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婚嫁习俗

时间:2015-04-11 14:02:35     编辑:ky01
20

  “维吾尔族”是一个多源的民族,对于维吾尔族的人很注重婚嫁的习俗。关于维吾尔族婚嫁习俗风情分别都有哪些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维吾尔族婚嫁习俗

维吾尔族婚嫁习俗

  维吾尔族简介
维吾尔族是一个多源民族,最主要的来源有两支:一支是来自蒙古草原的回纥人,另一支是南疆绿洲上的土著居民。这两部分人于公元840年大规模汇合,至16世纪初完全融合完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维吾尔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优秀的文化,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

  维吾尔族婚嫁习俗方式
维吾尔族男女的婚礼一般要经提亲、订婚、迎娶、婚礼等过程,其具体程序如下:
1)“五馕”提亲
在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中,无论是小伙子看上了哪家的姑娘,还是男方家长物色了哪家的姑娘做儿媳,都要履行“提亲”的手续。
提亲前,男方家长则要先进行一番调查,如:女方家姑娘的年龄、家庭情况、长相、人品等,认为合适时,才会提亲。也有男女青年早已热恋,双方私下商定好婚事后,再请家人去“提亲”的。 一般来说,男方家长不能单独去提亲,而是邀请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同去(或请亲属陪同)。这样女方家才会接待,并认为是件光彩欣喜的事情。
提亲时,男方要为姑娘准备一套质量较好的衣料,然后再加上一些盐、方块糖和五个馕(有的地区带7个或9个馕),作为见面礼。礼品中的盐和馕都有着深刻的意义。但是,男方向女方家提出攀亲的要求后,女方一般不会马上答复,而是要同家人和女儿商量并了解了男方的情况之后,才进行答复。假若答应了这门亲事,双方则要把这门亲事公开。亲事公开后,青年男女便可以自由来往,进行“合法”的恋爱了。维吾尔族把这种提亲的程序称为“拜西馕塔西拉西”(意为试探)。
2)“清单”送礼
提亲成功之后,紧接着的便是准备彩礼了。 彩礼是维吾尔婚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来说,由女方家提供彩礼的清单,最后经双方商量后确定。为了解决彩礼中的矛盾和分歧,双方还会请一位彼此都非常信赖的中间人进行调解,以达成一致的意见。
按照常规,男方家准备的彩礼要有:姑娘的四季服装一至二套;还要有头巾、大衣、毛衣、鞋、袜和耳环、戒指、手镯、手表等装饰品。另外,还要给姑娘的父亲做一件大衣,母亲做一件连衣裙,并准备给姑娘的兄弟姐妹、妹夫、嫂子或弟媳的衣料。家庭陈设的家具,一般也要由男方承担。而女方家陪嫁的东西主要有:洗衣机、地毯、被褥、枕头、床单、桌布、窗帘、皮箱、木箱等。
3)“唱礼”订亲
备好彩礼后要便要选择吉日选举订亲仪式。这天男女双方各要请50名左右的客人,其中女客要占到80%以上,个别男客则都是亲属或亲朋好友及德高望重男宾。因此,在维吾尔族社会中,订亲被称为是妇女们的活动。
订亲仪式在女方家举行。这天,男方要为女方家带去一至二只羊,(经济条件好的也有带一头牛的)。羊头上要系上红绸带并由专门的人牵去,女方家则要给牵羊人赠送衬衣或其他礼品,以示谢意。这只羊一般要当天宰杀以供客用。同时男方家还要带上馕、茶叶、冰糖、水果糖、方块糖、饼干、点心、大米、清油、面粉、洋葱、黄萝卜以及姑娘用的化妆品等。
