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朝节的由来和习俗

时间:2016-10-20 16:57:50     编辑:Ky02
20

  “花朝节”在民间的叫法有很多中,例如“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那么您知道“花朝节”的节日由来吗,传统节日花朝节又有哪些民间习俗?下面不妨快来看看相关的文章吧!

花朝节的由来和习俗

花朝节的由来和习俗

  

  花朝节的起源

  花朝节在 古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因地而异的现象,可能与各地花信的早迟有关。世界上像 那样定出花的节日的民族是不多的,可见中华民族对花的热爱有悠久传统。“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这是旧时江南民间庆贺百花生日风俗盛况的写照,夜间在花树枝梢上张挂“花神灯”,灯火与红花绿枝相映成趣;更是一展各自手艺的好时节。花朝节,是纪念百花的生日,因古时有“花王掌管人间生育”之说,故又是***崇拜的节日。 古代的农耕、鱼猎全靠人力完成,人数越多,才越能显出生产力的强盛,所以在古代,人们是希望子孙繁衍,人口众多的。关于花朝节的记载,南宋杨万里的《诚斋诗话》谓“东京二月十二日为花朝”。陶朱公书亦载:“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其风俗多是郊游雅宴,盛唐即有此风,参加者多是些骚人墨客,有时也有亲朋好友,在观景赏花中饮酒赋诗,欢声笑语,持续不断。在宋代以前,过花朝节的一些高雅习俗只限于一些士大夫和知识分子之中,在民间并不普及。自北宋开始,其活动又有了新内容,增加了种花、栽树、挑菜(采摘野菜)祭神等,并逐渐扩大到民间的各个阶层。

  “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渐闻风俗,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望之时,最堪游赏。”

  ————南宋《梦粱录·二月望》

  “二月望为花朝节。盖花朝月夕,世俗恒言二、八两月为春秋之半,故以二月半为花朝,八月半为月夕也。”

  ———— 《中华全国风俗志》

  传统节日花朝节的习俗

  夏历二月十五祭日、八月十五祭月。周历改为春分祭日、秋分祭月。所以周礼以来,二月十五一直是和春分同等地位的仲春之气。帝王在春分祭日,更多在礼法和宗教上,由于民间不能随便祭祀日月,因此民间对春分秋分的热情和美好庆祝逐渐转移到古夏历,既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上。并赋予了百花生日(花神生日)和中秋团圆这样的地位,所谓春花秋月,世间最美,花朝对月夕,一春一秋。花朝,在二月十五,是春天中最美的日子;月夕,在八月十五,是秋天中最美的日子,他们分别以春花和秋月画出了最美的一首诗,被民间所接受乃至憧憬。可惜唐宋以后,花朝逐渐被清明所代替,活动也转加在了清明上,春天中集大成者的日子无论花朝还是上巳都集合在清明上;只有秋天中的七夕、中秋、重阳还存在着。

  关于花朝的日子,由于被春分所替代,民间对古祭日的概念并不是十分确定,这并不像中秋,与满月这样非常明确的信号,因此日期有很多,但都在仲春,有二月二(龙抬头)、二月十二、二月十四、二月十五四种说法。准确应是二月十五望日,因为从对应的角度上。

  虽然不是明确的女儿节,但也在民间被成为姑娘会,女孩在这一起也借此相聚玩耍,互相认识结交朋友。未出阁的女子最爱赏红拜花神,吃花糕,行花令,祈祷自己像花一样朝气与美丽。赏红一般与拜花神连为一体,清以前贵族士人也赏花剪彩,祭花神,到了后来逐渐变为女儿的专利,

  晋人周处所撰的《风土记》中说到:“浙间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南宋《梦粱录·二月望》“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渐闻风俗,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望之时,最堪游赏。”《中华全国风俗志》“二月望为花朝节。盖花朝月夕,世俗恒言二、八两月为春秋之半,故以二月半为花朝,八月半为月夕也。”《广群芳谱》引《翰墨记》、《秦中岁时记》,过花朝节的习俗在唐代已经流行于长安、洛阳等地。

  折叠踏青

  以春分(二月出头)为踏青的开始;十五为高潮;到清明为尾声。立春,大气回暖,有春的气象但花草并未发芽;春分,草芽等草菜类开始生长;花朝,百花开始发芽;上巳,花开到成熟期;清明,树花都以发展成熟万物清明桃红柳绿。

