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姓,姓葛的名人

时间:2016-10-25 14:25:37     编辑:Ky02
20

  “葛姓”汉族百家姓氏之一,历史上葛姓的起源有六种说法,在百家姓排名居于第44位。那么您知道关于葛姓家谱、葛姓名人信息有哪些吗,姓葛的男孩起名与女孩起名好听的名字有哪些呢?下面不妨快来看看相关的文章吧!

葛姓,姓葛的名人

葛姓,姓葛的名人

  

  葛姓

  葛姓是当今常见姓氏,读音作gě(ㄍㄜˇ),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4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126位,人口近140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1%。葛姓在全国分布甚广,以江苏、安徽、河南、河北最为集中。其中葛姓的首座大省为江苏,大约占全国葛姓人口的18%。古今名人有葛天氏、葛伯、葛玄、葛洪、葛云飞、葛振林、葛优等。

  

  葛姓起源

  源流一

  葛氏源于葛天氏,出自远古部落葛天氏族,属于以部落名为氏。据史籍《风俗通》记载,远古时期,有个部落居葛地,以居邑名称为部族姓氏,称葛天氏。按史记载 ,葛天氏起源非常古老,而且还在人文始祖伏羲氏之前。据传,葛天氏的后裔子孙在后来省文简化为单姓,称葛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最古老的葛氏之始。

  葛天氏下传四十二世至伯益之时,当时属于嬴姓之国。伯益帮大禹治水有功,禹想让位给伯益,伯益隐退,禹子启继位,封伯益长子大廉为诸侯伯爵国葛国国君,称葛伯并准其在古葛地(今河南省宁陵县周边)建葛国。据典籍《孟子·滕文公》中的记载:“汤居毫,与葛伯为邻。”司马迁《史记》记载:『商汤始居亳,与葛伯为邻,商征诸侯,葛伯不祀,商汤罚之』。商汤灭葛国和其他诸侯国并建立商朝后,商汤封葛伯后裔为商朝附庸国葛伯国。葛国被灭后,葛伯的后世子孙多以故国名称为姓氏,称葛氏。

  周武王灭殷商后,在西周初期,又寻回葛伯后裔,封赐有葛国,为子爵,这是葛伯国第二次被灭。周桓王姬林二年(公元前718年),葛国被郑庄公姬寤生所吞灭,其后在其故国之地还爆发了宋、郑两国之间的著名“长葛之战”;十年后的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郑国为了争霸中原,又在其地爆发了针对周王朝的著名“繻葛之战”;葛国故地成了楚国、鲁国等诸侯们争霸春秋的的古战场,于公元前557年葛伯国被场地灭亡。

  葛国再次灭亡后,其王族子孙和国民中有以国名为姓氏者,称葛氏,世代相传至今,一支系留居古葛地,后世称梁国郡,外迁四大支系:顿丘郡、琅琊郡、颖川郡、扶风郡。原居于琅琊郡诸县之葛氏有一支迁徙至阳都,因阳都已有葛氏,遂称后迁来的葛氏为诸葛氏,后有省文再称葛氏者。

  葛氏正确读音作gài(ㄍㄞˋ),今读作gě(ㄍㄜˇ)亦可。

  源流二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贺葛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北魏时期,有戎狄民族的分支贺葛氏部落,后为鲜卑拓拔部吞并。据史籍《魏书·官氏志》的记载,贺葛氏随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洛阳,在汉化改革过程中改为汉姓葛氏,是为河南葛氏的一支。

