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姓,姓昌的名人

时间:2016-10-26 14:15:45     编辑:Ky02
20

  “昌姓”汉族百家姓氏之一,昌姓的起源总共有六种说法,得姓始祖是“昌意”。那么您知道关于昌姓家谱、昌姓名人信息有哪些吗,姓昌的男孩起名与女孩起名好听的名字有哪些呢?下面不妨快来看看相关的文章吧!

昌姓,姓昌的名人

昌姓,姓昌的名人

  

  昌姓

  昌姓,现行较罕见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51位。今河南洛阳,河南内乡,天津武清,山东平度、昌乐,山西长治,陕西韩城,湖南芷江,益阳,桃江,湖北仙桃市、潜江市、武汉市、黄石市、孝昌县,安徽六安市、巢湖市、金寨县;江西崇仁,福建清流,广东新会,云南马关、泸水,四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景颇族、土家族有此姓。汉代有昌豨;南朝梁有昌义之,乌江人,北徐州刺史;宋代有昌正大,嘉定进士;明代有昌应时,嘉靖进士;清代有昌天锦,康熙乙未进士;又有昌新运,任守备。

  昌姓起源

  源流一

  源于有熊氏,出自远古黄帝之子昌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黄帝有4妃,他有25子,其中12个儿子继承父姓——姓姬,另外13个儿子改为姬姓以外的姓。元妃西陵氏,为西陵氏女,号嫘祖,生子三人:玄嚣、昌意、龙苗。公元前2839年,黄帝廿九年,西陵氏女,号嫘祖于四川若水(今四川雅安地区)生第二个儿子昌意。黄帝七十七年令昌意降居(指由帝子下降为诸侯)四川若水,娶蜀山氏女昌仆为妻,生子颛顼,成为继承黄帝领导中华民族的上古五帝之一。后来昌意携全家北迁至中原,建昌意城(今河南乐西北),其子颛顼后为部落首领,十年而佐少昊,二十而登帝,成为古代著名的领导中华民族的上古五帝之一(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之一,建都帝丘(今河南濮阳),为高阳氏。颛顼帝(zhuān xū)(高阳氏)支子以祖父昌意之字命姓,遂成昌姓。

  高阳氏一族支子以祖父昌意之字命姓,遂成昌氏一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源流二

  源于妊姓,出自远古黄帝之子任,属于传承先祖之姓。相传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分为四母所生,分化成十二个胞族,分别姓姬、姞、酉、祁、己、滕、箴、荀、妊、僖、嬽、依。据史籍《姓氏考略》中的记载,认为妊姓的后代中有昌氏,其望出汝南、东海。分自妊姓的昌氏人家,后来主要繁衍于河南的汝南和山东与江苏交界的东海一带。

  据史籍《万姓统谱》的记述, 的昌氏族人要数岭南地区最多,就是今两广地区,当为五代战乱时期迁徙而致。

  源流三

  源于羌族,出自南北朝时期汉朝时期宕昌羌民族,属于以部族称号为氏。羌族昌氏,源出南北朝时期号称“宕昌羌”的民族。按史籍《魏书》记载:宕昌羌,其先祖为蚩尤之后三苗的后裔,西周时与庸、蜀、微、卢等八国跟从周武王灭殷商。汉朝时期分为先零、烧当等羌部落群体,世为汉朝边患。羌民族古时所据地域东接中华,西通西域,南北数千里,按姓氏各组为部落,酋帅皆有地分,不相统摄,宕昌羌即其中之一。宕昌羌在当时被俗称土著,居有屋宇,其屋以织牦牛尾及羖羊毛覆之。部落 无法令,无徭赋。惟有在战伐之时乃相屯聚,无战事时各事生业,不相往来。宕昌羌皆穿着皮裘褐衣,以牧养牦牛、黄牛、猪等以供食用。部落家族之内,父子、伯叔、兄弟中凡有死亡者,即可以继母、世叔母及嫂、弟妇等为妻。宕昌羌没有文字,按草木荣落记其岁时。各家族之间三年一相聚,杀牛羊以祭天。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平真君九年(公元448年)农历1月,宕昌羌的酋长梁瑾慈率族归附于北魏王朝,并遣使贡方物(地方特产)。其后,一般史籍中不再见记宕昌羌。实际上,宕昌羌后来汇合了牦牛、白马、参狼、且昌、山羌、保羌等诸部落重新组建,地“东西千里,南北八百里”,以甘肃陇南宕昌县一带为zhengzhi 、经济的中心。在宕昌羌民族中,在唐朝时期即有以民族称谓为姓氏者,为昌氏、宕氏。大唐王朝在开元盛世之时,唐玄宗李隆基还以其民族本称设有宕州,下辖怀道、良恭、和戎,福津县地,隶属于秦州总管府。到了唐玄宗第三子唐肃宗李亨执政的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宕州陷于吐蕃王朝,直至五代时期。到宋朝时期,宕昌羌被吐蕃民族统治,被汉史称作“蕃族”,史家多称其为“木家人”。北宋末年,有一位著名的吐蕃鲁黎族大首领木令征(木琳沁)统治着岷、宕二州,他就是宕昌羌的首领。到明朝时期,官方称他们为“木家十六族”。元、明以降,宕昌羌人被官方称作“西蕃”。