  折叠郊外赏花和花市

  (男女出游。赏花游春)幽人雅士,赋诗唱和,并出郊外各名园赏花;有的花农植花栽花插花载盆景,花市各色的花品,逛花市。唐宋时期好雅集,贵族士人郊游雅宴,于花下设行障坐席,女子游春野步,遇名花则设席藉草,以红裙递相插挂,以为宴幄,于亭边流水边烹茶对吟,传花令,抽花签,斗草,写诗,赏花,饮酒赋诗,观看歌舞,欢声笑语,持续不断,落花满天飞,拂了一身还满,醉倒于花下,甚是风雅。***也有花朝节,樱花会,其风雅即如同唐宋,贵族于樱花下行雅,后来民间每个家庭带着家人于花下饮宴歌舞,不醉不归。在宋代以前,过花朝节的一些高雅习俗只限于一些士大夫和知识分子之中,在民间并不普及,自北宋开始,其活动又有了新内容,增加了种花、挑菜(采摘野菜)祭神等,并逐渐扩大到民间的各个阶层。明代:“幽人雅士,赋诗唱和,并出郊外各名园赏花”清以前士人贵族的过节方式一直变化不大。并兴写关于花的诗词,不仅雅士文人,童叟百姓皆在那天为最爱的花抒写下动人的篇章并进行评赏。(算命www.bmfsm.com)

  祭花神

  (庙里烧香或者于花树下祭祀行礼祭拜)为花神设神位。清诗: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折叠赏红(护花)

  (赏花;女孩贴红纸红线或五彩纸,绸带在花枝上,即献给花神的礼物来装扮花神,凭自己的喜好装饰花树打扮的越漂亮者为魁,边祈福,边赏花。)清顾禄《清嘉录·二月》:“(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闺中女郎剪五色彩缯粘花枝上,谓之赏红。”“春到花朝染碧丛,枝梢剪彩袅东风。蒸霞五色飞晴坞,画阁开尊助赏红。”夜间在花树枝梢上张挂“花神灯”,灯火与红花绿枝相映成趣。夜晚聚众提灯** ,谓之“花神灯”《博异记》、《镇洋县志》记载了赏红的习俗:唐朝天宝年间,有位名叫崔玄微的花迷,远近闻名。某年二月之夜,一群百花之精幻变的艳丽女子入其花园,对他说本欲迎春怒放,可封姨(风神)出头阻挠,故请他帮忙解难。崔氏遵彼指教,置备彩帛,画日月星辰其上。二月二十一日(一说十二日)五更时分,他将彩帛悬于园中的花枝上。届时果然狂风大作,但枝上花卉有彩帛护持,一朵也没被吹落。喜爱花卉者争相仿效,因以成俗。由于悬彩护花的时间必须安排在五更,故称"花朝"。赏红的作用1赏花2护花3间接祭祀花神和本花4为自己祈福5竞赛

  折叠种花

  民间有种花习俗

  折叠插花

  民间种花,文人则行栽花盆景,插花贡酒,香的雅事。插花供于画下案上,在唐宋或仿唐宋的古画上经常可以看到

  折叠扑蝶会

  宋俗《诚斋诗话》载:“东京二月十二日曰花朝,为扑蝶会”。:

  折叠挑菜

  采摘野菜(到向外挖菜)《翰墨记》:“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

  折叠应景佩饰

  一簪花:宋《洛阳牡丹记》中写道:“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不同于剪纸花,而是簪真品,宋代男女最风靡的簪花,戴于头上。不说了,花朝节怎能错过簪花习俗呢

