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满族的民风民俗
在满族的生活中有着很多的民风民俗~也有着很多的忌讳~犯了忌讳就会被认为是没礼貌的。满族人是不吃狗肉也不戴狗皮帽子,最不喜欢别的族人戴狗皮帽子进到家里面的,炕子也不许别人随随便便坐的...
满族婚礼有着本民族浓厚的特点,也融合了不少汉民的风俗礼节。那么~满族有什么民风民俗呢?满族婚礼有着何事婚俗习惯呢?
下面是关于一些满族民风民俗的文章、一起看吧...

满族人的民风民俗
新媳妇不能同公公、婆婆、丈夫同桌吃饭。长辈在吃饭时,媳妇在旁伺候、否则、就觉得是不敬不孝...大爷伯父辈不得同侄儿媳妇开玩笑。
侄儿媳妇不许在大爷面前露胳膊露腿。过去满族妇女旗袍长至盖脚背,袖长至手背后、和今日之短袖旗袍大相径庭。
满族有敬老尊上的风尚!青年人见了长者要垂手站立并要与颜悦色地回答长者的问话.有人冲父母状况~子女务必要起立回答!对老人,三天请小安、五天请大安.
请安礼,男有"问安"、"打千儿"、"叩头"。
"问安",是请小安、垂手站问好."打千儿"是请大安,也叫"单腿跪",满语为"埃拉塔拉米"~即先敏捷地掸下袖头,左腿前屈,右腿后蹲 - 左手扶膝,右手下垂,头和身略前倾。
"叩头礼",等于磕头,一跪三叩或二跪六叩,新年请安"首必四叩 - 至三则跪而昂首、若听命者然。
尊长者以好话祝之、乃一叩而起、否则不起也"(《柳边纪略》卷四)。
对神佛、祖先、帝王则三跪九叩。女人礼仪不同于男人、有"蹲安礼",俗称"半蹲儿",即双脚平行站立,两手扶膝一弓腰,膝略屈如半蹲状。
妇女平日相见,以右手抚其额、点头为拜、俗称"抚鬓儿" - 也就是说手指从眉上额头鬓角连抚三下 - 随后点头目视。
妇女相见~兴手拉手之礼~俗称"拉拉礼",与汉族妇女拜见礼有别。至亲久别相见彼此抱腰接面~然后执手问安,是谓抱腰接面大礼。
如幼辈见长辈,两手抱其腰,长者用手抚其背。老年夫妻相见有"顶头礼" - 老夫妇久别重逢,老伴迎上去用头顶住老头胸脯,老头轻轻抚摸几下老伴后脑勺或后脖颈!
满族人,路上遇见不相识的长者,要鞠躬垂手问"赛音"(满语~好的意思);如骑马,要下马闪在路旁让长辈先行。
长者也很客气地说:"谢谢阿哥~请上马先行"~青年人才可上马赶路。
满族的风俗习惯有什么
一、满族人的供祖、祭祖跟祭神
满族人祭祖先和天地神佛的传统源远流长.农村满族人又因其格外指定 的环境与条件 - 决定了他们在祭奠形式上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一) 满族人的供祖
满族人对祖宗特别尊敬,称祖宗叫“祖上”,祖宗板叫“位板”、供祖叫“立位”,祖宗板因年久更新叫“换位”。
祭祖时用的猪,叫“使唤猪”或“祭祀猪”...日子过得比较兴旺的满族人~都立位。
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话:“日子旺,敬祖上、狗大孩子胖!”
位板是两块长方形的木板,长二尺许~约八寸宽,三面装板刻花.满族人以西为大 - 位 板供在西墙上~西炕不准坐人。
所有的...都位板前面刻四个字,南边位板上刻“蒸尝百世”、北边位板上刻:“俎豆千秋”(这八个字是“诗经”所载 - 表示子孙万代反复祭祖)。
位板前摆香碟,木制 - 四寸见方,二寸高、上刻趟槽~好的刻莲花。南边位板摆三个香碟,北边位板摆四个香碟 - 供七个。
这种摆法表明各位是长白山七道沟人。我屯赵家摆六个香碟,说明赵家是六道沟人...洪家摆一个香碟、就证明洪家是一道沟人{1}...
