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端午节习俗
苗族是我国较为古老而传统的少数民族之一 - 而你们知道苗族的端午节习俗其实是有哪些得讲究和主要的事项吗?你们想进一步的了解关于苗族的传统习俗吗?
不如随老师 一起了解下吧。

苗族的端午节习俗
苗族人的端午节
我们苗族的端午节,又称为“龙船节”、“龙舟节”,目的是为了求雨祈福,一般在五月二十四到二十七这4天举行。
这个习俗源自于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在清水河一带有条大黑龙 - 五月的一天、它抓走了一位老渔夫的独子,杀死后做了枕头。
老渔夫听到消息十分悲愤,深入龙穴与黑龙进行殊死搏斗,把黑龙斩成了三截。霎时,河 天昏地暗!有位勤劳的姑娘摸黑到河边洗衣 - 随着她的捶衣声,大地重现光明。
为了纪念这位勇敢的老渔夫与勤劳的姑娘,每年农历五月,我们苗族人都要在清水江边欢度龙船节。
早在五月十八九日,村里的小伙子们就将龙船洗刷一新。二十四日这天,苗族群众聚集在清水江畔~隆重举行开划仪式。
以前要在河边或缓口有龙神之位的井边、沟边,请巫师念经~眼下巫术礼仪大多已经从简了。几十只装饰一新的青、红、黄龙船一字排开 - 停泊在起跑线上!
大家苗族的龙船独具特色,由三根完整的杉树,中间挖成槽形捆绑而成。中间长的一根为母船、两侧为子船!母船中装满了亲友馈赠的猪、羊、鹅同竞渡水手食品。
在母船的船首装饰着一人多高的大龙头 - 用柳木精心雕刻而成,一对龙眼炯炯有神、两旁是弯弯的牛角,角尖之间拉上红绸,装饰得喜气洋洋。
船上挂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旌旗~迎风飒飒飘舞。
指挥的鼓师屹立于船头、格外威风;一个穿着漂亮女装的十来岁男孩坐在船上担任锣手,这是为了纪念那位勤劳的苗族姑娘;
三四十名运动健儿身着青色对襟衣、蓝布裤,头戴上插银片斗笠、持桨分立两边船上 - 个个精神抖擞 - 集中待命。
仪式完毕,随着三声炮响,鼓师捶起节奏极强的鼓点,霎时间,只见浪花飞溅,数十只披红挂彩的龙船便在吆喝声中破浪前进.
苗族划龙船是站立着划桨的,不同于汉族。竞渡的时候 - 鼓锣频催,众划手协力挥桨,一条条龙船活似真龙一样,在江面上飞速前进。
岸边的锣鼓声、鞭炮声、呼啸助威声此起彼伏 - 把整个节日推向高潮.末了得胜的龙舟队,除了得到一面锦旗~还会得到亲友们馈赠的大量食物。
(算命www.bmfsm.com)
节日里~出嫁的姑娘满载着鸡鸭、粽子回娘家探望;而没出嫁的姑娘、则会穿上自己最漂亮的衣裳~云集在岸边,观看龙舟竞渡!
她们最期待的 - 还是竞赛结束后的对歌、游方、踩鼓等活动。她们期待着在这些活动中 - 找到自己的如意郎君。
苗族传统端午节习俗
一
居住在融水苗族自治县境内的苗族群众,每年农历五月五日欢度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
其实吧,苗族传统端午节 - 吃自制的四角粽子!根据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与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所载,屈原投汨罗江后~为寄托哀思、防止江河百鱼吃掉他的身体 - 于是包米团投入江中喂鱼,后来慢慢演化成为吃粽子的传统习俗。
唐代文秀《端午》有诗:“节分端午自谁言 - 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据史记载 ,苗族传统端午节,迄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历史...
二
端午节是融水苗族十大传统节日之一,其重大意义仅次于农历三月的清明祭祖节。融水苗族传统端午节,分为四个步骤:
想起来真是,首要的是是采粽叶。在融水的崇山峻岭,生长一种特别的竹子,它的高度一米大概,实心良苦、每节生一片叶子,长一尺差不多,有手掌一般宽,颜色绿翠,散发清香,苗族群众称这种竹子叫粽子叶.
粽子叶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漫山遍野地生长~远远看去 - 就像是一块翠绿的毯子,从地上自然地延伸到云边、蔚为壮观。
端午节前夕,苗族群众背着糯米饭,成群结队来到远山采粽子叶,根据各家各户的用量,采好粽子叶带回家中...
紧接着是包粽子。包粽子是一项技术活~一般由苗族妇女负责,但一些家庭纯粹是男主人包干的。人们将泡好的糯米跟豆子混合均匀、兑好稻草灰水~备好穗秆跟肉片、完了老少围着火堂,快乐地包起粽子来...
