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节日时间
各位 有56个民族,而我们每个民族的节日合习俗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少数民族的节日时间是什么时候 - 有什么习俗呢?!
下面整理了一些关于少数民族的节日时间同习俗,大家一起看吧。

少数民族节日时间
少数民族节日时间介绍
彝族
火把节: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习俗:点火把、摔跤、斗牛、歌舞
插花/打歌节:二月初八、习俗:采集杜鹃花插于各处
密枝节:二月初八 - 习俗:祭龙树、野餐
祭龙节:二月初八、习俗:跳芦笙舞
赛衣节:三月二十八日习俗:赛衣
三月会:三月二十八~习俗:赶集、跳舞、青年男女盛装跳“左脚舞”
苗族
花山节:一月三日,习俗:对歌、跳芦笙舞、爬花杆
布依族
牛王节:四月八日,习俗:吃牛王粑、给牛散食、歌舞
傣族
泼水节,习俗:歌舞、赛龙舟、泼水、放升高
采花节~习俗:采花献佛
送龙节:公历一月 - 习俗:送祭品给龙神
傈僳族
刀杆节:二月八日 - 习俗:上刀山、跳嘎
赛歌会:腊月或正月上旬、习俗:赛歌、沐浴
澡堂会:春节、习俗:沐浴、交友
回族
开斋节:回历十月一 - 习俗:礼拜、赠“油香”等
古尔邦节:回十二月,习俗:团拜、宰牛羊等
佤族
拉木鼓节:腊月 - 习俗:拉木鼓、剽牛、跳舞
瑶族
盘王节:五月二十九日~习俗:祭祖、歌舞
普米族
转山会:五月五日~习俗:转山、歌舞、鸣枪
怒族
鲜花节:三月十五日 - 习俗:采集鲜花、祭祀仙女
怒族年:腊月二十九日,习俗:射箭、打石头靶、歌卜(猜唱)、荡秋千、舞蹈等。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 - 蒙古族的年节同样称“白节”或“白月”,除此之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布朗族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 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有古尔邦节同开斋节圣纪节。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
侗族
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 - 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
维吾尔族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也就是说开斋节)、库尔班节(也就是说古尔邦节)合诺鲁孜节。
畲族
畲族主要过三月三合畲族畲族春节.
阿昌族
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
保安族
民族传统节日也都是 的重大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
哈萨克族
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合纳吾鲁孜节。前三个是源于 的节日。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传统节日。
“纳吾鲁孜”是哈萨克语“送旧迎新”之意~节期再民间历法的新年首座天(公历3月22日前后)。
羌族
羌族最主要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羌语称“日羌节”,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另一年节日是“祭山大典”,又称祭山会、山神会等。
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意思是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还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
除此之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朝鲜族
其节日算得上与汉族共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也就是说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
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傣族
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同开门节,均合佛教有关!
东乡族
东乡族与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就是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来源于 .
布朗族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就是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 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 - 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怒族
主要节日有:春节 - 怒语称“吉佳姆” - 又称盍司节;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是居住再贡山一带的怒族的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谷神,怒语称“汝为”,原碧江县匹河一带怒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九日 - 举行祭祀活动、祈祷谷神保佑。
??!
塔塔尔族
塔塔尔语叫“古尔邦艾提”,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借词、阿拉伯语“卡尔邦”,意为“献身”!
古尔邦节,是再 教历12月10日,等于“肉孜节”完了70天.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三大节日。
回族
回族有三大节日,等于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 - 基本而言也叫“尔德”节 - 再xinjiang 还有"肉孜"节的叫法。 古尔邦节,开斋节后第70天,等于 历的12月10日,是古尔邦节。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是 赴麦加(麦加: 的圣地)朝觐的归根到底一天... 不瞒你说,这一天要沐浴净身,室内焚香~斋戒半日.上午人们要去清真寺参加会礼,向麦加叩拜,请阿訇宰牲~将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赠亲友、济贫施舍;圣纪节,是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这天是 历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
纪念活动一般再清真寺举行 - 再活动中要诵经演说,讲述圣绩。有的地方还再这天举行盛大的尔麦里会(善事宴会),宴请宾客.
满族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跟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添仓节、每年正月25日,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再仓库、用秫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再饭盆上 - 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 - 丰衣足食!
首座天 - 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再饭上。这个节至今再东北农村保留着;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再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再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1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
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再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黎族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黎族的节日,再邻近汉族地区与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跟汉族相同,比方说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与最大多数都的节日是春节与三月三。
纳西族
纳西族人民的节日有许多跟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春节的活动内容反而与汉族各异~具备浓厚的民族特色。
同西南许多民族一样~纳西族也有火把节!而本民族的传统节日 - 主要是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与朝山会。
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有古尔邦节与开斋节圣纪节。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
独龙族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只有当一个,人们称“卡雀哇”或“德里哇”、意为年节,时间再农历腊月 中,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时间长短视食物准备情况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 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藏族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将近每月都有一个节日 - 同时民间节日与宗教节日互相穿插!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合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
除此之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祟 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诸如此类!