我见到洪家板位前贴一张黄满洲彩(黄挂钱),这是他们头道沟人供祖的规矩。
我家两个位板~南边位板比北边位板高一寸,香碟完全刷黄油.立位时,木匠做位板等祭器,都不能不用吉星尺排尺寸,长短尺寸一定要赶上尺上的“吉星”.
供祖烧达子香{2},不用一般香.达子香别名“满山红”,每到春季开花最早,先开花、后长叶、开花时清香扑鼻...
这种植物在依兰县满山都是。烧达子香时把香碟由位板上请下来~碟内放上净灰、完了将达子香连叶带枝轧成香面,放在槽点燃。
点燃达子香叫描香,先放净灰是为防止燃烧香碟!
两个位板中间靠下的位置贴一张大红纸{3}写的“福”字, “福”字下边贴一张“素洋房”...
“素洋房”是用蓝色、黑色加baifen 色画的一张画,上有一片松林,远处有山,近处有水 - 前边一道小桥,桥下还有莲花,松林边是几所房子...
因是索画、就叫 “素洋房”。
祖上忌孝服 - 穿孝服的人不准进祖堂~如果进去要把孝服剪掉一块,显示这身孝服已经作废。要是...的话本族人家办丧事,必须把祖上用幔帐遮上。
(二) 满族人的祭祖
祭祖使用的祭器一般是:
地桌一张(长方形)摆件子用.
槽盆一个(长方形),需能放下一口一百八十斤重的猪~槽盆放在地桌上。
炕桌二张(长方形)、供粘糕用。
小方盘二块,摆件子端肉用...
圆木盘八块 - 供粘糕用.
幔帐架一个 - 青 - 黄布各一块,每块三尺。
索仑杆子{4}一根、九尺高、上安旗斗一个...
小瓷坛子一个,装米酒用。
酒壶一把~拿猪用.
供碟五块,祭乌鸦用...
祭祖是请祖宗吃筵席、也叫使唤猪,一般是十月间收成以后办.因病许愿也办 - 不管病好不好都要还愿,说这是“张口愿”“闭口还”。
祭祖用的猪,叫使唤猪或祭祀猪,一般都是本家的猪崽~要完全黑毛的~两个公猪、一个母猪.
阉后用专人喂这三口猪,不许打骂。使唤猪还不许杀,要用钎子钎(即用钢钎插入猪气嗓,把猪憋死,退毛时不吹气)。
到了冬季,猪养肥了 - 场院收拾利索了 - 便通知远近家族,定个日子 - 欢聚一堂,庆祝丰收。
每当这时,儿孙们都怀念起先人 - 喜庆丰收先敬祖上。于是 - 男女老少,人人动手,开始准备祭祖。老太太挑云豆,青年妇女淘大黄米。
米酒(即黄洒~又叫“米儿酒”)早已酿成。
男人们有的穿蒸粘糕用的帘子,有的搓绑绪绳...祭祖期间,不许抽烟喝酒 - 不许吵闹和说闲话、要听老人们讲祭祖的“揆程”{5}(满语,即规矩)。
如,轧好的黄米面,烀好的云豆,要放在西炕上,搓绳、穿帘子的一定得跪一条腿,这都是传下来的揆程!
祭祖的首座天,天不亮女的就起来,撒面蒸粘糕 - 东方放亮就蒸好了...两张炕桌摆在两炕上~立上幔帐杆、白天挂上黄幔帐,摆上七个香碟,升上达子香 - 由专人看管粘糕锅。
先起出四块粘糕放在方盘内、由左向右依次放在北面桌上四个圆盘内供好。再起四块粘糕,由右向左放在南桌四个圆盘里。
癸品齐了,全体跪下开始奠酒...由主人向祖上满三盅米酒。管祭祖的司仪{6}人喊磕头,一共磕七个头。行完礼开始吃粘糕~南北炕都不铺炕席 - 不使筷于用秫秸棍。
这时如有过路人进屋行随便吃~说这是罕王(努尔哈赤)当年在山里挖“棒槌”时留下的规矩!
