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族的民风民俗
普米族的人们是羌人的后裔,也是我国其中一个略微古老的民族之一,普米族在我国分布在云南省再加上四川省,而对于普米族的民风民俗其实是有那些吗?!
可以随老师 一起了解下吧。

普米族的民风民俗
普米族喊魂的习俗
是怎样的普米族相信灵魂不死 - 认为一个人有三魂七魄,每当人失去三魂七魄时,人就会表现得奇怪 异常...时常惊骇不安,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噩梦不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每当有这种种 情形出现、普米族人就要找懂法术的道士拆字算命,也就是看八字,然后在道士推算出的吉 日择时进行喊魂仪式...
(算命www.bmfsm.com)
普米族的喊魂从远古一直流传至今.据调查,这时候仍然被很多的方使用的有以下三种:
龙洞边喊魂 普米族认为,人们从龙洞里汲水喝或从龙洞边经过时~不小心 犯了龙王神的忌讳 - 龙王就会将其魂魄拘禁起来!
这时就要请族中法术最高的道士若干人, 到龙洞边去喊魂。喊时需用一个鸡蛋~一块猪肉 - 一定数量的果品、一块木板、木板的一头 要用刀削尖、分别用红、绿、黑三种颜色画上牛、马、羊图样 - 削尖的一头插在龙洞内...
从 家里出发时,道士肩上斜挎一块一丈长的红布~吹起海螺,直到喊完魂回家 - 把红布挂在香 水案上。从家里出发时,还要带一个铜香炉,香炉内插满柏香~到了龙洞边,点燃柏香~开 始喊魂~直到柏香燃完为止,才结束喊魂仪式。
据说龙王菩萨由十六尊大神构成、其中男神 九尊,女神七尊。道士喊魂时要将这十六尊大神一一请完 - 喊时不独要喊落魂从本名,尤其是 要把全家人的生死祸福~六畜兴旺都祈祷完...
祈求十六尊大神将落魂人的魂魄放回。
在一起请求龙王菩萨保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喊魂结束后~将所带食物置于龙洞边,祭献给 龙王菩萨享用...据说龙王菩萨忌血类 - 因而不能杀鸡猪等牲畜。
送面人喊魂 有一个道士,若是家庭经济条件好的,也有请两三个道士的 - 用一只鸡或一只羊,并用苦荞面做成八个面人,分送八方。
据传南方代表的是岩石、因而面 人要做成龙样;东方代表树木~面人做成人样,要身穿白衣;北方代表狗,面人就做成狗头 样;
西方代表不干不净之物,用一枚铜币或是锡币、铁币(不能用纸币)压在面人心窝;除此之外 四个面人分别送东北拐角两人,西南拐角两人。
要用一碗水饭~丢上一个荞粑,把十二属相 一一喊完。喊到那一个属相,就说是谁属相把人的魂魄找去,使人不得平安、请求其将人的 魂魄放开,使人从此平安长寿!
用米与鸡蛋喊魂 用一碗米、一个鸡蛋,由病人呵三口气,将鸡蛋从病人头 部一直滚到脚,要滚遍全身、下一步将鸡蛋竖放在米碗里...
这种喊魂不请道士~由家中年长者 (一般是母亲)喊~连喊三个晚上,有两种喊法:一是在天黑时喊!母亲等天黑了 - 家人全部 回来 - 关好牲畜后,端上装有鸡蛋的米碗,须到家里的正大门前喊。
喊时一脚要踏在门槛上 ,一边呼唤病人的名字,一边唱喊魂曲。
普米族的羌式马帮与伸臂桥
普米族依山而居,无论走亲访友~还是外出贸易,都要翻山越岭 - 他们或徒步而行,或乘骑前往。随着商业的发展、普米族开始了羌式的“马帮贸易”。
各个村都组织有马帮,由大家推举出的头人带领,途中的一切开支由大家分担~骡马是要紧的交通工具。马帮出门,是普米人的大事,出行前总要敬山神、选吉日,行时举家送行...