在订亲的仪式上,女方要做抓饭或是库尔达克(维吾尔族传统菜—煮连骨肉)来招待客人。男方则要在客人面前宣布给女方家的彩礼清单。宣布清单的人则是专门聘请的,他以说唱的形式向众人介绍每件彩礼的产地、质量、性能、规格等。同时在介绍每件彩礼时,还要把彩礼举起来,让大家过目。一般来说,介绍彩礼的人,口才要比较好。他可以把一般的东西,说得天花乱坠,讨得女方家人,男方家人满意。因为彩礼的数量和质量关系着姑娘的身价和男方家的诚意,所以宣布清单的人也特别卖力。事后,男方家人还给他赠送一定数量的礼品。
同样,女方家陪嫁的东西,也要在当天展出。届时,女方家也要请一位有着“三寸不烂之舌”的人向大家介绍每件嫁妆。同时,女方家还要给未来的女婿做一套衣服,将他从头到脚“wuzhuang ”起来。另外还得给亲家和亲家母各准备一套衣服的衣料。
订亲仪式结束后,便是商订婚礼事宜了,双方定好吉日后便可以正式举行婚礼了。
4)“尼卡”成婚
结婚这天早晨新人要举行一种“尼卡”的宗教仪式。xinjiang 由于地区不同,而举行的时间和方式也不同。南疆有些地区的“尼卡”是在婚礼的前一天举行,而北疆的有些地区则是在当天举行。这种仪式在女家举行,除了新娘、新郎、伴娘、伴郎及新娘新郎的父母和亲属之外,一般不邀请其他的客人参见,所以一般的客人也看不到这种场面。
为举行“尼卡”仪式,女方家要进行各种准备,除将屋子院内打扫干净外,还要准备馕、馓子、水果、糕点登各种食品,对亲家的人和亲属进行招待。
“尼卡”由阿訇主持,仪式开始后,男女两厢站定。新娘这时要放声大哭,同自己的母亲哭别,以表示对母亲及家人的深厚情感。
“尼卡”虽然是一种严肃的礼俗,却也很有趣。仪式上要准备一小碗盐水,并要泡两块小馕。据说过去有个叫依布拉欣的圣人,为人们找到了维持生命的盐。有了盐,人类才得以生存,所以维吾尔族人把盐视为一种珍品,倍加爱惜。馕又是维吾尔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因此,选择盐和馕作为“尼卡”的一项内容,有着深刻的意义。它象征着新生活的开始,同时比喻新人像盐和馕那样永不分离,白头到老。
接着,主持人分别问新郎和新娘,是否愿意结为夫妻,是否永远相爱而互不抛弃等。一般只问三次,特别是问到是否愿意结为夫妻时,若连问三次不回答,则表示不愿意。不过一般情况下,没有不回答的。新郎在回答时干脆而响亮,表现出对女方的热恋和坚定。但新娘则要问到第三次时才回答,而且声音很小,羞羞答答,其他人几乎听不到,只有站在她身边的伴娘才能听到,所以大家都由伴娘再大声地向大家宣告:“愿意”。这时,人们都会高兴地笑起来。
回答完问题之后,一位姑娘便会端出那盘泡了两块馕的盐水站在新人中间。这时,新郎和新娘则要当众抢着吃下碗里蘸满盐水的馕。据说,谁先抢到馕,则表示谁最忠于爱情。所以在抢馕时,两位新人各不示弱,以表示他们从此相亲相爱,携手踏上新生活的决心。
“尼卡”结束后,男方便回家筹备婚礼,下午则要组织人马到女方家来娶新娘,隆重而又热闹的婚礼将在男方家举行。
5)“绕火”入门
婚礼当天下午新郎要穿上结婚的礼服由亲友们簇拥着向新娘家进发(路途近的可步行,路途远的可乘车或骑马)。一路上新郎和小伙子们唱歌,奏乐一路去到新娘家。而新娘的女友们在得知迎亲的队伍来到后便会立即把大门堵上,以向迎亲队伍索要礼品。得到礼品后方放行。新郎和迎亲的人进屋后,新娘的女友们则要招待迎亲来的宾客,并给每位宾客赠送手帕等礼物。
当新娘离家出门时,要流泪同家人分别。这时女方家的歌手则要模仿新娘母亲的口气唱告别歌。歌词大意是请多多关照我的女儿,愿青年夫妻和睦相处等。唱完歌之后,同新郎来迎亲的小伙子便打起手鼓,弹起独塔尔和小提琴等乐器,唱着喜歌走在前面,新郎和新娘分乘彩车随在后面去到男方家。
