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下元节是哪一天

时间:2016-09-30 15:06:47     编辑:Ky02
20

  “下元节”是 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属于道教的节日。那么您知道2016年下元节是哪一天吗,有关下元节历史起源、文学记述说法有哪些?相关的下元节的风俗习惯、下元节的风俗习惯您了解多少呢,下面不妨来看看相关的文章吧!

2016年下元节是哪一天

2016年下元节是哪一天

  

  2016年下元节的具体时间

  2016年11月14日,农历 十月十五,星期一

  下元节历史起源

  农历十月十五,为 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中华风俗志》也有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宋吴自牧《梦粱录》:“(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又河北《宣化县新志》:“俗传水官解厄之辰,人亦有持斋者。”此外,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

  下元节的文学记述

  《下元日诣会庆节所道场,呈余处恭尚书》杨万里

  琳宫朝谒早追趋,漏尽铜壶杀点初。

  半缕碧云横界月,一规银镜裂成梳。

  自拈沉水祈天寿,散作非烟满王虚。

  已被新寒欺病骨,柳阴偏隔日光疏。

  《下元日五更诣天庆观宝林寺》陆游

  朝罢琳宫谒宝坊,强扶衰疾具簪裳。

  拥裘假寐篮舆稳,夹道吹烟桦炬香。

  楼外晓星犹磊落,山头初日已苍凉。

  鸣驺应有高人笑,五斗驱君早夜忙。

  《沁园春》无名氏(宋)

  冰壑平生,如伯伦狂,似希乐豪。喜欢书不用、菊茶明眼,登山不倩、藜杖扶腰。

  豆粥萍虀,鱠羹鳞脯,湖海人常折简招。谁云老,有满怀风月,藏在诗瓢。

  凌晨向鹄冲霄。道昴宿于今又应萧。记垂弧令节,恰当后日,下元好景,正属前朝。

  冷胆如天,刚肠如剑,须把千杯寿酒浇。那堪更,是梅花时月,烂熳溪桥。

  《鄱湖渔歌下元节五八初度》

  虚龄称甲子,初度值霜天。

  沧海帆方满,瑶池月正圆。

  逍遥知鹤性,淡泊占松年。

  可望期颐酒,霞杯醉寿筵。

  下元节的风俗习惯

  农历十月十五,民间传统的“下元节”,又称“下元日”,旧时人们又尊是日为“水官生日”。盖因常州属江南水乡,农村多种水稻,副业捕鱼捉虾、驶舟航船等等皆与“水”有深厚的缘分,所以农家对“水官生日”特别重视,多于此日“斋三官”(祭祀天官、地官、水官),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斋三官”之俗起源甚早。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官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可见唐宋时代道教对此已极为重视。而道教诸神之中,“三官”地位颇高,特别是在黎民百姓之中影响较大,其起源乃是土生土长的原始民间信仰中人们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另据《典略》,东汉时早期的道教就吸收了传统的原始民间信仰,奉天、地、水“三官”为主宰人间祸福的神灵了。至宋代又将“三官”与“三元”(正月十五“上元”为天官生日,七月十五“中元”为地官生日,十月十五“下元”为水官生日)联系起来,称“三官”为“三元”。后来,随着道教的逐步衰落,百姓对“三元”的认识逐步模糊,三官生日也越来越淡化了。(算命www.bmfsm.com)

  可是,“斋三官”的风俗在常州地区农家却一直传承,到了近代的事项,主要是新米磨粉做团子。武进农谚云“十月半,牵砻做团斋三官”(注意:斋三官的团子是通常的小团子,不是“十月朝”的“糍团”)。有些农家还按古制,在大门口竖起高高的“天杆”,白天在杆顶张挂杏黄旗,旗帜上写“天地水府”、“风调雨顺”等字样,到了晚上则换上三盏“天灯”,以示祭祀天、地、水“三官”。解放以前,东门外“三官堂”香火极盛,届时前往烧香念佛的善男信女云集坐夜,通宵达旦讽诵《三官经》。但是,坐夜念佛的婆婆多数没有文化,念佛口耳相传,有口无心,难免以讹传讹,穿凿附会,错误百出,往往闹出许多笑话来,所以常州民间谣谚中有“瞎传三官经、丝瓜炒面筋”之句,常州方言也有“瞎缠三官经”或“瞎串三官经”的说法。清代,常州城内每年十月十五“下元节”也自有一番热闹。诗人洪亮吉《南楼忆旧》中有诗为证:“才过中元又下元,赛神萧鼓巷头喧。年来台阁多新鲜,都插宫花粉杏园。”亮吉自注云:“赛神会中每用七、八人扛一桌,上扮金元院本诸故事,名台阁。”说当时民间行会新鲜热闹、丰富多采。此俗辛亥***以后逐渐废除。

