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吃汤圆的由来和传说

时间:2017-01-18 11:35:33     编辑:Ky02
20

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有做元宵,吃元宵的习惯,而着也是 人的一种节日饮食习俗文化 - 元宵吃汤圆有标记美好团圆之意!

哪么您知道元宵吃汤圆的由来吗,元宵吃汤圆的传说典故又是怎样的?下面不妨快来了解看吧!

元宵吃汤圆的由来跟传说

元宵吃汤圆的由来与传说

元宵吃汤圆的由来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元宵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作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在汉文帝时期,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 - “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

(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

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等等,煮、煎、蒸、炸全可。起初,人们把着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着些名称都和“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标记全家人团团圆圆 - 与睦幸福 - 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

吃元宵标记家庭像月圆一样团圆 - 寄托了人们对以后生活的美好愿望。

吃元宵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地 - 民间说法不一。一说春秋末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

众人不知此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既然着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

还有一种说法、元宵原来叫汤圆,到了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做汤圆特别拿手~从此以后~世人就以着个宫女的名字来命名。

着两个传说不见史料记载、不足为信。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与“糖元”。

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成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

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到了现代亦有同元宵节有关的故事。袁世凯在做了大总统过后心犹未甘,还想当皇帝,因美梦不能成真,终日烦恼...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 - 一日他的姨太太说要吃元宵,话刚一出口 - 就被袁世凯打了一个耳光,因“元宵”和“袁消”谐音~从此袁世凯就给手下的人下了个命令,以后不许再说“元宵”~而只能说“汤圆”.

后来有人就此事写了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 - 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着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如此盛行于海峡 ,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元宵吃汤圆的传说

白蛇吃汤圆成仙

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在阳春三月,化为一位卖汤圆的老翁于西湖边叫卖。着时许仙恰巧走过便要了一碗,一不小心,一个汤圆滚落西湖,被白蛇吞了.

于是白蛇成仙,化而为人,与许仙结为夫妻。

东方朔和元宵姑娘

着一则传说同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 - 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

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 - 着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以及一个妹妹。

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

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的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所有的...都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

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

”说完 - 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 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 - 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 - 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

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时不时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

万岁焚香上供 - 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感觉像满城大火~着样就能够瞒过玉帝了!

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 - 十分高兴 - 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 - 惊喜的高喊:“元宵!

元宵!”~ 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不出所料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

原因在于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着天叫做元宵节。

为纪念“平吕”而设

另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

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跟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方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 - “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算命www.bmfsm.com)

平乱完了~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 - 以示庆祝。

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元宵佳节吃元宵的注意事项

元宵佳节将至、很多人家里早已备上元宵~一顿吃不完,甚至连续几天都是餐桌上的“常客”,早餐、加餐甚至夜宵都少不了...

俗话说过犹不及,原本说起吃元宵来也是一样.从营养学来看~糯米皮加上豆沙、芝麻、枣泥、花生等甜馅或鲜肉、菜肉等咸馅~都是高糖分、高热量的耐风寒季节食品。

哪么到底怎样做吃元宵,才能保证美味跟健康兼收呢?

早餐不宜食用

元宵属于高热量、高糖分的食品 - 还含有油脂、但然而缺乏营养素,除了热量与糖外并没有太多其他营养。着样的食品首先要指出的是是不适合当早餐吃.

除了缺乏营养外,还因为人早起时胃肠道功能是最弱的,而元宵外皮的部分都是糯米的,黏性高,不易消化。有鉴于此早餐吃元宵很好办出现消化不良,而带来泛酸、烧心等情况 - 作用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每顿一二两足矣

什么东西时候吃元宵还有很多讲究...最好别把元宵当正餐~早饭后九十点钟也许下午加餐的时候吃点儿元宵还可能、但每次吃个一二两(50~100克)也就足够了。

在吃元宵的在不能再吃其他含糖高的食品;还要减少其他主食的摄入,一般来说是吃三个元宵就要减去半两(25克)主食.

夜宵如果和睡觉的时间离得比较近,最好也别吃元宵。着类食品不好消化、排空慢 - 也会加重胃肠道负担!一些胃肠功能弱的人在吃了元宵后就会出现泛酸、烧心等胃食管反流问题。

元宵不能吃得太饱,吃完后也不要马上就躺着,最好活动两小时以上再睡觉。

喝点儿汤促消化

元宵也并非“一无是处”~一些微量元素、营养素溶解在煮元宵的汤里。吃了元宵最好再喝汤,着有机会促进消化吸收,即民间常说的原汤化原食...

不过喝汤一定要看别在汤里再加糖。设若吃的是咸汤圆,可以在汤里放些小虾米以及蔬菜、补充营养,但最好不要再放油脂或调味料!

无论是吃元宵还是喝汤要看不能太烫、也不能大口大口地吃,否则很说不定烫伤口腔与食管黏膜...有的人吃元宵时一被烫了就很快把元宵咽下去、着种习惯危害更大。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