侗族
各地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某些地方再10月底或11月初择日过侗年。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节日时不准使用牛。
还有抢花炮的花炮节、吃新米的吃新节,停止生产活动、以及各姓氏自己过的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牛节、花炮节等。
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 - 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 - 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
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标记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
当铁圈掉下来时 - 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据说,谁抢得花炮,谁再这一年里就能人财两旺,幸福安康!
集会地点还唱侗戏、演彩调、吹芦笙、“多耶”、打篮球等助兴。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
傈僳族
说真的,傈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传统的刀杆节、再节日会场的 ~竖起两根约20米的粗大长杆,上面像梯子一样绑上36把长刀以...的身份横档,刀口向上,谓之刀杆。
正午时刻,鞭炮鼓点齐鸣、五名傈僳族汉子身着大红袍,头戴蓝布帽~再刀杆下将斟满的白酒一饮而尽,纵身跳上刀杆。
他们双手扶握住上层的刀面,赤脚蹬着锋利的刀刃、勇敢地攀援而上,爬至杆顶,取出鞭炮燃放、一时间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爬杆者下来后,人们纷纷向他敬献美酒、能爬刀杆的人再傈僳族中很受尊敬。爬杆结束后,青年男女还进行丢烟包活动,男女各站一边,互相投掷~假定姑娘跟着小伙子的烟包~并收藏起来,就说明姑娘接受了小伙子的爱慕之情。
阔什节,“阔什”是傈僳语的译音,“岁首”之意.阔什节,是傈僳族人民的节日。
再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间举行,历时两三天。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毛南族
春节放鸟飞、端午找草药.毛南族也过端午节,还有南瓜节、重阳节。
俄罗斯族
俄罗斯人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 - 每年公历的1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纪念耶稣降生。
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的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
维吾尔族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意思是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与诺鲁孜节节。
瑶族
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主要有盘王(即盘瓠王,畲、瑶族传说中的始祖 - 传说是一只名叫“盘瓠”的龙犬)节、达努节等...
说实话,达努节是为纪念创世女神密洛陀而过的节日,日期为农历五月二九日。除此之外还有“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晒衣节、干巴节、月半节、祝著节等...
佤族
佤族跟汉族一样过春节!还有插种节、新米节...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人的节日分传统节日与宗教节日。宗教节日则指 的三大节日。
仡佬族
祭山、吃新、过年,是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
鄂温克族
其实吧 - 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猎民还是农民,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区五月二十二日要过“米阔鲁”节,实际是由一种生产活动演变而成的节日。
这一天,要统计牲畜的数目、给马剪鬃尾、打烙印。人们再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再头上、去河边洗脸、沐浴 - 以求安康!
牧区还有“祭敖包”、这是从宗教祭祀演变成的节日,要举行saima 等活动。赫哲族乌日贡节是赫哲族人一个新生的节日、诞生于1985年。
“乌日贡”意思为娱乐或文体大会~ 每两年举行一次、一般再农历五六月间举行,历时三天。
苗族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再秋后举行!
白族
白族人民主要节庆活动有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 、拜日望等。同汉族同样 - 也过清明、端午、中秋等!其中三月街、火把节饶有特色。
畲族
畲族主要过三月三跟畲族畲族春节!
土族
土族传统的节日春节、端阳节合汉族相同。本民族的节日与庙会有旧历正月十四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等。
锡伯族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节与西迁节。
德昂族
有关门节与开门节,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还有泼水节...
彝族
彝族年 - 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节。根据彝族的历法、一年10个月,每月36天...年节无固定日期 - 一般再金秋10月上旬择一吉日举行,除此之外还有跳公节、插花节及二月八年节等。
土家族
你猜怎么着?!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中~“以赶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春节,汉族过除夕,土家族部是再汉人至少提前一天过年,因此叫“赶年”,土家族过“小年”,也要比汉人提前一天。
还有土牛毛大王节。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的节日有春节、中秋节等、大概同汉族的传统节日相同。但达斡尔人对这些节日可是有自己传统的节庆习俗特点。
阿昌族
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
保安族
民族传统节日也都是 的重大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
珞巴族
珞巴族以桃树开花为岁首~月亮周期变化12次为1年。每年庄稼收获后~珞巴族都要举行近两天的丰收节,叫做昂德林节。
节日期间全村男女身穿盛装,各家端出准备好的美酒~共享节日食品.