  满清王被推翻后,民国机构 按其生活习性改称其为藏族,仍称为“木家”,普遍居住在宕昌地区的三乡、四沟、三十五村寨范围内,形成今日“木家藏族”的民族风情。至今,其服饰、舞蹈、婚嫁、丧葬等均有独特浓郁的民族特色,神秘而古朴,颇具社会、历史研究价值。

  源流四

  源于昭武九姓,出自唐朝时期西域昭武九姓胡建立的移民聚落蒲昌海,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蒲昌海,就是今天著名的xinjiang 罗布泊,在汉武帝后元元年以前归属酒泉郡管辖,南北朝时期为回纥民族的主要活动地区。到唐朝时期有昭武九姓,是 南北朝、隋、唐时期对中亚西部十来个小国的总称,其国王均以昭武为姓,人种主要是粟特人及其后裔,史籍《新唐书》中以康、安、曹、石、米、何、史、火寻、戊地为昭武九姓。后在大食人(阿拉伯帝国)的压迫下,部分国人向东方迁徙,寻求唐王朝的保护,唐王朝收容并在蒲昌海地区为其建立有移民聚落。后来,居于蒲昌海的昭武九姓族人按汉族习俗,指地名为汉姓,产生了蒲氏、昌氏等汉姓。昭武九姓在历史上,对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祆教、摩尼教、中亚音乐、舞蹈、历法等传入中原,而 的丝绸、建筑、冶金技术及其“四大发明”传到西方,昭武九姓族人无疑是重要的媒介。昭武九姓还在中原四周的游牧汗国的zhengzhi 、经济、文化生活中起很大作用,特别是把古粟特文字带入突厥汗国、回鹘汗国后,其影响所及,回鹘文、蒙文、满文均可溯源于粟特字母。

  xinjiang 和平解放时,王震上将率人民解放军入疆,在压制 叛乱、建立军垦建制之时,即有大量昌氏族人予以积极协助。今xinjiang 军垦建设兵团中,仍有大批的昌氏族人分布。

  源流五

  源于有熊氏,出自黄帝的臣子昌寓,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昌寓的后世子孙以先祖名字为昌氏,世代相传至今,亦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源流六

  源于芈姓,出自汉朝时期长沙太傅由章昌,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由章氏,源出战国时期楚国芈姓,历为书记,即掌管文书札记的小官,因称“由章”。据史籍《汉书·儒林瑕丘江公传》、《宋祁笔记》、《风俗通·义姓氏篇》的记载:汉朝时期,有位长沙太傅,复姓由章,名昌,字曼君,后称“由章阳夏公”。由章昌,是西汉时期汉景帝刘启的第六个儿子(一说第十个儿子)刘发于公元前155年成为长沙王后,即出任长沙王的太傅。在由章昌的教导下,长沙王以孝著称,时常运大米至长安,并带回京都之土筑“望母台”,在位二十七年,逝世后谥为“定王”。(算命www.bmfsm.com)

  在由章昌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后分衍为单姓昌氏、曼氏,世代相传至今。

  昌姓家谱

  江西吉安府昌氏玉牒,(元)至元丁亥年(公元1287年)昌崇文创修木刻活字印本;明成化庚寅(公元1470年)昌大伦重修木刻活字印本;明正德戊寅(公元1518年)昌廷实三修木刻活字印本;清乾隆四十二年丁酉(公元1777年)昌永元等四修;清道光十二年壬辰(公元1832年)昌盛钥等五修木刻活字印本;清同治四年乙丑(公元1865年)昌朝诠等六修;清光绪二十年甲午(公元1894年)昌育乐等七修木刻活字印本。

  江苏南通昌氏族谱,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昌德清修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益阳汝南昌氏四修族谱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乾隆戊寅年间昌乃元、兼善等创修木刻活字印本;清嘉庆十一年昌民乜、昌次哲等续修木刻活字印本;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三修木刻活字印本;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昌奉彩、昌礼贤等四修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

