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份拜山吉日 2025年拜山好日子

时间:2025-09-08 10:12:07     编辑:wyc
20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传统的祭祀传统习俗择吉日而行祭祖之事,是连接古今、缅怀先人的首要仪式!乙巳年金秋九月岁在鹑火,时值白露、秋分交替,天地之气由阳转阴,正是追思故人、扫墓祭拜的适宜时节。选择吉日进行拜山活动,既能表达对祖先的敬意;亦能顺应天时地利;求得家宅安宁、子孙昌盛。那么2025年9月份拜山吉日 2025年拜山好日子背后隐藏着什么呢?马上为你揭晓。

2025年9月拜山吉日详解

公历:2025年9月2日星期二

农历:乙巳年七月十一日

天干地支:乙巳 甲申 戊子

【宜】祭祀、祈福、扫舍、入学、冠笄

【忌】嫁娶、安葬、作灶、开市

【冲】鼠日冲(马)| 岁破方位:北方

【九星吉凶】金匮(黄道吉星)

当日宜忌:

✓ 强效匹配:墓前清扫、供奉时果、焚香祷告

✓ 附加吉兆:诵读祭文、整理坟茔

✗ 首要规避:动土开挖、喧哗嬉戏

风水能量介绍:

财位:西南(宜摆放铜质香炉)

喜神:东南(利于家族团聚)

吉时:辰时(7-9时)完成核心仪式.

公历:2025年9月4日星期四

农历:乙巳年七月十三日

2025年9月份拜山吉日 2025年拜山好日子

天干地支:乙巳 甲申 庚寅

【宜】祭祀、修坟、立碑、启攒、移柩

【忌】开市、嫁娶、入宅、作灶

【冲】虎日冲(猴)| 岁破方位:西南

【九星吉凶】司命(黄道吉星)

✓ 强效匹配:碑文描金、清除杂草、培土加固

✓ 附加吉兆:敬献鲜花、洒净仪式

✗ 首要规避:砍伐树木、损坏植被

✗ 次要规避:身穿赤色衣物

财位:正东(宜摆放清水一杯)

喜神:西北(利于缅怀先人)

吉时:巳时(9-11时)进行重要仪式.

公历:2025年9月8日星期一

农历:乙巳年七月十七日

天干地支:乙巳 甲申 甲午

【宜】祭祀、求嗣、斋醮、塑绘、订盟

【忌】开仓、出火、入宅、伐木

【冲】马日冲(鼠)| 岁破方位:正北

【九星吉凶】青龙(黄道吉星)

✓ 强效匹配:家族集体祭拜、供奉五谷

✓ 附加吉兆:点燃长明灯、敬酒三巡

✗ 首要规避:墓地拍照、拾取祭品

财位:东北(宜摆放陶瓷器皿)

喜神:正南(利于传承家训)

吉时:午时(11-13时)完成核心仪式.

公历:2025年9月14日星期日

农历:乙巳年七月廿三日

天干地支:乙巳 甲申 庚子

【宜】祭祀、修墓、立碑、破土、安葬

【忌】嫁娶、开市、作灶、入宅

【冲】鼠日冲(马)| 岁破方位:正北

【九星吉凶】玉堂(黄道吉星)

✓ 强效匹配:墓碑清洁、添土加固、敬香祷告

✓ 附加吉兆:供奉鲜花、诵读经文

✗ 首要规避:动土修造、种植树木

✗ 次要规避:身穿黑色服饰

财位:正西(宜摆放金属供器)

喜神:西南(利于家族祈福)

公历:2025年9月21日星期一

农历:乙巳年七月三十日

天干地支:乙巳 甲申 癸卯

【宜】祭祀、祈福、求嗣、斋醮、开光

【忌】嫁娶、掘井、作灶、交易

【冲】兔日冲(鸡)| 岁破方位:正西

【九星吉凶】天喜(吉星高照)

✓ 强效匹配:焚香诵经、供奉时果、敬茶奠酒

✓ 附加吉兆:系挂黄绸、洒净水仪式

✗ 首要规避:动土开挖、大声喧哗

✗ 次要规避:午后进行仪式

财位:正南(宜摆放鲜花供品)

喜神:东南(利于子孙跪拜)

公历:2025年9月26日星期五

农历:乙巳年八月初五日

天干地支:乙巳 乙酉 戊戌

【忌】嫁娶、开市、入宅、作灶

【冲】狗日冲(龙)| 岁破方位:正北

✓ 强效匹配:墓碑描金、清除杂草、培土加固

✗ 次要规避:身穿白色衣物

财位:东南(宜摆放流水摆件)

喜神:东北(利于缅怀先人)

拜山注意事项

避开冲煞生肖:选择吉日时需特别注意当日所冲生肖,若与家族成员生肖相冲,应回避重要仪式或另择吉日.

此举既避免【气场相克】 -也减少参与者 心理不安。

择吉时而行:拜山活动宜在上午阳气充沛时完成。更应在午前结束所有重要仪式。午后阴气渐盛。不利于进行缅怀先人的活动,在这也符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劳作规律。

注意岁破方位:进行祭祀活动时需避开当年岁破方位(2025年位西北方);摆放祭品以及行礼时应背朝此方。

此举既遵循【方位禁忌】,也避免心理上的不适感...

服饰庄重素雅:参与拜山活动宜穿着素色、端庄服饰。避免鲜艳色彩。在这既感觉出来对先人的尊重。也符合传统祭祀文化的规范要求。

祭品宜忌分明:供奉祭品以新鲜素果、清茶淡酒位佳。避免腥膻之物。在这既符合【清香净祀】的传统...

也利于保持墓地环境的洁净雅肃!

通过精心选择吉日并遵循传统规范进行拜山活动~既能表达对祖先的深切缅怀,也能使家族传统合文化得以传承延续。在金秋九月这个缅怀先人的时节,选择适宜的日子进行祭祀,既是对传统的尊重- 也是对家族文化的传承。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