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时间:2016-10-20 17:47:16     编辑:noble
20

一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往往离不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针对民族来看,蒙古族的人有着什么样的风土人情呢?想了解的话那就赶紧来下面看吧!

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蒙古族的禁忌:

1、日常生活禁忌:蒙古人骑马、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重骑快行,以免惊动畜群;若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进入;

客人不能坐西炕,既然西方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动物的肉与驴肉、狗肉、白马肉;办丧事时忌红色跟白色,办喜事时忌黑色同黄色;

忌在火盆上烘烤脚、鞋、袜与裤子等;禁止在参观寺院经堂、供殿时吸烟、吐痰与乱摸法器、经典、佛像以及高声喧哗,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猎。

2、火忌:蒙古人崇拜火、火神和灶神~认为火、火神或灶神是驱妖避邪的圣洁物。从而进入蒙古包后、禁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与鞋子。

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不能用刀子挑火、将刀子插入火中 - 或用刀子从锅中取肉。

3、水忌:蒙古人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忌讳在河流中洗手或沐浴,更不许洗女人的脏衣物,抑或将不干净的东西投入河中。

草原干旱缺水,逐水草放牧~无水则无法生存!于是牧民习惯节约用水,注意保持水的清洁,并视水为生命之源。

蒙古族的祭祀习俗:

1、祭腾格里汗

蒙古语音译、腾格里汗意为“天帝”。蒙古人萨满教观念之一.指上层世界,即天上;又指主宰一切自然现象的“先主”;

还涵盖了“命运”的意思.祭天帝“腾格里汗”是蒙古族人要祭典之一。

祭天分以传统奶制品上供的“白祭”和以宰羊血祭的“红祭”两种祭法!

近代东部盟旗的民间祭天活动,多在七月初七或初八进行。

2、祭火(算命www.bmfsm.com)

蒙古人的牧民、猎民非常崇拜火~这是因为他们的祖先笃信具有自然属性与万物有灵观念的萨满教 - 认为火是天地分开时产生的,于是对“渥德噶赖汗·额赫”(火神母)愈崇敬。

祭火分年祭、月祭。年祭在阴历腊月二十三举行~在长者的主持下将黄油、白酒、牛羊肉等祭品投入火堆里、感谢火神爷的庇佑,祈祷来年人畜两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

月祭常在每月初一、初二举行...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有关火的禁忌反映蒙古人对火的崇敬~如不能向火中泼水 - 不能用刀、棍在火中乱捣,不能向火中吐痰等。

3、祭敖包

祭敖包是蒙古人自古流传下来的宗教习俗,在每年水草丰美时节举行.敖包是石堆的意思!也就是说在地面开阔、风景优美的山地高处~用石头堆一座圆形实心塔,顶端立系有经文布条或牲畜毛角的长杆。

届时,供祭熟牛羊肉、主持人致祷告词,男女老少膜拜祈祷,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祭祀仪式结束后,常举行saima 、射箭、摔跤等竞技活动.

敖包祭是蒙古人为纪念发祥地额尔古纳山林地带而有了 - 表示对自己祖地的眷恋同对祖先的无限崇敬。这一信奉萨满教时最重要的祭扫仪式,现已演变成了一年一度的节日活动!

推荐阅读:蒙古族的传统节日

蒙古族交通习惯:

1、牧马

蒙古人有马背民族之称...古代时期童叟均以马代步。马不仅是蒙古人的交通工具 - 在同时也是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古人熟识马性,多数时候采用粗放式牧马...蒙古马分几大系列,有乌珠穆沁马、上都河马、乌审马、三河马、科尔沁马等等。

蒙古草原辽阔 - 牧草丰茂、很适宜养马。马好运动~故食量大,胃小~消化快 - 边食边排便~一天多数时间都要不停地吃草。

夏季天热蚊虫多 - 马在白天躲蚊虫、避酷暑,结果是主要在夜间吃草长膘。

蒙古人自幼就在马背上成长 - 马就是蒙古人的摇篮。蒙古人认为 - 马是世界上最完美、最善解人意的牲畜。蒙古马性子烈、慓悍,对主人却非常忠诚.

蒙古人视马为牧人的朋友 - 马以头为尊贵,蒙古人严禁打马头、不准辱骂马,不准两个人骑一匹马,秋天长膘期不准骑马狂奔使马出汗.

马倌、骑手要随身携带刮马汗板、马刷子,随时为骑乘的马刷洗身子、刮除马汗,为马舒筋活血、放松肌肉、消除疲劳 - 在这也是主人和马亲近、增强感情的途径...

马已深深地融入蒙古人的精神世界...内。蒙古人以马为主题的赞美诗、寓言故事、警句格言、民间传说、民歌、音乐、美术、雕塑等,数之不尽。

要我说啊,蒙古人还有许多跟马有关的节日 - 如:saima 节、马驹节、马奶节、神马节等。鄂尔多斯高原上的成吉思汗陵~奉养着一匹成吉思汗的神马温都根查干跟两匹成吉思汗的白骏马. 近现代时期~ 的蒙古马不管在都市还是在牧区,都逐渐失去了生产、生活、骑驭的作用,蒙古马的数量也在迅速减少。

蒙古人意识到蒙古马已越来越少~社会上有识之士也开始建立各种有关蒙古马的组织,探讨蒙古马、抢救蒙古马的工作正在内蒙古草原上开展起来!

2、骆驼

骆驼,性情温顺,易驯服 - 耐饥渴,耐寒暑,善跋涉,能负重。既产乳、肉、绒毛、又可役用、一身兼有四种用途,是其它家畜所不及的。

内蒙古西部地区骆驼很多~蒙古语称它为“特莫”~是牧民们不可缺少的交通运输工具!

可骑乘、可载货。它身高二三米,腿很长,迈一步可达一米多远、能日行一二百华里。长途跋涉经久不衰、更不用说负重力比较大。

能载二百公斤货物,相当于一匹骏马与两头犍牛的负重量。自古就有“沙漠之舟”的美誉,是沙漠地区的货运主力。

在内蒙古西部的沙漠地带 - 一队队骆驼常常在这儿负重远行。勘探队考查沙漠、治沙队绿化沙漠、旅游队遨游沙漠,除非在骆驼才是他们不渝的伙伴!

3、勒勒车

勒勒车、古称“辘轳车”、“罗罗车”、“牛牛车”等,是北方草原上的古老交通运输工具。

这种车车身小 - 但双轮高大 - 直径一般均在一米五六约!可完全用桦木或榆木制成,不用铁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跟修理。

整个车一般分下脚与上脚两部分。下脚由车轮、车辐、车轴组成。车轮的制造一般是先用硬木削刻12付车辋,将12付车辋连结固定在一起便形成圆形车轮 - 支撑车轮的车辐条一般有36根大概.

上脚由两根车辕与10条车撑构成。车辕长约4米左右、中间用10条车撑固定即可.一辆勒勒自重约一百斤左右~可载货五六百斤至千余斤...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