吃过粘糕开始拿猪(不许说抓猪或杀猪 - 要说拿猪或使唤猪)。拿猪人到猪圈将猪绑好、抬回来放在祖前。这首座口猪(已阉的公猪)是祭祖的。
先用酒壶拴上丈绳系到井内取无根水(不落地的水)。
全体跪下 - 主祭人手拿酒盅,另一人持酒壶往盅内倒水,下一步由主人把这水倒进猪的左耳朵眼内,几时猪耳朵扑棱了,拿猪人喊一声“嗻!
”就是祖宗领牲了 - 祖宗受礼了。这时~全体磕七个头~开始钎猪。退毛后卸成大块 - 这叫件子!再上锅煮七成熟~才能摆件子.
摆件子时,祖前放地桌~上面放好槽盆,用小方盘往屋内端件子肉。由把锅的给拿,按次序向槽盆内摆、摆成的件子必须成一个全猪趴卧在槽盆内、猪背上盖花手巾 - 主人奠酒跪拜。
要我说啊、稍事休息,撤掉供肉 - 家人分坐两炕吃老虎肉(不说吃猪肉)、小米饭、肉蘸咸盐汤吃。吃成菜与吃粘糕一样~不使筷子,就地吃也行 - 这样就好象罕王放山挖“棒槌”吃老虎肉的情景.
过往行人向祖上磕头后 - 上炕随便吃,没有人阻挡。
吃完肉正是歇晌、人们喝着开水,由老人讲祭祖的一些规矩。孩子们都愿意听佛头妈妈{7}的故事~有的青年人还要学祭祀歌{8}与满人结婚念的阿蜡布密歌{9} 。
这时 - 无论谁都非常注意规矩礼貌。
休息一气儿后~便准备拿第二口猪了。第二口猪(阉了的母猪)是祭佛头妈妈啊 .这口猪卸后煮好也摆件子,放在槽盆里,供在南边位板前!
因为是晚间,挂着青幔子.在祭祀时,同前不同的地方是往猪右耳朵眼倒水。
摆完件子已是掌灯时分、主祭人发话熄灯 - 遮上窗户 - 人们都摸黑在地下跪着,北边留出一条道。祖前桌上放块肉~旁边放一把菜刀。
由主妇拜祖,她起来完了轻手蹑脚地把肉拿走 - 走时还故意把刀动一下~出个响动...
主祭人听主妇走到门外后,便召唤点灯。选时~屋里的人鸦雀无声地磕过头,行过礼,便开始煮肉,大家等待吃“背灯肉”。
吃肉时又熄灯,摸着黑吃。为什么祭佛头妈妈摸黑吃“背灯肉”呢?据老人讲~佛头妈妈临亡时赤身露体,是被乱箭射死的,祭祀时就不能点灯了!
在这也表示后人对她的哀悼。
(三) 满族人祭天地
第二天早晨起来 - 立索仑杆子~吃“小人饭”{10}。有头天剩下的肉与饭,屋内屋外熬两锅粥、名叫小人饭。
分两帮吃,粥没问题交换着吃,屋里的盛一盆放到屋外、屋外的也盛一盆放到屋里,吃饭的人不许乱窜.
吃过早饭 - 该杀第三口猪了。选口猪是祭天地与诸神的 - 是阉了的公猪.杀这口猪与订前不同,是在院内改用刀杀,剥完皮用火燎猪皮,与平时杀猪一样。
燎猪皮的场面是很热闹的 - 大伙用钩子钩着燎,燎完把猪皮刮干净和猪肉一块煮。
杀猪时,老年人可以喝酒、抽烟,吃白肉血肠,但年轻人还不准喝酒。在索伦杆后面摆上地桌,上边摆五个碟装五谷粮 - 祭乌鸦念祭歌 - 撤五谷粮,磕三个头。
当祭歌念到“乌二尖拨”{11}时开始杀猪、煮肉吃肉。供碟里的猪肝下水、都归念歌人受用。
吃完猪肉送猪骨头。先剪一些纸钱 - 然后把猪骨头埋在西南方,把纸钱烧掉,祭天地便告完毕.
要我说啊,满族人信佛,平时供菩萨{12}~过旧历年供金九佛 - 供佛前供猪头、鸡、鱼,猪头鼻子眼插葱,鸡嘴里叼大枣 - 佛前还供“疏”{13} - (是大庙送的),三摞大馒头,每摞五个...
