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拜年的传说故事

时间:2017-01-04 11:11:35     编辑:Ky02
20

春节是 人最为隆重及主要的传统节日 - 春节拜年也是一项首要的活动!那么您知道春节拜年的由来是怎样得来的吗,有关春节拜年的传说故事又是如何的呢?!

下面不妨快来了解看吧!

春节拜年的传说故事

春节拜年的传说故事

春节拜年的由来

大年初一,人人都早早起来,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 - 恭祝来年大吉大利。关于拜年习俗的由来 - 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 - 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叫它做“年”。

不瞒你说、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接着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 - 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

这事儿说来话长,春节拜年是 民间的传统习俗 - 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像...这些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

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其实吧 - 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春节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4类:

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 - 下一步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说实话,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 - 如跟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

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 - 寒喧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说明谢枕。

大家可能不知道,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 - 无甚过多礼节...

但从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数家庭均不接待妇女,谓之“忌门”。仅限于男子外出拜年,妇女则须等到正月初六以后才能外出走访,有鉴于此拜年的时限可以延长到正月十五灯节上下。

倘使因故未及循例行礼,日后补行的~谓之“拜晚年”。

春节拜年的由来是不是很有意思呢?民国后至现在、亲友间相互拜年、晚辈给长辈拜年、同事间互访~再加上团拜、宴会、晚会、茶话会等恭贺新年的形式也变得盛兴了呢...

这些就是整理的春节拜年的由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春节拜年的传说故事(一)

很久以前,有个怪兽叫“年”~每到隆冬季节,食物短缺,“年”就要出山找吃人。

有一次,在寸口。看到一个牧童在放鞭炮,“年”很怕~就逃跑了 - 在路上看到一件飘动的红色衣裳 - 更加害怕。

想起来真是~收尾“年”企图在一个人家的屋檐下休息,但门逢里楼出的蜡烛光又把他刺得头昏眼花,终于跑回山中永远不回来了!人民发现“年”有三怕:声响、红色、火光。

这样以后每到“年”要出山的时候就家家放鞭炮,贴红色的对联,点起火。互相道贺!

这个就是来势明间传说!

还有一版本:有文字的来源 - 古代都把”年“字放到”禾“字部、甲骨文中的“年”就是果实丰收的意思。

《谷梁转》讲到,“五谷都熟、为有年”,那就是大丰收的意思。年的正式称谓在周朝,而正式把“年”定为岁之首的是汉朝,到了南朝,就开始有了年俗的记载!!

春节拜年的传说故事(二)

这个故事出在唐朝李世民在位的时候.李世民历尽千辛万苦,东挡西杀、打下了江山、满朝文武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程咬金觉着自家是跟随李世民最早的,总想卖点老资格,处不起满朝文武.尉迟恭的功劳比他也不小,只是一样儿,比他晚一点.

俩人都是老粗~为争功劳闹得很不像话,谁也不答理谁、甚至还要动干戈.

李世民做上皇帝、就是发愁大臣不合!他整天吃不好喝不好~唉声叹气,费了了多脑筋,可怎么也解不开这个事儿。

这天,李世民下了早朝,回到后宫、刚刚坐下、太监来报:“万岁!魏征魏大人求见。”他一听魏征来了 - 心眼里立时就高了兴,精神也来了...

魏征为唐朝费了很多脑筋,一心一意保李世民,是他的左膀右臂。李世民听说他来了,赶紧说:“快请进来!”

这事儿说来话长~魏征进了后宫,给李世民施了君臣大礼。俩人坐下来,你看我,我看你,都一言不发。等了一会儿 - 魏征说:“万岁,这些日子你老是愁眉不展,有啥心事呀?!说出来,说不定我能替你分点忧愁.

“魏爱卿,别提了,现在咱们国泰民安、可就是大臣们有的不合!要是一有、再出现将帅不合,这还了得!”李世民跟别人皇上不一样、能接受大伙的意见.

魏征说:“万岁~我也是为这个事来的。”

“那更好了 - 你有啥高见?!”

“我有一言 - 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这有嘛不当讲的?”

这么一说,魏征挺喜欢:“万岁、明天是大年三十,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明天早朝你给满朝文武磕头做揖,就说这是拜年.

你再让大家初一那天互相拜年。拜年的时候都要说吉庆话,祝你长寿啦,新年快乐啦~都行。再一个要进行自我批评,光说自家的不好,不能说别我的不是。

这么一来,能把这个事解解。”

李世民一听,这是个办法。人都有见面之情呗。

第二天早朝,满朝文武都到齐了。金钟当响了三声、李世民从屏风后边出来了。满朝文武见主子出来了、呼啦啦都站了起来。

还没等他们山呼万岁,万岁就说了话:“各位爱卿,都早到了,我给大家先拜个早年吧!”他深深地给大伙施了个礼,做了个揖!

这事儿说来话长,大伙一看这个 - 丈二和尚且摸不着头脑了、怎么皇上给咱们作起揖来了?李世民又说:“各位爱卿,今年咱们过一个愉快的新年 - 明天大年初一,你们要知大知小地互相拜个年!

再提醒大伙儿、拜年时要说个人的不对、别人再不对也不能提、都得说吉庆.”

说实话~满朝文武一听,都挺赞成,齐声说:“尊旨!”李世民扑腾就给大伙跪下了,起来以后、李世民回到九龙宝座上,说:“众位爱卿 - 有本早奏 - 无本咱们就散朝。

明天不上早朝了 - 去互相拜年。”一说这外,满朝文武都高兴地下朝了。

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早晨一起来,可就热闹了。满朝文武你上我家、我去你家~开始拜年.

说真的,程咬金闷坐在府里思想开了:我上谁家去都行,就是不能到尉迟恭家去,俺俩是一天二地三江四海之仇~我要是上他家去 - 不算给他低了头,那还行?可他还有一个顾虑:我要是不去,第二天他要动本参我,说我违抗圣旨 - 万岁怪罪下来、我也吃罪不起...

这可怎么办?!嗨!在满朝文武里头我是老大呀,谁比得我,我是最早的一个,怕嘛?

他正这么犹豫之间,家我进来了:“禀报大人 - 尉迟恭大人给你拜年来了!”他一听这可就着了慌~又是穿衣又是戴帽,赶紧来迎接。

他没想到尉迟恭会来找他。

尉迟恭一见程咬金、做了个揖,就跪下了:“祝程大人身体健康、过年愉快。”他一说这,程咬金也就跪下了.

俩人手拉手站起来以后~程咬金说:“这不是讲话的地方...走,上屋里。”就拉着尉迟恭进了客厅。

一进客厅,茶摆上了,程咬金说:“尉迟大人 - 我是个老粗,各方面都对不起你!我左思右想,完全是我的不对。

我才说到你府里找你拜年,你先来了.好~今儿咱俩得喝两盅!

“不了咱俩改日再喝吧!不能产净你的不对,我也不对...”

俩人这么一谈论,可好,都没气儿了。一大肚子气儿从后门都跑了。他俩一跟好~别的官也都与好了。

后来这事儿传到了乡下,村里人觉得这是好事。乡亲们之间,弟兄妯娌之间都有个拌嘴的地方~避免不了都有干戈,通过拜年、把仇都有解开了。这个风俗就流传下来.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