到男方家时,男方家门口早已点燃了一堆火,这火是用来避邪的。客人们分别勾起一点火,在新娘头上绕三圈,新娘则向各位分送礼品,然后绕火堆转一圈,才可登堂人室进入洞房。
6)“揭盖头”闹婚
婚礼的第二天则要在男方家举行揭盖头仪式。这一天同样也是在欢宴中度过的。届时,女方家的亲戚要到男方家去,男方家则要热情款待。
喜筵开始时,男女双方的至爱亲朋必须用水壶洗手。然后依次围坐在地毯或毡子上。洁白的布单上摆满了喜糖、葡萄干、杏子、大枣、花生和糕点等,主人用具有民族特色的烤馕、抓饭和羊肉招待客人。宾客们边吃边谈,异常兴奋,小伙子们则更是情不自禁地弹起“都塔尔”引吭高歌,跳起欢乐的维吾尔族舞蹈。饭后,年长的客人们都告别离去,只有青年男女们留下,等待为新娘揭盖头。
揭盖头时,男女双方的主要客人必须在场。女方客人在左,男方客人在右,同作“都瓦”(祈祷),这时男方有一客人(一般是妙龄少女)。突然从人群中跑出来,轻巧敏捷地将新娘头上的面纱揭去,新娘的真容显露,整个新房便欢腾起来。这时,欢乐的歌舞开始,一对对青年男女,在手鼓和热瓦甫的伴奏下,踩着鼓点,合着乐曲,跳起传统的刀郎舞。新郎新娘则在大家的邀请下,步入会场,轻举舞步,巧转腰肢。所有在场的人也都纷纷参加。
之后,便是请客人入席吃喜宴。在吃喜宴之前,先是请客人喝茶、吃喜糖、吃干果和点心,之后是馕、抓羊肉和抓饭。在客人们饱餐之后,又要开始唱歌跳舞。有的地方跳传统的维吾尔民间舞蹈,大家相互邀请,个个起舞。而现代城市的维吾尔族大都举行交际舞会,以示庆贺。

  维吾尔族婚嫁习俗风情
维吾尔族婚俗,包括订婚、结婚两个阶段,订婚时男方母亲在媒人"艾勒其"陪同下带衣料、砖茶和方块糖拜访女方家长,赠送礼品。关系正式确定后,男方父母根据女方要求送去彩礼,商量吉日,举行结婚仪式。
婚这天早晨,在女方家举行一种"尼卡"的宗教仪式,参加的人有新郎、新娘和伴郎、伴娘以及双方家长,在阿訇连问三次新郎新娘是否愿意结为夫妻,在得到肯定答复之后,新郎新娘一定要当众吃掉放在咸水碗里的两块小泡馕,以表示白头到老永远相爱。下午新郎在亲友们的簇拥下到新娘家迎亲。进大门时要给礼品才能放行。女方家给迎新的宾客赠手帕等礼物。
新娘离家出门时,迎亲乐队吹起唢呐打起手鼓唱起歌,载歌载舞,以示欢庆,出了大门,乐队在前面开道,新郎新娘乘车紧随其后。进了男方家门,男方揭开女方面纱,表示新生活开始。当晚男女双方各自在家设宴待客,举行"麦西来甫"晚会,欢歌曼舞,通宵达旦。婚后三天"回门"。这天男女双方要设宴款待双方的直系亲属和四邻好友。
维吾尔族的婚礼按照传统习惯分两天举行。在一般情况下,男女相爱,在举行过定婚礼,登记领取结婚证书后,商定结婚日期,到时男方即可娶亲。婚礼虽然比较简单,但隆重而热烈。
婚礼的首座天,在女家举行。这一天,新郎由伴郎陪同亲自到女方家去迎亲。到了女方家、男女客人分两厢站定,阿訇和伊玛木(均为宗教职业者)出面念诵《古兰经》,并主持婚礼。阿訇先问新娘:“某某你情愿嫁给某某为妻吗?”由于害羞,新娘总是低头不答。性急的伙伴在一旁催促。等了好久,阿訇又一次问她:“某某,你情愿嫁给某某为妻吗?”新娘仍不回答。阿訇第三次再问新娘,新娘这才低着头羞怯地回答:“我情愿。”这时阿訇又问新郎:“某某,你情愿娶某某为妻吗?”新郎虽然也觉得不好意思,但心情迫不及待,所以总是在阿訇首座次问他时,就爽快地回答:“我情愿。”阿訇高兴的点头,立即念诵《古兰经》,为新人祝福,勉励他们互敬互爱,尊老爱幼。接着,按照维吾尔族的传统礼节,阿旬拿出两块蘸着盐水的烤馕,给新郎新娘每人一块,让他们当众吃下。这种馕虽然咸得发苦,但它象征新婚夫妇愿意同甘共苦,白头谐老。在场的亲友们都向新郎新娘祝贺,并跳起欢乐的舞蹈。舞毕,宾主入座就餐,女家的婚礼就算结束了。
下午,新娘穿上鲜艳的花裙,戴上项链,头蒙红纱巾,在一群姑娘的簇拥下走出家门。这时女方的歌手们以新娘母亲的口吻唱起《劝嫁歌》:
年青无知的小羊羔啊,我的孩子!