壮族
三月三歌会、春节、陀螺节、陇端节、吃立节、娅拜节等。
哈尼族
“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因再农历十月间进行,故又称“译腊与实”~等于十月年。
“好收”,是元江县那婼一带哈尼族三大节日之一 - 虽不及 “扎勒特”合“苦扎扎”那么隆重、但它特别主要、当地哈尼族认为,不过此节~新的一年尚未真正来到,十月岁首也只是个序幕。
“好收色”是“染黄饭”的意思、当地汉族称之为“黄饭节”或“二月年”。
当地哈尼族以此节祭献仓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鸟合“笔苦”鸟,于是节日是再听到布谷鸟与“笔苦”鸟的首座次呼叫完了,选择一个亥猪日举行~节日一天结束;“矻扎扎”节~每年夏历五月的“矻扎扎”,是滇南哀牢山一带哈尼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历时3—5天、其庆典活动极为隆重;“耶苦扎” - 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从每年农历六月的首座个属牛日(哈尼人的吉日)开始,节期3—5天、过节期间,人们都停止上山生产劳动,再家里吃喝玩乐,或外出走亲串友...
节日期间,还举行saima 、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动。
拉祜族
拉祜族统一的节日有五个,即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同八月月圆节。其中春节是最大有节日。这些节日的来历跟过节的内容,都有其本民族的特色。
按照拉祜族的历法,一轮12天,一月30天,一年12月 - 后来按照汉族的历法三年润一个月、但他们还是润月不润节~基本而言再拉祜族地方,碰上润月年、就会出现过两次节跟过两次年的情况!
有的地方过前一个月的节,不过后一个月的节。
仫佬族
仫佬山乡差不多每1个月都有节日。由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即农历年)开始到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王爷上天 - 十二月三十日(大年)或十二月二十九日(小年)的除夕,全年的每个节日都有其活动的形式跟风格。
有春节、二月春社日 - 牛生日、祭真武等。
普米族
普米族节日 - 主要是“大过年”、“大十五节”、“供岩洞”、“转山会”、“尝新节”等,这些节庆活动,多跟生产劳动合宗教习俗有密切的联系!
基诺族
这是纪念基诺族创世纪祖阿嫫尧白的纪念日、一般再6月间举行~历时3天。阿嫫尧白创造了基诺族合它的山川、日月、动物、植物,最后再造田运动中遭人暗算而殉难。
基诺族的节日同祭祀活动基本不分的.
布依族
查白歌节是布依族的重大节日。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 - 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再兴义县的查白场,举行盛大的歌会。
歌节上的浪哨(唱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恋爱活动。浪哨时要互甩糠包,包上缀有多条绣花穗须,抛甩时就像彩蝶漫天飞舞,十分好看.
除此之外还有布依族的大年辰、布依族三月三、布依族四月八、六月六等。
哈萨克族
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同纳吾鲁孜节。前三个是源于 的节日...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传统节日。
“纳吾鲁孜”是哈萨克语“送旧迎新”之意,节期再民间历法的新年首座天(公历3月22日前后)。
水族
水族有许多传统节日,最隆重的当推“端节”。水族有自己的历法~“端节”就选择再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当于农历八月至十月),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种,也是水历的年终岁首~故此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
羌族
羌族最要紧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羌语称“日羌节”,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另一年节日是“祭山大典”,又称祭山会、山神会等。
塔吉克族
节日分传统节日跟宗教节日两大类。迄脱乞迪尔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 - 每年三月举行。宗教节日就是 的三大节日。
塔吉克族不封斋,所以开斋节不如其他两个宗教节日热闹。该族最隆重的宗教节日是巴罗提节 - 亦称灯节~每年斋月前两个月举行!
京族
京族岁时习俗中隆重的民族节日为“唱哈节” - 包括祀神、祭祖、文娱与乡饮四项首要活动...
“唱哈节”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澫尾、巫头两地再农历6 月初十,山心再8月初十,红坎再正月十五。
“唱哈节”再哈亭内举行...各地都建有“哈亭”,各村 “哈亭”选用上等木料,有与众不同的民族形式!
少数民族的节日传说
壮族
铜鼓节
东兰县隘洞、长乐乡一带壮族传统节日...分别再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十五、三十日举行。届时,各村的小伙子由...形成铜鼓队 - 把铜鼓抬到村附近的高山顶上、悬于木架,作为起点击鼓祭祖、完了进行击铜鼓比赛!
其法是大鼓对大鼓,小鼓对小鼓,以四面为1组,每鼓3人,轮换着打,不能中断!以打得响亮动听、节奏明快、耐力持久为胜.
比赛往往通宵达旦...再男女青年结伴纵声对歌。比赛结束,人们以从家里带来的粽粑等食物进行野餐~欢歌笑语响彻山谷。
农具节
东兰、南丹、天峨等县壮族民间传统节日。俗称蚂 节!节期从农历正月初一至三十(有的地方至十五)日 - 以大村寨为单位或几个村寨联合举行,有“请蛙婆”、“唱蛙婆”、“孝蛙婆”、“葬蛙婆”等祭祀仪式。
整个节日活动以赞颂蛙神给人间带来雨水、保佑丰收的功绩贯穿始终、为乐神娱伯歌舞盛会。人们把大年初一找到的首座只青蛙奉为神圣 - 抓获此蛙者受到敬重合拥戴~并作为当年主持祭蛙仪式的首领。
现代蛙婆节已演变成群众娱乐节庆活动同歌会,故又有“蚂歌会”之称。
吃立节
龙州县、凭祥市一带壮族民间节日!“吃立”壮语意为“欢庆”或“补过春节”!
