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由来 清明节扫墓

时间:2017-03-16 17:44:18     编辑:noble
20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 对于清明节你了解它的由来吗?为什么在清明的时候要扫墓呢?想知道的相关的内容的话那就赶紧来下面看相关的介绍吧!

清明节由来 清明节扫墓

清明节由来 清明节扫墓

清明节的由来

要谈清明节~需从一个节日--寒食节说起!

说真的,寒食节、又称热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8天 - 也就是距清明节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 - 只能食备好的热食,冷食~故而得名...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 - 后来民间也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 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6天就是清明节气。

清明节气共有15天。是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接下来。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 - 天气清朗 - 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

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

清明节现在成了人们祭扫墓地、追远怀人的决定性节日~清明节扫墓始于啥时候?!民俗学家对此作了解释,一般观点多认为清明扫墓的习俗是承袭寒食节的传统 - “唐朝以前扫墓 - 都在寒食节期间。

将清明与寒食节相混淆,大约起自唐朝;将寒食扫墓混淆为清明扫墓,大概也只是从唐朝才开始”(算命www.bmfsm.com)

民间传说中寒食扫墓的源头 - 则有两说.一说三国时诸葛亮治蜀,深得人心~但他去世后朝廷却没有为之盖庙~于是百姓在寒食期间于道路上拜祭...

其后朝廷自省措置不当,正式附祭诸葛亮于先祖(刘备)庙,但寒食野祭的风俗不过已经有了~并演变为各人祭扫先人的坟墓;

另一说则称寒食扫墓的习俗与寒食节在并且形成于春秋时期,都因纪念隐士介子推而起。

还有人认为,寒食扫墓来源上古先民在春分时祭祀高禖的习俗。高禖也就是说高母,在人们只认其母,不认其父的原始社会,高母就是祖先。

祀高禖就是祀祖先。而寒食节的原本节期就在二月下半月 - 在时间上与古时祀高禖的时节是一致的,故唐玄宗立寒食为祀祖节。

后世寒食节缩减成最后要强调的是三天或两天,要不直接与清明节结合在一起~以致寒食扫墓也就成为清明扫墓了。

为什么清明节要扫墓,清明扫墓的传说

要我说啊,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的儿子重耳为躲避后母骊姬的迫害~由介子推等大臣陪同逃亡国外、他们逃到魏国时吃不上饭、又贫病交加,在绝望之时,介子推忍痛割下自己腿上的肉,谎说是野兔肉煮给重耳吃。

后来有人告诉了实情,重耳才知道...19年后,重耳重又回国,做了晋国的国君即晋文公. 他论功行赏,大封功臣,反而惟独忘了对他不二的介子推。

待人提醒,重耳想起旧事,派人去请时、介子推避而不见。晋文公亲自登门去请,方知介子推已背了老母亲躲进了绵山~于是派人上山搜寻也未找到。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晋文公知道介子推很孝顺~要是纵火烧山、他准会背着老母亲跑下山来。可是,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母子俩也没出来、后来在一株枯柳旁发现介子推母子已被大火烧死了~介子推的脊梁堵着大柳树树洞,洞内藏着他留下的一块衣襟,上面用鲜血写着一首诗:“割肉奉君尽丹心、 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终不见 - 强似伴君做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亡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致清明复清明。”晋文公看后特别感动,放声痛哭,将他母子二人安葬在绵山,改绵山为介山、并建庙纪念。

为了铭记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一天严禁烟火~只吃冷食。

第三年寒食节,晋文公率群臣到介山祭祀介子推 - 发现那株枯柳死而复活~便给那株柳树赐名“清明柳”,规定从寒食到清明,人们都要祭奠介子推!

以后渐将寒食节同清明相混淆,将寒食扫墓混为清明扫墓 - 清明逐渐代替了寒食节。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