蒸馒头时得蒸十六个、留一个压锅的.灶王爷供枣山,每一个神前供两块方粘糕。大门贴门神、神荼、郁垒{14}.
供的菩萨是南海大士~贴黄纸对子,上联是“白莲台上逍遥主”,下联是“紫竹林中自在仙”,横批“慈航善渡”!
(四) 关于祭佛头妈妈啊 故事
传说明代有个李总兵{15},一天晚上李总兵洗脚、一个名叫罕头的茶童给他打了洗脚水 ~看着他洗脚。罕头发现总兵脚心有三颗红痦子 - 便说:“大人脚心长红痦子呢!
”总兵说:“我全靠这三颗红痦子了 - 它是主贵的 - 要不就当总兵了。”罕头说:“我这左脚心有七颗红痦子!
”总兵一听便着急地问:“这时真的吗?你脱下袜子我看!”罕头脱下袜子~果然左脚心上有七颗红痦子...
总兵一看贼心不禁又惊又喜 - 心想:“钦天监观星象、说出了真龙天子,想不到这个真龙天子竟会落在我家。
说真的,明日进朝见驾,把罕头一交,这一功可就不小啊!”想到此便回房中 - 高高兴地对小老婆说:“到处抓真龙天子,没想到竟落在我家了!”小老婆问:“是谁?”总兵说:“是罕头。
”小老婆又问:“你怎么知道是他?!”总兵说 :“他脚心有七颗红痞子为证,是紫微星 - 将来一定当皇上.
“那可怎么办呢?”小老婆装作替总兵想办法。“明天早晨上朝见驾,把他抓去砍了头,我这大功就告成了!”说完就上床睡了。
第二天,总兵起早走了!他的小老婆急忙到书房唤醒罕头,告诉他事情的经过,让他赶紧跑.罕头胆小一个人不敢跑~小老婆又找来比罕头大两岁的茶童王镐~叫他俩一起跑 - 并命人急速备上大青、二青两匹马,催他们快跑。
两个茶童长相差不多,平素又挺要好 - 便一起逃跑了...
李总兵下朝回来、发现罕头没了 - 知道准是小老婆放他走了~便不容分说把小老婆剥去衣服~挂到百尺高杆上,用乱箭射死。
随后,领人马去追罕头。王镐和罕头听到后边有声音,知道追兵赶上来了.王镐一看不好,心想这样下去谁也跑不了~不如想个救罕头的办法。
于是,他急忙和罕头换了衣服跟马匹 - 让罕头赶紧跑.他在后边走另一条岔道慢慢跑、李总兵撵上一看才知是王镐,这时罕头已经没影了。
李总兵带领人马继续上路追赶~可这时已日落西山了。罕头一看、后边追兵又撵上来,他已经跑得人困马乏。正当一群乌鸦飞起来~遮天盖地地将他围起来.
总兵一看是一群乌鸦,加之天已经黑了 - 便领人马回去了。危险从前了,乌鸦也散开了...
这时,罕头面前忽然刮起一阵旋风,并听到如泣如诉的话音:“我死的真惨啊!把你放走后、总兵回来不容分说,就把我剥去衣服,挂上高杆、一阵乱箭将我射死~我死得好苦呀!”罕头说:“我明白了,日后我假设得席位,就封你为佛头上的妈妈!
”这就足满族人祭神、吃背灯肉的由来。满族人祭祖时常说 - 先祭王镐、后祭亡灵。同时,满族人不准打乌鸦、祭祖时祭乌鸦,就是既然乌鸦救驾有功...
满族特色民风 —— 满族三大怪
说实话,在玻璃窗出现以前,用纸糊窗户在 好普遍,然而满族人家的窗户纸是糊在窗棂的外侧,凭借着窗棂的支撑,增加了抵御风寒的作用 - 这跟汉族将窗户纸糊在室内有所不同,这便是三大怪的头一怪 ——“窗户纸糊在外”。
从前的满族人长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渔猎生活,不但艰辛加之频繁地与蛇蝎蚊虫为伍...