相传再1894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法国侵略者进犯边疆,为打击侵略者~当地青壮年纷纷拿起武器,保卫家园,因此未能按时过春节!
正月三十日,出征的将士凯旋归来,乡亲们杀鸡宰羊 - 做糯米糍粑,盛情款待~欢庆胜利、补过春节,并相沿成俗。
节日期间~人们舞狮子、耍龙灯,唱歌跳舞,热闹非凡!
农具节
桂西南地区壮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九日举行。是日,各家各户把自家加工制作的好些农业生产工具,挑到圩上,依次排列成行、有犁架、牛轭、簸箕、畚箕、扁担、锄头、犁头、耙、锄柄、箩筐、竹垫、谷箩、谷桶合家具等...
人们纷纷选购以备春耕。
花婆节
壮族传统节日。民间传说、壮族始祖 六甲是从花朵中生出来的.后来主管赐花送子之事。每一个的人都是从 六甲花园中的花转到世上来、故其被奉为花婆神.
说实话,农历二月二十九为花婆神的诞辰日...壮族妇女举行祭祀仪式 - 村寨里同一辈的妇女结异姓姐妹、凑钱备办鸡鸭从合香烛钱纸,供祭花婆神 - 下一步成群结队到野外采花来戴、祈求生育合保佑小孩健康成长。
没有生育的妇女、是日要到野外采花来戴,以求花婆神赐花送子。若日后怀孕,为使小孩出生后有灵魂,须请师公到野外念经求花,还要再路边小沟做架桥仪式,把花从桥上接过来。
小孩出生后,要再产妇床安上花婆神位,定期祭拜。此俗现已淡化。
三月三歌节
壮族传统节日。也称三月歌圩。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其中以农历三月初三为隆重.
这一天,家家户户制作五色糯饭,染红彩蛋,欢度节日,有的持续二三天...各地歌节有特别指定 的聚会场地.一般为峒场坡地。
有的以竹子合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参加者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 - 老人小孩亦来游乐助兴.再歌圩场四周,摊贩云集、民间贸易活跃。
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著名的歌圩有巴马的盘阳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阳的乔业、田东的仰岩、宜山的下涧、柳州的鱼峰山等处。
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对歌交情,情投意合者便互赠信物 - 以为定情。还有抛绣球、碰彩蛋、演壮戏等娱乐活动。
歌节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盛会,亦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为弘扬民族文化、1984年自治区人民机构 组织了“三月三”歌节活动、全广西各地歌手云集南宁,全国各兄弟民族与港澳同胞、外国友人也前来观光,盛况空前。 198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机构 把“三月三”定为文化艺术节!
牛魂节
壮、侗、仫佬、仡佬等民族祭祀牛神的传统节日...又称牛生日、牛王节、脱轭节...多再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也有再六月初八或八月初八举行的。
是日,农家给牛放假一天,各家各户把牛栏修整一新。村老们对全村的牛评头品足,并告诫各家要爱护耕牛。家家蒸制五色糯饭,用枇杷叶包裹喂牛.
有的地方还再堂屋摆上酒肉瓜果供品,由家长牵一头老牛绕着供品行走,边走边唱,以赞颂合酬谢牛的功德。这一天,各家各户先把牛喂饱,然后全家人才吃节饭。
70年代以来~牛王节中的敬牛神色彩已渐淡薄,但敬牛护牛之风犹存。
药王节
还称药师节!壮族传统节日。传说药王是壮医药神。他发现药草,为人治病、还向众人传授种药、采药、治病的知识。
昔时壮族地区各较大村寨都立有药王庙 - 每年五月端午节祭祀药王并进行采药防病活动!如桂北一带的壮族此日上山采回乌桕、田基黄、葫芦茶、元宝草等草药煮水洗澡。
以为此举可使皮肤光洁~不生疥疮.靖西县的壮族则再这天开设药市,专卖各种草药,买者踊跃。传说此日之药有特效.
各家各户还包三角粽,再屋里熬醋液,烧柚子皮,再门边插艾草、以示驱邪逐疫。
吃新节
壮、侗、苗等民族传统节日。又称开青节、新米节。每年农历六月举行,具体日期各地不尽相同。届时,水稻同玉米已开始成熟、人们取少许新谷米,煮干饭加菜过节。
若稻谷未成熟,就分别再自家的几块上摘回稻穗 - 将其谷浆捏撒再饭锅里 - 以示尝新!有的地方还以新米饭、酒肉酬祭农神...
有的则以村寨为单位、再田间地头或山坡聚集宴饮,高歌起舞,竟日方休。据说此节习俗来源于人们对农神的崇拜 - 后来渐渐演变为一般的民间节日。
莫一大王节
你猜怎么着?桂北地区壮族传统节日。也称五谷庙节。每年农历六月初二举行。传说是日为莫一大王诞辰,因其拯救壮人有功,且保佑五谷丰收,壮族人民感其恩德,故于村前建庙宇、再家中立神位供奉.
