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除夕是哪天,2017除夕是几月几号

时间:2016-12-06 10:12:00     编辑:Ky02
20

“除夕”是汉族人民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吃年夜饭、一起守岁、团圆的不能少日子,也是中华民族成立以来最关键的传统节日...

那么您知道2017除夕是哪天~几月几号吗?!有关2017年春节放假安排时间又是怎样?!下面建议你快来了解看吧!

2017除夕是哪天,2017除夕是几月几号

说真的,

2017除夕是哪天,2017除夕是几月几号

2017除夕具体时间

2017年1月27日 农历 腊月三十 星期五

2017年春节放假安排预测(根据往年放假安排预测)

放假时间:2017年1月27日-2月2日

问:2017年属什么东西生肖?!2017年是啥年?

答:2017年属鸡。2017年是农历丁酉年(鸡年)。

2017年生肖界限详细划分 【按阳历(公历)】

2017年1月1日-2017年1月27日 农历丙申年(猴年)

2017年1月28日-2017年12月31日 农历丁酉年(鸡年)

★重要提醒:不 历或农历,根据出生年份查询生肖都是不准确的,原因是生肖跟地支同源、需以农历立春为分界.

除夕的重要性

要我说啊 -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的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 - 过去的关怀跟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

而年轻一辈 - 也正行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跟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着《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 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能给人们带来欢愉同吉利。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接着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说实话~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 - 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南方人流寓北京的 - 祭祖尤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 - 中设火锅,按灵位设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将火锅扇开,随时换菜。

(算命www.bmfsm.com)

旗族人祭祖~满蒙不一样,蒙古旗人供以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炸以香油、蘸以白糖 - 另有风味。满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

除夕夜与元旦供素煮饽饽~上元夜供元宵、每日早晚焚香叩头、献供新茶.祭祖形式虽各不同 - 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不泯、因其人敬其祖的美德 - 也借此保存了...

除夕的风俗习惯

年夜饭

你猜怎么着?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的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

而年轻一辈,也正能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算命www.bmfsm.com)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

火锅沸煮 - 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证明红红火火;"鱼"与"余"谐音,是标记"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

还有萝卜俗称菜头 - 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特别是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

你猜怎么着?!又既然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标记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 - 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 - 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不管…都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 - 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跟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和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讲解。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

“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

“春条”根据各异的内容 - 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

在汉族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多种剪纸——窗花。窗花不独…还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汉族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的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的红火富丽。

贴福字

你猜怎么着?!在贴春联的在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汉族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显示这种向往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说明“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汉族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不同种类的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广泛 - 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 - 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跟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燃爆竹

汉族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首座件事就是

燃放爆竹 - 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 特产,同样称“爆仗”、“炮仗”、“鞭炮”.

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祭祖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有区别、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完了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很有钟鸣鼎食之意。南方人流寓北京的,祭祖尤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设火锅,按灵位设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将火锅扇开~随时换菜。

旗族人祭祖,满蒙差异 - 蒙古旗人供以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炸以香油 - 蘸以白糖,另有风味.满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

这事儿说来话长,除夕夜同元旦供素煮饽饽~上元夜供元宵 - 每日早晚焚香叩头 - 献供新茶。祭祖形式虽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务必要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不泯~因其人敬其祖的美德,也借此保存了。

我国部分地区有一种除夕上坟的风俗,称为送年食!上坟时间一般在除夕的下午,人们把做好的年夜饭~送到亡故亲人的坟上,让亡故的亲人跟生者一起享用除夕夜的美食 - 从而寄托人们对亡故亲人的哀思。

挂灯笼

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除夕节前后 - 人们都挂起标记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除夕之夜守岁、门口挂着红灯笼,堂屋燃着熊熊的红火,点着蜡烛或油灯,一家人围桌而谈。

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

你猜怎么着?!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奶奶的卧房 - 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 - 才呼啸而散。

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 - 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