  下元节的民俗活动

  修斋设醮

  下元日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修斋的方法大致分两类:一类略有三种,一设供斋。即设坛供斋蘸神,借以求福免灾。

  古代结坛方法有九种:上三坛为 设之,中三坛为臣僚设之,下三坛为士庶设之。后世设坛渐弛。供斋可“积德解愈”;二节食斋。古人于祭祀之前,应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以求外者不染尘垢,内则五脏清虚,洁身清心,以示诚敬,称为斋戒。斋戒可“和神保寿”;三心斋。心斋可“夷心静然”。

  另一类大略有九:一粗食、二蔬食、三节食、四服精、五服牙、六服光、七服气、八服元气、九胎食。

  除此之外,如持诵、忏法、祭炼等一切法事,也都包括在修斋范围之内。

  享祭祖先

  随着日月的流逝,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享祭祖先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人类对祖先的信仰,是人类对自身的崇拜。信仰祖先、祭祀祖先,向祖先的灵魂表示虔敬,一目的是为了祈求祖先庇佑于后代。祖先崇拜的产生与古老的灵魂信仰观念有关。原始人认为万物均有灵魂,人的灵魂是自立 于肉体的存在。由于人类在原始信仰中把自己看作双重构造,即肉体构造和灵魂构造,因此认为肉体可以死亡,灵魂永远活着,这就是“灵魂不死”的观念。

  正是这种人的灵魂观导致享祭祖先习俗的盛行,为了祈求先辈的灵魂在冥冥之中保佑其子孙后代,使他们免于灾难和不幸,人们为祖先亡灵举行祭祀活动。一般来讲,对祖先的祭祀方法是宗庙, 有宗庙,民间各有祖先堂、家庙,通过祭祀,祈求福禄祯祥。全国各地在具体的祭祖求福中各自有不同的习俗.山东省邹县民间,在下元节这天,要专门建醛设宴,祭祀祖先。湖南省宁远县民间,在下元节前后,还要普遍进行迎神赛会。

  祈愿神灵

  从祭祀内容与对象的演变来看,下元节又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镶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福建省莆田一带,下元这天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在田头祭水神,祈求在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农作物平安过冬。祭祀时,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虔诚。

  莆仙民间

  每逢农历十月十五,莆仙民间许多人家会在房前空地上排案供食品,烧香贡银,并让小孩子用烧着的香枝均匀地插成一片小方块,叫“布田”。这种习俗据说是祭“亡灵”,俗称“普孤”,就是普渡孤魂。

  农历十月十五是 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也叫“下元日”。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天官、地官、水官等三官,说是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每逢下元节来临,水官下降凡间巡查人间善恶,为人们解除灾难。传说这一天,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

  “下元节”正值农村收获季节,莆仙民间一些人家做豆腐、再油炸,也用新谷磨糯米粉做薄饼,包素菜馅心,油炸成“影糕”、“葱饼”、或香润可口的油炸食品团子,然后当作供品在大门外“斋天”。同时又焚“金银包”等祭拜祖先亡灵等活动,就是折红绿纸为仙衣,折锡箔为银锭,装入白纸糊的袋中,叩拜后焚化。

  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以前道教徒在这一日还在家门外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旗上写着“天地水府”、“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消灾降福”等字样。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这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下元这一天,村民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蒸麻腐包子等,也是以前农村孩子最高兴的日子,可以吃到很多祭祀之后称为“福余”果品食品。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