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泼水节的风俗

时间:2016-11-25 13:37:29     编辑:Ky02
20

  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在傣族当地就会举办泼水节的活动,是云南傣族聚居的地方的一个宗教传统节日,当地最隆重的节日之一。那么您知道傣族泼水节的起源吗,傣族泼水节的风俗习惯又有哪些?下面不妨快来了解看看吧!

傣族泼水节的风俗

傣族泼水节的风俗

  

  傣族泼水节的起源

  泼水节源于印度,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而妇女们则各挑一担清水为佛像洗尘,求佛灵保佑。"浴佛"完毕,人们就开始相互泼水,表示祝福,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这样开始了。人们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文雅的则用树枝蘸水泼。"水花放,傣家旺","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入夜,村寨鼓乐相闻,人们纵情歌舞,热闹非凡。整个节日期间,除有赛龙船、放高升、放孔明灯、泼水、丢包等传统娱乐活动外,还有斗鸡、放气球、游园联欢、物资交流等新的活动。云南民族村的傣族、佤族男女也身穿盛装与游客一起欢度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的传说

  泼水节是傣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在这万物争春的佳节里,傣族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节日的盛装赶大“摆”,举行浴佛和互相泼水祝福。白天城乡各地处处吉祥水花飞舞,笑语连天,一片欢腾,晚上村村寨寨唱傣戏,跳嘎秧舞,放孔明灯,彻夜不眠。

  大泼三天,小泼七天。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 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算命www.bmfsm.com)

  首座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清晨,虔诚的佛教徒沐浴更衣,在佛寺院中用沙滩成宝塔,围坐在宝塔四周听僧侣诵经布道,祈祷丰年,然后全村寨的群众各挑水一担,泼在佛像身上,为佛洗尘。浴佛后,人们便从四面八方敲着铓锣,打着象脚鼓涌向街头,洋溢着节日的欢声笑语。

  伴随着“水、水、水”(傣语好的意思)的欢呼声,把一盆盆圣洁的水泼向对方,以表示美好的祝愿,可以消灾除病,直至人人全身湿透。泼水节期间,还要赛龙舟、跳孔雀舞,青年男女趁过节“丢包”定情。到了夜晚,广场上燃放起五颜六色的烟花,大家围着熊熊的篝火,载歌载舞,欢闹通宵。现在,还增加了文艺会演、集市贸易等新内容。

  在泼水节中谁被泼的水越多,象征着今年谁最幸福,泼得越多,越能表示热情。泼水节的内容,除了泼水,还有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跳孔雀舞、丢包、放高升、放孔明灯等习俗。

  改革开放的东风,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泼水节这个民族传统节日,从形式到内容,都进行了许多变革和充实。一年一度的泼水佳节,各个民族聚集在一起共同欢度,并成为了国内外和边疆各族人民广泛交流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思想感情,增进民族团结,开展多种形式的横向联合的桥梁和纽带,从物质文化上把各民族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断地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友爱互助、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傣族泼水节的风俗习惯

  傣族泼水节为期三至四天.首座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各种活动.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称此麦帕雅晚玛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是傣历的元旦. 

  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 

  泼水节的内容,除泼水外,还有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斗鸡、跳孔雀舞、白象舞、丢包、放高升、放孔明灯等民俗活动,以及其他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 

  1、泼水节"祝福":浴佛 

  在"麦日",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水花放,傣家狂","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 

  2、泼水节"爱情":丢包 

  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爱情的信物.丢包那天,姑娘们极尽打扮之能事,然后打着花伞,提着小花包来到"包场",与小伙子们分列两边,相距三四十步,开始向对方丢花包.小伙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丢来的花包,就得把事先准备好的鲜花插在姑娘的发颉上,姑娘若是接不着小伙子丢来的包,就得把鲜花插到小伙子的胸前……就这样渐渐地选中了对方,一段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就开始了. 

  3、泼水节"力量":赛龙舟 

  赛龙舟是泼水节最精彩的项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江上停泊着披绿挂彩的龙船,船上坐着数十名精壮的水手,号令一响,整装待发的龙船像箭一般往前飞去,顿时整条江上,鼓声、锣声、号子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声声相应,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4、泼水节"舞蹈":象脚舞和孔雀舞 

  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泼水节自然少不了舞蹈.大规模的舞蹈主要安排在泼水节的第三天,如象脚舞和孔雀舞等.从七八岁的娃娃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到村中广场,参加集体舞蹈.象脚舞热情、稳健、潇洒.舞者围成圆圈,合着锰锣、象脚鼓翩翩起舞,一边跳舞一边喝彩"吾、吾"或"水、水"!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中姿态为基础,在趣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聚着傣族儿女们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舞者尽情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唱边跳,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狂放不拘,连续跳上几天几夜也不知疲惫. 

  5、泼水节"高升":放高升和孔明灯 

  放高升是泼水节的又一项保留节目.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种烟火,将竹竿底部填以火药和其它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接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放高升时,点燃引线使火药燃烧便会产生强劲的推力,将竹子如火箭般推入高空.竹子吐着白烟,发出嗖嗖的尖啸声,同时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簇,光彩夺目,甚是美妙.地上则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议论声、赞美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高升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人也觉得更光彩、更吉祥. 

  放孔明灯也是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入夜,人们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汽球"内,利用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一盏盏明亮的孔明灯在漆黑的夜晚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人们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