每年行小祭,供祭鸡、鸭、猪肉;隔六年一大祭 - 大祭必全村寨集资杀猪宰羊。届时每家派一人参加,再莫一大王庙举行盛大祭仪,由村寨头人主持,请道公诵经祈祷!
祭时按一年12个月,分别将猪合牛的肉、肝、肠、骨头等不同部位做成12道菜,逐一摆再供台上...待12道菜供齐,即可焚纸行礼.
祭毕,将每道菜平均分给各人品尝。晚上,举行对歌、唱戏等娱乐活动。
擂背节
桂西一带自称为“布侬”的壮族的传统节日。壮语称为“呤勾到”~意为吃新谷跟青年男女交际!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举行.家家户户宰鸡杀鸭,做豆腐 - 蒸新米饭,供祭祖宗~合家欢宴,并用米饭喂狗与猫、以示不忘其守家捕鼠之劳。
晚饭后、青年男女穿新装、相聚再村旁的地坪上,举行擂背活动!男女互相挑逗嬉戏,你踩我脚~我擂你背。老人小孩也来围观助兴~满场欢声笑语...
按习俗,男先拍女背,显示男先看中女方;若女先擂男背,说女方爱上了男方;若双双互擂,表示互相爱慕!于是便互相追逐跑出场外,到村头寨边去对歌,吹木叶,互诉爱慕之情、临别互赠情物~确定恋爱关系。
尝新节
壮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八月间新谷成熟时举行.一般各家各户单独过,也有请邻近亲友一起聚会的!是日,家家户户都用新米煮饭,并杀鸡宰鸭备猪肉,祭祀祖宗合各路神灵~酬谢其护佑丰收...
妇女们清早就到田里割回绿稻叶供再神龛上,并供上饭菜果品,然后烧香、点亮油灯.一切准备就绪后,把狗唤到神龛前、舀一大勺新米饭~加上各样菜肴喂狗。
待狗吃饱后~全家人才围坐聚餐!传说最早的谷种是狗带来的,为了感谢狗的功劳,尝新节必让它先吃.
跳岭头节
桂西南钦州一带壮族、汉族民间传统节庆习俗!又称“跳岭头”。多再中秋节前后十余天内举行,个别地方再农历三月或十月间。
为当地仅次于春节的节庆活动。因其活动多再村边岭上举行而得名.届时,各村屯竭塘捕鱼,家家户户宰鸭设筵,祭祖敬神.
再同时还请“岭头队”(师公)到村边岭上进行舞祭活动.师公戴着面具、表演“抛偈”(舞蹈)跟“唱格”(歌舞);
一些地方还兼有武术跟“斗法”(民间魔术)表演.表演程序为安坛、请神、收禁、歌舞等。
歌舞过程均有鼓乐伴奏。清道光年间《钦州志》有载.今已由原来的宗教酬神祭仪演变为民间娱乐活动!
壮年
壮族新年 - 时间比春节早一个月...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九或三十日,壮族村寨家家户户杀猪宰羊,合家祭祖~联寨拜社,喜迎新年。
从十二月初一开始,村寨之间便进行规模盛大的集体互访~会亲饮宴 - 对歌作乐;青年男女则开展社交活动,小伙子们成群结队走村串寨“闹姑娘”,对歌择偶。
这些活动延续至十二月初七前后结束。关于壮年的来历、相传社王原系孤儿,自幼再壮乡乞讨长大、力大无穷,能除邪降魔!
后来妖魔作祟 - 壮乡遭难 - 人们四处逃散.社王不忘壮人养育之恩 - 驱魔消灾,护田守寨、使壮人重返家园安居乐业。
当人们欢庆丰收之日,社王才再寨边大树下依棚栖息不、时值农历十一月三十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社王、便把十二月初一定为开年旦日,就地修社王棚祭以祈佑护!
侗族
姓氏节
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龙胜、三江等地。石、罗姓过“未节” - 以立秋后首座个未为节日;
有的石姓则再十月十二日过祭祖节...胡、吴两姓过“甲戌节”,即立秋后首座个甲戌日过节。
伍姓再六月初六过“双鸭节”或过八月“社节”。陈姓原再除夕早上过“概考送节”(即开酒坛节)~后因除夕难以请到客人,改再七月十四过“中元节”。
这些节日~多数再黎明前以粗饭、淡菜或冻菜放再芭蕉叶上祭祖 - 纪念先人再民族压迫下逃难的艰辛生活。到上午或中午才请亲威朋友到家作客。
40年代以来,黎明祭祖活动已淡化,白天请客习俗至今盛行。
侗年
侗族传统节日。侗语称凝甘 - 又称冬节或杨节。冬节原为侗族杨姓节日。最初以杨节为侗年的是贵州黎平、榕江、从江三县部分地区(每年十一月十九至二十二日之间)!
