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生日花:知更草(金牛座)

时间:2016-03-24 15:48:20     编辑:Ky02
20

  自然界中每一种植物都有生命及象征寓意,关于花语也是与自身的生日有一定的关联。对于5月21日生日花是什么,其花语代表着什么呢?5月21日生日的人性格又是怎样,下面来了解看看吧!

5月21日生日花:知更草(金牛座)

5月21日生日花:知更草(金牛座)

  

  生日花:知更草

  严守戒律的苦行僧,圣菲利之花

  自古以来,jīdū 教里就有将圣人与特别指定 花朵连结在一起的习惯,这因循于教会在纪念圣人时,常以盛开的花朵点缀祭坛所致!在中世纪的天主教修道院内,更是有如园艺中心般 的种植着各式各样的花朵,久而久之,教会便将366天的圣人分别和不同的花朵和在一起,形成所谓的花历。当时大部分的修道院都位在南欧地区,而南欧属地中海型气候,极适合栽种花草。知更草属于瞿麦科多年生植物。这种花的代表人物,是公元16世纪卡并奇修道院的信徒---圣菲利斯,他一生严守戒律,虔诚为主奉献。

  

  花语:婚姻

  古时候,有许多耐人寻味的花朵占卜术。乡下的小姑娘把附有男孩姓名的小蓓蕾藏在围裙下,等候最先盛开的那朵花,然后和心上人结婚。这种花的花语是“婚姻”。在这一天出生的寿星,具有强烈的结婚欲望,属于结婚型。其终生伴侣有可能的青梅竹马,或是兄长的同学。

  诞生石:祖母绿

  纯净耀眼的光辉,宛如春绿般的祖母绿,具有情亮柔美的特质,怪不得古罗马人会把它视为的宝石,并且用来做为偶像的眼晴。正如西方有句古老的谚语:“要找颗毫无瑕疵的祖母绿,远比找个美无缺的人更难。”

  正如西方有句古老的谚语:“要找颗毫无瑕疵的祖母绿,远比找个美无缺的人更难。”天然的祖母绿几乎都有瑕疵,这点正是证明它才是真正天然宝石的的最为适当证据。祖母绿是所有宝石中,仿造跟合成品最多的一种。在宝石鉴定法尚未普及的时代,它曾经是许多石懊恼、伤心的根源呢!

  祖母绿的传说

  埃及艳后克丽奥佩脱拉留下许多传说,听说她最爱的还是深绿色的祖母绿。在当时的旧** ,唯一的祖母绿矿坑就在埃及。传说这座矿山为克丽奥佩脱拉个人所有,所以又做“抢丽奥佩脱拉之山”。说征服埃及的亚历山大大帝,和留下各种残酷故事的暴君尼禄,对这里所生产的祖母绿,都有异常执着的爱。尼禄将供奉在太神殿的祖母绿赐给他的王后波帕耶。波帕耶就用这颗石为尼禄制作了一副眼镜和九件她自已的随身饰物。

  

  5月21日生日的人性格

  5月21日出生的人不只拥有深邃的眼光,也相当固执地坚持自己的看法,不管外界的风风雨雨。这种人一旦埋首奋斗,就会整段时间都投入其中,不论事情的难度有多高。事实上,他们热爱挑战,因此在做任何事情时,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只会更加激励他们罢了。在这方面,他们绝不会光说不练,而会致力于实现想法,将之转化成具体的事实。这天出生的人如果宣告放弃,就表示对那件事不感兴趣了,或者只是想要不停地变动下去。同时,由于他们对于生活中的感官世界也非常敏感,想法和眼光也会经常随着身体状况的改变而改变。

  这一天还暗示着一种强烈的社会关联性。也就是说,这天出生的人并不是关在象牙塔里的梦想家,只要认为是对的事,便会不惜与社会对抗。他们的改革虽然是由自己所创造,但通常都是无私地为别人献身。其实这些人最擅长的是施,而不是受;如果硬要他们接受别人的礼物或帮助,恐怕相当困难。就这方面来看,他们的生活是不折不扣的“个人秀”。因为工作就是他们的重心,并不需要经理或公关来分担,而喜欢自己从头到尾自立 完成。(算命www.bmfsm.com)

  5月21日出生的人总是有办法在最后一刻,筹到为了达成目标所需要的钱。他们有绝佳的信念,认为自己的努力必然会成功,或许正因为如此,每当需要别人的注意和支持时,援手就会神奇地出现。他们也可能历经好几年的奋斗,都没有成功,甚至因此被取笑或轻视,也不会令他们退缩,依旧朝着原定的目标奋进。这天出生的人还强烈的支配欲,一定要别人听命于他们,才会感到快乐。这些人当中发展得较不好的,可能会终生郁郁寡欢,空有满腹的创见和才华,却毫无英雄用武之地,不论是对工作上的伙伴、手足或孩子们,都只能担任次要的支援角色。这种人不可避免地内心一定充满了忿恨和自怜。其实,他们最需要的,只是行动的勇气,因为这正是同一天出生,但发展得较好的人致胜之道。有些生于这天的人,还会面临不知道自己究竟有何天分的困难,却不知真正的问题只是在于缺乏自信罢了。

  上天赐给5月21日最好的生日礼物是,这一天会带来成就和成功,这真是莫大的恩典啊!不过,容易成功的他们也必须留意,不可流于傲慢、以自我为中心,或是屈从于自我的勾引 ,去扮演烈士或受难圣人的角色。他们必须不时检查个人的动机,以确定自己是否真的像表面上看起来那样慷慨无私。5月21日出生的人也必须了解,施与受是一体的两面,“接受”别人的帮助是做人的必然之理,而“给予”也绝不是施舍。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