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算卦占卜

时间:2012-05-02 09:45:11     编辑:ky01
20

《论语》是孔子的学生或学生的学生记录的孔子言行,里面居然一次孔子算卦的记录都没有,恰恰相反,有关孔子反对算卦...

《易经.系辞》云:“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 - 以制器者尚其象 - 以卜筮者尚且其占”!

卜筮之道~起源甚早!《周礼》春官太卜掌三礼 - 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连山、归 藏早已亡佚 - 今仅有《周易》存焉.

《周易》之始作于伏羲,当时仅有其象,尚未有文字.

不瞒你说,周文王开展为六十四卦、 又属之以辞 - 是为《彖辞》...周公赋予爻象 - 各作《爻辞》。最后孔子作《十翼》。此经于是灿然大备 - 史称“易经四圣” - 而《易经》也变成后世阴阳五行哲学之圭臬!

其中占卜一道、当然也是祖绍《周易》、万变不离其宗.不过更严格来说,卜筮之道起源早甚于《周易》,只是 占卜之法~全不能出《易经》之其右耳!

塔罗

占卜之法繁多~古时之以蓍草占卦~方法十分繁复;如《系辞》云:“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仂,以象闰,五岁在闰~故 在仂而后挂” - 此即是蓍草之占卜法!而后 来据说鬼谷仙师改蓍草为铜钱,定财、官、父、兄、子等用神之生克制化、这说真的是占卜法的重大改革!

既然古人心静而诚,漫长的卜卦过程跟时间,尚且行制心一处~专心以待;今人事多而心有旁骛~那堪冗长的等待!

蓍草尚未揲完,心思 就像是在放一千个风筝般,早已不知飞向何方了?而不专心又如何能占得准确的卦呢?!这种简化的趋势,一直在进行中;

像是以米粒~数字,在加上字划….,

其中如《梅花易数》一书中,洋洋洒洒罗列了如物数占、声音占、字占[字占中包括了一字占、二字占….十一字占] - 在加上丈尺占 与动、静物占….诸如此类。

现今可见的占卜法中,大都脱不出这些范畴、只不过是略加变化而已...

这事儿说来话长 - 孔子为什么不算卦?!孔子不算卦,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决定大家会不会行动的,不应当是利害、得失、成败的判断,而是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

鲍鹏山

近几年,在民间场合,《周易》盛行,我见过很多给企业家开设的诸如“总裁国学班”之类,其中最红火的“国学”就是《周易》,而讲《周易》的人同听《周易》的人,特别感兴趣的,又往往是算卦!

有人问我:鲍老师分析《周易》吗?!我答:暂时没有。孔子五十而学《易》,我还没有到五十,我岂能超越孔子?!说真的,读《周易》,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还真是读不懂,悟不到。

只能隔靴搔痒,胶柱鼓瑟...

又问:孔子算卦吗?

答:不。(非常肯定)

又问:可是各位老师说孔子算卦,还很神。

答:假的。(特别肯定。)

《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编竹简的熟牛皮皮条断了多次)。

”《论语》说:“五十而学易”.孔子还作《易传》十篇,称为“十翼”。

而言,孔子算不算卦?我的回答:他一定算过,作为探索,也作为好奇,不过,他一定不信,原因是不信,后来也就不算了。

不仅如此,这不信,还不是出于事实判断,而是价值判断;不是不认知,而是不认同.

据一些学者琢磨,古代的文献,记到孔子算卦的有四次:一次是《孔子家语·好生》,一次是汉代纬书《乾凿度》,一次是王充《论衡·卜筮》,一次是南宋杨万里《诚斋杂记》!

