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学

时间:2016-11-22 15:17:02     编辑:ky05
20

  阳明学你们知道是一门什么学派吗?阳明学又叫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那么是谁发展起这门学术的呢?就是王守仁了,又称阳明先生。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阳明学吧,你们不知道的就过来了解一下。


阳明学

阳明学

  

  一个被称为***军神的人却只俯首拜 阳明

  何为阳明,就是王守仁, 阳明学创始人,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家,其学术思想传至 、***、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而被称为***帝** 神的东乡平八郎,只对阳明学俯首称拜!小鬼子国内的军神东乡平八郎随身有一个印章,一盖,就显出七个字:一生俯首拜阳明。

  其实王守仁不算是明代一颗璀璨的明珠。他应该算是 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甚至在世界通史上都要占有一席之地。

  虽然朱熹名气比他高,但是其实从经世致用角度看,王学仁充分的践行了知行合一,成就比朱熹明显多了。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不知道朱老先生和那个娼妓的故事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那朱老先生堂堂理学老师 ,还有用栽赃娼妓,来打击报复异己的嫌疑。

  回到王阳明,小东东为什么会如此低声下气的写了什么一生伏道拜阳明,这不像狂热的大和民族的性格啊!

  其实错了,这正是岛国小鬼子性格的生动写照。小***向来不要脸,倡行实用主义和拿来主义,只管效用,利益,哪管对错?所以,小东东假惺惺的刻一个章带身上,一方面是当时小***国内也没什么出名的人物能入小东东的法眼,什么丰臣秀吉,武田信雄,德川家康,按现在的观点,就是几个县长带几千人打来打去,场面太小,小东东只能迈出国门,走向海外。第二方面,王守仁是知行合一的完美实践者。阳明先生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更是辉煌的一生,是一个成功者的军事家,一个成功的zhengzhi 家,更是一个成功的哲学家。

  除了战功外,我个人最推崇的是王守仁的攻心术。攻心最难,所以,孔明先生七擒七纵才被千古传颂。

  曾经有一本书,里面描述王艮和王守仁的关系,有点类似陈真的霍元甲。很多版本,陈真一开始看霍元甲,一直不顺眼,就想海扁霍元甲一顿,后来,却成为霍元甲的忠实追随者。王艮也是一样,一开始去王守仁那里,我以为就是来踢馆的,后来,却拜服在王守仁的脚下。

  说通俗点,不看品牌,看疗效。小东东若是了解明朝那段历史,就会知道,倭寇在东南被明军痛揍,后来丰臣秀吉派什么小西行长,九鬼嘉隆,毛利辉元等等很多所谓名将入侵朝鲜,又被海揍一顿,屁滚尿流,逃回岛国。

  往事历历在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大***帝国的精英,碰到唐朝队伍 ,就一个个都成了豆腐渣,被唐人随便乱切?

  原来是心学,原来 有王阳明,其实王阳明的能耐也没那么大,在 的地位,比不上孔孟老庄,和朱熹也有些差距,只是当时,他的学说正在 走红,号称王学七派。

  小***别看表面上很狂妄,其实骨子里是彻头彻尾的贱骨头,老美往他领土上扔两颗胖小孩,炸的小***死伤无数,结果,70年了,它还像条贱狗一样跟在大兵的后面舔脚。同理,唐朝,白江口之战后,小***就老实了,不厌其烦的派所谓的遣唐使到 来窃取情报。明朝,朝鲜**结束了,小***又老实了,那些在小鬼子战国时代的风云人物,碰到明朝队伍 ,就如土鸡瓦狗,一个个如插标卖首之徒,被打回岛国,惶惶不可终日。于是,心学东渡,后来成为岛国维新的理论基础。

  所以,那个大和民族的表象下,包藏的是一块块贱骨头,几天不挨打它就不舒服。大家也看见了,现在的***三,四处乱吠,又是参拜厕所,又是牵手阿三,***和阿三,一对贱骨头,看来真是臭味相投。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记住,翻看历史,小***是一个典型的皮厚心黑的变态民族。这种民族,是不会记恩情的。

