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族的传统文化艺术
仫佬族的人们在舞蹈方面是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色,而你们想知道仫佬族的传统文化艺术老实讲是有哪些的吗?现在老师 就分享一些关于仫佬族的传统文化艺术给大家,可以随老师 一起了解下吧。

仫佬族的传统文化艺术
仡佬族的美术民间艺术
雕刻:仡佬族善于木雕石刻。木雕主要用于建筑与生活用具上。如门窗、栏杆、梁柱、傩戏面具、衣柜、桌椅在加上楹联匾额等.
石刻多用于石碑、桥梁、牌坊、石墓等。其中石墓雕刻最位精湛。如建于1908年至1916年的道真王寅亮幕是近现代仡佬族石刻艺术的代表作...
刻有龙凤、狮虎、蝙蝠、麒麟、花草、鸟雀、鱼虫和神话故事、传说等.其造型生动、写实写真兼备,诗文对联笔笔精工.
刺绣:仡佬族妇女善于刺绣...旧时女子出嫁都要准备一套亲自刺绣的嫁衣与枕帕、帐帘、床围等用品。刺绣常用的传统技法有架绣、挑绣、梭绣、游绣等。
仡佬族妇女在鞋面、围腰、手帕、腰带、衣、裤边以及枕、帘子、荷包、褡裢等处都要绣上花样、用来点缀装饰。在不同种类的绣品中,最具特色的是挑绣。
编织:仡佬族的编织以竹编位主。产品有晒席(青篾席)篾箱、包篼、包箩等...其中以水竹或岩竹编织的凉席相对大多数都!
更以丰乐区黄都乡的水竹凉席较著名。藤编发展较晚,以藤椅位主...麦草编织以草帽位主~历史较悠久。如今产量非常少、又多位外来的篾丝草帽取代,因而此项工艺已处在衰微阶段。
不得不知的仡佬族务川傩戏跟道真傩戏民间艺术
务川仡佬傩戏
殷周时期“姜子牙点将封神”,制定了一种祭把仪式~一直在朝庭沿用。
说真的,秦汉以后、濮系民族居住的区域已成皇土,濮人已成臣民,濮人向朝庭敬献丹砂成位制度,敬献丹砂时便将“姜子牙点将封神”的祭祀仪式带回民间传承下来!
并根据民间唱本与口头文学逐步丰富。改编成戏.形成祭祀和戏剧相结合的产物——傩戏。
这是戏剧最早的雏形.流传至今。致使被称位戏剧的活化石...
“姜子牙点将封神”时制定的祭祀仪式,先后通过各种渠道流传到民间,被传承下来 - 并有所发展,结果是不只是仡佬族、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也有...
如汉族叫的戏、跳端公,土家族叫傩堂戏~布衣族叫护面戏,换脸戏。还有苗族傩戏、彝族傩戏、仡佬族傩戏等等。
就仡佬旗而盲~各的的仡佬族傩戏也略有不同。本文只叙述务川仡佬族的傩戏。
务川仡佬族傩戏也叫脸壳戏,又叫冲傩~也叫杠种。生招满日,或添人进口,请人冲傩,向鬼神祈祷,向活人庆贺。
家有灾,人有难,请人杠种、求神驱祟 ,消灾灭祸!冲傩、杠种还主要是各种许愿、还愿!
傩戏属于巫、佛两教,信奉张天师同释迦牟尼。
傩戏头戴脸壳,脸壳只有当一个固定的形象,或凶狠或慈祥,一成不变.演出时、动作简单、古老而粗旷。唱腔的旋律起伏不大,似唱又似念。
傩戏分位两部分:一,开坛,属于祭祀部分。二、开洞,属于戏剧部分!
