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的传统民俗文化

时间:2016-11-19 11:50:54     编辑:ky04
20

锡伯族在传统的民俗中也是有着和其他少数民族不一样的文化~而你们知道锡伯族在传统的民俗文化中说真的是有着怎样的讲究吗?!

这时候老师 就分享一些关于锡伯族的传统民俗文化给大家,可以随老师 一起了解下吧。

锡伯族的传统民俗文化

锡伯族的传统民俗文化

锡伯族民俗文化有什么

锡伯族寄养的习俗

锡伯族人"卖小孩"小孩 

说真的,天山网讯(记者察·叶尔旦报道)记者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采访时 - 年近8旬的锡伯族大爷阿亚拉·久远给记者讲述了关于“卖小孩”的旧习俗!

阿亚拉·久远回忆了自己小时候被“寄养”的一段回忆.

过去,锡伯族人家里要是有小孩夭折了,完了再有小孩出生时、母亲的眼睛就会被蒙上,小孩一出生也就是说被抱走不能被母亲看到。

其实吧~随后小孩将被送到村庄里另一户人家寄养、这户人家会精心照顾这个小孩7天...到第7天早晨,寄养了小孩的这户人家就要套上牛车带着小孩在村庄里转上一圈,边赶牛车边喊“卖小孩了,卖小孩了……”声音在村庄里回荡,让全部的人都能听到。

不瞒你说,走遍了村庄里的大街小巷以后,牛车就会赶到小孩父母家门口~又有人开始大喊“卖小孩了……”,叫过几声之后 - 院门开了~小孩的家人会出来询问这个小孩怎么卖,这时候母亲要待在家里还是不能见这个小孩。

寄养小孩的那户人家就会出价“咱们的这个小孩可是个小宝贝,你想要就拿50担谷子,50担高粱、50条金子,50锭银子 - 你买不买?

”小孩的家人上前看一个星期未见的宝贝孩子~当即答应买下这个小孩。

卖小孩的牛车在门口等待,小孩的家人则回屋筹集对方开出的价码。不一会儿,小孩的家人推着板车出来了,给对方开出的钱物筹集好了,一点也不少.

板车上整齐地放着谷子、高粱,50条金子,50锭银子。仔细辨认才发现车上的金条是用金黄的高粱秆截成的,银锭是用玉米面捏成的。

赶牛车卖小孩的那户人清点一下会大声爽朗地说“正好啊,一点也不少,得了、小孩就归你了,抱走吧...

小孩总算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里,全家人喜出望外地抱着小孩去见他的母亲.现在母亲会拿出早准备好的筛子,透过筛子眼首座次看到自己的孩子。

不瞒你说,就在小孩回到自己家里的这一天晚上,家人会给他的左耳打上耳洞~再过些天就带上耳环、开始蓄小辫子.从此这个耳环便一直伴随着小孩成长不再摘下 - 直到婚嫁的时候,男方耳朵上的耳环就由女方家的人取下,从此不带耳环说明已婚。

据阿亚拉·久远大爷自己回忆,这些习俗在旧社会是很盛行的,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低下、妇女在生产过程中有小孩夭折的情况。

为了说明小孩高贵的身价,就有了当时叫卖小孩的习俗,这样在心理上小孩的父母就有高价买来小孩的感觉,小孩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夭折的概率就降低了许多。

而这种习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反复提高早已消失,甚至不为人知。

锡伯族传统民俗文化

锡伯族葬礼民俗文化

锡伯族的丧葬有许多讲究。过去火葬,后改为土葬,用木棺。特别是老年人的葬礼有许多习俗。一般老年人病危或临终时、家中的儿女不得离开。

老人不能死在炕上,咽气前要抬到屋地 临时搭的床上,由儿子给老人穿上寿衣、寿鞋.咽气时,要给死者剃头、洗脸、剪指甲、口含铜钱,手里也拿钱~然后立即打开门,意思是让老人的灵魂出去。 说真的,在埋葬之前 - 还有许多信仰崇拜 的讲究,如在死人头上蒙“蒙脸纸”,身上盖“陀罗被”、头前放“长明灯”、“倒头饭” - 插“开眼光”棉球等!