要我说啊,后来互相仿效,过侗年的人逐渐多起来.80年代初,经各地侗族代表人物商定,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侗年。是日,杨姓侗家备好多种酸菜、冻鱼、糍粑以馈亲友,叫“吃杨粑”。
过农历大年时,对方要如数奉还,称“还杨粑”。一般人家过侗年时杀鸡宰鸭、宴请亲友。
冬节见侗年。
花炮节
侗、壮、仫佬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广西三江、龙胜同湖南通道等地!各地节期不一、有正月初三~也有正月十五、二月初二、二月十五同三月初三。
以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花炮节最为热闹。主要活动是各村寨组织抢花炮!花炮是用红布(或红绸)缠绕的小铁环,将其置于铁炮顶端 - 下一步点燃放炮~小铁环冲入空中,待“花炮”落地,预定人员即奋力争抢,夺到花炮并送到指定地点为优胜.
抢到花炮则意味着吉利幸福~可获得猪、羊、红蛋、酒合镜屏等奖励。花炮分头炮、二炮、三炮、有的地方还有四、五炮.
说实话,抢花炮仅限于男子,常以一家、一族、一村组队、也可跨村寨自由组队!抢花炮原为还愿求嗣的民间宗教仪俗,现已发展成为群众性文体活动,并列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项目!
仫佬族
走坡节
仫佬族青年传统社交节日。又称坡节、坡会、后生节...一般再春节期间与中秋节前后择日举行...节日里,男女青年盛装打扮、三五成群来到预约的峒场或山坡上、对唱山歌,结交友情 - 寻找情侣。
初次相会对唱《相逢歌》,告别时,互赠毛巾、布鞋等随身带的小礼物;二次对歌相逢~彼此称“双”;
第三次相逢对歌改称“旧”。通过多次对歌,情意日增,不少青年互结同年,相爱定情。
现代走坡又增添了球赛、下棋等活动内容。
坡会
见走坡节!
水族
端节
其实吧,水族传统节日。水语叫“借端”...端节原先是再统一的日子里大家集中再一块过的,后因人员过多、住地分散 - 为便于过节时互相往来、互相庆贺、经协商~定于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农历八月至十月)间首座至第七个亥日分期分批过节。
习惯上是长房住地的人先过,晚房后过。节期忌晴,以有雨为吉、预兆是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现广西水族不单独过端节~合当地的壮族、汉族一道过春节。
卯节
南丹、河池等地水族传统节日...又名借卯.每年夏收夏种大忙后、人们选一个卯日来庆祝丰收。青年男女赶“卯坡” - 寻找自己心爱的伴侣唱歌,互相倾诉爱慕之情.
彝族
开年节
那坡县彝族传统节日。彝语称“嘈堂创”、意为节日的开头.每年正月初八、初九举行。
活动内容为:聚众祭祖;占定当年重大节日歌舞与族祭头面人物;为当年好些节日活动集资筹粮!
唱哈节
你猜怎么着?京族传统节日。传说越南陈朝时代 - 有越南歌仙来到京族地区 - 以传歌授舞为名~动员京族人民反抗陈朝的黑暗统治,京族人民敬仰,后人修建“哈亭”设神位,常唱歌传颂...
一年一年的“唱哈”便成为京族的传统节日。唱哈节再哈亭内举行、有迎神、祭神、入席唱哈与送神等内容 - 属一种民间宗教活动...
护林节
彝族传统节日。亦称忌欢节。流传于隆林、那坡县部分彝族区。分别于农历三月初三合五月十六日举行。古代彝族靠山吃山,形成花卉树木有灵的观念,每年春夏草木同农作物萌发时,择日敬祭草木与作物幽魂,以示保护它们茁壮生长。
那坡县彝族还于节日期间组织标记性的“打猎”活动 - 数名小伙子分别扮猎人、猎犬与猎兽,再林中嬉戏狩猎...
从节日当天起,将铜鼓、葫芦笙跟彝胡等乐器封存起来,宣告一年一度的禁忌期开始、直至十月初十才开禁。
跳弓节
不瞒你说,那坡县彝族传统节日。同样称跳公节。彝语称卡契、孔稿、嘈契...每年农历四月中旬举行.具体时间因村屯而别...相传古时候,彝族祖先出寨抵御敌人 - 于四月上旬至中旬陆续获胜还乡,族人设宴跟歌舞庆贺,沿袭成俗。
不瞒你说,北宋始有该项活动!分大跳与小跳。9年举行1次大跳,每次6~9天.每年举行1次小跳,每次3天半!人们围绕金竹丝开展歌舞活动,邻近村民来观赏跟道贺,场外有临时集市贸易。
瑶族
盘王节
瑶族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亦称“做盘王”、“跑盘王”、“还盘王愿”、“还祖公愿”。
各地节期不一。一般秋收后举行!1984年8月17~20日,再南宁召开的全国瑶族代表座谈会 - 通过以农历十月十六日为盘王节。
相传、盘护为评王击败高王,娶评王三个公主为妻,被封为盘王,生育6男6女。后盘王上山打猎 - 被羚羊撞落山崖而死。
后人为了纪念盘王始祖恩德,伐梓木作鼓,取羚羊皮蒙之、击鼓庆祝。由于...的原因时值秋收后进行,含有庆丰收意义。
达努节
马山、都安、巴马、平果、隆安等地自称“布努”的瑶族传统节日。又名二九节、祖娘节、祝著节、瑶年!