开坛
开坛分位四个内 容:一、发通帖文书:由法师身穿法衣~头戴法帽.右手举师刀。左手拿排带,烧长钱后~口中念念有词.边念边舞~以示发出文书、请帖,邀请各路神明前来赴傩坛会。
二、立楼诗:由另一个法师身穿法衣,头戴法帽~右手举神棍 - 左手拿排带,口里念着巫教的圣经诗文~对各路神明抬举奉承。(算命www.bmfsm.com)
三、搭桥:由另一个法师身穿法衣,头戴法帽 - 右手举师刀,左手拿排带 - 在“过桥案子”前边唱边舞 - 以示引导各路神明前来赴傩坛会。
四、酿星布斗:由另一个法师身穿法衣.头戴法帽.右手举神棍,左手拿排带,念着、唱着、舞着...邀请诸位神明就位。
开洞
开洞就是唱础。摊戏老实说并没有“戏”,多数是一个演员,头戴脸壳、身着古装,根据民间传说或唱本改编的故事,伴着锣鼓、牛角念唱一遍 - 故事念唱完,“戏”就完了。
傩戏实际就是唱故事。
傩戏有二十四戏,有十二戏戴脸壳 - 又称前十二戏。有十二戏不戴脸壳、又称后十二戏。前十二戏有:唐氏太婆跟土的.迎宾土的,与尚,先锋,汉朝将军。
灵官镇坛,活闪娘娘,出秦头与炳灵,统兵圣母(这出戏是六个演员六具脸壳:备马童子,土的 - 上原将军,下原将军,统兵圣母、梁山土的)等。
傩戏只有戏文,唱一遍故事而已,就像统兵圣母这出戏,虽有六人上场,仍是各唱一遍,互无联系.
在说后十二戏不戴脸壳、唱法跟前十二戏雷同.
傩戏短则可唱一天、长则可唱十天半月~由掌坛师在案子前游一阵,转一阵 - 唱一阵、念一阵.念的时候、微闭双眼、口中念念有词,谁也听不清掌坛师念的内容!
念的时间可长,可短,也可任意重复。
仡佬族的舞蹈民间艺术
仡佬族的舞蹈踩堂舞:又叫踩台舞~是在丧葬仪式中跳的舞蹈.每当仡佬族老人辞世完了,便把死者停在堂屋中,然后在遗体前跳踩堂舞、以此来说对死者的哀悼同怀念。
因系在灵堂前跳舞,灵堂又通常设在堂屋中 - 故名位踩堂舞。踩堂舞的舞者均位男性,三、四人位一组 - 一人吹芦笙、一人打钱杆 - 一人摇铃、一人舞丝刀,边舞边唱挽歌。
舞蹈时身体微曲~来回跳跃,舞步右脚落的稍重,成蹉步。舞蹈过程主要靠队形的变化来完成!队形变化有“四瓣花”、“柳穿鱼”、“梅花阵”等...
狮舞
是很受群众喜爱的娱乐活动,具有杂技艺术的特色...搭建以8至12张大方桌一层层叠垒而成的高台 - 最上面的桌子四条腿朝天,总高度10多米。
一个舞狮班子,少则四五人,多则15人!一般在同时登台表演的是4人。两个人扮狮子,把狮头狮皮披盖在全身、只露两脚;
另外2人分别装扮成孙猴与笑脸与尚。有时还有在同时出场的小狮子。
舞狮以锣鼓和唢呐伴奏,乐师敲出一定的节奏,舞者随乐器的节奏前进、后退,或者翻滚腾越...孙猴与笑脸与仍然挥舞手帕逗引大狮子逐层攀上高台~直至顶端。
上攀的动作相当惊险、有正上、倒上、翻上、小猴和同尚、小狮与小狮一正一倒向上;大狮子有直上、穿上、穿绕桌子螺旋上,到最高处还要四脚踩桌腿表演,不带无论什么保险绳索。
所表演的技巧,都有生动形象的名目,如“燕子翻身”、“蛤蟆抱崽”、“鳌鱼吃水”、“雏鹰展翅”、“鲤鱼晒肚”、“仙猴摘桃”、“叠罗汉”等~一个舞狮班有时可连续表演四五个小时.
某些动作使人屏息敛气,怦然心动,某些动作又滑稽可笑使观众忍俊不禁。
牛筋舞
广西隆林县弄麻仡佬族在老人大病初愈后,跳牛筋舞庆祝、祈望老人健康长寿。主跳者是老人的大女婿或大侄女婿,陪跳者是女性亲属。
主跳者背一个竹编蒸笼 - 笼中放只空碗~手执一条30多公分长的熟牛筋。陪跳者手拿一根筷子,设法敲响笼中的碗~敲响一次~主跳者喝一杯酒 - 陪跳者的筷子若被牛筋挡住落的,陪跳者也要被罚饮酒一杯.
舞毕 - 将数斤鲜牛肉与牛筋献给老人,祝福老人健康长寿、犹如牛筋一样坚韧有力。
- 上一篇:仫佬族的传统民居特色
- 下一篇:仡佬族的传统工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