纬书拉大旗作虎皮,胡编乱造,当然不能信;王充《论衡》本来就把此事作为民间信仰崇拜 批判的,王充都不信;

杨万里的记载不知有何根据,他离孔子那么远,中间那么多年没人说,他那里知道的?!所以还是不能信。唯一有些可信的是《孔子家语》的记载那就需要属于孔子偶然为之以...的身份好奇或探索的了。

我为什么很肯定的说孔子不算卦呢?很简单:一,《论语》是孔子的学生或学生的学生记录的孔子言行,里面竟然一次孔子算卦的记录都没有,恰恰相反,有关孔子反对算卦、祈祷的倒有几条。二,相关的史料,打个比方《春秋》三传、《史记》没有孔子算卦的记载。三,《易传》十篇没有孔子算卦的记载。

《论语·子路》: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作巫医!’善夫!”

孔子转述的南人的话,包含的意思是:没有恒心,不能作巫,巫要与鬼神打交道;没有恒心,不可以为医,为医要拯人生死.

没有恒心,能干什么?除了游手好闲,什么东西正事也干不了。

为什么孔子认为这句南方人的话说得好?缘于,这句话证明了一个事实:一个人能不能成事,关键在自己!

接下来,孔子就直截了当引用《易经·恒卦·九三爻辞》上的话:“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意思是假定不能持之以恒的保持自己的德行,总要承受羞辱。孔子对此的解读是:“不占而已矣。

”没有恒心的人不用占卦,考虑到他总要倒霉出丑。

《论语·为政》篇还说到对人的观察: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察其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孔子的意思是,了解一个人,有三种方法:看他做事的动机,看他做这事时所采用的方式方法,看他安心于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这样观察下来,这个人是什么样的品行就一目了然了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也可能看出是什么样的人,而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命运!

如此,则命运跟人的个性、德性有关,跟神秘的卦象、生辰八字都无关,因而,无须算卦。

孔子过去预言过子路的结局:“不得其死”...可是,孔子并没有用占卜的方式,而是通过性格观察.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论语·先进》)

大家可能不知道,闵子立在孔子身边,气质正直而恭顺;冉有、子贡,气质温和而快乐,这都没有问题!唯独子路,气质刚强而直率,这种强亢,衽金革,死而不厌(《中庸》),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论语·述而》)必然要和物相刃相靡,而发生激烈冲突。同孔子约莫在一起的老子说:“强梁者不得其死。”子路原因是刚强,孔子也担心的说他可能不得其死。而孔子的担心后来竟成了事实,他真的不幸而言中:子路后来果然在卫国的孔悝(ku)之乱里,因刚直不阿不知回避而被人杀死.

这不是占卜所能明白的,也是无须占卜就没问题预见的老子、孔子这样对世道体味极深的人,他们悲哀的眼睛,早就看到了子路这样强亢之人的命运!

而另一方面,孔子对于颜回的死,就显然毫无思想准备。颜回死,孔子呼天抢的:天丧予!天丧予!

这就有了两个问题:要不孔子不占卜,要不孔子没有占出来!设若孔子占卜,他至少占卜过自己的命运吧?他有没有占出颜回之死,有没有占出自己晚年要遭此大恸?!假定孔子占卜,那么,他竟然没有占出颜回的死,没有占出天要亡他,那么,世上那么多占卜之人,难道比孔子还聪明?

想起来真是,致使,孔子说,很多事情,无须占卜:“不占而已矣”。孔子这里说的“不占”,后来被荀子为“善为易者不占”(《大略》)善为《易》者,就是学走正道的人...《易》教给各位的,就是走正道,做正派人,如此,自然一切逢凶化吉,无须占卜。

《论语·雍也》还有孔子的这句话:“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人的生存依赖于正直;

不正直的人生存,是侥幸避免了祸患。正直而合乎正道,是生门。邪曲而走上邪道,是死门.在生门中生,是常态。

在死门中不死,是侥幸...这些,又那里得占卜?!

其实孔子不算卦,还有一个更加举足轻重的原因,那就是:决定我们是否行动的,不应该是利害、得失、成败的判断,而是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

而算卦,乃是对利害得失的判断。

至于判断是非善恶美丑,需要的是各位的良知,是咱们的基本价值观,与算卦无关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