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婚俗

时间:2016-09-01 16:54:08     编辑:Ky02
20

在哈尼族地区的人们有当地的特色婚俗习惯~“哭嫁歌”也是哈尼族婚嫁时的特色习俗!

那么相关的哈尼族婚俗特点、风俗习惯都有什么呢,下面不如快来看相关文章吧!

哈尼族婚俗

哈尼族婚俗

哈尼族婚俗特点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哈尼族、迎亲方式是领婚:男方家派出媒人、弟弟或堂弟去女方家把新娘领回来。领婚者到了女方家,新娘却被女伴藏起来了。

领婚者绞尽脑汗地商讨对策 - 不停地同女方家的人交涉、千方百计地要找到新娘。想尽种种办法 - 通过层层关卡,最终结果是领婚者终于找到了新娘 - 又经过一波三折,女方家才同意领走新娘。

哈尼族婚俗习惯

住在红河边上的哈尼族支系叶车人的男女丰年往往以配对就宴的方式选择恋人、一般在配对就宴前,男方在征得女方应诺后、由小伙子凑钱,请烹调师傅主厨,杀公鸡、煮肥肉、炒菜、打酒、泡糯米进行准备.

夜里10点钟左右开宴~参加者约10—30人,围观者熙熙攘攘。届时灯火通明 - 桌上摆满各式菜肴。

先将煮熟的大公鸡头朝上摆上餐桌,并把两个鸡睾丸与一只活螃蟹悬挂在鸡身上,由“伙子头”与“姑娘头”从首席坐起,其余男女依次配对入坐,随后举杯祝酒对歌,尽兴方散。

这时小伙子们用芭蕉叶包上糯米饭跟菜送给姑娘们在回家的路上吃.如男女双方情意合,可相约下次会面的时间。当地人称这种求爱方式为“阿巴多”,为农闲时举行!

青年男女在婚前可能自由社交、谈情说爱!结婚要征得父母同意,不少地区实行包办婚姻!墨江碧约人有“踩路”订婚的习惯,就是男女双方情投意合后,由双方老人同走一段路,假设在路上没有遇到兔子、狼等野兽、就算订婚了。

结婚后两三天、新媳妇就回娘家,一直到要栽秧时才回夫家。红河一带结婚第二天回门后即落夫家。

大家可能不知道,哈尼族的婚姻制度为一夫一妻制,在西双版纳有点严格。一般认为多妻不符合哈尼人的习俗~弃妻再娶要受议论 的谴责 - 还得给前妻连带着舅家送礼赔不是,婚后多年不育男孩而娶妾则被允许。

哈尼族婚俗传统习俗

哈尼族有句民谣:“谷子黄,哈尼狂。”哈尼族未婚青年男女到了十六七岁就要找对象 - 秋收过后正是谈恋爱找对象的好时光...

哈尼族青年找对象有三个标准:一是漂亮;二是劳动好不好;三是会不会操持家务。第三条最重要!哈尼族姑娘都要穿护腿、小伙子结识姑娘首要的是关注的就是该姑娘的护腿布制作水平如何,会不会纺线,从而哈尼族女子从小不能不学会抽线、绣花、缝衣裳等技巧、免得嫁不出去。

(算命www.bmfsm.com)

要我说啊,哈尼人结婚一般选在冬荞收了以后到第二年祭寨门还没...的时候!订婚后缓冲期期间 - 如果姑娘不反悔,就由男方找知心朋友找个夜晚潜伏进村把姑娘“抢”回来 - 临走前放点钱.

姑娘父母第二天早上见到留下的钱,就晓得女儿被男方领走了 - 也不会去找!即使女方父母反对 - 也要等到七天以后,女婿回来认亲才知女儿下落,只好默认。

举行婚礼时、迎亲队伍不能不冲破女方送亲队伍的防线把姑娘“抢走”,送亲队伍则向迎亲队伍跟新娘投糯米饭团、泥巴团、土灰等,以示惋惜。

生活在墨江一带的哈尼族,新郎在表兄弟跟同龄伙伴的陪同下前去迎亲。到了新娘家后,要拜见岳父岳母~并经岳父岳母同意才能娶走新娘。

新娘离家的时候痛哭不止,这就是哭婚的习俗!新娘在出嫁前三天就要哭婚,而且哭得越伤心越受人称赞~看得出来她对父母与家人的感情越深...

