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过祭灶节?祭灶节如何祭灶?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其中你了解关于祭灶节吗?祭灶节也被称为小年、谢节、灶王节...祭灶的传统在 民间信仰中俗称为“送神” - 琉球语称为“御愿解”!
而对于祭灶节怎样过你了解吗?祭灶节如何祭灶呢?部分什么东西讲究?想了解的话那就来下面看相关的介绍吧!

民间怎么过祭灶节
一、祭灶
祭灶,印象磨灭不去.记的很小的时候,奶奶在祭灶的那天每次拿着一串佛珠~端坐在灶前的一边,口中念念有词...
家里的陈姨薛妈她们~一直忙忙碌碌。不停地往灶前的供桌上摆放很多的东西、说是祭灶。在我脑中还有印象的~是那些黑节骨 - 白节骨与油枣之类的糕点满满地摊上一桌。
祭灶这天,母亲可也不是等闲之辈。她按照奶奶的指示,独自去揭灶上那张已经发黄了的旧灶神爷像。再把新的灶神爷像粘贴上去.
在下来以后,母亲还的恭恭敬敬地跪拜一番~连鞠三躬呢。那时的我,人虽小~当然也放达的很。小孩 - 总想把什么事都搅的热闹、这是天性!
奶奶瘪着那张没剩几颗老牙的嘴、还尽护着我说,-乖儿闹玩未必不好。奶奶叫着陈姨 - 带我出去还买鞭炮呢。腊月二十三、理该是送灶神爷上天的日子。
在薄暮时分 - 我见过薛妈用黄糊糊的胶糖涂在灶神爷的嘴上。我们小孩不懂薛妈究竟在干什么?!后来,才听奶奶说、-这叫粘灶,把灶神爷的牙齿粘住,免的他上天去跟玉皇大帝瞎扯什么东西。
有的人家,还搞的挺是考究。除了糖胶粘嘴、还要另去搞一些酒糟,涂抹在大灶门边。此种俗称叫作-醉司令的玩意~目的也是想让灶神爷醉的神志不清、不让他乱说瞎缠.
避弃杂进某种凶兆。
中华千年遗传下来的习俗名目繁多,另外都挺有意思,能没完没了地一直延续下去。
据说,人们普遍瞧不起这位灶神爷是事出有因的...凡间对灶神爷的身世来历各说其词,众讲不一!最很多地方流传的,要算玉皇大帝同灶神爷是同姓之说!
既然两人本是同一张姓的缘故,玉皇大帝就把七仙女中最小的那位女儿许配给了灶神爷当了老婆!灶神爷在天上仍然劣性不改,大犯天规。
终究让玉皇大帝打下凡间。让他投胎于一户人家、管做火夫。夫君跌落凡间,玉皇大帝的娇女也不的不随这个穷管灶的一同受罪!
可是,玉帝的老婆王母娘娘不忍心看到女儿跟女婿那样穷迫潦倒。于是,就跑到玉皇大帝面前活缠死纠。总算迫使玉皇大帝给灶神爷封了一个王位...
灶神爷就能坐在凡间的灶堂里那样坐享其成。自然 - 灶神爷多少年来就那样。显然 - 坐的很是的意,凡间的人们奉供的也很高兴...
灶神爷当了神仙,许多方面总会被人说的与写的痛快淋漓,有声有色,不出破残。其实不然、灶神爷也会发出叹息。
在腊月二十三要上天的日子里,人们祭灶 - 意愿就是把他顺利送上天堂.这事还没算办妥。到了大年三十,人们还要迎接灶神爷的下界 - 指望他给人间降吉。
二、扫尘
1、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的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
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 - 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2、到了腊月,家家户户都准备过年了...在北京,习惯上把腊月二十四日定为"扫房日".
扫尘主要是将家里进行彻底清洁,主妇习惯上先将房里的床铺家具遮罩起来,用头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
扫屋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扫房接下来、各店铺、居民家焕然一新.新贴的春联 - 鲜艳夺目,显示着红红火火的鸿福盛景。
活灵活现的门神,抬头见喜的横幅,精美的窗花,五彩的年画,花团锦簇的灯笼、和神龛上丰饶的祭品,无不显示着喜气洋洋、欣欣向荣的节日景象...
三、剪窗花
每一个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 - 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 - 莲(连)年有鱼(馀) - 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与合二仙...什么的...
四、写春联
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
每门必贴 - 每物必贴~导致春联数量最多 - 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同祈福之言。常见的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
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
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
如"五谷丰登 - 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牛似南山虎、马如北海龙";
"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什么的...另外还有一些单联 - 如每个室内都贴"抬头见喜",门子对面贴"出门见喜",旺火上贴"旺气冲天",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之类的。
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 - 格外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五、吃饺子
山区多吃糕与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
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
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十分兴隆!供品除糖瓜等等外,也有供水饺,取民间“起身饺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也供面条。
六、歌谣
晋东南地区民间流传着两首歌谣~其一是“二十三,打发老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
二十六 - 割下肉;二十七~擦锡器;二十八,沤邋遢;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
显示了时间紧迫与准备工作的紧张。其二是一首童谣:“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
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的比天高。”反映了儿童盼望过年的欢跃心理!
