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元宵节习俗有哪些

时间:2016-11-26 14:39:56     编辑:Ky02
20

  客家人的总人口数量在 约8000万,而在海外约有1500万,人口地域分布主要有广东、江西、福建、广西、** 等。客家人逢年过节都有着当地特色的民俗,那么您了解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时客家人的习俗有哪些吗?下面不妨快来看看相关的文章吧!

客家人的元宵节习俗有哪些

客家人的元宵节习俗有哪些

  

  客家人

  客家人,又称客家民系,是 广东、福建、江西等地的汉族民系,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不断地迁徙,几乎所有的 族群都是经历过历代迁徙而发展至今的,广东、福建、** 的几大族群更是如此。因此,客家人在上千年的迁徙历史中,已经和其他迁徙族群一样成了很多地方*** 。

  客家的源流始于秦征岭南融百越时期,历魏、晋、南北朝、唐、宋等发展,最迟在南宋已形成相对稳定的族群——客家人。

  据估计,全球约有八千万客家人。其中约五千万人分布在 的广东、江西、福建、广西、四川、海南等19个省(市、自治区)的 180多个县(市),广东省本地客家人数达到2500万左右,占到广东本地族群的三分之一。约600万人分布在xianggang 、***、** 地区,约1500万人分布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越南、美国、秘鲁、毛里求斯等80余个 和地区(起源于几百年前客家人的下南洋运动),客家语也是当地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惠州、梅州、深圳、赣州、龙岩、河源、韶关、贺州、玉林、防城港、沙巴州、新竹是客家人重要的聚居城市,梅州、惠州、赣州、汀州被誉为“客家四州”。(算命www.bmfsm.com)

  客家人在各个领域表现突出,如李光耀、李显龙、*** 、曾生、赖恩爵、蔡蒙吉、陈寅恪、***、胡耀邦、陈宝箴、张弼士、薛岳、他信·西那瓦、英拉·西那瓦、李河君、张国荣、胡文虎、林丹、范文芳、何雯娜、邓丽欣、刘惜君、王心凌、陈烟桥等。

  

  客家人的元宵节习俗:闹花灯

  闹花灯在我市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了,最初是流行于清远市英德县沙口镇的民间舞蹈。闹花灯从中原地区传入,沙口镇的清溪,红峰等村庄均有此习俗。其中以清溪村为主。客家话“灯”与“丁”同音,每逢元宵节,闹花灯的花灯队(各村自行组织),从黄昏开始出发。每到一家,便会高声叫喊:“灯来了,灯来了,接灯啦,接灯啦……”意谓今年要添丁了,所以倍受村民欢迎。主人家都会烧鞭炮来迎接花灯队的。

  

  客家人的元宵节习俗:凤舞

  凤舞又名双凤舞,流行于清远市城区(简称“清城”,又名曰“凤城”)内各个乡镇。每逢春节,元宵,中秋等民间节日和民众乔迁新居,婚嫁喜庆等场合均有凤舞表演。凤舞表演以道具为主,用打击乐伴奏,加唢呐(代替牧童土笛)吹奏引子及过门。打击乐起着烘托渲染的作用,使整场面气氛颇为抒情,欢快,热烈。

  

  客家人的元宵节习俗:春牛舞

  春牛舞是随着中原文化的南移而传入广东的,广泛流传于清远,信宜等地。舞“春牛”一般在每年的立春至元宵期间进行,表达了人们对“春”的期望和祝愿。春牛舞的特点是生活气息浓厚,动作简单,多为生活动作以及牛的习性的模拟,生动自如。表现农事活动的场面活动形象逼真,基本上是实现生活的再现。演员随着锣鼓,音乐的节奏走“圆场步”,“小碎步”,和“十字步”,很容易掌握和运用。每逢春节至元宵期间,舞牛队多于白天敲锣打鼓,舞着春牛到各乡各村拜年,先在村里的大地坪集中表演,然后到每家每户拜年贺岁。一般而言,客家人热情,注重礼尚往来,所以各村均有舞牛队,互相往来拜年贺岁,所以,这段时间,各个乡镇村落都非常热闹。

  

  客家人的元宵节习俗:舞被狮

  舞被狮,最早流行于我市的佛冈县汤塘镇围镇村的刘氏家族,在长期的农耕习俗中形成。以娱神,娱人为内容的传统民间民俗文化活动,至今又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舞被狮活动从每年的正月初六上灯(客家风俗,初添男丁的家庭要在宗祠内放一个花灯)开始,正月十五,十六舞被狮舞进村中上年全部添男丁和新娶媳妇的家庭。正月十六下午二点三十分后,村中添丁户和新娶媳妇的人家便会担来柴草,在祠堂门口摆成一条龙状,点燃煹火舞被狮,进入狂欢。

  

  客家人的元宵节习俗:迎古事

  “迎古事”也是重要项目。“古事”是以孩童化妆成各种古代人物固定在铁架上抬着巡游。最著名的是连城罗坊“走古事”。它的特点是规模大和有浓厚的竞技性。一棚古事需壮年男子80余人,轮流一次18人扛抬奔跑。正月十五日上午在陆上抬着竟跑后,下午又到河水中逆水抬着竟跑,** 人山人海,在锣鼓、鞭炮、响铳和呐喊声中你追我赶,紧张热烈、撼人心魄,被媒体喻为“客家山村狂欢节”。长汀、永定等县一些乡镇,也多有这种“迎古事”活动,但只是抬着巡游,没有赛跑竞技。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