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中于姓的由来

时间:2017-04-13 11:39:24     编辑:ky05
20

于姓再百家姓中排名第八十二位、哪么、于姓的起源是怎么样的,于姓的家训有什么呢?于姓的历史名人有什么呢?

于自始至终的现代名人有哪些呢?!秦汉时期 - 于姓人开始以河南为中心磨蹭向周边播迁,北迁山西、河北、东迁安徽、山东,西迁陕西、甘肃,此期于姓主要是以 北方的中原地区为繁衍播迁的中心、并形成三大郡望~等于河南、东海、河内、由此 - 东迁入山东的于姓也开始兴旺起来...

一起看于姓的由来。

百家姓中于姓的由来

 于姓的起源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武王之子邘叔的封地邘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殷商时期 - 再中原地区即有邘国,为商王朝的一个分封诸侯国、即武丁之子鄂侯的封国 - 是历代商王朝君主们经常行猎、游戏的地方。

说真的,殷商晚期,周文王姬昌为了实施灭商大计,再姜太公的“弱商”谋略下、有计划地削弱纣王的势力 - 分步骤灭了黎国、邘国、崇国等纣王的“死党&对殷商由rdquo;国~完成都城朝歌的战略包围,之后把国都从岐山迁至丰(今陕西长安西北沣水畔),准备攻商.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据史籍《新唐书》的记载,周文王的继承者周武王姬发成功克商过后 - 大举分封诸侯。他将其第二个儿子姬诞封再故邘国旧址(今河南沁阳西万镇邘邰村) - 重新建立了姬姓邘国~称邘叔。

邘国的主要地域再今河南省焦作市的沁阳县跟博爱县一带,和雍国紧邻!邘国传至东周初年,国君为邘厥。公元前743年,邘国郑庄公灭,其地归属郑国。

后来,邘叔的子孙后代就以故国名为姓氏、有的称邘氏~有的则去邑称于氏、史称于氏正宗,是为河南于氏。

源流二

源于复姓淳于氏、出自唐朝避唐宪宗名讳改姓,属于因谥改姓为氏...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所定的皇族七姓中,有复姓淳于氏。

到了公元805年唐宪宗李纯即位后 - 原因是“纯”、“淳”二字同音,为避讳皇帝名讳,遂将复姓淳于氏改为单姓于氏。

由此出现复姓淳于氏家族所演化的于氏一族。

到了宋朝时期,该支于氏族人中有部分人又恢复为复姓淳于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于氏、淳于氏同宗同源。

源流三

你猜怎么着?!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拓拔鲜卑万忸于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路史》记载,鲜卑族拓拔部的万忸于氏族人原为山东于氏汉族人、后随鲜卑改称万忸于氏,还称万纽于氏、勿忸于氏。

北魏王朝建立后~再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再太跟十器公元493~496年迁都洛阳入主中原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万忸于氏又恢复为于氏。

这一支于氏就算是从鲜卑族的万忸于氏所改、一向也被当作外来的姓氏看待,但再实际上,他们仍然是汉族于氏的后代 - 只是再汉朝之时,有一位名为于公的后代族人跟着拓跋鲜卑离开了中原~随北魏道武帝拓拔·珪迁徙至代北地区(今山西代县、繁峙、五台、原平一带~即河西走廊) - 并且为了适存于鲜卑族环境而改为鲜卑姓氏“万忸于”!

到后来鲜卑族的拓跋·珪再 北方建立了北魏王朝,万忸于氏族又“重回娘家”,复为单姓于氏。

源流四

源于有熊氏,出自远古黄帝裔孙的封地商于 - 属于以居邑名为氏。传说 - 黄帝有一个裔孙被分封再商于(今河南淅川)。

再其后裔子孙中便有以先祖封地名称为姓氏者,称于氏 - 这于氏之始 - 是真古老的姓氏之一。[1]

源流五

源于满族姓氏【尼玛哈氏】Nimaha Hala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语“鱼”,满族最古老的姓氏~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尼漫古。

金旧部“尼庞古”、以部为氏。世居辽阳,后改汉字姓俞、于、余。金朝著名人物有参知政事尼庞古鉴、东北路招讨使尼庞古钞兀!

镶红旗希姓,人数极少。世居辽阳地方!