  也没有什么道义可讲,妄想点化它们,简直就是缘木求鱼。对待变态岛国,我以为,就是以阵地对阵地,以堡垒对堡垒,这不只是着眼以现在,也是为 的未来,为我们的子孙后daikao 虑。

  小***在岛国,资源,地盘都有限,你总不可能让它们发扬国际主义精神,世世代代困守岛国吧!它向** 扩张,是必然之举,今天不扩张,明天也要扩张,今年不扩张,明年也要扩张,当代不扩张,下一代也要扩张。

  这一点,我们不能有任何幻想,鬼子不是周处,还能朝得道,夕死足矣!它们最好全世界人死光光,就大***帝国膏药旗到处贴。

  因此,我们认识到,一生伏首拜阳明的根子里,既有鬼子的贱骨头在发酵,更要清醒的认识到,这是条疯狗,它好似讲忠谈义,其实不忠不义,脑中根本没有忠义,没有感恩,一旦发起疯来,它见谁都咬,***三参拜厕所,不正是连主人也顺带咬一口?

  人人皆可以为圣人,同理,人人皆可以灭倭人。(算命www.bmfsm.com) 

  

  王守仁在***为什么会那么火?什么是阳明学?

  1905 年,号称***“军神”的东乡平八郎,作为***军事史上少有的天才将领,他率领装备处于劣势的***舰队在日俄**中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由于他在**中的优异表现,***天皇任命他为海军军令部部长,将他召回***,并为他举行了庆功宴会。

  在这次宴会上,面对着与会众人的一片夸赞之声,东乡平八郎默不作声,只是拿出了自己的腰牌,示与众人,上面只有七个大字:一生伏首拜阳明。“阳明”指的是明代大儒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因王守仁曾筑室于故乡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因此称其学说为阳明学。王守仁继承宋代陆九渊的“心即理”学说,提倡“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王守仁的主张为其学生所继承并发扬光大,以讲会的形式传播到民间,形成明朝中晚期思想学术领域中的著名流派——阳明学派。阳明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后传于***,对***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当时的***幕府以儒学作为统治思想,所以阳明学传入***后很快就得到广泛传播。幕府末期,尊王攘夷派的主流理论思想也是来自于阳明学。如***当时学术界著名的洋学家佐藤一斋,佐久间象山、横井小楠,又是阳明学者。他们用阳明学作为解放思想的武器,提出“东洋道德,西洋艺术,精粗不遗,表里兼该”等主张,打破了朱子学固守了儒学的孤陋习气,开了吸收西方科技新风,为***开港和倒幕做了思想和议论 上的铺垫。佐久间象山一生杰出门生众多,如攘夷倒幕的吉田松荫,胜海舟等,还有明治启蒙运动骨干加藤弘之、津田真道、西村藏树等。吉田松荫是维新运动时期先驱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松荫回忆说:“吾曾读王阳明《传习录》,颇觉有味。顷得《李氏焚书》亦阳明派,言言当心。向借日孜以《洗心洞札记》,大盐亦阳明派,取观为可。然吾非专修阳明学,但其学真,往往与吾真会耳。”

  之后吉田松荫以其叔父的名义在家乡创建了松下村塾,其学生80人,一半以上为明治维新做出了杰出贡献,如伊藤博文、木户孝允、高杉晋作、山县有朋、井上馨、前原一诚、久阪玄瑞等。还有萨摩藩的倒幕领袖、崇拜阳明学的zhengzhi 家西乡隆盛,他以阳明学为理论武器,积极参与幕政改革和勤王运动;为奉还大政于天皇,他亲自担任总督府参谋之职,征讨幕府将军;为改革旧制,他首倡废封建改郡县之议。被称为***勤王运动中的首座功臣。以上这些信奉或倾向阳明学的杰出人物,以阳明学为思想武器,开启***社会通向近代的大门,为实现资本主义奠定了基础。

