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族的民风民俗

时间:2016-11-28 15:35:57     编辑:ky04
20

达斡尔族估计不少人都并不知道这个少数民族~而更少的人知道达斡尔族的传统民风民俗了。而你们知道达斡尔族的民风民俗吗?!不如随老师 一起来了解下吧。

达斡尔族的民风民俗

达斡尔族的民风民俗

达斡尔族礼仪之道

达斡尔族是注重礼仪的民族,尽管这种礼仪有一定的阶级性 - 但从内容看更具备社会性,反映了整个民族的道德观念水平较高。

在研究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归纳达斡尔族礼仪的基本内容是:带着优良的传统,尊重老人,真诚热情,团结向上,表现出整个民族顽强的进取精神。

明清以来的达斡尔族礼仪,是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从其先祖契丹人那个地方继承下来的.在也也是达斡尔族社会演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远在辽代,契丹人、汉人~并以 自居~深受儒家思想关系到。他们在不断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在吸收了汉族文化。

天显元年(926),契丹人建都的“上京”、体现出各族文化交流、尤其是在吸收汉族文化方面契丹人是向上的,不独在“上京”建有诸多佛寺,还有在城西南没有国子监,孔子庙等。

可见在达斡尔族的先人--契丹人的礼仪文化中 - 已经吸收了中原儒家的封建文化。(算命www.bmfsm.com)

明、清时代的达斡尔族礼仪文化已是融合于中原或成了以后的蒙古人,而保存契丹传统最多的达斡尔人,又经历了同化过去 - 分化出来的过程达斡尔族礼仪文化、深受中原儒家思想文化的波及。

历经清代二百余年,又是受满族文化关系到最深的民族。在它又是保留契丹文化传统最多的民族.达斡尔族的礼仪既保持了本民族的特点,也吸收了中原文化的精华~是拥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文化.

尊敬老人是达斡尔族礼节中的核心。以敬老为美德。

达斡尔人尊敬老人的习俗,在饮食、家庭生活、走路、集会等各种场合无所不在。如全家用餐时~老人先动筷子,晚辈方可吃饭。

有一盘鲜鱼端上来 - 老人吃首座口、年轻人随后品尝。鱼头年轻人绝对吃不到,要留给同桌长者。 

达斡尔人——糠灯

在家用电器连续涌入达斡尔族村落的今天,糠灯早已绝迹,中、青年人甚至不知道这个名词,只有年近古稀的老人还记的它,极少的百年老屋的房柁上还留着插糠灯的洞眼 - 但是历史上,糠灯曾照亮千家万户,伴着达斡尔族人民渡过漫长的岁月。

有位达斡尔族老人告诉我一条谜语,是他小时候长辈说给他听让他猜的,“霞了可可霞勒俄塔可拉贝”、意思是“黄亮的小猫爬椽子”。

当时糠灯的光正照着奶奶做活计,“抓勒” - 他一下猜对了。这谜语他记到点电灯的今天。

“抓勒”是达斡尔人对糠灯的叫法.这条古老的谜语表示糠灯曾是达斡尔人日常生活的亲密伙伴。

达斡尔人做糠灯~芯一般用线麻秆,也有用艾蒿秆的,用动物油拌小米糠做成,很象腊烛、外表光滑,只是长的多。

据说做糠灯用的动物油,以貉或獾的为好~点时烟少,又明亮.糠灯比松明子烟少的多、比油灯使用方便,糠灯也比蜡烛经用,不流蜡泪 - 插在房柁上~高灯下亮 - 一盏糠灯可照亮一间房,延长了人们的工作时间。

讲究人家在墙壁上做一个糠灯支架,糠灯刚好卡在支架上!木制的支架象墙上的装饰物。糠灯真可算是 古代的一大发明...

清宗室礼亲王汲修主人所著《啸亭杂录》记载:“盛京清宁宫贮文皇帝时糠灯,屡见纯皇帝之诗。”满族先人也曾使用糠灯。

说真的生活在大兴安岭的鄂温克人、鄂伦春人也都使用过糠灯。糠灯的发明权属于谁 - 实难考证清楚,它最早出现于啥时候,也无详实的记载,不过说它是东北少数民族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不会有错的,既然制造糠灯的原料表示发明糠灯的民族狩猎业在他们的经济生活中占有核心地位。

清末,颐和园内“每夕数百盏电灯 - 照耀达旦,远望如琉璃世界 - 即电灯一项,每夕须六百金”(《清朝野史大观?!卷一》)。

清王朝灭亡之前~早已忘记了文皇帝的糠灯,忘记了祖先在东北创业的艰辛、而达斡尔族的糠灯,在偏远的大兴安岭山村,一直点到 ...

达斡尔族的饮食有哪些

达斡尔族的主食以饭(巴达)、饼(午图莫)、粥(兴恩巴达)为主,每顿饭总配肉类和粗菜。米面和...相比,以米为主...

住在黑龙江北岸时,兽肉曾经是主食之一。迁徙嫩江流域以来、肉类减少,菜类增加了~粮食逐步变为唯一主食了。

主副食种类繁多,营养丰富,别具风味!

燕麦叫“花林坡”,带有狍子肉或牛奶的燕麦粥叫“花林坡巴达”...这是达斡尔人最老年人爱吃的一种饭。

炒熟的燕麦面粉叫“哈格”;炒熟后碾成的碎粒叫“欣特勒”。

哈格跟欣特勒常拌白糖、黄油、牛奶吃。由于...的原因哈格同欣特勒抗饿性强,干燥,便于携带,受到猎手、放排人、农民的欢迎。

稷子米叫“敖斯莫”,将糜子(芒格勒莫)烀熟炕干后碾制而成。

稷子米饭是达斡尔人最喜欢吃的传统饭、那黄澄澄的大圆粒儿 - 就象一颗颗金珠子。

做热气蒸腾的稷子米干饭时,平常爱掺芸豆;吃时不泡鲜、酸牛奶,就泡鲤鱼汤;有时也直接做牛奶稷子米粥吃,叫“苏提切”。

据清代汪昂辑著的《本草备要》上记载:

稷,补。甘草、益气跟中,宣(上升下行曰宣)利脾胃.

可见稷子营养丰富 - 大有益于人类健康!

稷子之所以这样好,在于它加工前用锅烀过~使糠皮中的营养元素无保留地浸入米中,减少了维生素在碾米过程中的损失,保存了较多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

因而吃起来有股香味,碾制过程中也不易碎 - 提高了出米率...锅烀还损坏 了稷中的酶~杀死了害虫、因而稷米的保存时间也较别的米长.

糜子不经锅烀不绕弯子碾的米叫穄子,达斡尔语称“西吉莫”...西吉莫米色发白,酷似颗颗玉珠...

用它做饭时也掺芸豆!吃时泡禽兽肉汤或鲜、熟牛奶、酸奶。

    Ξ 相关阅读: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