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由来

时间:2017-04-07 16:23:22     编辑:ky05
20

很快就到端午节了 - 端午为每年的农历的五月初五。而且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的、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

我国端午节除了包粽子还有什么习俗呢?各地的端午节又有什么习俗呢?关于端午节的传说都有哪些呢?!让各位一起来了了解一下端午节吧!

关于端午节由来.jpg

 端午节的节日介绍

其实吧,端午节(英文为Dragon Boat Festival或Double Fifth Festival)又称为端阳节,为每年的农历5月初五日,在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

小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

时至今日~端午节在 人民中仍是一个非常盛行的隆重节日... 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地 批准列入首座批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机构 间委员会会议决定: 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端午节的传说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作用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公元前278年 - 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 - 却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以后 - 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其实吧,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 - 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进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 - 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 - 其子夫差继位 - 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跟~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 - 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 - 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 队入城灭吴” - 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 - 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与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

出土陶器上的纹饰与历史传说示明 - 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 - 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

是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 - 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

在数千年的历史进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的习俗有什么

1、赛龙舟、洗龙湫水。龙湫水也就是龙舟竞渡过的水、人们认为那是好水、活水,故常有喜喝龙湫水、洗龙湫水浴的习俗,民间也就有“五月节洗龙湫水”的俗语流传!

2、吃粽子。端午节粽子主料:糯米,为禾本科草本植物糯稻的种子。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具备益肺气、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

( 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盗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主治:脾胃虚弱 - 体倦乏力,少食,腹泻;气虚自汗!竹叶甘,淡,寒。

主治:热病心烦口渴~咽喉炎~口腔炎,牙龈肿痛~心火织盛引起的口舌生疮,尿少赤!还可以清热除烦:用于热疡烦热 - 心烦不寐,小儿夜啼。

另配料有机会随意选用~有大枣、榛子、苡米、花生、莲子、芡实.....也都有滋补保健...

说真的~3、挂香囊.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两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

将这几味中药研细、之后放在致密的布袋中,缝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

这几味中药、中医认为有散风驱寒、健脾与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这样起到防病的作用...

4、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同菖蒲作为首要内容之一。

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 - 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 - 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5、喝雄黄...酒医史渊源《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跟酒饮之~谓之雄黄酒...我国民间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说 - 认为辰属龙,辰时正是群龙行雨之时,在端午节早晨摆雄黄酒宴、是百姓企盼出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制备雄黄酒的方法很简单,用于饮用的,则取微量经过水飞处理的雄黄细粉,现行药典规定内服用量为0.05克~0.1克放入一只小碗或小杯中,再加入15毫升~20毫升白酒,用筷子将其搅溶 - 再将上层带有微红的酒液倒入定量白酒中,碗底或杯底的沉淀物则弃之不用,饮用量约15毫升大概...

6、煮大蒜。大蒜是一种中药、味辛甘,能杀毒灭菌,熟食能清肠胃毒素、疏通血脉.端阳节早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煮食新蒜头、以疏通血脉,消毒灭菌。

7、滚吃鸡鸭鹅蛋。全国各地均为流行。端午早晨,东北一带是由长者将煮熟的鸡鸭鹅蛋放在儿童的肚皮上滚动,然后剥皮让儿童吃下,据说这样做可免去儿童的肚子疼,实则为节日的一种嬉儿游戏!

8、驱五毒。五毒是指蝎子、蜈蚣、毒蛇、虾螈、壁虎五种毒虫。“端阳节 - 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各地端午节的习俗

河北省: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葚,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葚~可全年不误食苍蝇.

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

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行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五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首座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

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

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解州端午 - 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 - 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

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 - 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

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省: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

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省: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 - 称为“享节”。

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江苏省: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

南京端午,各家全都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

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与.

