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正月不剃头

时间:2016-11-08 10:27:38     编辑:ky05
20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习俗我们都不知道,更不知道其中的习俗、禁忌。就好像正月不剃头这个习俗一样吧,你们又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当中又有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吗?带着你们的好奇心来普及一下吧。让小编带着你们知道多点中华民族的习俗吧。

为什么正月不剃头

为什么正月不剃头

  正月不剃头

  正月不剃头是我国大多数地方都流传着:“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的习俗;源于公元1644年,满族统治者多尔衮颁布的剃发令、剃发易服,满族入关后向汉族叫嚣: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以不从者斩的手段,施展淫威逼迫汉人改穿满族服饰,改剃满族金钱鼠尾野蛮发型;由于汉族早已拥有属于自己的民族服装汉服,且长久以来受儒家和孝道的影响,《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汉人成年之后便不会剃发,男女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顶,而满族的发型与汉人迥异,男子把前颅头发剃光,后脑头发编成一条长辫垂下;结果可想而知,剃发令遭到了汉族群众的强烈反抗,原来本已归顺满清朝廷的地区也纷纷开始了抵抗,汉民族的英勇壮举彻底激怒了丧心病狂的统治者,怒火中烧的满清政权开始采取屠城的方式来强制推行剃发令,令人发指的满清大** 使汉族人口由明光宗泰昌元年的五千一百多万下降到一千多万(有学者指出明末人口接近2亿),泯灭人性的大** 使汉族三分之二人口被灭绝,四川汉人几乎被杀绝,以至于后来不得不以湖广填四川补充人口;明朝覆亡后,处于满清高压统治之下的汉民族约定于每年一月坚持不剃头,号称“思旧”,讹传为“死舅”,实乃亡国子民心怀故国的无奈之举。 (算命www.bmfsm.com)

  历史典故

  传说一

  民国二十四年版的《掖县志》卷二《风俗》揭出了习俗的谜底:“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曰‘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正月不剃头,原是“思旧”。正月为一年之始,有如一日之晨。正月一个月不剃头,以缅怀传统。乡老将“剃发令”的时间记错了,不是顺治四年正月,是顺治二年六月。那时候摄政王多尔衮就下令在北京的前门、地安门、东西四牌楼等主要的路口设立席棚,免费给来往的行人剃头。“剃发令”规定官军民一律剃发,迟疑者按逆贼论,斩!朝廷以死要挟汉人归依满人的发式,使汉人惊恐万状。但这惊恐瞬间化作满腔怒火,他们宁死也不剃发,甚至高呼:“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但是,脖子毕竟硬不过钢刀,汉人为了项上头颅被迫剃发。然而反抗并没有停止,正月不剃头即是一种反抗形式。1644年至1650年(顺治元年~七年)间,意大利人卫匡国写下《鞑靼战纪》,记录了 南方军民为保卫头发而战的情况:士兵和老百姓都拿起了武器,为保卫他们的头发拼死斗争,比为皇帝和 战斗得更英勇,不但把鞑靼人赶出了他们的城市,还把他们打到钱塘江,杀死了很多鞑靼人。实际上,如果他们追赶过去,也许会收复省城和其他城镇,但他们没有继续发展胜利,只满足于保住了自己的头发。为剃头不惜掉头,这是意大利人很难理解的。

  传说二

  汉族男儿自古就蓄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妄动。剃头简直就是剔命。“去发”的髡刑不在五刑之内,但也是一种刑罚。三国曹操割发代首就是明证。此习自隋、唐以后已废止:未成丁的孩童,头发覆颈披肩;成年后,总发为髻。那时候,清朝为了统一全国的服饰,强迫汉人学满人的样子,剃头留辫子。满族人原是狩猎部族,为了实用方便,从额角两端引一直线,直线外的头发全部剃去,仅留颅顶发编成辫子。习俗有极强的传承性,也会因时因地而变。满族入主中原后,强迫汉人剃发,“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汉人誓死抗争,死了很多人,但最后还是被强迫剃发,都留“金钱鼠尾”了。这样,正月不剃头以“思旧”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文化心理基础,由谐音讹传为“死舅”。为了反抗满族的统治,汉人就编造出正月剃头死舅的说法。正月一个月不剃头,意味着一年没有剃头,以此来缅怀祖宗,缅怀传统。而舅舅在 人的传统中,是公正的象征,一般家庭分家都是由舅舅主持公道。

  源自误解

  实际上,“正月里理发死舅舅”的说法实际上是源自于一个“误解”。据考证,1644年清朝入关后,官方要求所有男子留“沙壶头”,即剃掉前额的头发,在脑后扎一条辫子。于是许多人把遵从传统习惯和怀念明朝的情感结合起来,约定每到正月里大家都不剃头,并将这个行动定名为“思旧”,意思是“思念过去的历史”。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口耳相传,以讹传讹,“思旧”的谐音附会成了“死舅”,遂有了流传至今的民俗。

  从一定意义上讲, 文化的核心是一种“人伦文化”,注重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样的文化背景促使原本的“误会”竟形成了强大的力量。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节俗”的传承应有所选择,现代人应该与时俱进地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过春节由“重仪式”向“重文化”转变,不要因为一场“误会”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据了解,在我国南方一些大城市,正月不理发的规矩已逐渐淡化,但在我国更广的范围内,这一旧时“年俗”还存在,需要人们更新观念。

  重要案例

  2015年2月,一则正月理发死舅舅新闻引发网友对一些毫无科学根据民俗的议论。据悉长春市民姜先生为了年后精精神神的上班,剪了一次头,被其舅舅发现,两个人差点闹僵。舅舅说:“正月理发死舅舅,你怎么能剪头呢?”虽然很多人都知道正月理发死舅舅只是以讹传讹的说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但是面对这样的民俗,不少网友表示,还是不要去触犯,以防家里长辈动怒。

  虽然现在已经是21世纪,但是仍有不少人比较信仰崇拜 ,也有好多地方都有“正月里,不剃头,正月里剃头死舅舅”的说法。其实,外甥正月理发,不会害死舅舅的。一个人的生死,并非由别人理发而决定的。这种“正月不剃头”的习俗,最初压根就和舅舅没关系。

  旧时,人们很重视正月,认为正月是一年的开始,正月里很多事是一年的兆头。所以正月一个月不剃头,意味着一年没有剃头,以此来缅怀祖宗,思念明朝旧制。也就有了“正月不剃头——思旧”这句话。 

  这种习俗在流传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因“思旧”遭到机构 的清算,就演变成了“正月不剃头——思舅”,用“思念舅舅”来为正月不剃头做注解。后来,“思舅”被讹传为“死舅”,以讹传讹,也就有了后来“正月里剃头死舅舅”的说法。

  评论认为今天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依然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中华文化的普遍价值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类似正月理发死舅舅此类民俗,无需太刻意。而作为年轻人也不要刻意去反对这样的民俗,以防引来长辈不快。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