一般使用两片粽叶、大片叶子包豆粽,中片叶子包肉粽,小片叶子包白粽、分类放置~并用绳子按三个一扎绑成一捆。
每家每户一次包50-70个粽子,包好以后~即放到铁锅煮得透熟,下一步成捆挂在窗边,从外面一看、家家户户都挂满了粽子,从村脚到村头 - 到处都是粽子的芳香。
跟着是送粽子。苗族过端午节、由于...的原因具有祭祀意义~所以务必要进行祭祀活动...天亮以后,苗族妇女将已经煮熟的白粽一捆或几捆、交给自己的小孩,叮嘱他们将粽子送到桥上,丢进最深的河潭里。
某些小孩是...造成的年幼、不能将粽子丢去很远,于是路过的大人,会帮助他们将粽子丢到深潭去!每年端午节,苗族村脚的河面上 - 到处漂着成捆的粽子、这是苗族人民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一种特别习俗...
最后是吃粽子!苗族群众吃粽子,必定是中午当阳的时候,不仅如此要面对河流过节。是...造成的端午时节、正值苗族村寨春种大忙,尽管人们惜时如金~但端午节那天,忙碌的人们都能坐在自己的木楼上,望着涛涛的河水、边吃粽子边聊天;
一些远离河流的家庭,还特意带着粽子,成群结队来到岸边的树荫下,边聊天边吃粽子。苗族过端午节,男人女人只吃粽子不喝酒,也不烧香同膜拜 - 既然苗族人们认为、屈原虽然是著名诗人,他的爱国情怀值得纪念同弘扬,但由于...的原因他是蒙冤投江,属于非正常死亡,故而不能举办祭祀活动,也不能以节庆方式纪念。
三
融水苗族群众在过端午节的时候 - 都习惯包四角粽,这种习俗,和苗族群众对鱼类认识有关。
苗族群众一般认为,鱼与蛇最大的不同~在于蛇的消化吸收能力尤其强,基本而言它能吞掉比自己大几倍的动物而不受损伤;
说实话,而鱼差异 - 它肠道细小脆弱~适宜吃柔软腐烂的东西.根据这种认识,苗族群众觉得要确保屈原不被百鱼吃掉,就不能不制作四角粽、让百鱼吃了粽子,因不能消化而死掉、唯其如此 - 才能化解威胁...
自古以来 - 苗族制作的粽子,都是四角粽。
苗族制作的四角粽、由于...的原因兑放了碱性较强的稻草灰水,又有粽子叶在外层保护,能存放十天半月而不变质~人们外出旅行时携带粽子~随时有机会食用,味道鲜美如初...
四
我家庭凡是的成员,既爱吃粽子~也会制作粽子...
记得很小的时候 - 我就跟随奶奶上山采粽叶了。采粽子叶要走二十里山路,途中跋山涉水、采撷过程还有遭遇毒蛇等危险~但每年我都追随而去,从不间断.
采粽子叶的途中~经过很多片杨梅树林。熟透得深红的杨梅,总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垂涎三尺...但奶奶叮嘱我~走远路的人,是不能随便吃杨梅的。
之所以杨梅酸性大,能快消化人的糖分~造成低血糖,使人在路途上出现意外。每次采粽子叶回来,我同奶奶每次采撷一担熟透的杨梅回家,除非…否则回到家后,才能与小朋友分享果实...
綦江民俗之苗族端午习俗
苗家过端午节要吃端午饭。端午饭要吃“五黄”:黄鳝、黄瓜、黄鱼、黄泥蛋跟雄黄酒。
端午饭必备的主菜有:一大盆黄鳝汤、一碗咸鸭蛋~一碗红烧黄鱼、一碗苗家腌黄瓜,一碗雄黄酒!粽子是餐桌上的必备品...
开席前 - 长辈先从酒碗里倒雄黄酒出来、然后挨着给各个小孩的脸上、额上、脖子涂抹。开席时~由最年长者端起雄黄酒喝首座口、然后再往下传,餐桌上的男女老少都必须喝上一口!
苗家雄黄酒是把雄黄研磨成粉末后 - 再用黄酒或白酒泡制的,泡好的雄黄酒要在太阳下晒后才能喝...据说 - 晒过的雄黄酒才有驱邪、解毒的功能,身上抹上雄黄酒后就不怕蛇咬了,喝了雄黄酒,肚子里也就不会长虫了。
苗族称端午节为粽粑节!苗家的粽子很有特色 - 馅也很丰富,豆沙粽、鲜肉粽、腊肉粽、绿豆粽、赤豆粽等等等等...
最令人称道的是苗家“五色粽”~他们用五种植物的叶液将粽馅染成红、黄、蓝、黑、白五种颜色、下一步用芭蕉叶包裹成圆柱形煮熟。
一般都是在端午节前5-10天就把粽子裹好了、煮熟了。
以前苗家还要把煮好的粽子挂在堂屋里 - 一是敬祖先、二是说生活美满...苗家的粽文化很丰富,端午节前后还要围绕粽子开展系列活动,其中最有趣味的是“双人咬粽子”。
在欢快的木鼓声中 - 姑娘小伙两人一组~比赛分为绑腿走路、包粽子、双人板鞋竞走、咬粽子、一人离地返回等步骤,最先返回出发点的一组为胜,活动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情.
抢鸭子比赛也是苗家村寨端午节必不可少的节目!比赛规则是、先把鸭子放入河中,比赛口令一发出,等在河边的男女便开始抢抓鸭子...
鸭子被人赶着在河里乱窜、抢鸭人沿着河边追赶,谁抢抓到 - 鸭子便归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