达努~瑶语意为老慈母.传说农历五月二十九日是瑶族始母密洛陀的生日,后人出于崇拜 - 定该日为祝寿日。是日,家家户户杀猪宰羊 - 宴请宾客~再同时还举行铜鼓舞、斗画眉、赛弓箭、saima 等文娱活动!
达努节经历史变迁,逐步从民间宗教节日变成丰收节与平安节。
鸟节
富川等地盘瑶传统节日。又名敬鸟节、赶鸟会、招鸟节。农历二月初一,家家户户做汤圆、糍粑、挂到树上喂鸟~并烧香祈祷,希望田里无虫无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现鸟节还增添了鸟交易、青年男女对歌等活动。
苗族
苗年
黔东南方言区苗族传统节庆活动。苗语称努伦!始于都柳江流域,由北而南经融水的大年、拱洞、杆洞、洞头、红水、白云到安太、安陲、香粉、四荣而止,以农历九月卯日到十二月半,历时3个多月!
年前,大家清扫房屋,修整村道~杀猪、做糍粑~做好迎宾的准备。除夕夜老少守年,四更后姑娘们抢新水、挑金银 - 小伙子们上山赶牛羊入栏,预祝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初一安龙神,赶鬼邪。初二给已出嫁的女儿送年饭!初三以后上芦笙坡,以村为单位“打芦笙同年”,全村老少一起到他村作客3天。
节庆期间,大苗山共有十三坡、十六坡、十七坡三大坡节、村级、乡级坡节无数,坡节除吹笙踩堂、进行芦笙比赛外,还举行斗马、斗鸟、斗牛及对歌、摔跤、鸟枪射击等活动。
男女青年自由往来,以歌会友、以笛传情,寻找自己理想的伴侣.直到大年二十方告结束.
社节
苗族祭祀土地神与祖先的传统节日。分春社跟秋社~再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戌日举行!春社接神,秋社送神、有固定的社庙合社坪.
社节供祭用的猪,再前一年抽签决定。需敬土地神的人,社节前30~40天内不得参与红白喜事,女人跟家有孕妇的男人禁止参加。
祭社之前 - 各家交一斤糯米用以酿酒同蒸饭.是日晨~由师公挨家挨户求福,早饭后 - 大家齐聚社坪、社庙 - 杀猪蒸饭,烧香化纸,祭拜社神,祈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祭毕,同土地神共餐同乐。社日忌晾衣、下地劳作、上山烧火、挑柴进寨等。
四月八
苗族敬牛节日...传说四月初八是牛的生日!是日人不下地,牛不拉犁,上山采来乌米饭树叶同枫树叶,入石臼舂碎,用滤汁泡米蒸成乌糯饭~并杀鸡宰鸭为牛祝“寿”。
乌米饭是苗族民间验方,具有强筋护骨、益精养气的疗效。苗族用乌米饭来敬牛~反映农耕社会中牛的特殊作用!
芦笙节
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融水苗族自治县。又称芦笙坡节...分村芦笙坡、域芦笙坡与县级芦笙坡三类。所有的...都坡都有固定的坡主。
坡节期间,坡主率男女老少带芦笙锣鼓一起到场、入坡仪式由芦笙坡的创立者或继承人主持。清晨,坡主带酒、猪头跟猪尾(显示全猪)、鸡、糯米饭、香、长毛草等,到坡边祭祀。
中午又领本村芦笙队率先入坡场~芦笙队围芦笙柱转3圈后进行祭祀!仪式完毕,大家举杯同饮,大呼吉利~宣告开坡。
芦笙节的内容有踩堂、赛芦笙、打芦笙同年、斗马、saima 、斗牛、斗鸟、对歌、摔跤、鸟枪射击、芒蒿表演合商品交流等、是集娱乐跟商业为一体的盛会。
人数少则几千~多达几万~参加节庆的有苗、侗、壮、瑶、汉等民族。节期一般为期二天,头天入坡,第二天封坡,如遇好天气则长达三五天。
斗马节
苗族传统节日,浒于融水苗族自治县西北部山区!当地苗族有以斗马取乐习俗。相传500年前,苗族姑娘都爱嫁勇敢的斗马能手~小伙们爱上同一姑娘,苗王就组织斗马来决定姑娘的归属。
以后斗马渐渐演变为盛大节日中的主要活动。 1987年、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机构 把县庆日――11月26日定为苗族斗马节。 节日活动有斗马同saima 两项、最后评出首座、二、三名。斗马节期间 - 还再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
拉鼓节
苗族传统节日。苗语称希牛。大节每13年举行一次,拉4米多长的鼓;小节每3年举行一次、拉1.7米长的小鼓。
节期均为3天。鼓用大泡桐木按尺寸挖成空心,两头用牛皮封紧~鼓桶上通两个气眼.节庆活动分为箍鼓、唱鼓、拉鼓、葬鼓阶段。
是时远亲近戚纷纷前来“吃鼓”~一起欢度节日;主人们分鼓社猪肉、杀鸡宰鸭,盛情款待 - 整个村寨沉浸再欢乐里面...
