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习俗之寒衣节
寒衣节是我国传统节日里的三大鬼节之一,对于寒衣节有那些习俗,从何而起有什么说法你可否了解呢?
寒衣节各地区的习俗又有哪些不一样呢?想了解的话那就跟着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传统节日习俗之寒衣节的相关内容吧!

传统节日习俗之寒衣节
寒衣节的由来
十月初一 - 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
故人们也在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首座天 - 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
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 - 叫做“送寒衣”!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 - 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 - 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里面 - 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
你猜怎么着?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与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旧时,十月初一日为寒衣节,还称冥阴节,是一年中的三大鬼节之一。
老北京人照例要给亡故的祖先“送寒衣”。明《帝京景物略》载:“纸肆裁纸五色 - 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
有疏印缄 - 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 - 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清《帝京岁时纪胜》亦载:“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
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
清末民初~北京人大多沿袭旧俗、在十月初一以前就要到南纸店去买寒衣纸,它是用冥衣铺糊烧活的彩色蜡花纸,裁成布匹形状的长条,一般是一张纸破三条或四条。
粉红色的印上白色图案;白色的则印上青莲色的图案;黄色的则印上红色图案(一般均为牡丹、菊花、蝴蝶的连续图案)。
也有用素色纸的。只是标记性的东西。有的把这些寒衣纸剪成衣裤状~有的不剪,直接装在包有纸钱、冥钞的包裹里焚化...
还有的更为讲究的富人,则是请冥衣铺的裱糊匠糊一些皮袄、皮裤等高级冬装。不论用什么样的寒衣,都要以纸钱、纸锭为主,一并装在包裹内~供罢焚化。
宅府门第 - 在祠堂里设奠;一般人家则将包裹当成主位、在堂上设奠,多以三碗水饺为供,富者不拘此限,乾鲜果品、满汉糕点、冷荤热炒,均无定例。
焚香秉烛,全家依尊卑长幼次序行四叩首礼(谓“神三鬼四”)...祭罢,或送坟地、或在门口焚之。
老丧一律不举哀. 送寒衣的仪式对新丧另有规定,明《帝京景物略》载:“新丧,白纸为之(指寒衣) - 曰新鬼不敢衣彩也。
送白衣者哭 - 女声十九、男声十一!”
寒衣节的习俗
1.烧寒衣准备供品
一般在上午进行。供品张罗好后,家人打发小孩到街上买一些五色纸及冥币、香箔备用.五色纸乃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薄薄的,有的中间还夹有棉花。
晌午吃过饭 - 主妇把锅台收拾干净,叫齐一家人,这就行上坟烧寒衣了。
2.进行拜祭
到了坟前,焚香点蜡、把饺子等供品摆放齐整,一家人轮
3.金银包袱
番下跪磕头;之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 - 将五色纸、冥币置于圈内、点火焚烧。有的人家不但烧冥币,还烧用五色纸糊成的豪宅、汽车等“奢侈品”,一边烧,一边念叨:“某某呀、你活着时辛苦操劳,死了就好好享福吧、住豪宅~开宝马、风风光光~气死阎王!
”生怕亲人在阴曹地府过不上好日子。
还有的人家,在坟头划圆圈时、不忘在旁边另加个圆圈。其用意乃在救济那些无人祭奠的孤魂野鬼~以免他们穷极生恶,抢走自家祖先的衣物。
4.禁忌事项
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一定得烧焚 - 除非在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还有金银铜钱...
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导致十月一日烧寒衣~要格外认真细致!这种行动纵使看来好笑~可是也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同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标记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 - 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
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祭物.雁北许多地方以及晋中的平遥等县 - 傍晚妇女要在门外放声大哭...
临县旧日传有一诗:“粘纸成衣费剪裁、凌晨烧去化灰埃。御寒泉台果否用?但闻悲声顺耳来!”既描述了送寒衣的情景,又对其传说效应提出了质疑...
儿女们守孝,穿三年孝服.孝满之年的十月初一日换穿常服。先人的迁坟合葬等仪式 - 民间也总习惯在十月一日进行。
4.其他风俗
民间在十月一日,非但…反而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标记过冬的传统活动。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
如果这会儿天气仍然暖与,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
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十月一日,妇女忌出行!民间改善生活 - 山区兴吃荞面、莜面。
寒衣节各地区的习俗
晋;晋南地区送寒衣时,讲究在五色纸里夹裹一些棉花,说是为亡者做棉衣、棉被使用。
晋北地区送寒衣时,要将五色纸分别做成衣、帽、鞋、被种种式样...甚至还要制作一套纸房舍,瓦柱分明~门窗俱备。
这些纸制工艺品除体积缩小之外,看上去比真房院还要精致漂亮!
洛阳;洛阳话有云:“十月一 - 油唧唧”,意思是说~十月初一这天,人们要烹炸食品,剁肉、包饺子,准备供奉祖先的食品...
这些东西油膏肥腻 - 操作间不免弄得满手、满脸全是!
大家可能不知道,市区、偃师、宜阳等地~也有人不去老坟烧寒衣,而在家门口及十字路口烧。待到十月初一这天~瞅着天快黑了,人们抓把土灰~在家门前撒一个灰圈~然后焚香上供~燃烧纸衣、纸锭,祭奠先人.
讲究的人家,会特意跑到离家不远的十字路口,为“游魂路鬼”送寒衣,为的是“鬼有所归~乃不为厉”,贿赂那些流浪鬼,使它们能和自家的亡人同平共处。
新安县另有讲究:新出嫁的媳妇逢十月初一~得为夫家新故的老人添土;到家庙祭祖者、还得奏起鼓乐助兴。
北京;民初 - 北京人大多沿袭旧俗,在十月初一以前就要到南纸店去买寒衣纸~它是用冥衣铺糊烧活的彩色蜡花纸,裁成布匹形状的长条,一般是一张纸破三条或四条...
粉红色的印上白色图案;白色的则印上青莲色的图案;黄色的则印上红色图案(一般均为牡丹、菊花、蝴蝶的连续图案)。
也有用素色纸的。只是标记性的东西.有的把这些寒衣纸剪成衣裤状~有的不剪、直通装在包有纸钱、冥钞的包裹里焚化。
还有的更为讲究的富人~则是请冥衣铺的裱糊匠糊一些皮袄、皮裤等高级冬装.不论用什么样的寒衣,都要以纸钱、纸锭为主~一并装在包裹内,供罢焚化。
宅府门第 - 在祠堂里设奠;一般人家则将包裹当成主位~在堂上设奠,多以三碗水饺为供,富者不拘此限,乾鲜果品、满汉糕点、冷荤热炒,均无定例!
焚香秉烛,全家依尊卑长幼次序行四叩首礼(谓“神三鬼四”).祭罢,或送坟地,或在门口焚之。
老丧一律不举哀...
鲁;鲁中一带流行傍晚在野外路口烧寒衣,为无后人的死者或孤魂野鬼祭祀的作法。
鲁西南一带,寒衣节上除了准备寒衣外,还以亡者生前喜爱的戏曲或神话故事为题材制作纸扎供阴间娱乐...
大家可能不知道,南京;南京地区送寒衣~要将各种冥衣装一红纸袋里~上面写明亡者的身份还有姓名,初一当晚,把纸袋供在堂上祭奠一番,而后拿到门外焚化、在同时将刚收获的赤豆、糯米等做成美食让祖先尝新.
其实 - 这一系列的祭祀活动都是缅怀祖先,祈求保佑家族兴旺、子孙平安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