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姓,姓督的名人

时间:2016-12-12 14:16:49     编辑:Ky02
20

  “督姓”汉族百家姓氏之一 ,得姓始祖是华督。那么您知道关于督姓家谱、督姓名人信息有哪些吗,姓督的男孩起名与女孩起名好听的名字有哪些呢?下面不妨快来看看相关的文章吧!

督姓,姓督的名人

督姓,姓督的名人

  

  督姓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戴公之孙华督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督姓起源

  源流一

  春秋时期,宋戴公子撝有一个孙子名叫子督,字华父,因此又称“华督”,为宋国贵族、太宰。他的父亲就是著名的贤臣正考父,辅佐了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三代国君,地位愈高,行为愈检点,廉洁到“饘粥以糊口”。宋宣公子力在周平王姬宜臼四十二年(宋宣公十九年,公元前729年)逝世的时候,把君位让给了弟弟子和,是为宋穆公。宋穆公执政时期,政通人和,孔子的祖先孔父嘉时任大司马。

  周平王五十一年(宋穆公九年,公元前720年)农历闰3月,宋穆公病重,召见大司马孔父嘉,嘱咐要把君位还给宋宣公的儿子子与夷:“先君舍与夷而立寡人,寡人弗敢忘。若以大夫之灵,得保首领以没,先君若问与夷,其将何辞以对?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孔父嘉回答:“群臣都愿意奉公子冯继为君。”宋穆公拒绝道:“不可。先君以寡人为贤,使主社稷,若弃德不让,是废先君之举也。岂曰能贤?光昭先君之令德,可不务乎?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之后命令使臣将公子冯送到了郑国。当年农历8月庚辰,宋穆公病逝,孔父嘉按遗嘱拥立子与夷继位,是为宋殇公。

  周桓王十年(宋殇公十年,公元前710年)农历闰1月戊申,华督利用国人对**频繁的不满情绪,shandong 国人说:“这些**都是大司马孔父嘉的挑起的,全是他的过错”,由此耸动国人忿起围攻***了孔父嘉,攻灭了孔氏家族,并夺取了孔父嘉之妻魏氏。由于宋穆公临死前将宋殇公托付给了孔父嘉,孔父嘉算得是宋殇公的保护人,因此华督擅杀司马孔父嘉的行为引起了宋殇公的震怒,于是华督一不做二不休,将宋殇公也轼杀了,然后从郑国接回了公子冯,立为宋庄公。之后,然后华督尽出财宝分赂各诸侯国,各国见财眼开,无不受纳。之后齐釐公(齐僖公)姜禄甫、鲁桓公姬允、郑庄公姬寤生、晋哀侯姬骄等同会于稷(今山西稷山),确认了宋庄公之位的正统性,任命华督为宋国国相。自此,华督权势冲天,一族皆旺。孔父嘉止有一子,名孔鈢父,年龄尚幼,由其家臣抱之逃奔鲁国,以字为氏,曰孔氏。后来著名的孔子仲尼,即孔鈢父的第五世孙。华督决没有料到自己差一点就戮绝了未来的一代圣儒。

  在华督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之字为姓氏者,称华氏,亦有以先祖之名为姓氏者,称督氏,形成了督氏、华氏二氏,皆世代相传至今。子姓督氏、华氏同宗同源,皆尊奉华督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战国时期燕国督亢之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战国时期,燕国有一地名为叫督亢,为燕国的富饶之地,史称该地区为“膏腴之地”,其地域范围以今河北省涿州市东南督亢陂为中心,圈括定兴县﹑新城县﹑固安县、高碑店市一带的涞水流域平衍之区。

  督亢地区原为韩国之地,先秦时期的秦王赢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韩国被秦国灭亡之后,燕国趁秦王忙于应付魏、赵、楚三国之时夺占了该地区。督亢地区很早即由韩国人民建有的著名督亢渠,其灌溉系统的发达使得督亢地区丰田万顷,被称为“膏腴之地”。对督亢地区,在典籍《诗经·韩奕》中有这样的描述:“……莫如韩乐,孔乐韩土,川泽吁吁,鲂鱮甫甫……”当时的督亢地区已经是一个十分富庶而有盛名的地方,一直为秦王嬴政所垂涎。因此,燕国公子丹在秦王赢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派遣大刺客荆轲去刺杀秦王时,在“图穷匕见”中所展示的地图,用的就是“督亢肢图”。结果,不但没有刺杀了秦王,反而激怒秦王暂时放弃攻击齐国的打算,提前发动了灭燕之战。

  秦王赢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秦军攻破燕国上都蓟(今河北蓟县),燕王姬喜被迫迁都于辽东地区,督亢地区自然归入秦国版图。秦王赢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军在吞灭了赵国的残余势力代国之后,大将王贲率胜军乘势攻击辽东,一举攻灭了苟延残喘的燕国。

  在督亢地区的古代住民中,很早即有以其地名为姓氏者,称督氏、亢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督氏姓源繁复,或晋国人、或韩国人、或燕国人、或秦国人,不可一论。

  源流三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地方官吏仉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中的记载:古时有仉督氏复姓,后分为仉氏、督氏,今已无此复姓。“仉”,就是“掌”的古体字,“仉督”也就是“掌督”,其官本名叫“党正”,是西周时期设置的官位,主管指定区域内的行政事务,后称党督,演变为掌督、仉督,其职能一样。西周时期的行政区划,主要以“州”为本,每一州按东、南、西、北、中分为五党,每一党分为五族,每一族拥有一百家(户),构成一个基层的行政单位。每党的行政长官就称作“党正”,负责掌管本党之内五百家(户)的政令行使、民众教化之事,战时则负责从每家抽一丁,五百丁为一师,编入军制以供 王朝驱策。党正隶属于地官府司管辖。这在典籍《周礼·地官》中有记载:“党正各掌其党之政令教治”。党正之职在南北朝的北周时期官秩正一命,即正九品。古代,“党”、“掌”、“仉”三字同音通义,可以互假,因此,“仉督”是“党正”的化称。