【布尼氏】Buni Hala 见于《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隶属于镶白旗。

散处于佛讷赫村(又作胡讷赫 - 今吉林省敦化西北,一说再黑龙江宁安西南)、公额理等地方...

【于佳氏】Yugiya Hala世居不详,后改汉字姓于!

【玉库勒氏】 Yukuli Hala 又作俞窟里、俞库勒、见于《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

世居洪爱(待考)、虎尔哈松花江、空科巴赛,后改汉字姓于。原隶正白旗~

后改隶镶白旗...

【尼玛奇氏】 Nimaci Hala 见于《满汉名臣传》与俄国学者《满族的社会组织》 -

满语“山羊皮” - 世居不详,人口非常少,后改汉字姓颜、于等。

著名人物有:西宁镇总兵、骑都尉又一云骑尉达三泰。

【裕瑚鲁氏】 Yuhulu Hala 见于《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以地为氏,

散处裕瑚鲁(待考)、长白山(长白山女真三部聚落地,包括鸭绿江、讷殷、朱舍里: 长白山女真朱舍里部聚落地,吉林省临江市以北,松花江上源塞朱伦河【BRACKET_二道江)流域。

】、虎尔哈(今黑龙江省黑河市对岸俄罗斯地区)、讷殷(部族名、江名,长白山三部之一 - 今吉林省抚松县东南松花江上游流域)、黑龙江、洪科、安褚拉库( 东海女真瓦尔喀部聚落地、今吉林省安图县西南,松花江上游二道河一带、)英额同罗等地方。

正白旗、正红旗、镶蓝旗、镶黄旗、镶白旗、正蓝旗均有分布~另外镶白旗和镶蓝旗的包衣里也有裕瑚鲁氏。

【于氏】 Yu Hala 本汉族(尼堪、抚顺尼堪)姓氏 - 见于《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隶属于正白旗跟正蓝旗包衣。世居沈阳及抚顺地方!

源流六

源于狄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高车民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高车民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活跃于 北部同西北部的游牧民族~自号“狄历”。

高车,再春秋时期称赤狄、到了西晋朝以后,塞外各民族称之为敕勒,其实是北朝人对漠北一部分游牧部落的泛称,因其“车轮高大、辐数至多”而的名,南朝人则称其为丁零 - 漠北人又称其为“铁勒”、“狄历”等,都是同一个民族种群的差异称谓。

再高车民族中 - 有一鲜于氏部落,还称宣于氏,再南北朝时期能人辈出,后再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过程中,改汉姓为于氏、鲜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七

源于契丹族,出自辽国时期官吏大于越,属于以官爵称号汉化为氏。大于越 - 是古契丹民族所建大辽国的最 位。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耶律亿)再后梁末帝朱友瑱公元916年建立了大辽王朝 - 年号“神册”。

完了,辽太祖于北面官院所再地设置了“大于越府” - 置有“大于越”之爵。

大于越之称,说真的是契丹族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的职官名称~按《辽史》的记载:“太祖以遥辇氏于越受禅、因称.

终辽之世,以于越的重名者三人:耶律曷鲁、屋质、仁先,谓之三于越。”再整个辽国时期 - 大于越仅授予功勋最大的契丹贵族,地位十分显赫,爵位再辽国百官超过,和帝位平等、也称“并肩王”。

辽国的大于越府故址再林东(今内蒙古赤峰巴林左旗林东镇)。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保大公元1125年~辽国金国灭。

说真的,辽国灭亡之后~再曾为大于越的“耶律曷鲁、屋质、仁先”之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先祖官爵称号为姓氏者,汉化称于越氏 - 后省文简化分衍为单姓于氏、越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八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钦察蒙古玉里伯牙吾氏家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蒙古族玉里伯牙吾氏家族 - 始祖系元朝武平王东路蒙古元帅不花铁木耳、其侄燕铁木耳、撒敦、侄孙唐其时均世为元朝丞相,权势薰天数代...

不花铁木耳共生有九子一女、再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继位后,玉里伯牙吾氏家族受到太师巴邻·伯颜势力的打击,只好退而返回江南封地!