  王阳明、阳明学与***的阳明学家们 

  蒙友人惠赠***近代史学家高濑武次郎所著《王阳明详传》中译本,不禁勾起了对王阳明、阳明学、阳明学家乃至近代***维新事业的一些遐思。仅略录一些相关人物的生平介绍,俾使观者能从中稍稍了解一些阳明学及其在***的发展概况。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子,谥文成。浙江余姚人。1472年( 明宪宗成化八年,***文明四年)10月31日出生,属龙,天蝎座。在他出生前五年,也就是公元1467年(***的应仁元年),在***发生了著名的应仁之乱,***进入了战国时代。

  据说王家先祖是东汉大门阀王导,其父王华也曾是位状元,后因得罪权贵刘瑾而被贬。守仁幼时经常随父外出云游,学习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十八岁时他携新婚妻子回乡途中拜谒著名学者娄谅,听到后者讲述朱熹的“格物致知”之学后甚喜,于是遍读朱子之书并力图实践格物致知之说,穷尽万物之理。有一次他为了穷尽竹子之理,对着竹林“格”了整整七天七夜,最终非但一无所获,而且因此而病倒。从此他就对朱子之说产生了怀疑。

  明孝宗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王阳明得中进士,后累官至兵部主事。

  1506年,明武宗(即正德皇帝)即位后重用太监刘瑾。王阳明上书言事反对刘瑾擅权,结果遭到与其父类似的下场,被贬到了贵州龙场驿站做驿丞。他在所贬处的阳明洞里悟出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的道理,这也是整个阳明心学的理论基础。曾有弟子对他此说表示怀疑,向他请教说:南山里的花树自开自落,与我心有何关系?他回答说:“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

  王阳明富于军事才干。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和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他从贬官之地获得提拔,受命两次带兵平定江西民变,最终取得了胜利。1519年,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叛乱,王阳明巧妙运兵,沉着应战,最终一举平定了宁王之乱。他后来因此军功受封新建伯,成为有明一朝罕见的因军功受封爵位的文官。

  明世宗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王阳明受命平定两广叛乱。1529年( 明世宗嘉靖七年,***享禄元年)1月9日,王阳明在得胜回朝途中病逝于江西南安舟中,得年56岁。此时的***已经进入了战国最混乱的时期。

  王阳明所创学说被称为“心学”,这是一种与朱熹的“理学”相对的学说。其学说上承宋儒陆九渊,因此后人常以“陆王”并称而形成了所谓的“陆王心学”。“陆王心学”同以程颐和朱熹为代表的所谓“程朱理学”是 儒学史上两大对立的流派。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主要包括上述的“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致良知”,在实践论上则主张“知行合一”。其中的“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说继承并发扬了陆九渊的“心即理”思想,将“心”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到了“理”之上,直接针对朱熹所倡导的以理为先、“格物穷理”之说。而其“致良知”之说的来源可以上溯到孟子。孟子说:“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上》),王阳明发挥说这种是非之心是“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的,因此就是人的“良知”。他最主要的哲学著作之一《传习录》(此外还有《王文成全书》等)中说得就很明白:“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他进一步引用《大学》中“格物致知”的道理,发明了“致良知”的学说,提出:良知即为天理,即为人之本心,应该尽量发挥人心在格物过程中的作用,此处的人心即为《大学》所说的“诚意”。王阳明认为:“致良知在格物”,虽然只比《大学》中的“致知在格物”多了一个“良”字,但其中所蕴涵的意义却丰富了许多。关于这里的“致”,王阳明的解释是“知行合一”,也就是说,致良知不仅是一个求知的过程,也是一个身体力行的过程,这对于程朱所提倡的“先知后行”来说无疑又是一个挑战乃至fandong 。“知行合一”学说对于***的影响之巨可能连王阳明本人都未曾料到。对此将在后文详述,此不赘言。

  《中庸》里说:“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清儒就指出,程朱理学偏重“道问学”,而陆王心学则偏重“尊德性”,“以为前者从学问入手,后者则单刀直入,相信自己,不要信菩萨(打碎菩萨给狗吃)”(周予同《 经学史讲义》,引自《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增订版)》第898页)这一评价可谓一语中的。