  在仉督(党正)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仉督氏,后省文简改分衍为单姓仉氏、督氏、党氏,皆世代相传至今。该支督氏姓源繁复,不可一论。

  督姓家谱

  郡望

  巴 郡:亦称巴州,位于四川东北部,大巴山南麓,东临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连陕西汉中;地貌多为山地和深丘。三千多年前的商朝时期,古巴族人就在该地区繁衍生息,春秋时期,巴州是巴子国的首都。战国时期秦国取古巴子国之地置巴郡,其时辖地在今重庆市一带地区。东汉朝建安六年(辛巳,公元201年)刘璋改巴郡为巴西,治所在阆中(今四川阆中)。后另以江州(今重庆)为治所,置巴郡。南朝齐国代置垫江县,北周时期改称巴县。南北朝时期北魏建巴州,后期为楚州,隋朝时期改为渝州,又以渝州为巴郡。由于唐朝许多诗文中有巴南、巴中之称,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改巴州为巴中县。1993年7月,经国务地 批准,四川省原达县地区所辖的巴中、平昌、南江、通江四县划出设立巴中地区,并批准巴中撤县建市,地区行署设在巴中市。1995年经国务地 批准撤县建区,巴州成为重庆市巴南区。2000年6月,经国务地 批准,撤销巴中地区和县级巴中市,设立地级巴中市,原巴中市改为巴州区。巴中市人民机构 驻新设立的巴州区。

  堂号

  巴郡堂:以望立堂。

  

  姓督的名人

  督 氏

  宋大夫华父督之后,晋有督戎,栾盈臣,汉有五原太守督瓒。(见唐写本《唐韵·二沃》、《姓纂·十》、《广韵·二沃》、《姓解·一》、宋本《古今姓氏书辩证·二沃》、《容斋五笔·一》、《通志·氏族略》、《姓氏急就篇·上》等)。

  华 督

  (生卒年待考),春秋时期宋戴公之孙。著名宋国大臣,督氏鼻祖之一。

  督 戎

  (生卒年待考),晋国人,栾盈之臣,著名大力士。

  督 瓒

  (生卒年待考),著名汉朝五原太守。为人正义,有才德,政绩颇显。尽管宦海沉浮,为官甚是清廉。

  督仲美

  (生卒年待考),全州人。明朝嘉靖年间任归善县丞。

  督姓起名

  督姓男孩起名

  督梦棋、督羽冰、督振刚、督研群、督祺尹、督忻致、督俊家、督  峰、

  督显祖、督  彤、督旭珀、督吉米、督竞仁、督嘉倚、督  祚、督  荻、

  督如茜、督钊镐、督钊蚨、督  和、督宏量、督景君、督  锦、督承利、

  督垄力、督佳聆、督澄宁、督仓平、督福吉、督硕大、督  澜、督如帆、

  督志强、督汉洋、督丰源、督义朔、督浩宸、督昌语、督丰奉、督继明、

  督庆轩、督朗庭、督瑞思、督  李、督  桥、督玉莲、督宇昂、督紫萧、

  督佳磬、督恩淅、督林然、督苗全、督守贤、督佩羽、督剑澈、督汤苹、

  督团社、督皓岳、督天祥、督赛男、督苗苗、督添城、督仲佑、督衍真、

  督  彪、督佳屏、督楚涵、督旭婕、督鳕杨、督宛维、督  云、督瀚滨、

  督  刿、督鹏宇、督以沁、督祥凤、督  昂、督乃本、督彤彤、督岚云、

  督姓女孩起名

  督烨媛、督奕媛、督江燕、督鹏文、督妲文、督泳妍、督筱娜、督雯文、

  督秋红、督沂洁、督诗颖、督文琳、督雨悦、督瑶钧、督乐蓉、督慧婷、

  督少文、督金芳、督富琴、督次英、督芷瑶、督荣玲、督婷研、督弈文、

  督智颖、督月英、督存玉、督晶梅、督小艳、督婉婷、督  玉、督悦言、

  督泰瑛、督婕琳、督伊婷、督僖婧、督薇媛、督芯妍、督华怡、督晓琴、

  督素娥、督柳雪、督静婷、督靖瑶、督小燕、督禾莉、督星蓉、督靳玲、

  督启文、督晓媛、督怡慕、督铭莉、督雅芳、督景霞、督爱丽、督泊颖、

  督颜倩、督玲薇、督妍妍、督海萍、督祠娟、督姝悦、督宝琴、督淑媛、

  督倩怡、督芬芬、督悦盈、督怡菲、督风霞、督欣芳、督立琼、督浚文、

  督侠文、督呤琳、督楚文、督高悦、督丽玲、督翠娟、督旭洁、督立雪、

  督雨洁、督云悦、督孜倩、督  玉、督婧雪、督诚萍、督燕华、督东燕、

  督素娥、督莹萱、督爰娜、督薇娜、督桑颖、督以琴、督米娜、督纯玉、

  督林怡、督顺玉、督希秀、督梓文、督妍菲、督划速、督旭婷、督煜文、

  督珉玉、督怡珍、督咏梅、督立芳、督翠芳、督闵婷、督元琳、督嘉颖、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