新娘在弟妹与亲友的陪同下,一路哭到新郎村寨门口才止住.送亲的队伍则挑着背着嫁妆,一直送到男方家。嫁妆一般有箱柜、衣服、被褥、农具等~还有糯米饭、染成红、黄、白三色的几大摞糯米粑粑。

嫁妆中还必须有舅舅送给新娘的一件蓑衣~一只巴箩,弟弟送给新娘的一根手链和一根背带。这些东西要沿路让人看清楚、以显示其富有与华丽。

一路上唢呐声不断,逢村过寨还要鸣放鞭炮。无论天气如何、新娘都要打一把花伞.

婚礼要在男方家的女室正式举行。婚礼开始前 - 新郎与新娘必须同吃一个鸡蛋、一条猪腿,表示从此同心同步过日子。

这事儿说来话长~婚礼开始时,由新娘向来宾敬酒、周边老人用歌声来祝福!婚后第二天~新郎新娘要上山砍回一根柴禾举行烧火仪式~或让新娘上山砍一截芭蕉心做道菜给客人吃~说新娘从此进入新郎家的门了。

有的村寨新娘穿上婆婆准备的白裙子才能过寨门到新郎家。新娘进新郎家门时,还不能不剪下新郎姐姐的三根头发为新娘“洗手洗脚” - 方能跨入门槛。

新婚之夜~有的禁止当晚同房~客人则听歌手唱歌~大家跳芦笙舞,通宵达旦。个别地方认为不能把姑娘当牛马卖掉,不收彩礼...

有的村寨婚后第二天夫妻同种一塘瓜,有的要去背水。

新娘回门是在两月内选一吉日,新娘由公公、叔叔陪同 - 带一只鸡、一筒酒回娘家住一晚。返回夫家时,娘家会送一点农具这样的的东西~便于小两口今后好过日子...

新婚之夜的不同婚俗

墨江、红河一带、新婚之夜,禁止新郎新娘同房,据说同房会带来爱情不长久。由送亲的女伴陪同新娘在洞房里说话 - 或闹洞房,或请新郎新娘表演节目等。

这一夜~新郎新娘要分红鸡蛋、红糖、糖果、香烟等给宾客吃~以示喜庆。宾客不分男女老幼~都要参加唱歌跳舞、尽情欢娱,通宵达旦.

新娘到了男方家,要举行一定的仪式 - 以表达她已变成男方家庭的正式成员和村寨的正式成员。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哈尼族,新娘要在新婚第二天参加砍柴烧火的仪式。

在墨江等地、新娘第二天鸡叫时要到河里或秽槽边去背水,用背回来的水烧火做饭招待客人。新婚夫妻还到地里共种一糖瓜,以标记接下来幸福美满~儿女兴旺.

红河、元江一带,新娘第二天鸡叫头遍去背水时,要撒一把米到井里或河里,表示自己已成了喝这口井,这条河水的人。

举行完婚礼后,一般要回门。红河一带 - 新娘于第二天随送亲的人们回门,并带回糯米粑粑等食物分给家人跟邻居、亲友品尝~下午再返夫家...

在墨江等地区 - 新娘于结婚的第二天回门~且一回去就在娘家长住~只有当农忙时丈夫来喊才到夫家住几天 - 直到生下首座个孩子才到夫家长住。

在西双版纳一带,新婚三个月内 - 新娘在公公、叔父的陪同下~来娘家回门,并携带礼物给娘家 - 返回时 - 娘家也赠送礼物给新娘...

哈尼族还保留着男方到女方家上门的习俗。这种上门的婚礼比较简单:由一长者做媒,选定日子带一筒酒于黄昏时把男子带到女家。

男子随身携带一顶篾帽,一床被子 - 女方家杀一只鸡招待媒人一餐饭,婚礼便告完成。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