,黄河以北地区成了他的地盘。
他具备队伍 十万人~又在邺城(今河北临漳)积累了不少粮食,准备挥师南下 - 渡过黄河~击败曹操,夺取天下。
曹操面对强大的敌人,也不甘示弱!他派卫凯镇抚关中;派减霸带兵从徐州进入青州、从东面牵制袁绍;派魏种驻军河内(今河南武阶县西南),防止袁军从西路进犯;
派于禁屯兵于黄河南岸,从正面阻击袁军;又分兵驻守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与袁军隔河相持。但曹操的兵力总共不满三万人~硬拼是不行的,就下令坚守不战,等待时机。
建安五年(200年)二月,袁绍率领十余万大军离开邺城,进驻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派大将颜良率先头部队渡过黄河,jingong 白马(今河南滑县东)...
曹操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 - 亲率兵马,去攻打延津,佯装渡河 - 以分散袁军兵力.袁绍不出所料分兵延津~曹操见袁绍中计,当即拨转马头,率轻骑东进,直扑白马,颜良措手不及,被关羽一刀斩于马下~袁军见主将被杀,阵势大乱~惨败而逃。
袁绍见jingong 白马失败,又痛失一员大将,心中非常恼火、便下令全军渡过黄河!袁绍从延津以南派文丑为先锋、追击曹军,曹操把从白马运来的粮草轴重,所有丢在路上,命令骑兵埋伏起来!
袁军到来~就四处抢夺粮草、曹操一声令下、数百骑兵把袁军先锋部队冲的七零八落~文丑也被杀死,袁军败退。
白马、延津之战 - 只是官渡大战的前哨战,曹操虽说取的了胜利 - 但强弱的基本形势并未改变。曹操决定退守官渡、诱敌深入、再伺机消灭袁军...
这年八月、袁绍引军逼近官渡...曹操坚壁不出、袁绍便命令士兵在曹军营外筑起高高的土山,在山上筑起高楼~居高临下,用弓箭射击曹军。
箭如雨下,曹军连营地也不敢出,偶尔出来、也都前进、或用盾牌遮蔽身体。
曹操为了对付袁军,命令工匠连夜制造了一种发石车,利用石车向袁军抛发石块,抛石时响声隆隆 - 如同雷声,人们叫它“霹雳车”。
飞出的石头击毁了袁军的高楼,士兵被砸的头破血流,纷纷逃命...
袁绍见高空jingong 失败、又让士兵们挖地道,想从地下打进曹营.曹操发现后~让士兵挖了一条很深的沟 - 切断了袁军的地道 - 使敌人再次失败。
就这样,双方在官渡相持了一个多月。
来揭秘吧据悉袁绍手下有许多谋士,但袁绍不会用人,办事又犹豫不决。许攸劝袁绍趁许都空虚 - 派一支人马去袭击曹操的后方.
袁绍不但不听~还把他的家属扣留在邺城~许攸的知消息,就连夜逃出军营、归降曹操.当时袁绍把一万多车粮食集中在乌巢(今河南原阳东北),沮授建议另派一支人马守卫,防止曹操抄掠、袁绍又不予采纳。
曹操一贯重视人才。他听说许攸归顺,连鞋也顾不上穿,就急忙出去迎接。二人谈了半天,把自己军中情况一切告诉了许攸。
许攸见曹操如此信任自己,就给曹操出主意说:“袁军的粮食都藏在附近的乌巢,守将淳于琼嗜酒成性,防备不严,您为什么不去烧掉它呢?!
”曹操的到这个重要情报,拍着脑门高兴地说:“对,那样我就成功了!”
第二天 - 曹操亲带五千人马、连夜向乌巢进发,并一律改换成袁军服饰跟旗号~路遇袁军盘间,回答说是奉命去乌巢保卫粮食的,袁军信以为真。
曹军来到乌巢,放火烧了粮草...袁军见火起、顿时大乱。双方混战一场,曹军大胜.
袁绍屯积在乌巢的粮食被烧,守将淳于琼被杀,攻击曹军大营的计划受挫 - 军心浮动,士气低落!曹操见时机已到、下令发起总攻,把袁军打的大败,消灭敌人七万多人.
袁绍丢弃了大量轴重和珍贵图书~仅带八百多骑兵,渡过黄河,逃到了邺城...建安七年(202年),袁绍病死,其子袁谭、袁尚等各拥兵自立,互相残杀~争战不已!
至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乌桓,终于歼灭了袁氏兄弟,统一了北方!
官渡之战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纵使被压制 下去了,但它换个角度沉重地打击了汉朝地主阶级的统治 - 使早已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 其实吧,在压制 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wuzhuang ),占据地盘,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造成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
当时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杨、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
发展成群雄并起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
196年(建安元年),曹操迎献帝 - 迁都许县 - 自始挟天子以令诸侯(“奉天子而征四方”),威势大增。
他先后击败吕布、袁术 - 占据了兖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隶!199年(建安四年),袁绍最终战胜公孙瓒,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争天下...
这样,华北最主要的两个zhengzhi 军事集团,决战势所难免.起初形势袁强曹弱!袁绍已无后顾之忧 - 地广人众,可动员的兵力在十万以上。
曹操则是四面受敌,除了北方的袁绍,关中诸将还在观望,南边刘表、张绣不肯降服,东南孙策蠢蠢欲动 - 暂时依附的刘备也是貌合神离。
尽管如此,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包含曹操的谋士荀彧、郭嘉,还在张绣麾下的贾诩,再加上凉州从事杨阜,在综合分析了曹、袁的优劣后 - 认为袁绍外宽内忌 - 好谋无决~他们都看好曹操,认为局势会向着有利于曹的方向变化.
