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早期为什么要将“姓”和“氏”区别得这么清楚
时间:2016-10-14 10:10:46 编辑:noble
20
你猜怎么着? 东汉班固《白虎通义》的分析是,“姓”的作用,“从而崇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也、故纪世别类,使生相爱,死相哀 - 同姓不得相娶者,皆为重人伦也”,“氏”的功能则是,“由此可见贵功德,贱伎力...或氏其官、或氏其事、闻其氏意思是可知其德 - 因而勉人为善也...”简单的说来,“姓”和“氏”区分那么清楚,就是区分男女(别男女)、区分贵贱(别贵贱)、区分婚姻(别婚姻)的需要.其中的“别婚姻”,也许是姓氏产生首座原始动机,早期


人就知道相似血缘的男女结婚后,所生的子女可能不健康~“其生不蕃”,出于后代孙子昌盛、家族繁荣的考虑,便“同姓不婚”。在具体择偶时,假使“氏”同而“姓”差异的 - 可以婚配;如果“姓”同,而“氏”不同的~则禁婚,由于他们来自同一老祖母、曾是“一家人”。到“礼崩乐坏”春秋时期,“姓”跟“氏”的界线开始变得模糊,“姓”同“氏”出现合一的趋势,到秦始皇嬴政兼并六国后,“姓”同“氏”也被“统一”了,变成一个意思.清顾炎武即此观点、其在《日知录》中称:“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司马迁)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这种“姓”、“氏”不分,当然不是司马迁个人所为,应是当时社会现象同风气的反映。
- 上一篇:蒙古族的图腾是什么
- 下一篇:“内人”一词曾用来称呼妻妾唐朝曾被用来指ji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