  该支葛氏正确读音作gě(ㄍㄜˇ)。

  源流三

  源于其他各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土家族、回族、苗族、黎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葛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 机构 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葛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清时期成吉思汗后裔脱欢,属于避难汉化改姓为氏。从元朝顺帝孛尔只斤氏·妥欢帖睦尔至正二十八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到今天已有六百四十年了,其缔造者成吉思汗本名为孛尔只斤氏·铁木真。如今居住在江苏泰州、兴化两地的葛氏居民一直认定是蒙古族后裔,是成吉思汗的后代,并以一本清朝咸丰年间所修《葛氏宗谱》为证。据该部《葛氏宗谱》记载,元朝末期元顺帝执政时期民不聊生,全国范围内爆发了红巾军起义。当时成吉思汗的后代镇南王孛尔只斤氏·脱欢之子淮王孛尔只斤·帖木尔不花正在元大都(今北京)朝中任监国,侄儿义王孛尔只斤·和尚辅佐其执政。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明太祖开始大举北伐,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所率明军的强力攻击下,于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农历8月攻陷元大都,元朝机构 自此灭亡,元顺帝逃往应昌(今内蒙古克什腾旗西北一带)。如今,江苏如皋一带冒氏已被当地民政部门确认为成吉思汗后代。同时,《如皋冒氏宗谱》和《兴化葛氏宗谱》中关于孛尔只斤氏·帖木尔不花等的事迹与历史记载相互吻合,证明在泰州、兴化的葛氏族人确为成吉思汗后代。

  该支葛氏正确读音作gě(ㄍㄜˇ)。

  源流五

  源于满族,出自明、清时期女真各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格佳喇氏,亦称葛加尔氏,满语为Gegiyala Hala,世居长白山。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葛氏、盖氏等。

  ⑵.满族格济勒氏,亦称葛济勒氏,满语为Gejile Hala,汉义“捕鸟笼的木框”,世居雅兰(今俄罗斯雅兰河流域)、伊兰包托克索(今黑龙江齐齐哈尔三家子)、绥分(今吉林绥分河上游地区)、通吉(今吉林敦化)、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葛氏、鄂氏等。

  ⑶.满族果尔吉氏,亦称郭尔吉氏,满语为Gorgi Hala,汉义“铲子”,世居郭洛罗河(今黑龙江乌苏里江诺罗河支流)、吉林乌拉(今吉林永吉)、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伯都讷(今吉林松源)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葛氏、郭氏、高氏等。

  ⑷.满族墨勒哲哷氏,亦称莫尔哲勒氏,满语为Moljere Hala,汉义“用刀复仇”,世居松花江、黑龙江、巴林(伯力,今俄罗斯哈布罗夫斯克)、白石(今牡丹江镜泊湖)、阿穆达(今黑龙江哈尔滨山彦倭和)等地。后有达斡尔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葛氏、孟氏、曹氏、莫氏等。

  满族葛氏正确读音皆作gě(ㄍㄜˇ)。

  源流六

  源于鄂温克族,出自明朝时期鄂温克族喀尔佳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鄂温克族喀尔佳氏,亦称卡尔他昆氏、卡尔他考廖夫,世居索伦(今黑龙江嫩江以西广大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Karja Hala。清朝中叶以后,鄂温克族、满族喀尔佳氏多冠汉姓为葛氏。

  该支葛氏正确读音作gě(ㄍㄜˇ)。

  葛姓家谱

  泮南葛氏宗谱八卷 (民国)葛德堂总理 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 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义乌葛辞何氏宗谱十五卷 (现代)何刚等 2003年计算机排印本 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海青浦倪葛一家谱

  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 上海市松江区博物馆

  上海青浦倪葛一家谱二十二卷,首一卷 (民国)葛志坚续编 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编抄本 上海市青浦区档案馆

  浙江金华葛湖盛氏上世世系补考,附金华葛湖盛氏上世谱传 (民国)盛俊撰 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铅印本一册 ***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尤他州家谱学会

  辽宁本溪葛氏家谱单一卷 著者待考 木刻活字印本 辽宁省本溪市偏岭满族乡小夹河村

  上海葛氏家谱三卷 (民国)葛尚钧 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铅印本三册 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南开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

  上海嘉定葛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民国)葛雪来 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覃兮堂铅印本二十册 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图书馆

  江苏吴县苏州洞庭东山葛氏四修族谱 (民国)葛揆中、葛其忠 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石印本十册 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江苏省徐州市档案馆、美国尤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萧山肃邑苎罗葛氏宗谱 (清)葛肇增 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读书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 图书馆