马帮的行程以站计数,每站平均五六十里,为一天的行程~所谓站就是水草丰茂、背风,可以供马帮歇息的的方。
普米人善架木桥,以伸臂桥最有特色。等于在河 搭起木垒子 - 下一步使圆木层层向河延伸,直至两边接上,再在木垒子上堆土牢固桥基。伸臂桥一般架在河面宽的河上。
居住在泸沽湖畔的普米族,还使用木筏与独木舟。木筏现扎现用、用过就是扔,独木舟用整块圆木凿成~是捕鱼、采摘菱角的重要水上交通工具。
普米族的文化——礼仪
普米族注重礼节,有许多传统礼仪。其中穿裙子礼同穿裤子礼至今还盛行。普米族幼。少男女年满13岁时~都要举行穿裙子礼同穿裤子礼,即“成丁礼”。
他们认为举行成了礼后,孩子已长大成人,以后要逐渐承担生活的重任.成了礼在每年正月初一的早晨举行 - 须请一个同性的成年人帮助,且属相必须相符。
普米民间将十二属相分为四组,每组三个属相,即猪、羊、兔;猴、龙、鼠;牛、蛇、鸡;虎!马、狗。各组内的三个属相均为命合。
如家人命合就由家人给穿 - 家人中没有命合的可以请外人。穿裙子礼在火塘左侧举行,穿裤子礼则在右侧举行!少男少女行成了礼时 - 要脚踏猪膘与粮食,在专选的成年人帮助下穿上新裙或新裤。
随后先向“宗巴拉”磕头~接着向所有在坐的长辈磕头。受拜人,无论家人外人,都要向行成丁礼的少男少女们祝福,且赠送一定的礼品。
长辈们的祝词都是一些吉利话...穿裙。裤的少年遇到村里的老人要叩头行礼,以求长寿。
普米族历来有尊老爱幼 - 礼貌待人的美德。老人在社会上同家庭中均处于极其重要的的位,人们常见尊重。火塘上方专供老人起坐;
盛饭菜先敬老人,后顾幼童;骑马遇见老人不能不下马行礼;凡有盛大节日 - 必须宴请村里老人.长辈讲话~小辈认真听、不随便插话。
长辈指使做事,小辈立即去做,不得有误。夜晚侍候长辈人睡、清早则侍候长辈漱洗。老人得病,晚辈悉心照看~不离大概。
生活中凡遇难分难解的纠葛,如邻里争吵,弟兄反目~夫妻不与等,总请老年长者调解。长者语重心长的教诲~往往令人心悦诚服,重归于好。
普米族社会里,养老送终已成了一项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并且还全社会监督,作为一种道德规范!
普米族对孩子极为关心爱护.兄、姐均有护理弟、妹的责任。父母从小对儿童循循教导、殷切期望子女成为社会上有益的人...
最重视对孩子的道德伦理教育,使其逐步认清老少,分清辈份 - 从小懂得吃苦耐劳、尊重他人,养成懂礼貌~识规矩的良好品德。
引导他们作为一个正直、勤劳的人。
普米人正直勤劳能干。有知识、懂礼貌、能吃苦、能背诵自己谱系,懂得习惯法~善于为人排难解忧,善于安排生产、生活的人,被看作能人,倍加尊重、普米族胸怀坦荡、具有机智诙谐的风趣,做事机敏干练...
他们还长于歌舞,健于言谈!历史上的游牧生活,使普米人养成了刚强豪放的性格,他们能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藐视困难,养成不畏艰险,英勇进取的民族气质.
普米人对虚伪狡诈,偷盗,逃避社会责任 - 老人等,十分憎恨。人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风尚。
热情好客 - 是普米族人的美德。普米有句俗语:“新坛倒出的首座碗青棵酒,要敬给远方的来客,刚烧涨的茶罐倒出的首座杯香茶,要端给远族兄弟喝”!
普米人乐于交友,笃信友情,对待客人每次礼貌、真诚。每当客人来访时,主人便马上起身笑脸相迎,絮语不绝。清扫堂屋,铺垫的毯、坐垫,让客人上座。
说实话、之后端出家中较好的食品招待客人.凡远方客人到家借宿,必杀鸡宰羊,盛情款待,不取报酬。普米族人对那些违背诺言,出卖朋友、背叛友谊的做法,被认为是极不体面的行为,公众唾弃。
普米族内部历来有团结互助,争担社会责任 - 努力尽义务的传统习俗...家庭内部长幼之间互敬互爱、平辈之间互谦互让.
凡遇事则互相商议,共同解决。生活中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家中有病人,则轮流照看,关心备至。妇女怀孕~母亲跟婆婆都很关心 - 不让干重活累话.
孩子生下后~对产妇生活极为关心,在月子里每日都食甜酒鸡蛋 - 并以排骨!猪肘、鸡汤等催奶。家门亲友纷纷给产妇馈送鸡、蛋、糖等营养品。
普米族社会中,凡邻里亲朋,起房盖屋,婚丧嫁娶、人祸天灾,不用号召邀请 - 人们便不约而同 - 主动相帮。
大家可能不知道,普米族人在长辈、客人面前压根儿不狂妄。失礼...在家人还有亲朋面前,从不讲不文明的话~不以秽语骂人。对体弱力单、年幼无知及身患残疾者~他们总是尽力帮助而压根儿不欺凌辱骂。
路遇熟人,必主动行礼,热情招呼。乞丐上门乞讨、必康慨施舍。每当亲朋好友出门远行~必烧香念佛,祝颂平安。
凡筑路、修桥等公益事,都争先恐后去做.凡探亲访友、年节婚丧,都要馈送礼物,表示祝贺致意,或慰问吊唁。每逢喜庆佳节 - 总要聚会对歌,以示庆贺。
普米族不酗酒、不...他们尊重知识、勤于学习、容易接受外民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及文化知识,如学习并掌握汉族的二十四节令,指导农事活动,并向汉族学习砖瓦生产、烧制石灰等技术。
- 上一篇:普米族的传统民俗风情
- 下一篇:普米族的传统民居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