  江西萍乡昌氏续修族谱,(清)昌世隆等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北仙桃双芝堂昌氏宗谱十卷,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二修木刻活字印本,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三修,清同治九年~光绪十二年(公元1870~1886年)四修木刻活字印本,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昌光南、昌壁卿、昌溪、昌弼臣等纂修木刻活字印本。(现代)昌照堂等五修于1989年续修手写本十卷。

  安徽六安敦伦堂昌氏宗谱九卷,(清)昌大科、昌大贵在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创修木刻活字印本;昌大品、昌相陶在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续修木刻活字印本;昌永开、昌永业在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三修木刻活字印本;昌茂林、昌安炳在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四修木刻活字印本;昌安康、昌安照等在民国卅一年(公元1942年)五修木刻活字印本;(现代)昌守璋等在1986年六修铅印本。

  姓昌的名人

  昌永

  字禹功,宋状元,南宋泾县人。

  昌海

  明代高僧,山西省太原许氏子,隐崛围山,刺血书五大部经一百一十三卷,永乐诏选赴京,纂修《大藏经》。

  昌义之

  (?-523) 南朝梁历阳乌江人。仕齐为冯翊戍主。

  昌元庆

  讳少九郎。嘉定(1208年)戊辰五月初六生,身长有武略。

  昌友谅

  明代迁沔始祖(湖北省仙桃昌姓始迁祖。

  昌应会

  明代莆田人.嘉靖年间官汉川知县,县多水患,应会轻徭缓赋,斩尽盗贼,因得罪权贵被调往外地,百姓立生祠来纪念他。

  昌文贵

  先一日,左副指挥韩成,元帅宋贵、陈兆先战没。兆先者,埜先从子,既被擒,太祖以其兵备宿卫。感帝大度,效死力,至是战死。

  昌姓起名

  昌姓男孩起名

  昌皓铭 昌禾巍 昌河车 昌荷可 昌赫华 昌赫珉 昌恒骏 昌恒毅 昌红飞 昌红军 昌红君 昌红均 昌红孙 

  昌红滟 昌红珠 昌宏博 昌宏发 昌宏骏 昌宏韦 昌泓博 昌泓轩 昌洪波 昌洪任 昌洪死 昌虹滢 昌鸿恩 

  昌鸿朋 昌侯君 昌后军 昌后君 昌厚君 昌华君 昌华敏 昌华桢 昌淮铄 昌辉煌 昌吉安 昌吉承 昌吉辉 

  昌吉青 昌集寒 昌集合 昌纪辉 昌既非 昌继昊 昌继洋 昌佳帆 昌佳涵 昌佳金 昌佳乐 昌佳伶 昌佳青 

  昌佳姗 昌佳武 昌佳欣 昌佳旭 昌家俊 昌家骏 昌嘉涵 昌嘉珀 昌嘉盛 昌嘉影 昌建兵 昌建勤 

  昌建中 昌杰唯 昌颉华 昌巾盛 昌金龙 昌金庐 昌金欣 昌金尧 昌锦鹏 昌锦麒 昌劲超 昌晋凝 

  昌缙云 昌晶晶 昌精豆 昌景函 昌景涵 昌景泰 昌净青 昌靖昆 昌靖仪 昌静雯 昌静仪 昌静宜 

  昌静逸 昌炯明

  昌姓女孩起名

  昌爱玲 昌爱梅 昌安芬 昌柏文 昌边梅 昌博文 昌长红 昌春花 昌春琴 昌春蓉 昌春玉 昌丛艳 昌凡玉 

  昌芬芳 昌芬菲 昌风芳 昌更红 昌光玉 昌桂芳 昌国琼 昌海燕 昌荷花 昌红艳 昌宏娜 昌计红 昌佳美 

  昌嘉婷 昌建文 昌江萍 昌杰玉 昌静怡 昌娟珊 昌军红 昌可怡 昌可玉 昌兰玉 昌莉华 昌莉莉 昌莉丽 

  昌立文 昌丽芳 昌丽丽 昌丽娜 昌利红 昌琳杰 昌琳舜 昌琳智 昌罗红 昌美悦 昌镁玲 昌明洁 昌佩琳 

  昌娉婷 昌倩芳 昌倩宇 昌琴芳 昌沁怡 昌** 昌庆琳 昌庆怡 昌秋倩 昌瑞洁 昌尚美 昌胜文 

  昌圣颖 昌寿玲 昌思美 昌素红 昌素琴 昌亭芳 昌伟萍 昌卫红 昌文芳 昌文红 昌文英 昌熙婷 

  昌晓红 昌晓丽 昌筱婧 昌笑萍 昌心怡 昌芯怡 昌昕瑶 昌欣怡 昌新悦 昌星怡 昌秀杉 昌旭文 

  昌旭霞 昌渲颖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