(算命www.bmfsm.com)
祭灶节怎么样祭灶?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这一天,灶王爷乡村称为灶君菩萨、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祭灶时,还要把冻米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灶神是 古代神话传说中主管饮食的神,又称“灶君”、“灶王”或“灶王爷”,大部分人认为其为男性神。
其来源有两个说法:一曰周成王时,一人名张宙!因吃喝嫖赌耗尽家产 - 将妻卖作人妾,后终成乞丐。一日讨饭至一富人家,正好为原先妻子之户。
原妻招其入户~不巧主人回来.主人要妾烧水洗澡,张宙为保原妻名节~自愿被烧死.后原妻每朝全都于灶头祭祀~主人问则谎称敬灶神.
附近人家效之,遂成灶神。二曰玉皇大帝三子因好色惹事而的罪于众神。原应打为凡人,但帝宠之,遂使其为灶神、言每日皆能和妇作陪。
妇人们为了防其窥视,遂披围裙烧饭。
传灶神有监察人间罪恶,掌握一家寿夭祸福的职能!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的《微旨》称:“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
大者夺纪 - 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 - 算者三日也”.约莫成书于元明之际的《东厨司命灯仪》中有句称,“灶神职重,秉下民倚伏之权”、“在天为七元之使者,递日奉万事于宸庭”~“迭主阴阳 - 虽善善恶恶 - 均在修为;
然是是非非,必恭记录”。清代的《敬灶全书》则称,灶君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
每奉庚申日,上奏玉帝,终月则算。功多者,三年过后,天必降之福寿;过多者,三年之后 - 天必降之灾殃。
农历腊月二十三,俗成的小年。从夏朝开始,小年祭灶就当上 人的传统习俗。灶君又称灶王爷、是传说中被玉皇大帝封为灶君司命 - 负责管理各家各户灶火的饮食之神。
灶王爷过去被作为家庭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很久以来~家家灶间的北面或东面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中间供的是灶王爷的神像,神像两边贴有“上天言好事 - 下界保平安”。
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灶王爷都要返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民情及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所以就有了腊月二十三小年祭灶的习俗,每到小年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揭下灶王爷的画像,用糖瓜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替家人在玉皇大帝那儿多说好话~还要边涂边唠叨着说:“好话多说,坏话别说”,等灶王爷的嘴涂的甜甜蜜蜜了、再把神像点燃,放挂鞕炮,就把灶王爷送回了天宫.
银子富裕的人家,还会供上些用糯米做的莲子八宝饭 - 据说,这样灶王爷他老人家就会更心满意足。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将这一家人在新的一年中应当的到的吉凶祸福交于灶王爷 - 灶王爷在除夕之夜返回到各家各户,继续行使保护与监察一家人的职责,到来年的腊月二十三,再返回天宫...
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和的到的吉凶祸福实在是具有重大利害关系,家家户户都想让灶王爷替自家人只说好话不说坏话,以求来年过上更踏实安稳的日子~就有了供糖瓜、送灶神等各式各样的祭灶仪式~以讨吉利,祈福运。
估计谁也说不清楚,灶王爷能不能因这些糖瓜而丧失原则、在玉皇大帝面前胡言乱语.但这些祭灶仪式现在乡下跟城区还相当普遍~小年前几天 - 商店、超市有专门的“祭灶果”供应。
其实祭灶仪式只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一种心理安慰罢了。我确喜爱那欢天喜地迎春节的心态与形式 - 留恋着大街小巷回荡“糖瓜祭灶,新年来到~闺女要花 - 小子要炮”的歌谣、更怀念其已难寻踪影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传统民俗...
噢、对了、民俗中还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送灶王爷上天时,女人是不能祭灶的。
据说灶王爷是个小白脸 - 女的祭灶更是漂亮女人祭灶,不难使灶王爷难抵勾引 ,沾惹“男女之嫌”的俗事儿。
呵!呵!原来神也难免犯错,何况人呢。这一出处虽难圆说、但民间流传的故事传说还挺有趣,摘录如下:
古时候、有个叫张生的人,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勉强。母亲见儿子已到成家年龄~就讬人说媒提亲,经媒人介绍,丁香园一个名叫丁香的女子,才貌出众、温柔贤惠、聪明勤俭 - 人品很好!
与张生成婚后,丁香每天早出晚归,不辞劳苦地操持家务,使家业逐步兴旺起来 - 盖了几间新瓦房,过上好日子,成了远近闻名的富户,令三乡四里的人们羡慕极了。
张生看到家业越来越大,感到富足、也不想想这个家是怎样由穷变富。只看到丁香人花珠黄,皮黑肤粗,就产生厌旧图新想法。
后听别人说海棠围风景不错,便带上酒与吃的、一个人去了...到了一看,果然名不虚传~五彩的花开的正盛...阳光下,花的彩色闪着耀眼的光芒,真称的上花团锦簇之地,香气四溢、此景此情,让人留连忘返、高兴极了,就打开酒自斟自饮起来.