全家晚辈要穿白色孝袍,系白布腰带...在吊唁、小殓时~还要请喇嘛念经,在同时还请吹鼓手在门前吹奏欢快的乐曲,由于这种丧事称“喜丧”。

若亡者年不满60岁 - 则奏哀婉之曲。

小殓后就择吉日“大殓”。“大殓”是把尸体放入棺内~停放在堂屋 ,或在正门范围外,临时搭盖的丧棚里。

一般停放三至七日 - 有时要放“七七”49天。每“七”要有喇嘛念经.

丧事的繁简,根据各家的经济条件而定。有钱人还搞“过金桥、银桥”的活动...

送葬前夕~生者要向死者告别、称“辞灵”。辞灵过程中,有吹鼓手以笙、管、笛、箫、锣、钗等乐器吹打着哀婉的乐曲。

辞灵人的多少,标志着死者后代人丁多少、亲属关系怎样做、邻居感情深浅等。

安葬在凌晨进行,非要...不可在太阳出来还没...的时候安葬完毕。安葬时长子将“灵头幡”放在棺木上面,并亲手埋首座锹土 - 继续其他人帮助填满墓坑.

并在上面凸起一个坟堆.

在家族的坟圣地~男埋西边,女埋东边。接下来送葬人还要在坟前烧纸致哀。

死者的子女要守百日孝,妻子要守孝3年。守孝期间不参加娱乐活动、不穿鲜艳的服装,不得拜亲访友~妻子3年内不得改嫁。

葬后“五七”(35日),由已婚的儿女扎盆纸花上坟前烧掉,意思是愿死者乘坐五朵莲花飞往极乐世界 - 儿子、儿媳及未婚儿女则在百天时去坟前脱孝!

这样~整个葬礼才算结束。

这时候锡伯人的葬礼已大大简化 - 有的已将土葬改用火葬、用胸前戴花 - 臂戴青纱 - 送花圈等形式~表达对死者的怀念跟哀思... 

锡伯族有什么民俗的文化

锡伯族的礼节讲究多

“打千”是锡伯族在日常生活中总是行的礼节!打千礼自古一直传到今天。平时,晚辈见长辈行此礼,儿女久别父母后见到父母时要行此礼。

老人之间也行此礼,所差异的是,在一方向另一方打千时,对方也在并且“打千”,意思是“答千”,而年轻人向长辈“打千”时~长辈只是吭一声就算应礼了。

要我说啊,锡伯人的“打千”礼只限于本民族内使用~妇女间亦不行此礼~但男性长辈向同辈妇女行此礼时,对方也须作出“打千”的样式应礼.

(算命www.bmfsm.com)

“打千”的姿式是立定后,左脚先迈出半步,双膝弯曲、把左手先放在左腿膝盖上,接着右手压住左手,身子往下坐曲,即刻复直。

锡伯人的“打千”形式跟满族的“打千”形式雷同而稍有区别。

跪礼与磕头为大礼、除在婚丧嫁娶、节庆祭祀等重大场合外、其他场合不行此礼。一般见面时、平辈之间握手,对长辈仍行打千礼。

锡伯族最注意讲究说话音调~其谚语说:“好话坏在音调上。”应答要跟气,否则会处处受到指责跟议论。

在锡伯族的传统美德中~尊敬老人,爱护幼小是最高的风尚之一。

锡伯族是个崇尚整洁的民族,“笑破不笑补”...在他们非常注意保护水源!

“尊客、好客”是锡伯族礼节中最不能少的一项。客人到来 - 主人非要...不可出门迎接;

客人走时,要送到院门。接待客人要周到,否则人们会说这家主人不懂礼节或不尊重客人. 

    Ξ 相关阅读: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