  从经学史的角度来看,王阳明的心学理论是对长期占据学术霸主地位的程朱理学的强大冲击,甚至可以说它就是朱子学的天然反对派。由于王阳明本人立德、立功、立言,是罕见的在事功和学问上都取得伟大成就的人物,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和社会影响力,所以他的心学学说也在其身后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明朝中后期,阳明心学一时为世人所热衷,严重动摇了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邻邦***。

  ***的儒学传统并不久远。从遣唐使时代开始,真正对***社会产生影响的主要是佛教思想。与王阳明同时的***处于战国时代,佛教思想通过一些最简易的方式深入民间,其中净土宗的一脉一向宗宣称只要一直口念“南无阿弥陀佛”即可获得极乐永生,这一简单易学的教义为其赢得了大量的信徒,一时达到了它在***社会影响力的顶峰。甚至有一些佛教徒还建立了与战国大名并立的地方割据势力,其中最著名的当数一向宗宗主本愿寺家。

  到了战国后期,尤其是经过了安土桃山时期,***各地的割据势力逐渐被以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为首的强力大名吞并,整个 从混乱的fenlie 状态慢慢地走向了统一。1603年,德川家康拜受天皇所赐征夷大将军官位,在江户开设幕府,***进入了江户幕府(亦称德川幕府)时期。统一的 需要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做后盾,尤其需要确立以将军为核心的尊卑秩序。传统的佛教思想在这一点上无能为力,于是,德川幕府就转而向儒家经典中去寻找理论依据,而在这方面最合适的理论就是朱熹的理学思想,也就是所谓的朱子学。

  在***传播朱子学的鼻祖是藤原惺窝(1561-1619),而真正受到德川幕府重用的则是他的弟子林罗山(1583-1657)。林罗山严奉朱子学教义,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秩序,为德川幕府的集权统治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于是,朱子学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德川幕府的官学,而林家也因此获得了官学世家的正统地位。

  到了德川幕府统治的中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阶层之间的流动性不断增强,因此人们便逐渐开始怀疑朱子学中将人的社会地位固定化的学说。作为对朱子学的fandong ,一些新的学说开始出现,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古学派和阳明学派。古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山鹿素行(1622-1685)。这个学派主张应该摈弃以朱子学为代表的 宋代儒家学说的束缚,而要从先秦时期的古代儒学经典中寻找适合***社会现实的理论依据。除了这两派学说之外,到了江户幕府中期还出现了否定 儒学地位、强调***本国神道教传统的所谓“国学派”,其代表人物为贺茂真渊(1695-1769)、本居宣长(1730-1801)等人。此后更是出现了来自西方的“兰学”(意为来自荷兰的学问),或者叫做“洋学”。

  ***的阳明学由于其反官方儒学朱子学的本性,所以一直处于在野地位。为了求得本门学说的生存,大多数阳明学家都有比较明显的调和朱王的倾向。许多学者也是先接触朱子学,然后才逐渐转向了阳明学。对此后文将会详细介绍,希望读者诸君能先有个大致的认识。

  ***人接触阳明学最早可以追溯到禅僧了庵桂悟,他曾以八十多岁高龄前来 并亲眼见到了王阳明,时间大约在1512年左右,王阳明还曾作《送***正使了庵和尚归国序》一文赠予桂悟。但是,要说起***阳明学派真正的开山鼻祖则非“近江圣人”中江藤树(1608-1648)莫属。

  中江藤树,名与右卫门,字惟命,号藤树。1608年(***庆长十三年, 明神宗万历三十六年)4月21日出生于***近江国(现滋贺县)高岛郡小川邑,属猴,金牛座。父亲务农,9岁作为祖父的养子(是的,你没看错)跟随祖父到伯耆米子藩,后又转赴伊予大洲藩(现爱媛县大洲市)。14岁时,祖父去世,他继承了祖父家业,成为一名拥有100石俸禄的武士。1634年,他以为母尽孝和自身健康欠佳为理由向藩里提出辞呈但未获批准。于是,他执意“脱藩”(指武士擅自离开本藩,成为浪人)逃到京都,不久后就回到老家近江开设私塾讲课。由于他所开设的私塾附近有棵大藤树,所以又名藤树书院,而他本人也以藤树自号。1648年(***正保三年, 清世祖顺治五年),年仅四十岁的中江藤树因病去世。

