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火把节的来历

时间:2016-08-19 15:25:50     编辑:Ky02
20

  白族火把节的具体时间是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主要是为了纪念柏节夫人、消除病虫保丰收、燎去晦气。关于白族火把节的来历传说您听说过吗,白族火把节当地习俗又有哪些?下面不烦过来看看文章吧!

白族火把节的来历

白族火把节的来历

  

  白族火把节

  火把节是白民族内部唯一共同的节日。见于白族民家,拉玛和勒墨三大民系内。是白族全年节日中除去汉源节日外最正式最隆重的本土节日,在白族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相比之下,官方认可的白族民族节”三月街“仅仅流行于泛洱海区域的南大理一带(参见:南北大理),其影响和重要性远不及火把节。火把节被简单地认定为彝族民族节也因此导致白族民间的很多怨言和不理解。

  白族火把节的来历传说

  关于火把节的来历,还有个美丽动人的传说。1200多年以前,在大理这块神奇美丽的土地上,正演绎着一场轰轰烈烈的**,而一段***不渝的爱情故事也由此拉开了序幕。南诏王皮逻阁的心中正在酝酿一个巨大的阴谋:吞并其他五诏,独霸大理。农历六月二十五这天,南诏王在松明楼设宴招待五位诏王,邓赕诏主皮逻登的妻子柏洁贤惠而聪明,她猜到了南诏王的意图,又无法劝阻丈夫去赴宴,于是在丈夫的手上戴上铁镯,并嘱咐他小心行事,而丈夫去赴宴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南诏王一把火烧了松明楼,其他五王已葬身火海,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柏洁夫人凭借丈夫手上的铁镯找到了尸体,在悲痛不已的同时,她的又手因在炭火中扒找而已鲜血淋淋,由此有了火把节妇女染指甲的习俗。南诏王垂涎于她的美貌与智慧贤淑,想纳其为王妃。柏洁夫人假装答应,但要求要为丈夫守灵七七四十九天,并要南诏王为其夫披麻戴孝,自己却借着过海之机,纵身跳入洱海,随丈夫而去。于是,柏洁夫人成了***爱情的象征,在大理的一些地方,人们还尊她为本主,以她为榜样,她的故事也就这样一代代地传了下来,传遍了洱海附近的每一个角落。

  久而久之,就有了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烧火把的习俗。为纪念南诏王火烧松明楼,也为纪念柏洁夫人的***与智慧,仿佛那火苗之中可以寄托着无限的敬佩与思念。当你到大理南诏风情岛的本主文化广场,驻足在柏洁夫人雕像前,看着她那婀娜多姿的身姿态时,就可以想象当年是怎样一个场景,并且会深深地陷入遐想之中。清代邓川人艾濂有《谒慈善夫人诗》云:

  山坳古庙千尺柏,拔地参天傲霜雪;(算命www.bmfsm.com)

  岁寒然后知不凋,其为木也坚多洁。

  历史长河从远古而来,奔流进一个新时代的岁月,经济在迅速发展,白族地区所存在原悠久的历史文化、纯朴的民风民俗融进了这个全新的社会里,更加焕发出它的古貌新颜来。生活在新时代的人们,越来越懂得珍惜渐渐逝去的文明,这些祖辈留下的习俗,被人们渐渐地拾了起来,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白族火把节风俗习惯

  白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民族,而一些盛大的节日则把该项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及民风民俗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众人面前,热情似火的火把节把很久以前一段悲壮的历史与一个***不渝的爱情故事再次搬上了生活的舞台。

  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五这天,山下的各个白族村寨,到处洋溢着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平日总是在红土地里忙碌的人们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那象征这一年收成的大火把上面,似乎那田地中的的生命已不再是他们生活的主题。于是,早饭过后,家里的大人小孩都放下其他事情,为过节而做准备。大人们准备好柴火,集中在村中心扎大火把,新婚家庭每家抱个大公鸡来犒劳这些劳苦功高的人们,而小孩们则准备自己的小火把和松香面,计划着怎样搞好晚上的活动。