高邮的端午称得上不一般,有系百索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习俗,孩子兴挂“鸭蛋络子” - 就是挑好看的鸭蛋装在彩线结成的络子中,挂在胸前。

四川省: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

敲锣打鼓,上街 .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字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下,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

光绪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掷李同外国传教士发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

在绵阳市与遂宁市的部分地区,有端午吃包面同饺子相似~用面皮包馅煮食]的传统,具体由来有待考证。

浙江省:桐庐县乡塾之学童 - 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江西省: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你猜怎么着?湖北省:黄冈市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宜昌市秭归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另有祭祀、招魂等纪念屈大夫的活动,这一天还有晒水给小孩洗澡的习俗,就是放一盆水中太阳下晒,等水热了给小孩洗澡~据说可以洗去污浊跟病魔。

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五月二十五又称“末端阳” - 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

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

福建省: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

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 - 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

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younü 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广东省: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 - 称为“送灾难”...新兴县端午,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

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 - 称为“放殃”。

海南省:每逢端午,海南各处都会如中原一般举办龙舟竞渡等活动。海南除了同内地相同的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同艾草,还有一个海岛百姓都熟知的内容 - 就是洗龙水同洗草药澡。

省: 过端午节时 - 许多住家门口都挂菖蒲、艾草同贴钟馗画像,成人饮雄黄酒 - 小孩子佩香包,这些据说都有避邪保平安的作用。 对商家来说~端午节是营销民俗文化的好商机,每年都在挖空心思为卖粽子吸引眼球、 何事稀奇古怪的粽子都有哦,很多民众也很乐意展示自己的创意。

台南地区端午节不吃粽子 - 而是吃一种叫“煎堆”(又叫“煎锤”)的食物。

此俗也与郑成功有关! 与 一样,端午节最有气氛、最为热闹的是划龙舟。 各地的主要河川在端午节这天都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

鲤鱼幡

自古以来就有过 节的传统。在,端午的习惯是在平安时代以后由 传入的.从明治时代开始 - 各节日都改为公历日。

的端午节是公历5月5日。端午节的习俗传到过后,被吸收改造变成的传统文化。日语中,“菖蒲”同“尚武”的发音相似 - 为此被认为是男孩的节日,有男孩的家里会挂出鲤鱼幡。

人在这一天不划龙舟,但也跟 人一样会吃粽子,并在门前挂出菖蒲草!在1948年,端午节被机构 正式定为法定的儿童节,变成五大节日之一。

为了避邪,把菖蒲插在屋檐下,或将菖蒲放入洗澡水中洗澡!说到避邪,还有着这么一段传说:从前、有个叫平舒王的君主,诛杀了一个不忠之臣,这个奸臣死后化为一条毒蛇,不断害人。

有个有智谋的大臣,头戴红色的蛇头~身上洒满菖蒲酒与之激战 - 最终制服了毒蛇。从此 - 在端午节时,插菖蒲、熏艾叶、喝菖蒲酒,就流传开来,成为传统的风俗,人称“艾旗招百福 - 蒲剑斩千邪”。

节日特有饮食有粽与柏饼![7]

朝鲜半岛

朝鲜半岛人民认为端午节是一个庆典、是祭天的时候。在农业社会时期的朝鲜半岛,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祭祀活动 - 祈求丰收...

在祭祀举行时会进行假面舞剧、韩式摔跤、荡秋千、跆拳比赛等有朝鲜地方特色的活动。

朝鲜半岛各地~他们各自都把端午节本土化~并以各自的名字称呼这个庆典 - 如:天中节、重午节、端阳、五月节、戌衣日、水濑日等!

大家可能不知道 - 韩国这天会祭拜山神,用菖蒲水洗头,吃车轮饼、荡秋千,穿韩国的传统服装,但不划龙舟,不吃粽子。在江原道江陵市所举办大规模萨满祭仪、山神祭与等一系列结合巫俗、儒道教地祝祭活动江陵端午祭 - 由于保留了大量的原始信仰、民俗遗风和传统文化,1967年被指定为韩国第13号决定性无形文化遗产和决定性无形文物,2005年11月25日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人类口头和无形遗产!

琉球

不瞒你说,有划龙舟习俗,并会在家里张贴一种叫“矢数”(琉球语:ヤカジ的纸人形作辟邪之用 - 有女儿的家庭会摆放纸雏箱~意思是一个载有纸人形的纸箱その他の人形、还会摆放龙舟模型跟一些穿着琉装、弹三线、打鼓、跳琉球传统舞蹈的土人形!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