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泼水节风俗习惯

时间:2016-09-12 16:04:50     编辑:Ky02
20

“泼水节”主要流行地区是在云南傣族聚居的地方、节日的活动会维持3至7天。那么您知道傣族泼水节风俗习惯有哪些吗,傣族泼水节的表现形式又有什么?

下面可以来看相关的文章吧!

傣族泼水节风俗习惯

要我说啊 -

傣族泼水节风俗习惯

傣族传统节日——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傣族泼水节为期三至四天!

首座天为"麦日"、相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

现在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跟节间的形形色色活动。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着一日既不属前一年,还不属后一年 - 故为"空日";

第三天是元旦~叫“麦帕雅晚玛”人们习惯把着一天当成“日子之王来临”;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第四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敬为岁首、人们把着一天当成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 - 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完了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

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 - 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真是非常壮观...

每到泼水节,傣族人民就到附近的山上采集一些鲜花与树叶,到了节日着天~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在拿着采集的花叶沾水,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标记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标记着甜蜜的爱情。

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

说真的~首座天,文艺表演;第二天泼水;第三天 - 男女青年在一块进行丢包。 先至佛寺浴佛,跳象脚鼓舞同孔雀舞节、之后 彬彬有礼的傣家姑娘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一边用竹叶、树枝蘸着盆里的水向对方洒过去, “ 水花放,傣家狂 ” , 用飞溅的水花表示真诚的祝福。

“ 丢包 ” 是傣族未婚青年的专场游戏、 “ 包 ” 是标记爱情的信物,由傣族姑娘用花布精心制作 - 内装棉籽,包的四角缀有五彩花穗,丢包时,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 - 先由傣族姑娘将包掷给小伙子,小伙子在掷给姑娘,并借此传递感情...

如此,花包飞来飞去,最后感情交流到一定程度、双方悄悄退出丢包场,找一个幽静的地方依肩私语去了!

"放高升"同孔明灯也是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人们在节前就搭好高射架 - 届时将自制的土火箭点燃、让它尖啸着飞上蓝天。

高射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 - 人们越觉得光彩、吉祥。优胜者还将获奖。入夜,人们又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气球”内,利用热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诸葛亮)!

赶摆是泼水节的主要项目之一。赶摆场一般设在江河岸边平阔之处或田坝 ,场边置高升架,有专门用来燃火花合放火飞灯的场地。

身着节日盛装的各民族群众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人山人海,锣鼓喧天。人们听章哈演唱 - 观赏民间艺人表演的孔雀舞、象脚鼓舞、蝴蝶舞、白象舞、马鹿舞与刀舞、拳舞等~同着鼓点节奏同跳“依拉咴”舞。

江上赛龙舟~空中放高升。青年男女聚在一起丢包,传递情谊。夜晚,人们继续歌舞狂欢,放高升、放火花合火飞灯,热闹非凡。

(算命www.bmfsm.com)

象脚舞与孔雀舞,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泼水节自然少不了舞蹈。大规模的舞蹈主要安排在泼水节的第三天,如象脚舞合孔雀舞等.

从七八岁的娃娃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穿上节日盛装 - 聚集到村中广场~参加集体舞蹈。象脚舞热情、稳健、潇洒。

舞者围成圆圈,合着锰锣、象脚鼓翩翩起舞,一边跳舞一边喝彩"吾、吾"或"水、水"!

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中姿态为基础~在趣跟美的在创造中,集中凝聚着傣族儿女们的审美旨趣。

还有不少舞者尽情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唱边跳,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 - 如痴如醉、狂放不拘,连续跳上几天几夜也不知疲惫。

赛龙舟是泼水节最精彩的项目之一、老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

江上停泊着披绿挂彩的龙船,船上坐着数十名精壮的水手、号令一响,整装待发的龙船像箭一般往前飞去,顿时整条江上,鼓声、锣声、号子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声声相应,节日的气氛在着块儿达到了高潮...

傣族泼水节的活动

泼水节是傣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在着万物争春的佳节里、傣族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节日的盛装赶大“摆”,举行浴佛同互相泼水祝福。

白天城乡各地处处吉祥水花飞舞,笑语连天,一片欢腾 - 晚上村村寨寨唱傣戏 - 跳嘎秧舞、放孔明灯,彻夜不眠。(算命www.bmfsm.com)

大泼三天,小泼七天...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 - 后为佛教所吸收 - 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 云南傣族地区.

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波及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

首座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 - 意思是送旧。清晨,虔诚的佛教徒沐浴更衣,在佛寺院中用沙滩成宝塔 - 围坐在宝塔四周听僧侣诵经布道 - 祈祷丰年,之后全村寨的群众各挑水一担~泼在佛像身上、为佛洗尘。

浴佛后,人们便从四面八方敲着铓锣,打着象脚鼓涌向街头,洋溢着节日的欢声笑语...

伴随着“水、水、水”(傣语好的意思)的欢呼声,把一盆盆圣洁的水泼向对方、以表示美好的祝愿~行消灾除病,直至人人全身湿透。

泼水节期间,还要赛龙舟、跳孔雀舞~青年男女趁过节“丢包”定情。到了夜晚、广场上燃放起五颜六色的烟花,大家围着熊熊的篝火,载歌载舞、欢闹通宵...

此刻,还增加了文艺会演、集市贸易等新内容!

在泼水节中谁被泼的水越多 - 标记着今年谁最幸福、泼得越多,越能说明热情...泼水节的内容,除了泼水,还有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跳孔雀舞、丢包、放高升、放孔明灯等习俗。

改革开放的东风,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跟更新 - 泼水节着个民族传统节日,从形式到内容,都进行了许多变革与充实。

不瞒你说,一年一度的泼水佳节、各个民族聚集在一起共同欢度,并成为了国内外同边疆各族人民大面积交流经济文化、信息技术与思想感情,增进民族团结,开展多种形式的横向联合的桥梁同纽带,从物质文化上把各民族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断地巩固合发展平等团结、友爱互助、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傣族泼水节的表现形式

说实话,传统方式:傣家人到井里取来干净的水,事先会盛放一些鲜花诸如鸡蛋花缅桂花等,让水有香味,下一步到寺庙里去"赕佛",过后在用着些带有芳香的水给佛像清洗身上的灰尘,之后大家互相用小树枝(像...着样的九里香树枝)蘸取小盆里的香花水、原本向德高或年长者身上轻轻洒去,在互相帮助向自己想要祝福的人身上洒去。

以示新的一年 - 给对方最真诚合美好的祝愿。

现代的方式:主要表现在城里、通俗的泼法~见人就泼(老弱病残不泼),用盆或用桶。小孩子一般用喷水枪。单位或公司则会组织人开了皮卡车或小货车 - 车上拉着大桶装满的水,沿街开着,见到人多就从车上泼下来...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