  作为一名阳明学者,中江藤树早年也信奉朱子学,后来受到王阳明的弟子王畿所著《王龙溪语录》以及《阳明全集》等书的影响逐渐转向阳明学。他信奉王阳明的“心即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说,其中尤以对知行合一的贯彻最为引人瞩目。他所开设的私塾不以人的身份贵贱定取舍,无论是武士、商人、工匠还是农民都一视同仁。这在受到朱子学说影响而等级制度森严的德川幕府时期是非常罕见的。也正是由于中江藤树不分贵贱传授学问的高尚品格,所以人们才给他起了一个“近江圣人”的雅号,意思是他与 古代的圣人孔子一样,都能够做到不拘一格地教育人才。

  中江藤树的著作主要包括《翁问答》五卷、《鉴草》六卷、《孝经启蒙》一卷、《论语乡党传》三卷、《大学解》一卷、《中庸解》一卷等,这些书都收入了《藤树全书》之中。他在《翁问答》中曾有这样的话语:“若其思欲为心地高洁、行迹方正之人,虽未读书,甚且一文不通,亦可称为有学问之人也。”从中可见其浓厚的阳明心学倾向。

  中江藤树之后的阳明学家分为了两派,其中一派倾向于继承阳明学的心学传统,被称为德教派,另一派主张发扬阳明的事功实践,因此被称为事功派。相对来说,由于事功派在现实社会中做出了许多实际成绩,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近代化过程,所以就更为世人所知。事功派中最早出名的是中江藤树的弟子熊泽蕃山,他也是***近世最重要的阳明学者。

  熊泽蕃山(1619-1691),1619( 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元和五年)生于京都稻荷(现京都府京都市下京区)的一个浪人家庭。名伯继,字了介,小字次郎八,后改名助右卫门,号蕃山,别号息游轩。他本姓野尻,其父野尻藤兵卫利一原为武士加藤左马助高时的家臣,与其母龟女一共生了六个孩子,他是其中最大的一个。8岁时成为了外祖父熊泽半右卫门守久的养子(是的,你还是没看错),于是就改姓熊泽。1634年,虚岁十六的熊泽出仕备前冈山藩,任藩主池田光政的小姓(也就是家童)。1637年发生了著名的岛原之乱,熊泽请求参战,但被藩内驳回,他因此辞官回到近江国桐原(现滋贺县近江八幡市)的祖父家。1642年拜入同在近江的中江藤树门下,成为其弟子。

  熊泽蕃山是知行合一学说的忠实执行者。1645年(正保二年),学业有成的熊泽蕃山再次出仕冈山藩。藩主池田光政热心阳明学,因此熊泽得到了他的重用。1651年(庆安四年),熊泽负责起草“花园会”的会约,这是一个平民教育场所。该会即于1670年建成的***历史上首座所平民学校“闲谷学校”的前身。熊泽蕃山致力于藩政改革,在饥民救助、新田开发以及防灾建设等方面都为冈山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一名阳明学者,他受到了来自幕府中以林罗山为代表的朱子学者的强烈批评,因此,他于1657年(明历三年)辞去在冈山藩中所担任的职务,回到自己的封地和气郡寺口村(现冈山县备前市蕃山)隐居了起来。1658年,他前往京都进行讲学,一时名声大噪,但终于还是被驱逐出京。1669年开始,他被转交给播磨国明石藩主松平信之,并被幽禁于太山寺(现神户市西区),此后他便专心著述,先后撰写了《集义和书》和《集义外书》。他两度随松平家转封而改变谪居地,最后,这位充满“反骨”的学者于1691年(***元禄四年, 清圣祖康熙三十年)9月9日(与某位中华伟人同一天忌日)病逝于下总国古河城(现茨城县古河市),得年七十有二。

