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的传统礼仪文化
畲族在人们的婚姻里里面都是有着比较多的需要讲究的礼仪以及物品,而在礼仪方面人们都是必须遵守的 - 那么你了解畲族的传统礼仪文化吗?不妨随老师 一起了解下吧.

畲族的传统礼仪文化
畲族的传统接待客人礼仪
畲族是一个文明礼貌的民族、勤劳朴实,热情好客~至今还保持很多古雅、淳朴、优良的传统礼俗。
有客人到门 - 都要先敬茶,一般要喝两道。还有说法:“一碗苦,两碗补 - 三碗洗洗嘴!”客人只要接过主人的茶,就必须喝第二碗。
如果客人口很渴 - 可以事先讲清楚,直至喝满意为止。若是来者是女客 - 主人还要摆上瓜子、花生、炒豆等零食。
畲族礼貌方面的礼仪
每次唱完歌,蓝陈契大妈都会作出着个动作!着是畲族传统的礼仪,意为“谢谢”。
畲族人们传统礼仪
畲族在婚姻方面的礼仪
古时畲家新婚行走嫁~即新郎迎亲~新人双双穿草鞋步行到男家,4男4女随后。着一天,同村两个姑娘出嫁 - 同走一条路时,谁先谁后 - 事前都要商量好、一般都是让夫家远的先走。
为避免先行者将“风水”带走,后行者都要用1头黄牛,角系红布、插上红花,在前面踏路、走嫁者随后、她们认为牛踏过的路子又是新路。
过去有钱人家都配上1只踏路牛为嫁妆。古时,畲族陪嫁尚有刀斧犁锄之类的农具,直到现在还可以看到棕衣、笠斗母羊等物成为姑娘的陪嫁。
笠斗着样的陪嫁物,要等姑娘出嫁后,到来年三月回头拿.
民国期间,畲村也兴花轿迎亲!畲家称轿夫为“行郎”。男家花轿到女家,女方姑嫂姐妹一般都要为难行郎,与行郎对歌。
赛歌中最热闹的场面是《求蛙歌》,就是女家要以歌把行郎的“蛙”撬出来。“蛙包”是行郎预先在夫家准备好的硬币红包.
当迎亲花轿进入女家厅堂时,新娘就大哭大闹、佯装不愿意出嫁、哭诉别情~待到午后 - 轿夫与媒人再次催上轿时,堵开始梳妆.
新娘梳妆完毕,由母舅扶出厅堂与胞弟举行分灶仪式,接着新娘入轿、神堂上放水一桶、意为压黑火。胞弟拉轿扛“留轿” - 花轿在厅堂上两进两出,意为留风火~最终来讲抬轿出门。
紧接着新娘轿子出村前,村董事在路口摆上一张桌,正两用绣花桌幔围着 - 桌上摆三杯酒 - 意为“拦风水”.
花轿出村,男方须向拦门交个“拦旗”红包。否则董事不搬开桌子,轿子无法通过。“拦旗包”收入归公、做为村里公益事业开支...
花轿经“留轿”、“拦旗”等礼俗后,上路到夫家。
想起来真是 - 畲家拜堂的厅堂上一般贴有“功建前朝帝喾高辛新敕赐,名传后裔皇子王孙免差徭”的对联、横眉为“凤凰到此”...新郎头戴红缨帽,身着蓝色长衫 - 肩披大红新带、脚履双鼻布鞋,从后厅步出,站在新娘左侧,在一片歌声中行三跪九叩礼。新娘则头戴凤冠~手执花织掩面、由送嫁嫂掺挽、不拜。(算命www.bmfsm.com)
新人入洞房后~众人拥入洞房“闹房”、唱《猜种歌》,新娘将嫁妆中随带作物种籽一包包递出。
不瞒你说,完婚宴称“请大酒”,客席散后还为新郎办一桌“佳期酒” - 又称“暖房酒”、“新郎酒”...
由暖房头(或称八仙头)和暖房脚8名陪伴新郎入席。入席者习惯上都穿长衫戴礼帽 - 席间每一个程序都要唱诵歌令,且边吃边轮番与洞房内的新娘和它的陪伴者对歌。
新郎酒至“上下四盘”(前四道菜)结束,转入“闹房”。闹房从叫门起,每个程序都要唱诵歌令。
其程序有进门、翻床、寻取“凤凰蛋”(染红的熟鸡蛋)。找到“凤凰蛋”后、大家合唱《喜庆歌》结束闹房。
闹房结束继续喝佳期酒,宴会结束送新郎入洞房。第二天新媳妇下厨房起火、洗碗、做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