说话比蜜还甜的女儿啊,我的孩子!
你还不到十五岁啊,我的孩子!
爹妈打骂也不出门的女儿啊,我的孩子!
我黑眼睛的小海狸啊,
如今你要离我而去,我的孩子!
我的翅膀折断了,我的孩子!
我的美丽的小雏鹰,
如今你要离我而去,我的孩子!
歌毕,新郎新娘分别乘坐彩车或骑马向男方家进发。一路上,同来迎亲的小伙子们打起手鼓,摇起“撒巴依”,弹起“热瓦甫”,吹吹打打,唱着喜歌走在迎亲队伍的前头。沿途的乡亲们可以在半路上拦驾,这时新郎将右手放在胸前,频频施礼,同时给围观的孩子们撒喜糖。有时迎亲队伍还要停下来就地歌舞一番,这也是维吾尔族婚礼的仪式之一。
新娘来到男方家门口,按照维吾尔族的古老风俗,门口早已点燃起一堆神火,这火是用来辟邪的。客人们分别勾起一点火,在新娘头上绕三圈,新娘向客人们分送礼品,然后绕火堆转一圈,才可登堂入室进入洞房。这可能是维吾尔族古老的原始宗教中的拜火仪式的残留。如今这一仪式已不多见,迎接新娘的则是鲜红的地毯或毛毡。
第二天是婚礼的高潮——揭盖头仪式。这一天同样是在欢宴中度过的。喜筵开始时,男女双方的至爱亲朋必须用冲壶洗手,然后依次围坐在地毯或毡子上。客人面前洁白的饭单上摆满了喜糖、葡萄干、杏干、大枣、花生和糕点。主人用具有民族特色的烤馕、抓饭和羊肉招待客人。抓饭是维吾尔族独特的食品,用大米、羊肉、胡萝卜、洋葱、清油混合焖煮而成,色香味俱佳。维吾尔族吃抓饭不用筷子。也不用勺子,用手来抓,故名“抓饭”。人们边吃过谈,异常兴奋。小伙子们更是情不自禁地弹起“都塔尔”,引吭高歌,跳起欢乐的维吾尔族舞蹈。饭后,年长的客人们告别离去,只有青年男女们留下,等待为新娘揭盖头。
揭盖头时,男女双方的主要客人必须在场。女方客人在左,男方客人在右,同作“都瓦”(祈祷)。这时男方有一客人(一般是妙龄少女),突然从人群中跑出来,轻巧敏捷的将新娘头上的面纱揭去,新娘的真容显露,整个新房便欢腾起来。这时欢乐的歌舞开始了。一对对青年男女,在手鼓和热瓦甫的伴奏下,踩着鼓点,合着乐曲,跳起传统的“刀郎舞”。新郎新娘在大家的邀请下,步入会场,轻举舞步,巧转腰肢。所有在场的人也都纷纷参加,一直欢歌漫舞到夜阑更深,方才尽兴而归。为期两天的婚礼这时便告结束。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