吸旱烟不仅如此可以驱蚊虫、还能防止被毒蛇咬伤,据说就连最毒的蛇也怕烟袋油子 - 故而吸烟不仅仅是一种消遣和嗜好,还能起到防身保安全的作用.
久而久之,代代相传,形成了满族人爱抽烟的习俗...过去 - 差不多家家有烟笸箩,来了客人不但要敬茶~敬烟也必不可少。
不但老人抽,青壮年抽、连年轻的姑娘、媳妇们也抽,这便是三大怪中的第二怪——“姑娘媳妇叼着个大烟袋”。
以前~满族女孩子出嫁时一杆精致的旱烟袋是必不可少的嫁妆!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环境的改变~满族女子早已摒弃了这样的习俗...
唯有那些已经上了年纪纪的老奶奶们还时常一边抽着旱烟~一边唠着家常~品味着生活的甘与苦,谈论着往昔与以后!
这第三怪便是“养活孩子吊起来”.这一习俗也同满族人早期的渔猎生活息息相关.在茫茫的林海雪原间,不仅要和豺狼虎豹搏斗,还常同蛇竭为伴,将婴儿放置地上非但潮湿更有甚者危险,高高地将摇篮吊起~生产、育儿、家务全不耽误、一举多得。
“窗户纸糊在外、姑娘媳妇叼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如今这三大怪有的已经随着时代的进步、移风易俗而逐渐消失、有的依然在我市农村满族人乃至汉族人的生活中保留并传承着。
消失的自有消失的理由,而在那里的自有存在的价值...
满族的婚俗习惯
满族婚礼既带有本民族浓厚的特点 - 又融合了不少汉民族的风俗礼节 - 一般地讲要经过以下程序:订婚:满族青年男女订婚有两种形式。
一是男女青年的家长是熟人或朋友~相互了解,有意做亲,便托媒人给子女许订终身,有的是男方向女方求婚~有的是女方向男方求婚。
另一种是男女双方互不认识、托媒人为子女订婚~并由媒人转交双方的“门户贴”,开具双方的旗佐、履历、姓氏、三代。
还要互相检验生辰八字...
放定:即递财礼。分放大定和放小定两种...放小定是未来的媳妇拜见姑母兄嫂等男方家至亲时~得到财物.放大定叫做“过大礼”、俗称“下大菜”、就是选择吉日 - 男方将聘礼送到女方家.
结婚前一日,送亲的要喝“迎风酒”...新娘则离家到男方借好的寓所住宿,俗称“打下发”...
次日清晨,女方家用彩车送亲,由其哥哥护送。彩车到新郎家时,洞房门前的地上放有一火盆 - 让喜轿车抬着新娘从火盆上经过,俗称“过火避邪”。
你猜怎么着?!为赶走或杀死随轿而来的鬼怪,新郎要向轿门虚射三箭;也有实射的,但一般都是朝轿底射,以免伤着新娘。接着,新娘被人扶出轿来到天地前、同新郎一同向北三叩首,俗称“拜北斗”!
要我说啊,拜完北斗后举世闻名行“撇盏”仪式。即头戴红盖头的新娘同新郎,面朝南跪在院中神桌前,桌上供猪肘一方、酒三盅、尖刀一把,萨满单腿跪在桌前、一面用满语念经,一面用尖刀把肉割成片抛向空中,在同时端酒盅齐把酒泼到地上。
主要目的是乞求上苍保佑新婚夫妇 - 使他们子孙满堂,白头偕老。举行完超过这些仪式后,新娘由全科人(即父母子女俱全的人)搀进洞房。
新娘过门坎时 - 在门坎上放有一副马鞍,新娘不能不从上面跨从前.新房的床铺必须全科人铺设,洞房铺好后要在房内奏乐,称“响房”!
新娘入洞房时,一小女孩手拿两面铜镜、对新娘照一下,然后把铜镜挂在新娘的前胸后背。接着,另一小女孩递过两只锡壶~里面盛有米、钱等~新娘或抱在怀里,或夹在腋窝~俗称“抱宝瓶” - 又叫“抱保媒壶”。
当新娘在床上坐稳后,新郎用秤杆把罩在新娘头上的红布揭去,叫做“揭盖头”。接下来便是夫妻喝交杯酒~吃合喜面、长寿面或子孙饽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