  浙江鄞县鄞江句章高尚宅葛氏宗谱 (清)葛世授、葛奎先 清康熙十五年(公元171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鄞江慈树葛氏宗谱 (清)陈鸿谟 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承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葛氏宗谱十八卷 (清)葛鸿福、葛启时等 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905年)光达堂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四月葛氏宗谱四卷 (民国)葛昌达、葛昌兴等 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抱朴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慈溪章桥葛氏家乘 (清)葛惟辛 清道光年间明德常人红格手写本八册 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安徽续溪稷庆坊葛氏重修族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明)葛文简 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图书馆

  安徽桐城葛氏族谱二十二卷,首一卷 (清)葛履成、葛拔萃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 ***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尤他州家谱学会

  安徽潜山葛氏族谱四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葛起旋续修 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正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册 人民大学图书馆

  福建建瓯璜溪葛氏宗谱 (民国)葛梁城修,葛赞新等纂修 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福州焕文五彩石印局石印本十二册 福建省图书馆

  山东临邑德平葛氏族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葛周玉重纂 清嘉庆八年(公元1801年)树滋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 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浙江绍兴山阴天乐葛氏宗谱 (民国)葛毓兰等 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读书堂修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谱 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海葛氏四修家谱三卷 清咸丰癸丑年(公元1853年) 清同治丁卯年(公元1867年)续修,清光绪年间再修,(民国)葛尚钧于民国戊辰年(公元1928年)四修,铅印本三册复旦大学图书馆

  姓葛的名人

  葛龚:东汉梁国宁陵人,性慷慨壮烈,勇力过人,以善文记知名,有人请其捉刀写奏章,并照抄上奏,忘自载其名,以龚名进之,故当时有语:“作奏虽工,宜去葛龚。”

  葛玄:丹阳郡(今属江苏省句容)人,三国吴道士,曾从左慈学道,并入深山修道。道教尊为葛仙翁,又称太极仙翁。

  葛洪丹阳句容人,葛玄曾孙,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自号抱朴子,好神仙导养之法,后卒于罗浮山。其对化学、医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著有《抱朴子》等传世。

  葛荣:(?~528年),北魏末河北农民起义首领,孝昌二年(526年)九月,于博野白牛逻(今河北蠡县)一战,斩杀魏章武王元融,自称天子,国号齐。后被尔朱荣俘获***,起义失败。

  葛从周:(生卒年待考),字通美;濮州鄄城人(今山东鄄城)。著名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名将。

  葛邲:吴兴(今属浙江省)人,宋代名臣。祖籍丹阳,进士及第,官刑部尚书。绍熙年间任左丞相,论疏皆切中时弊。身居相位,能遵守法度,推荐人才。(算命www.bmfsm.com)

  葛密:江阴(今属江苏省)人,宋代官吏。中进士,***州推官,善于审决案件,官至太常博士。性格淡泊,号草堂逸老。

  葛起耕:(生卒年待考),字君顾;句容人(今江苏丹阳)。著名宋朝诗人。负才沦落,以诗自鸣,有《桧庭吟稿》。

  葛胜仲:(公元1072~1144年),字鲁卿;丹阳郡人(今江苏句容)。著名宋朝词人。卒谥“文康”。 葛胜仲著述至明以后即失传,今存《丹阳集》二十四卷,是清人修《四库全书》时,据《永乐大典》所辑,其中文十五卷,诗七卷,词一卷。其《丹阳词》有《宋六十名家词》本。

  葛天民:字无怀,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徙台州黄岩(今属浙江)曾为僧,法名义铦,字朴翁,其后返初服,居杭州西湖。与姜夔、赵师秀等多有唱和。其诗为叶绍翁所推许,有《无怀小集》。