建安三年(198年)十一月、吕布被曹操消灭,建安四年六月,袁术病死、十一月张绣投降曹操。刘表中立,孙策保守江东!
局势变的更明朗。(算命www.bmfsm.com)
建安四年,张绣听从贾诩的劝告 - 归降曹操。刘表纵使表面上答应支持袁绍,但他并未出兵~持观望态度。曹操用卫觊之计、镇抚关中,并在官渡开始构筑防御工事,以防备袁绍攻击许都。
建安五年正月,曹操出人意料地先jingong 徐州的刘备.众将认为应先打袁绍,曹操说:“刘备是人中豪杰,此刻不打、将来必有后患。
袁绍有大志向,但反应迟缓 - 肯定不会行动的。”遂进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破刘备于徐州,关羽被生擒投降~旋即还军官渡。
不出曹操所料,袁绍迟疑不决,失去夹击曹操的良机。
二月~袁绍率步兵十万、骑兵一万~进军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准备渡河、在一起派遣颜良jingong 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北)。
四月,曹操用荀攸之计,声东击西,佯装欲于延津渡河,诱使袁绍分兵西向~实则轻兵突袭白马 - 颜良于阵间措手不及,为关羽所杀...
白马之围遂解 - 曹操迁移民众、沿河西退.袁绍率军渡河,追击曹操 - 至延津南.曹操令骑兵解鞍放马~将辎重丢弃。
文丑和刘备带着五六千骑兵先后追至、士兵们争夺辎重,情况混乱。曹操以五百余骑,乘机突击、文丑死于乱军之中。
此后~曹操还军官渡,袁绍进保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 - 关羽复投刘备。
江东孙策意欲偷袭许都,但是被刺客暗杀。汝南黄巾军刘辟叛变,袁绍使刘备前往相助,为曹仁击破。
搞的:官渡之战胜利者是谁?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 - 击破袁军十万!
这个战例成为 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与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
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 -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官渡之战胜利者是谁?!官渡之战曹操为何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1.袁绍同曹操在白马相持时,袁绍下令筑起箭塔,连日向曹操营寨射箭,使曹操军心动摇。其后,刘晔献上霹雳车之计,大破袁绍弓弩兵、使曹操在官渡的到据守之地。
2.曹操于黎阳与袁绍相持 - 本欲还兵再作打算、荀攸献计:「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擒也。
」曹操依计行事 - 真的大破袁军,斩杀颜良。
3.建安五年八月始,两军再次相持于官渡、双方互有胜负。其后曹操军中缺粮,适逢袁绍谋士许攸与营中将士不同、投奔曹操.许攸献计烧袁绍军粮,使袁绍不战自败...
4.曹操曾经在交战之时想过放弃、写信给许都的荀彧。而荀彧却提醒了曹操:“在双方都疲惫不堪时,谁后退谁被动,谁放弃谁灭亡!
战机就在这时出现.”最终结果是帮助曹操寻回信心 - 继续坚持。
曹操能接纳能人之言~取的最终的胜利 - 这全在于用人之道。我们可以细分来看:刘晔、荀攸、许攸皆是人才,献上计谋,有化险为夷之功;荀彧则准备好了长远的战略眼光,能够鼓励跟帮助曹操在关键时期坚持战斗,这是更高层次的人才。
不瞒你说,由此观之,人才的妥善任用应该可说是“一计敌万人”。至于曹操、他是一个懂的运用人才的人才,能接纳他人之言~故袁绍兵多也不足为惧~正所谓兵不在多,在乎能否调遣。
官渡之战的意义
公元200年~实力强大的袁绍带十万精兵jingong 曹操,曹操迎战,在官渡展开决斗。一开始战局对曹操不利 - 另一方面...造成的袁绍骄傲自大听不进意见~而曹操重用人才 - 善于听取意见,主动偷袭烧毁了袁绍的粮草,袁绍大惊~仓皇后撤。 这时候曹操乘势jingong ,以少胜多,打败袁绍。袁绍退回北方一蹶不振!不久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
官渡之战增强了曹操的实力,为曹操击溃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方仅有曹操和袁绍势力较大,此战击溃了袁绍,北方就无人能与曹操抗衡。
官渡之战老实讲是 政权统一和政权分立的历史选择。曹操主张统一,此战胜利后,曹操向着统一 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基本统一了北方... 袁的志向不高 - 只要自己能成为许多分立政权中的一个就满足了,他的失败是战略的失策、是fenlie 的失败. 这也证明了 自古以来就有大一统的思想~与将其实现的愿望。
战役评论
官渡之战是 在《 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列举的 历史上“双方强弱不一样 - 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著名战例之一。 的胜负取决于双方zhengzhi 、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条件,但首当其冲的是双方军事实力的较量。曹操在官渡之战中 - 实力明显不如人力物力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袁绍,但他却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并最终大获全胜~其取胜之道是值的后人很好地深思的... 此战曹操善择良策,攻守相济、屡出奇兵,巧施火攻,焚烧袁军粮草~对获取胜利起重大作用 - 集中体现曹操卓越的用兵谋略和指挥才能 - 是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反观袁绍、内部不与 - 又骄傲轻敌~刚愎自用 - 屡拒部属的正确建议~迟疑不决 - 一再地丧失良机。终致粮草被烧、后路被抄、军心动摇,内部fenlie ,而全军溃败。
曹操成功统一北方的原因:
1、zhengzhi 上,曹操把汉献帝劫持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取的zhengzhi 优势;广招人才。
2、经济上,实行屯田 - 奖励农耕~解决军粮问题 - 还使北方的经济的到恢复与提升。
3、军事上,200年 - 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 上一篇:赤壁之战的故事
- 下一篇:武则天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