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敬老的诗句

时间:2016-09-09 16:42:04     编辑:Ky02
20

  “重阳节”的传统节日意义是让我们要敬祖、敬老、感恩,自古以来 就一直弘扬着这种传统美德。那么您知道关于重阳节敬老的诗句有哪些吗,下面不妨来看看相关的文章吧!

重阳节敬老的诗句

重阳节敬老的诗句

  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九日感赋》

  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崔元翰《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

  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桥边。——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极喜御戎全上策,倚栏长啸晚烟横。——王琼《九日登长城关楼》

  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疏篱下、试觅重阳,醉擘青露菊。——吴文英《一寸金•秋感》

  沉吟坐西轩,饮食错昏昼。——杜甫《九日寄岑参》

  只座上、已无老兵。——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更有三仁忠与孝,高名千古出人头。——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鸿鹄归何处,长天空落霞。——赵时春《原州九日》

  功名炊黍寻常梦,怪事书空感激人。——王逊《西夏重阳》

  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晚酣留客舞,凫舄共差池。——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宋祁《九日置酒》

  香醪欲醉茱萸节,壮志还为出塞歌。——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愁不肯、与诗平。——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白池青草古盐州,倚啸高城豁望眸。——王琼《九日登花马池城》

  作县几时同志苦,投荒万里倍情真。——王逊《西夏重阳》

  自摘霜葱宜荐俎。——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几日西风,落尽花如雨。——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艰难薄俗犹多事,漂泊南冠愧此身。——王逊《西夏重阳》

  中丞疏有回天力,太宰功兼蹜地方。——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文森《九日》

  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李泌《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

  归雁横秋,倦客思家。——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妙信《九日酬诸子》

  秋明白鹭双飞处。——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肠断裂,搔首一长嗟。——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纳兰性德《风流子•秋郊即事》

  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杜甫《九日寄岑参》(算命www.bmfsm.com)

  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朔方三度重阳节,河曲干旌岁岁忙。——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武公不但歌淇澳,贤女犹能唁卫侯。——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绝塞平川开堑垒,排空斥堠扬旗旌。——王琼《九日登长城关楼》

  握手经年别,惊心九日霜。——妙信《九日酬诸子》

  翠微高处,故人帽底,一年最好,偏是重阳。——吴文英《惜黄花慢•菊》

  露浥初英,早遗恨、参差九日。——吴文英《满江红•刘朔斋赋菊和韵》

  砧杆动微寒,暗欺罗袖。——潘希白《大有•九日》

  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徐灿《菩萨蛮•秋闺》

  倒照秦眉天镜古。——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一年佳节过西厢。——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寂寞风蝉至,连翩霜雁来。——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绮罗丛里胜登临。——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今日潘怀县,同时陆浚仪。——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杜甫《九日寄岑参》

  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潘希白《大有•九日》

  问秋香浓未,待携客、出西城。——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算明朝、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吴文英《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诗成合座皆珠玉,归去迟迟满落霞。——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帽堕笑凭纤手取。——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