  二花胜并相赠:妇女剪彩帛为花插头。明马中锡《宣府志》载:“花朝节,城中妇女剪彩为花,插之鬓髻,以为应节。”并且以此纸花互相赠送或以真花赠友。

  花朝节的各地习俗

  折叠杭州西溪花朝节

  西溪湿地的绿堤,是花朝节的主要观赏区之一,专门开辟了12片特色花卉区,

  要体现“花映绿堤”的绚彩景色。

  十二片特色花卉区分别为:海棠之语、琼花之魅、杜鹃之意、牡丹之韵、梅花之香、紫藤之蔓、山楂之恋、玫瑰之约、铁迷之家、樱花之舞、丁香之歌、百合之美。这些花卉区沿绿堤分片展开,每一块区域都有一种独特的美。比如,“杜鹃之意”区域里,有一棵冠幅4米,高2米,树龄450余年,开花数量达10万余朵的映山红。另外,还有马醉木、映山红、马银花,羊踯躅等百年以上树龄的杜鹃品种10余株。“铁迷之家”景点的主角——铁线莲,是一种藤蔓、攀缘植物。在国外,铁线莲早在一个世纪前就被人们大量栽培应用,享有“藤本皇后”之美称,不过现在国内还比较少见。首届西溪花朝节以西溪湿地为核心载体,将充分展示西溪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优美的生态景观。首届西溪花朝节的举办,既是一次传递亲情、爱情和友情的重大盛会,又是一场雅俗共赏的华夏传统节庆活动,对西湖区“打造首善之区、共建共享全国最美丽城区”是一次有力的推进,对杭州市打造生活品质之城也有着特殊的意义,更彰显了杭州市作为 最为适当旅游城市的新形象和新魅力。

  目前,花朝节的先行活动——“西溪探梅节”正在进行中,将一直持续到3月8日。“探梅节”是西溪湿地每年开春的代表活动,已持续举办6届,深受广大市民和全国各地游客的喜爱。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如果大家想探个早春,不妨到西溪去品味一下独特的“摇舟探梅”,感受“你探梅,梅也探你”的美妙意境。梅花是正月的花神,春季从梅花盛放开始;花朝节,也因探梅节拉开序幕。就让西溪的梅花把我们逐步带入姹紫嫣红的撩人春色之中吧!

  折叠武汉新洲花朝节

  它由来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已有记载。至于"花神",相传是指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传说她善于种花养

  花,被后人尊为"花神",并把花朝节附会成她的节日。花朝节在唐代已形成,唐宋时在宫廷、民间流传甚广,到了明、清盛行。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旧街镇的花朝节有八百余年历史,现在是一个商贾云集,影响远及鄂、豫、皖三省十几个市县的大型农贸交流会。

  农历每年二月十五,有百花生日之说,俗称“花朝节”。新洲旧街花朝节始于南宋,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即使**年代也未中断,由最初单纯的民间祭祀仪式,逐步发展成民间物资文化交流的盛会,历年来旧街花朝节都是鄂东一带最大的民间赶集庙会。旧街花朝节已被列为武汉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日旧街的三庙河滩及沿岸,五彩的帐篷摊铺绵延数公里,本届朝节以突出"农"字为特色,开设了耕牛、农资、农民生活用品、花卉苗木、现代农机等五大物资交流市场。除传统的物资交流、民俗表演等内容外,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也给本届花朝节注入了新的内容。"中南五省农民赶盛会,武汉市民游旧街"。3月11日,具有800多年历史的武汉新洲旧街花朝节开幕。庙会吸引来自鄂豫皖湘赣5省20余县市数万群众赴会。

  折叠壮族花朝节

  壮族花朝节又称“百花仙子节”。壮族民间节日。流行于广西龙州、宁明等地。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举行。节日里,男女青年汇集在长有木棉树的平坝对歌。歌中必有歌颂百花仙子的内容。青年男女对歌情深,歌为引子花为媒,在真挚的歌声中赠花定情,便抛绣球和互赠礼物。所得绣球不带回家,待日落分手时,挂到木棉树(民间认为百花仙子常住在木棉树中)上,以求百花仙子保佑爱情永结,心地洁白。

  折叠宁波花朝节

  宁波地区,少女在花朝节这天用绸缎缝作(内塞棉絮)百花娘子布人孩,祈祷像百花娘子一样美貌聪明,会绣百花。妇女则停止刺绣和针线活,烧香点烛膜拜供在桌上的绣花绷子。

  折叠白族花朝节

  大理山下的白族人民,则于农历二月十四举行“春会”,届时家家户户门前以盆栽花卉搭成“花山”,形成花山栉比的一条条“花街”,绚丽多彩,蔚为壮观。古城及城郊的居民和农民身着盛装走出家门,到大理古城各条街道逛花街,赏花景。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