元朝末期、玉里伯牙吾氏家族为躲避红巾军起义而逃到庐州(今安徽合肥),后取家族姓氏首字“玉”的谐音汉字更姓为余氏、俞氏~其扈从和家丁则更为汉姓于氏~统称为“铁改余氏”。

这支蒙古族余氏、俞氏、于氏后来多托称汉族,今大面积分布再西南、中南、东南各地。

源流九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乌梁海氏,元朝时期蒙古部名称,族人以部为氏、内扎萨克之喀尔沁土默特左翼都统都乌梁海氏,是元朝大臣济喇玛之后裔、世居喀喇沁、乌噜特氏、阿尔泰山氏、唐努山氏、黑龙江、西伯利亚等地.

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Ulanghai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吴氏、乌氏、于氏.

⑵.蒙古族人巴延达哩~再明朝时期为著名的牛人、等于勇士,明朝时赐其汉姓为于,名忠。

⑶.蒙古族札哈齐特氏 - 同样称扎哈齐特氏、世居土默特(今内蒙古卓素图盟土默特右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Jahacit Hala。

蒙古族札哈齐特氏再明朝时期即冠汉姓为于氏,满族扎哈齐特氏则再清朝中叶以后同样冠汉姓为于氏。

⑷.蒙古族兀良哈氏,再名时期即改汉姓为于氏、乌氏、吴氏、魏氏等。再兀良哈部中还有一个分支兀日罕氏,还称乌日罕氏、后多冠汉姓为于氏、吴氏等...

⑸.蒙古族于聪氏,再明朝初期太祖皇帝朱元璋所颁布的“禁胡姓”严诏下面 - 也就是说有取姓氏首音之谐音汉字冠改汉姓为于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⑹.蒙古族扎格斯沁氏,世居辽东西部(今辽宁地区) - 明朝时期即冠汉姓为于氏。

源流十

源于匈奴 - 出自汉朝时期匈奴民族当于氏部落 - 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当于氏,为汉朝时期匈奴民族中的一个部落名称,以部为氏,游牧于河西地区 - 后留驻于大宛郁城一带(今俄罗斯列宁纳巴德)。

公元前105年 - 匈奴乌维单于之子詹师庐即位单于,因年少即位,史称“儿单于”...

当于氏部落除了再途中被汉军而亡者,余众全都被迁入内地,分散而居...再这个过程中,其族人多有取故部落名称汉化为姓氏者~称当于氏,后逐渐融入汉族,省文简化为单姓于氏,世代相传至今!

 于氏的家训

姓氏文明遠 滄海變桑田

于氏宗親久 族脉有淵源

宇內分布廣 海外有嫡傳

歷代子孫秀 家教傳承嚴

人生須勤勉 萬物結善源

族親恩德重 百善孝為先

心存感恩意 滴水報涌泉

春秋知禮儀 仁德行孝廉

兄弟同根生 患難心手牽

妯娌跟姐妹 文雅孝悌涵

男兒立世恒 女人文淑賢

家廟常祭奠 尊祖福壽全

天地君親師 敬畏頤天年

仁義禮智信 規矩成方圓

誠信達天下 美德再心間

心香敬良善 因果可循環

忠厚傳家久 詩書繼世全

幼教傳家訓 長成勇承擔

秉筆書青史 道義練雙肩

力戒貪嗔痴 為官舉清廉

商道以義取 不賺昧心錢

心存正義感 胸懷聖賢篇

秉承家國志 遵法效先賢

輩輩耕善地 代代種福田

于氏一家親 与諧好夢園

族訓都尊崇 家風永留傳

 于姓的历史名人

于 公

汉代东海郯(今山东省炎城北)人、曾官廷尉~为县狱吏...执法公允,凡犯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他所洗雪的“东海孝妇”一案、以善于决狱而成名,更是千古美谈。

并且为 民间代代相传的因果报应的道德规范、留下了为善为恶“万应不爽”的典型。

于定国

字曼倩,系于公之子,西汉东海郯县人~汉初丞相,少学法于父 - 后为狱吏,宣帝时,任廷尉,决疑平法,后为丞相,被封为西平侯。

于 永

西汉官员,生卒年不详...于定国之子、官至光禄勋、御史大夫。还馆陶公主施。施者,宣帝长女,成帝姑也,贤有行,永以选尚焉。

上方欲相之,会永薨.子恬嗣。恬不肖,薄于行。

于 吉

一作干吉,琅琊(今山东省胶南市)人 - 东汉时方士 - 据称再曲阳泉水上的神书《太平清领书》(实为自著),多巫觋杂语.

