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龙抬头 龙抬头历史
每年农历的二月二是又叫“龙抬头”,俗称“青龙节”,一个代表传统历史文化又重要的节日。
那么您知道什么是龙抬头吗 - 龙抬头历史最早是出自什么朝代?下面不妨快来了解看吧!
![]()

什么是龙抬头 龙抬头历史
龙头节的来历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 - 它是我国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
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另外还当作一项关键的国策来实行。
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 - 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又一说为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 - 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
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便将龙王打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龙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祷,归根到底感动了玉皇大帝、于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说真的,说真的是过去农村水利条件差、农民非常重视春雨 - 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 - 从其愿望来说是好的、故“龙头节”流传至今...
龙抬头的历史
农历二月初二日,俗称青龙节... 青龙节的渊源~跟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有关。惊蛰过后,大地复苏、阳气上升。
山西民谚就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晋南地区认为这一天是青龙活动的日子、忌去河边、井上担水,以免带回龙卵。在河边、井旁走动同劳作时,很注意安静,尽可能不弄出声响,以免惊动了青龙,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损坏 了!
晋北地区这一天 - 盛行“司钱龙”!早上太阳未出山,家家户户提一把茶壶,到河边或井上去汲水。
按照这一年几龙治水的推算,在茶壶内放几枚铜钱或硬币。汲水以后,随走随倾地洒一条水迹回到家中 - 将余下的水跟钱整个倒入水缸 - 钱龙就引回家来了,意喻一年发财。
引钱龙时尤其忌说话,以免惊跑了钱龙。
晋东南地区的引钱龙,是用灶灰、洒一条弯弯曲曲的灰线,从门外一直通到厨房,围绕水缸一圈即可。
俗话讲:“惊蛰过、百虫苏.”青龙节里,民间流行着许多驱毒的活动.《阳城县志》记载:“百蛰初惊、悬天师符以辟虫毒。
说实话,”早上,人们起床时,忌说“起”字,恐怕一切毒虫也应声而起。晋南地区民俗喜煮蔓菁汤、遍洒屋内墙缝、墙角~炕席底、床下,谓之“禁百虫”...
也有的集合村民~抬着神像,到各家门首,向院内洒米汤、意喻将瘟疫禳而散之!人家门前则围以石灰.晋东南地区民俗画一个药葫芦,内装蛇、蝎、蜈蚣、蚰蜒、蜘蛛等五毒虫害 - 贴于墙壁~谓之“辟百虫”...
也有的用豆、麦面搓成灯捻形式~埋在土中,称之为“薰蚰蜒”!
晋中地区民俗家家拍簸箕,童谣有“二月二,拍簸箕,跳蚤、壁虱不敢上炕哩”!用石灰在厕所及门前围上一条线,称作除瘟.
吕梁地区习惯家家扫除房屋。晋北地区讲究“糊狼嘴” - 用麻糖或黍米面团粘贴在二郎神哮天犬的嘴边!
青龙节,在晋南一些地方称为“花潮”。人们携带酒肴~来到郊外 - 选地围坐~还歌亦舞、尽情欢饮,也称作“游春”~“踏青”。
晋东南地区习惯用秫粉制作煎饼 - 慰问妇女。晋中地区儿童习惯放风筝。一些县讲究此日打灰窖,祀土地神.
晋北地区喜食面条、粉条、名为挑龙尾。并要吃糕糊狼嘴与吃梨败火、打脏气。吕梁地区喜食煎饼、称为“揭龙皮”!
晋南这天则一定要吃麻花、馓子,谓之“啃龙骨”...晋西北地区讲究青龙节大闹社火秧歌,垒砌旺火,盛况酷似其他地方的元宵节。
青龙节,晋北地区民间讲究吃灶王爷前的枣山。一家几口人 - 将枣山切成几块,人均一份,最上面的三尖部分归家长享用。
龙抬头的风俗习惯
理发
二月二这天,理发店里尤其忙。这一天人人都要理发。有“正月里不理发”的说法在民间流传~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会再理 - 而是等到“二月二”。
人们为什么都要在“二月二”这天理发呢?传说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看起来这一天理了发 - 便讨了好彩头,一年都顺风顺水呢...
接“姑娘”
二月二还有一项决定性的习俗就是接“姑娘”~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带姑娘”之说.
苏北人的礼数多,其中正月里“姑娘”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务必要当天赶回婆家。
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略微劳累 - 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
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 - 又要忙碌了 - 结果是要犒劳犒劳她.
在被接回来的日子里 - “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儿、轻松而愉快...而城里人“带姑娘”则是姑娘、女婿一起带回来吃一顿丰盛的中饭...
此习俗在我国北京及北方大多地区也很流行,不少地区一直沿续至今.(算命www.bmfsm.com)
引龙
不瞒你说、在山西,最不能少的习俗是“引龙”,在晋西北叫“司钱龙”,二月二早上太阳没出山以前~家家户户都要提桶到河边或井边取水...
汲水时桶里放着铜钱、提上水后边走边洒,到家后将剩下的水倒入水缸,这样就把“钱龙”引回来了。
引钱龙时不准说话,以免吓走钱龙。
在豫东一带,农历二月二的早晨家家必用炉膛里的灰在院子里及大门外打囤,即把草木灰放在长柄铁锨上散落成圆圈 - 完了圆心处放上不同的粮食,这事实上是庄稼人对粮食丰收的一种祈愿。
祭社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除此之外就是有了了既有差不多龙抬头节习俗,又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如在桂东客家地区。
不瞒你说 - 土地神古称“社”、“社神”,传说是管理一方土地之神。是...造成的“地载万物”、“聚财于地”,人类产生了对土地的崇拜。
进入农业社会后 - 又把对土地的信仰与农作物的丰歉联系在一起。我国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称“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称“土地伯公”!
“二月二”社日习俗内容丰富~主要活动是祭祀土地同聚社会饮,借敬神、娱神而娱人。
不能做针线活
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既然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 - 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之类的。
祭龙
在从前~龙抬头节是祭祀龙神的日子 - 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到龙神庙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龙神~祈求龙神兴云化雨,保佑一年五谷丰登。
在很多地区 - 特别是南方,人们也把二月初二当“土地公生日”~举行社祭~祭祀土地神。
撒灰
这一节俗~由来已久,直到今天、许多乡村地区仍然流行。撒灰所用之灰、一般是柴灰,也有用石灰或用糠的。具体做法 - 各地不同,差不多为:将灰撒在门前,谓之“拦门辟灾”;
将灰撒在墙角,意在“辟除百虫”;将灰撒在院中,作大小不等的圆圈~并标记性地放置一些五谷杂粮、称做“围仓”或“打灰囤”,以祝丰年;
将灰撒在井边,呼曰“引龙回”,以求风调雨顺.撒法各地不尽相同 - 一般是从井边开始,一路逶迤撒来,步入宅厨 - 环绕水缸,灰线蜿蜒反复,甚为有趣。
熏虫
进入农历二月、天气渐暖,不同种类的昆虫开始活动,有些昆虫对人的健康是有害的,故而二月二这一天,人们纷纷摊烙煎饼、燃烧熏香,希望凭借烟气驱走毒虫。
击房梁
就是用木棍或者竹竿敲击房梁 - 以惊走蛇、蝎等毒虫,毋使为害。有的地方流行敲击炕沿,目的和敲击房梁相同。
- 上一篇:二月二龙抬头的饮食习俗
- 下一篇: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