但最遗憾的是没有人与之分享这快乐!正想着,忽然花丛中走来一位美人~鲜艳的衣裙耀人眼目,风姿婀娜~无与伦比.
看到张生自斟自饮 - 那美人笑着说:“我自为兴致不同凡响、可没想到太意外了有人走到我这儿。”张感到惊奇,问她是何人,回答说:“我叫海棠~是这里最有钱海量爷的女儿。
”张正在寂寞中 - 见有这样的美人送上门来,就高兴地请她一同喝酒。边唱边暗想:“这美人柔声细语、举止娇媚、真让我心荡神驰 - 渴慕之极。
”那美人极善解人意地投到张的怀中举杯要同张同喝交杯酒!张也爽快地在美人面前誓言要娶她做老婆。
张生回到家立即休掉丁香娶了海棠回来。海棠与张生终日花天酒地过穷奢极欲生活,两人都不理家务,坐吃山空!此时此事 - 气的张生的母亲火烧心死了,家业衰败、土地与房屋也卖掉。
海棠见张生连饭都吃不上,就偷偷跑了。张生从此也沦落成乞丐。街上许多人都认识张生,当张出现街行乞时 - 就有不少的人当面耻笑。
为避熟人见难堪,就改为远走他乡行乞!
一日、走到将近天黑,看见远处有挂红灯笼的人家,走近去看~见到这人家的仆人,行过礼,说好话盛碗汤喝,仆人盛了一碗汤给他,喝了觉的这汤好喝 - 仆人再盛一碗给他,他喝了第二碗汤后 - 天色全黑下来,张又仆人说:“天黑了~人生地不熟,请问问你家主人,让我投宿你主人家的厨房过一夜晚好吗?
”仆人说“行”。张进去投宿说肚子还饿~还想喝汤,仆人立刻端来汤和饭菜任他选用。
其实吧、用后 - 向仆人说:“你家主人待人真好~可否回报一声我想见见他好吗?”仆人说:“我家主人确实心地善良,给他说一声就会来的,用不着回报...
”倾刻间,东家主人来,张生一看觉的面熟,再仔细一看~原来是被自己休掉的丁香。丁香问:“你休掉我后娶了财主女儿做老婆~不是很好吗?!
怎么到了这步田地了?”张生羞的无地自容~心想:“我哪里还有脸见人、死了吧。一看丁香家的大口锅灶内炉火烧的正旺,若死在这里~我的游魂说不定还可伏在灶台上~这样既可谢罪又可为主人定福。
”想到此地 - 就一头钻入大锅灶炉内烧死了!玉皇大帝知道后认为张生有过错,就算不好,但懂的害羞,自己投火烧死自己、封了他个灶王吧...
天师接令传下旨意:封张为灶王,为一家之主。家家户户逢年过节用果品敬他!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上天回报各家各户的情况,年三十晚回原岗位 - 在天上住七天!
(算命www.bmfsm.com)
人们怕灶王爷上天不说自家的好话、在送他上天前改名灶君菩萨,以便好记 - 在同时除用果品外,还备上鸡肉、猪肉、米制品同酒水、茶水等叫他吃饭,喝足,礼拜招待很周到后,并祷告一番、希望他上到天庭回报时尽说好话。
后来也有人用糯米(或粉)做成糍粑或年糕来敬奉他 - 设想以这糍粑或年糕粘住他的嘴,不让他说话...人们在灶君爷神位两边写上一幅对联:“上天讲好话,下界保平安”、或写“上天做好事、回宫降吉祥”。
这是传说中的神话故事、故事里的张生,在暴富后忘恩负义,赶走了勤劳的结发妻、另寻新欢,家业败尽,落的沿街讨饭的下场...
这一教训人们的吸取...但张生跟丁香再度重逢时,被还未完全泯灭的良心所唤醒,勇于承认过去之错,在羞愧难当之时~投火而死,以死谢罪 - 最终的到世人与仙家的原谅...
祭灶节的民间传说
古代的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 - 两人视儿子如掌上明珠 - 十分疼爱。但因家中贫困,无以糊口、只的忍痛让儿子到煤矿去挖煤...
儿子久去不归,老人分外想念...这天~老太婆嘱老汉到煤矿看。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两人越走越熟,相处非常融洽...
闲谈之中,老汉的知光脚片是受阎王指使,来矿上收回一百名矿工.老汉心急如焚,乞求光脚片留下自己的儿子。光脚片慷慨应允,嘱他不要告诉别人.
见了儿子 - 老汉佯装害病 - 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马上、煤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里。转眼三年从前了 - 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风险,忍不住对老伴说了。
谁知此话被灶君听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这件事!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光脚片,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
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 - 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 上一篇:2018年祭灶节是几月几日
-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