  葛立方:(公元?~1164年),字常之,自号懒真子;祖籍丹阳(今安徽宣城),后定居湖州吴兴(今浙江湖州)。著名南宋诗论家、词人。葛立方《归愚集》有《常州先哲遗书》本,《韵语阳秋》有《历代诗话》本。《归愚集》中有词一卷。《归愚词》一卷别行,有《宋六十名家词》本。

  葛长庚:(公元1194~1229年),字以阅,号缤庵、海琼子、武夷散人;祖籍福建闽清县,出生于海南岛琼州,后来母亲改嫁,继为白氏子,遂易名白玉蟾,字象甫、如晦、紫清、白叟,号海琼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著名宋朝道家、画家、诗人。葛长庚著有《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谢显道编《海琼白真人语录》、《道德宝章》、《海琼词》、彭耜编《海琼问道集》。现有《宋白真人玉蟾全集》十一卷,约八十万字。白玉蟾的《道德经章句注》共八十一章,是作者对老子经典著作《道德经》的注解。

  葛姓起名

  葛姓男孩起名

  葛步云 葛才根 葛才瑜 葛彩虹 葛彩华 葛彩娇 葛彩莲 葛彩烨 葛彩云 葛灿灿 葛灿烂 葛灿雄 葛苍雨 

  葛策涵 葛昌东 葛昌冻 葛昌昊 葛昌明 葛昌跃 葛长安 葛长灏 葛长河 葛长江 葛长开 葛长胪 葛长明 

  葛长荣 葛长兴 葛长伊 葛常浩 葛昶慷 葛畅畅 葛朝阳 葛潮佳 葛澈瓯 葛琛坤 葛琛娴 葛臣坤 葛辰皓 

  葛辰凯 葛辰坤 葛辰齐 葛辰汐 葛辰旭 葛陈家 葛宸辰 葛宸恺 葛宸希 葛宸旭 葛晨晨 葛晨光 葛晨坤 

  葛晨磊 葛晨露 葛晨旭 葛丞坤 葛丞昱 葛成博 葛成财 葛成坤 葛成龙 葛成贤 葛成钰 葛呈坤 葛呈荣 

  葛承坤 葛承楠 葛承轩 葛枨骁 葛诚坤 葛城侃 葛城羽 葛铖磊 葛程坤 葛程谀 葛崇良 葛崇朔 葛楚月 

  葛川刀 葛川海 葛川勤 葛传斌 葛传琦 葛传清 葛传嗣 葛传旺 葛传洋 葛传云 葛传章 葛传智

  葛姓女孩起名

  葛阿花 葛阿婧 葛阿玲 葛阿文 葛艾琳 葛艾玲 葛爱红 葛爱娟 葛爱莉 葛爱丽 葛爱琳 葛爱玲 

  葛爱娜 葛爱萍 葛爱琴 葛爱蓉 葛爱婷 葛爱媛 葛瑷茹 葛安芳 葛安红 葛安玲 葛安娜 葛安霞 

  葛安怡 葛安玉 葛傲冉 葛傲雪 葛八雪 葛白雪 葛佰怡 葛柏莉 葛柏文 葛柏悦 葛邦美 葛包琴 

  葛宝娟 葛宝萍 葛宝琴 葛宝霞 葛宝玉 葛保萍 葛贝妍 葛贝瑶 葛倍莉 葛倍莹 葛蓓莉 葛蓓丽 

  葛本红 葛本玲 葛本婷 葛本文 葛笔妍 葛弼文 葛碧芳 葛碧茹 葛碧婷 葛碧文 葛碧霞 

  葛变英 葛彬蓉 葛斌文 葛滨倩 葛滨嫣 葛滨妍 葛缤洁 葛缤琳 葛缤文 葛冰芳 葛冰芬 

  葛冰玲 葛冰倩 葛冰蓉 葛冰雪 葛冰艳 葛冰燕 葛冰莹 葛博娜 葛博文 葛卜文 葛步红 

  葛步萍 葛步琼 葛才蓉 葛财玲 葛彩芳 葛彩红 葛彩娟 葛彩丽 葛彩玲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