  这一天,每家每户都早早吃过晚饭,关好门窗,到村中心挤着,巴望着那神圣时刻的到来。夜幕降临之时,人们开始把十多米高的大火把竖起来,火把顶头扎有纸糊的升斗,预示本村来年步步高升、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有的也直接把这些希望写在上面。文艺表演、saima 等活动结束后,户负着神圣使命的人爬到火把上,点燃火把,这个节日的高潮由此开始,人们的欢呼声淹没了周围大自然的声音。母亲们则把孩子端阳节绕在手上的五彩线缠在火把上烧尽,象征皮逻登手臂上烧红的铁镯。还背着婴儿到燃烧着的火把下面绕圈,顺便把已在小孩身上滚过的面团丢入火中,据说这样能祛邪避灾,使小孩健康成长。绕完后顺便捡一根从火把上掉下来的柴带回家,预示家中六畜兴旺,财(柴)源滚滚,似乎那些已被烧断而正准备往下掉的炭火对他们已不再是威胁。另一边,一些年轻人和儿童则烧着小火把,对着别人撒一把松香面在火把上,说是在松香催动下蹿得老高火苗可以烧去身上的一切疾病。直到大火把顶头的升斗被烧得掉下来,负责人就把升斗送到本年结婚但还没生子的人家,祝愿其早生贵子。而另一部分人则抬着小火把到田边烧,据说能够驱虫除病,庄稼收成更好,田里的一串串火龙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渲染着这隆重而又欢庆的日子。

  至此,烧火把的活动也慢慢地进入低潮,随着人们陆陆续续地回家而结束。但这并不是节日的最后,回家后,妇女、小孩都要用凤仙花把指甲染红,以纪念柏洁夫人***的爱情。

  白族火把节当地习俗

  火把节是白族的传统节日,节日当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节日在当日白天做准备,在太阳落山后开始启动。主要有如下内容:

  竖火把

  节日前夕 ,全村同竖一根高约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火把用山上砍下来的松树制作而成。费用由当年生小孩的人家负担。用松树做杆,上捆麦秆、松枝,顶端安一面旗。旗杆用竹竿串联三个纸篾扎成的升斗,意为“连升三级”。每个升斗四周插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类字画的小纸旗;升斗下面挂着火把梨、海棠果、花炮、灯具以及五彩旗。

  火把节的中午,人们带上小火把、 纸钱、香烛、供品,到祖坟前扫墓、祭奠。小

  火把点燃后,撒三把松香熏墓,等火把燃到把杆后方能回家。墓地如离家甚远,则在家里祭祀。

  太阳落山前,各家提前吃完晚饭,扶老携幼出门观赏火把和跑马。跑马的有大人[1]  、有小孩。绕火把跑三圈后,才能向远处驰骋。不跑马的,就挨家挨户欣赏各家门前的火把,看谁家火把精致美观。在全村的大火把点燃之前,年轻的媳妇们打着伞,背上新生婴儿在火把下转三圈,以示祛邪得福。(算命www.bmfsm.com)

  点火把

  夜幕降临时,村中老人领头献祭品,向大火把叩头。几个勇敢矫健的小伙子,一个接一个地攀上高竖的大火把,将小火把逐人上传将大火把点燃。刹时,列焰腾空,鼓乐大作,鞭炮齐鸣,响切云霄,场面壮观。当火把上悬挂升斗的竹杆被烧断时,人们争相抢夺凌空飞下的升斗。抢到者被视为有福之人,受到大家的祝贺,被簇拥着回家,由主人用烟、酒、茶款待簇拥人。下一年度大火把上的升斗即由抢得升斗的人备办。

  狂欢

  火把节的高潮是耍火把。男女青年各持一个火把。见人就从挎包里抓出一把松香粉往火把上撒。每撒一把,就会发出耀眼的火光,发出“轰”的一响,火苗燎向对方,叫做“敬上一把”。白族认为火苗指向可燎去身上的晦气,故竞相燎耍,喜气洋洋。燎耍过后,青年要成群结队,举着小火把到田间地头,向火把撒松香粉,给谷物照穗,其意是消除病虫保丰收。 在工业时代,化纤织物普及。化纤织物不耐热,所以遇上火把节是很惨的。

  尾声

  火把节近尾声时大家互相道别散去。同时到燃尽的火把下面捡木炭回去放在房子外面辟邪。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