  熊泽蕃山师出中江藤树门下且得其真传。除了学问深厚,他在冈山藩的zhengzhi 经济方面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颇有些类似 的王阳明。当时的另一位儒家巨子荻生徂徕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尝闻其人太聪明。盖百年来儒者巨擘,人材则蕃山,学问则仁斋(指另一位儒者伊藤仁斋),余子碌碌未足述也。”他还曾这样说过:“熊泽之知,伊藤之行,加以我之学,则东海始出一圣人。”其对蕃山评价之高可见一斑。

  熊泽蕃山之后,阳明学派沉寂了很长时间。直到近代,随着外来学说(即所谓的“兰学”或者“洋学”)的冲击,尤其是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冲击下,阳明学说才逐渐显现出其对于朱子学的反拨力量,涌现了大量忧国忧民、勇于实践的学者兼实干家,而这一时期最主要的事功派阳明学者也大多作为***者乃至***家留名于青史。近代首座位比较著名的阳明学者是大盐中斋,又名大盐平八郎。

  大盐中斋(1793—1837),通称平八郎,名正高,字子起,号中斋。1793年(***宽政五年, 清高宗乾隆五十八年)1月22日出生于大阪天满,属牛,水瓶座。在他出生的这一年,英王派遣马嘎尔尼出访 ,而在他出生前三天,法王路易十六被大***中的法国人民送上了断头台。

  大盐家世代担任大阪东町奉行组与力(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居委会干部),平八郎也不例外。作为一名清廉守法的地方小吏,他曾以告发大阪西町奉行组与力弓削新左卫门贪腐 事件而广受民众称颂。在他的上司东町奉行高井实德的支持下,大盐平八郎对属地的各种腐败事件和异教分子(主要为jīdū 教徒)进行了严厉的打击。

  文政13年(同年改元天保元年,即公元1830年),37岁的平八郎辞去公职,隐居钻研阳明学的学问,对知行合一、致良知等阳明学理论有了很深的领悟。他自律律人均很严,曾有十日完全不眠的记录,同时还在自家开设私塾“洗心洞”对弟子进行指导,与同期的另一位阳明学大家佐藤一斋面会和书信往来,切磋学问。

  大盐中斋的阳明学思想以"太虚"为核心。要遵从天地万物之理,成就圣人境界,这就是他所谓的“归太虚”思想。要归太虚,其前提就是致良知。而良知为各人气质所拘,只有变化气质,达观生死,才能真正达到致良知,从而使心复归太虚本体。

  作为一名阳明学者,大盐并未仅仅停留在理论上,而是将阳明学的思想贯彻到了实际行动中去。从天保四年(1833年)开始直到天保十年(1839年),***遇上了罕见的大饥荒,史称“天保大饥荒”。大阪的民众也未能幸免,陷入了严重的饥饿之中。出于阳明学者所特有的忧国忧民之心,大盐平八郎向时任大阪东町奉行迹部良弼献策以图稳定米价,但没能被采纳。他又找豪商鸿池善右卫门商量以自己和门人的禄米(也就是俸禄米)作担保借款一万两,但因受到迹部干涉,此举也未能获得成功。无奈之下,大盐平八郎秘密与门人谋划起义。1837年(天保八年)3月25日,大盐与养子格之助率领大约300名大阪町民决然起事,他们打出“救民”的旗帜焚烧了包括鸿池善右卫门家在内的大阪豪商宅邸。但在大阪奉行派兵压制 下,此次起事不到半天就被压制 了下去。史称“大盐平八郎之乱”。此次起事后,平八郎和格之助四处逃亡,最终还是被官兵发现,两人用短刀和火药自杀身亡,他们的生命定格在了1837年(***天保八年, 清宣宗道光十七年)5月1日。