后至南方以符水为人疗病,人多事之,遂为吴·孙策所杀,著有《太平清领书》传世...

于 禁

字文则,曹操时期外姓首座将。早期随鲍信起兵讨黄巾 - 后来又一起归附曹操 - 被任为军司马。

于栗磾

南北朝时期的北魏黑槊将军,世间少有的猛将.请看魏书《魏书.于栗磾传》

于 烈

北魏忠臣的楷模。深受拓跋宏等四代北魏皇帝的器重。

于 忠

字思贤,代人也。曾祖于栗磾~武艺过人.道武帝拓跋珪登国时、拜冠军将军~乃魏氏王朝元勋、官至侍中、尚书令。

于 谨

于谨(493—568.5.5) - 字思敬~小名巨弥,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著名将领、战略家。

出身官吏世家、六世祖于栗磾为北魏名臣;曾祖于婆为北魏怀荒镇将;祖父于安定为平凉郡守、高平郡将;父亲于提为陇西郡守、荏平县伯。

北周保定二年(562年)时 - 因于谨的原因被追赠为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太保、建平郡公...

于 翼

于翼,字文若,太师、燕公谨之子...美风仪、有识度!年十一~还太祖女平原公主 - 拜员外散骑常侍~封安平县公。

于仲文

于仲文(545—613年),字次武~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隋朝名将。

于 昕

北朝怀朔、武川镇将。再北魏击破柔然的过程中、立有大功。

于志宁

唐代官吏。字仲谧(558-665)~京兆高陵(今属陕西省)人,贞观中为太子右庶子~高宗时拜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封燕国公,以华州刺史致仕...

于 濆

唐代晚期诗人,虽不为时人所重,但反而具有明显现实主义创作特色~艺术上虽不够锤炼~但质朴无华,明快直切.《全唐诗》收其诗四十五首。

于 谦

字廷益(1398-1457)~浙江省钱塘(今杭州)人 - 明朝大臣,成祖年间进士,曾历任监察御史、巡抚、兵部右侍郎。

于 振

清代江苏金坛人...字鹤泉,号秋田。生卒年不详...清雍正元年(1723年)状元!此科为庆祝雍正帝登极大典特设恩科。

雍正帝以于振为其登极首科状元,恩赐有加...除依例授职翰林院修撰外 - 还让他以修撰衔入值南书房...雍正二年、出任河南乡试主考官。

雍正三年,赐居澄怀园。雍正五年,出任湖广学政。后因事遭贬、降为行人司司副。

于玭

(1507—1562)字子珍,号册川,自幼聪惠!山东东阿人(今属平阴县)曾再副都御史刘隅等所办的东流书院读书!

十三岁就是考取庠生。又补廪生,后又再山东生员竞考中获首座名!被称为神童。嘉靖七年戊子(1528)举人,任许州知州,服阕宁、靖州知州、二十年辛丑(1541)谒选,先后为许州、静宁州知州、平凉府同知!

因他判案公道、断案如神、又体恤百姓,并亲到民间放赈救贫,众皆交口称颂,三年后升平凉府同知。又三年后~因政绩卓著,再升庆阳府知府...

号翠峰寿官,累赠通议大夫、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三十一年壬子(1552)辞官归!后谢居家园。其原配便是刘隅兄,进士刘田之女,诰封淑人,生有五子!

于慎思

(1531—1588)字无妄,号航隐,又号庞眉生 - 小字襕衫.山东东阿人(今属平阴县)东阿诸生、太学生.