拉鼓节意再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村寨兴旺,祭祀性与娱乐性融为一体。
蒙古族
其实吧,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等于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也称“白节”或“白月”,这同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
除此之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朝鲜族
其节日主要与汉族同样 - 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 - 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
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 - 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傣族
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合开门节,均合佛教有关!
其它民族
东乡族 东乡族跟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来源于 。
布朗族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就是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
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 - 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怒族 主要节日有:春节 - 怒语称“吉佳姆”,又称盍司节;仙女节 - 又称鲜花节 - 是居住再贡山一带的怒族的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
祭谷神,怒语称“汝为”,原碧江县匹河一带怒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九日、举行祭祀活动,祈祷谷神保佑。
塔塔尔族 塔塔尔语叫“古尔邦艾提”,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借词,阿拉伯语“卡尔邦”、意为“献身”...
古尔邦节,是再 教历12月10日,意思是“肉孜节”完了70天...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三大节日。 回族 回族有三大节日 - 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大体而言也叫“尔德”节、再xinjiang 还有"肉孜"节的叫法。 古尔邦节,开斋节后第70天,即 历的12月10日,是古尔邦节。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 - 是 赴麦加(麦加: 的圣地)朝觐的最后一天.
这一天要沐浴净身 ,室内焚香,斋戒半日。上午人们要去清真寺参加会礼 - 向麦加叩拜,请阿訇宰牲,将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赠亲友、济贫施舍;
圣纪节、是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这天是 历3月12日 - 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纪念活动一般再清真寺举行~再活动中要诵经演说、讲述圣绩。
有的地方还再这天举行盛大的尔麦里会(善事宴会) - 宴请宾客。
满族 满族受汉文化的作用,节日同汉族相近 - 重视过农历新年。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 - 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
添仓节,每年正月25日,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 - 放再仓库 - 用秫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再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
这事儿说来话长 - 首座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再饭上。这个节至今再东北农村保留着;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再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从前再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1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
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再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黎族 黎族的节日合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黎族的节日,再邻近汉族地区与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同汉族一致,恰似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与最广泛的节日是春节合三月三。
纳西族 纳西族人民的节日有许多与汉族共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春节的活动内容却同汉族有区别,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同西南许多民族一样,纳西族也有火把节。而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跟朝山会。
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有古尔邦节与开斋节圣纪节.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
独龙族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只有一个~人们称“卡雀哇”或“德里哇”,意为年节、时间再农历腊月 中,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 - 时间长短视食物准备情况而定 - 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 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藏族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 - 加之民间节日跟宗教节日互相穿插。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与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
除此之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祟 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等等...
侗族 各地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有些地方再10月底或11月初择日过侗年。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节日时不准使用牛...
还有抢花炮的花炮节、吃新米的吃新节,停止生产活动,合各姓氏自己过的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牛节、花炮节等。
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有区别。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
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标记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 - 把铁圈冲上高空。
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据说,谁抢得花炮~谁再这一年里就能人财两旺,幸福安康。
集会地点还唱侗戏、演彩调、吹芦笙、“多耶”、打篮球等助兴.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
僳僳族 僳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传统的刀杆节,再节日会场的 ~竖起两根约20米的粗大长杆~上面像梯子一样绑上36把长刀成为横档、刀口向上,谓之刀杆.
正午时刻~鞭炮鼓点齐鸣 - 五名僳僳族汉子身着大红袍,头戴蓝布帽,再刀杆下将斟满的白酒一饮而尽,纵身跳上刀杆。
他们双手扶握住上层的刀面~赤脚蹬着锋利的刀刃,勇敢地攀援而上、爬至杆顶~取出鞭炮燃放~一时间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爬杆者下来后,人们纷纷向他敬献美酒、能爬刀杆的人再僳僳族中很受尊敬!爬杆结束后~青年男女还进行丢烟包活动,男女各站一边,互相投掷、如果姑娘继续小伙子的烟包,并收藏起来~就证明姑娘接受了小伙子的爱慕之情。
阔什节,“阔什”是僳僳语的译音,“岁首”之意。阔什节,是僳僳族人民的节日。
再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间举行~历时两三天。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毛南族 春节放鸟飞、端午找草药...毛南族也过端午节,还有南瓜节、重阳节。
俄罗斯族 俄罗斯人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每年公历的1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纪念耶稣降生!
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的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
维吾尔族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等于古尔邦节)与诺鲁孜节节。
瑶族 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主要有盘王等...
- 上一篇:西方所有节日时间
- 下一篇:2017年一月有哪些节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