  大盐平八郎留有《洗心洞箚记》和《古本大学刮目》等著作于世。

  大盐去世之后16年,也就是公元1853年(***孝明天皇嘉永六年, 清文宗咸丰三年),***经历“黑船来航”事件之后进入了开国的步调。在此后的十数年内,阳明学家为推动幕府改革乃至于实现明治维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所熟知的吉田松阴、西乡南洲(也就是西乡隆盛)等都属于阳明学派系统,而他们的师承都可上溯到近代另一位阳明学大儒、也是大盐中斋的好友佐藤一斋。

  佐藤一斋(1772-1859),名担,通称舍藏,字大道,号一斋,又号爱日楼、老吾轩。1772年(***安永元年, 清高宗乾隆三十七年)11月14日出生于岩村藩在江户的藩邸,属龙,天蝎座。他是该藩家老佐藤信由的次子,在藩内地位很高。佐藤一斋幼时四处游学,宽政二年(1790年),十八岁的他出仕本藩。宽政五年(1793年),一斋进入著名的昌平坂学问所学习,与当时著名的儒者、幕府朱子学嫡派传人林述斋同为其中之佼佼者。天保十二年(1841年),他继林述斋之后成为幕府最高学府昌平黌的儒官(也就是总负责人)。此后他便致力于著书讲学,据说门下有三千名学生之多。安政六年(1859年),佐藤一斋以八十七岁高龄去世。他最重要的著作就是所谓的“言志四录”:其一是一斋年轻时所著的《言志录》一卷,其二为他年过六十后所著的《后录》一卷,其三为他七十岁时所著的《晚录》一卷,最后为他八十岁时所著的《耋录》一卷。

  尽管表面上看佐藤一斋是朱子学门下,但其实在他的学问中含有许多阳明学的因素,因此人们大都评价其为“阳朱阴王”。也就是说,他表面上是朱子学者,但实际上却是一位阳明学者。尽管如此,与其他阳明学家一样,其学说也具有非常明显的折衷朱王的倾向。比如说,他一方面主张心外无我,又承认理气合一乃至气一元学说,对朱子学的气为万物本源学说进行了妥协。不过,从一斋的zhengzhi 观点来看,他主张振兴武备,后期并进而转向大力提倡洋学,具有非常明显的事功派阳明学者讲求实际、知行合一的特点。

  佐藤一斋对***近代社会最大的贡献是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在这些人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身体力行、投身***倒幕运动以及明治维新的志士仁人——不消说,这些人也都可以说是阳明学者。他的弟子包括安积艮斋、山田方谷、大桥訥庵以及***近代著名的洋学家佐久间象山(1811-1864)。佐久间象山的弟子中包括著名的维新志士吉田松阴(1830-1859),松阴门下涌现出了包括高杉晋作(1839-1867)、伊藤博文(1841-1909)、山县有朋(1838-1922)等等一大批叱咤幕末乃至明治***政坛的大zhengzhi 家。象山的另一位弟子加藤弘之(1836-1916)则是著名的近代zhengzhi 学术团体“明六社”的核心成员,他提出的社会达尔文学说对***近代zhengzhi 思想具有很大的影响。

  在近代,除了上述的大盐中斋、佐藤一斋及其徒子徒孙之外,大名鼎鼎的西乡隆盛(南洲,1828-1877)也是佐藤一斋的忠实“粉丝”。由此亦可略微窥见阳明学以及阳明学者对于***近代史影响之巨。

  拉拉杂杂扯了这些,总起来说有以下这些感慨:在***,阳明学及阳明学者(这里主要指的是事功派学者)从其产生的首座天起就作为官方正统学问朱子学及其学者的对立物而存在并与之作着不懈的斗争。从中江藤树到熊泽蕃山,再到近代的大盐中斋、佐藤一斋乃至佐久间象山、吉田松阴、西乡隆盛、伊藤博文,***的阳明学者非常完美地继承了其始祖知行合一、讲求事功的优点并使其得到了在阳明学的家乡所根本无法实现的发扬光大。作为阳明学的家乡人,反观阳明学创立之后这一学说在本国的发展历程,我们只能看到那些喜好清谈妄言的陆王后人们一步步引导明朝走向了灭亡。在感到羞愧之余,我们是否还能从中获得一些能令自身猛然警醒的有益启迪呢?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