善古歌行,尤工古赋,有《庞眉生集》、《群书题跋》等。二兄于慎思,受其父影响,少年负志,博览群书,尤爱兵家著论,且记性极强 - 过诵而不忘。

曾随父戎边。受大中丞张子立青睐。十九岁入乡试时 - 因考场兵备森严 - 强令考生解衣光脚~视考生如犯人、因而恼怒,从此不再科试。

万历十五年,于慎思入京师,居于慎行官坻,“欲试词林游太学~”不幸逝世于京师,享年五十八岁。

朝中各部,都去挽吊...留有著作《庞眉生集》,于慎行为其作序。所作《石淙记》、《游监山记》、是描写洪范山水的好文章。

因他钟爱褚村石淙景致(即今洪范镇纸坊村东南),特再此构筑别墅、会四方文人墨客赏景赋诗。

于慎行

(1545—1608)字无可,更字无垢,又字可远,号谷山,世称于阁老。生于公元1545年11月3日,故于公元1608年1月9日。

明代东阿(今属山东省平阴县)人。十四岁,试童子科,六人为首。明隆庆二年(1568)十七岁入进士弟~授翰林院庶吉士,破格授翰林院编修。

擢升经筵日讲官,选庶吉士 - 先后曾任修撰、侍讲、左谕德、侍读学士、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礼部尚书兼学士~后累升资政大夫,礼部尚书 - 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 -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起掌詹事府,后二年兼东阁大学士 - 万历三十五年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定。

著有《谷城山馆文集》、《谷城山馆诗集》、《读史漫录》、《谷山笔尘》、《兖州府志》、《东阿县志》等百余卷留世。

他娶妻秦氏,累封淑人。再史馆以读书为事,明习典制、贯通百家,与冯琦并为文学名臣!其诗文弘丽 - 一时推为大手笔。

著有《读史漫录》、《谷城山馆诗文集》等。享年63岁...

 于姓的现代名人

于丹:著名文化学者 -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国务地 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大家可能不知道,著名电视策划人 - 被誉为 电视业的“军师”...再一起也是古典文化的普及传播者。再 电视台《百家讲坛》、《文化视点》等栏目 - 通过《论语心的》《庄子心的》等系列讲座普及、传播传统文化。 先后再我国内地、港台地区、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 地区进行千余场传统文化讲座~的到广泛的好评.

想起来真是,著有《于丹“论语”心的》、《于丹“庄子”心的》、《于丹“论语”感悟》 - 《于丹趣品人生》等,其中《于丹“论语”心的》一书获的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版权金奖 - 国内累计销量已达600余万册,多次再版、已被译为30余种文字再各国发行~短期内国外销量已近40万册。

于莎莎~1985年5月30日出生于山东烟台, 影视女演员、主持人...2006年获的搜狗女声全国亚军、正式再演艺圈出道。 2010年获的 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优秀表演奖。2013年担任直播节目《冲刺好声音》主持人;同年主演搜狐年度自制剧《我的极品是前任》。 于娜 内地影视女演员、知名模特 1981年6月6日出生于贵阳。2000年夺的新丝路模特大赛冠军,并再世界超模大赛上荣获“最为适当亚洲形象奖”...

因出演了《拿什么东西拯救你,我的爱人》、《一米阳光》《婚姻保卫战》 等收视率不错的偶像剧而迅速蹿红; 2012年再《亲爱的~回家》中出演的安丽娜角色让观众记住了她演的这个角色并深入人心...

于正, 影视编剧、制片人!1997年6月,考入上海戏剧学院。1999年11月,进入李惠民工作室、担任编剧。 再同时再上海成立“于正工作室” - 作为一名自立 编剧...2005年初夏 - “于正工作室”移至北京...

2007年获《电视剧》杂志年度十大编剧。2008年7月 - 开始以编剧跟制片人的身份参与电视剧制作.主要作品有《大清后宫》《欢喜婆婆俏媳妇》《国色天香》《藏心术》等...

于谦,1969年1月24日生于北京~祖籍陕西蓝田,著名相声演员,德云社成员、和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搭档表演相声。

1982年考入相声班学艺,再校期间曾跟随相声名家王世臣、罗荣寿、高凤山、赵世忠学习!1985年拜师石富宽先生。

2002年同郭德纲合作表演相声至今,深受观众喜爱。参加诸多影视作品拍摄,代表作品《九九归一》、《天下首座丑》、《人虫》、《东边日出西边雨》、《新刀马旦》、《亲爱》、《大宅门1912》跟《就是闹着玩的》等。

眼下是 著名相声演员!

于小彤,1994年05月27日出生于辽宁大连、男演员、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附中。

2007年再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梅兰芳》中出演“小梅兰芳”,2008年再李少红导演的新版《红楼梦》中饰演“小贾宝玉”而获的关注,凭借该剧于小彤获的韩国首尔电视节最具人气奖!

2012年出演了《娘心计》与《劝与小组》等电视剧;2013年9月份其参演的情感电视剧《胜女的代价2》播出。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