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姓,姓轩辕的名人

时间:2016-12-09 14:20:32     编辑:Ky02
20

  “轩辕姓”汉族百家姓氏之一 ,轩辕姓起源有五种说法,分布在葫芦岛市、朝阳市、锦州市、阜新市、沈阳市、北京市、杭州市、南昌市。那么您知道关于轩辕姓家谱、轩辕姓名人信息有哪些吗,姓轩辕的男孩起名与女孩起名好听的名字有哪些呢?下面不妨快来看看相关的文章吧!

轩辕姓,姓轩辕的名人

轩辕姓,姓轩辕的名人

  

  轩辕姓

  轩辕(xuān yuán)复姓,是黄帝嫡传后代,出自有熊氏,亦称为帝鸿氏,后周武王伐纣分封轩辕子孙于铸国,改为铸氏。黄帝曾居于轩辕之丘,故而得姓轩辕,黄帝的后代子孙遂称轩辕氏。一说黄帝作轩冕之服,教民做衣服,故谓轩辕。又据古代传说,轩辕即天鼋,天鼋变为龙,龙为轩辕部落的图腾,因以得氏。

  轩辕姓起源

  渊源一

  源于姬姓,出自轩辕黄帝,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史籍记

  载:轩,姓也,黄帝号轩辕,后因为氏。轩氏,轩辕之后。史籍《姓解·六三》、 《姓苑》中均记载:“轩氏、辕氏、轩辕氏,皆黄帝之后。黄帝之后以号为姓,轩辕即黄帝,姓公孙或言姓姬。黄帝,少典氏之子。黄帝共二十五子,十四子有姓,共12种姓。” 著名东汉后期思想家、zhengzhi 家王符在所著的《潜夫论·志士姓》中记载:“轩氏、丰氏、驷氏、游氏、国氏、然氏、孔氏、羽氏、良氏、大季氏,十族之祖穆公之子也,各以字为姓。”轩氏、轩辕氏、辕氏、轩丘氏皆黄帝之后裔,各有各的支系,乃四种姓氏。

  周穆王姬满为西周朝第五代君主,周昭王之子,是 历史上最富于神话色彩的君王之一。传说他享寿一百零五岁,在位时间为五十五年(公元前976-前922年,一说公元前1001-前947年,待考)。据汲县西战国墓所出土的典籍《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喜好游历,曾于周穆王十三-十七年(公元前963-前959年或公元前988-前984年,待考),驾八骏之乘驱驰九万里,西行至“飞鸟之所解羽”的昆仑之丘,晋观黄帝之宫。他还设宴于瑶池,与西王母做歌相和。据考证,当时周穆王西游之地,就在今里海与黑海之间的一带旷原。后因徐戎造反,方赶回中原组织平乱。周穆王一生都致力于向四方发展,他曾因游牧民族戎狄不向周朝进贡,而两次发兵征伐犬戎,获其五王,并把部分戎人迁到太原(今甘肃镇原)。他还率军东攻徐戎,平服了徐戎的叛乱,之后在涂山(今安徽怀远)大会数百诸侯,巩固了西周王朝在东南地区的统治。周穆王制定了“墨、劓、膑、宫、大辟”五刑,其细则竟达三千条之多。后世流传有周穆王西征的故事,如晋朝汲冢出土战国竹简《穆天子传》 ,其中虽多夸张,但毕竟反映了当时周穆王意欲周游天下,以及西周王朝与西北各方国部落往来的情况。

  周穆王的后裔分衍有十大支姓,即轩氏、丰氏、驷氏、游氏、国氏、然氏、孔氏、羽氏、良氏、大季氏。除姬姓外,其轩氏为当首之氏,号称“中华首座氏”。

  渊源二

  轩辕姓源于芈姓,出自战国后期楚国王族后裔轩丘氏,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轩丘氏复姓系出楚顷襄王熊横,熊横迁都于陈国。其后裔楚文庶子被其封于轩丘为采邑,称轩丘氏。到汉朝时期有梁国宰相轩丘豹,其后省文简化为轩氏、丘氏。

  轩丘,按史籍《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记载:“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已经说得非常清楚,当时的罗川县就是现在的甘肃省正宁县。现存正宁县博物馆的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所立的《大宋宁州承天观之碑》记载:“兹县(隋罗川县,今正宁县)据罗川之上游,实彭原之属邑,气象葱蔚……人敦忠义之风,俗勤稼穑之事。轩丘在望,乃有熊得道之乡;豳土划疆,本公刘积德之地……轩辕师广成于前,夏禹尊子于后。” 这里所说的“轩丘”就是罗水上游的桥山,因为有氏而得名。子午山也称子午岭,即史籍《史记·五帝本纪》所说“黄帝崩,葬桥山”的桥山。清朝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庆阳知府赵本植修纂的《庆阳府志》记载:“黄帝陵在罗川县城东子午山旁。”民国十四年(1925年),正宁县知事苏绍泉修纂的《正宁县志》记述得更清楚:“黄帝陵在县东南湫头镇东北西头村之桥山,当谷一峰耸起,草木葱蔚,上有荒冢,旁立一碑,镌字:黄帝葬衣冠处。”此黄帝冢,正是汉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于桥山的地方。

  因此,轩丘即今甘肃省正宁县罗水上游的桥山。

  渊源三

  轩辕姓源于姬姓,出自轩辕黄帝后裔军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潜夫论·志士姓》记载,古有军氏,为周朝时期郑武公之子共叔段之后,后军氏大多改为轩氏。

  渊源四

  轩辕姓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公子喜,属于以通义字讹为氏。据史籍《风俗通义佚文》、 《左传》记载,郑国有公子喜,字子罕,其后为罕氏。在古代,“轩”与“罕”字通,如在《左传·昭公元年》中记为罕虎,而在《春秋公羊传》中则记为轩虎。其后裔以“轩”比“罕”为尚,遂为轩氏。

  源流五

  源于姬姓,出自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有熊氏,属于以先祖尊号为氏。据史籍《史记·索隐》、《汉书·古今人表》等记载,轩辕氏为上古黄帝后裔,出自有熊氏,亦称为帝鸿氏。传说,黄帝的母亲叫附宝,是中原部落首领少典氏的妻子。一天傍晚,附宝在有熊(今河南新郑西北部)的轩辕之丘突然看见了北极光,在中原地区能见到北极光是非常稀罕的,然后附宝就因此怀了孕。后来在西北黄土高原的沮源关降龙峡(今陕西黄陵沮水河畔)生下了黄帝。因此黄帝的姓氏是因为是少典氏的孙子复姓公孙氏。由于附宝受孕于于轩辕之丘,母亲附宝就给他起名号为轩辕氏。按远古的传说,“轩辕”即“天鼋”,天鼋亦称“力天”,在史籍《献侯鼎·天鼋铭》中有其图形记载。天鼋一直就居住在轩辕之丘,会飞,后来化身变为龙,从此龙就成为轩辕氏部落的传世图腾,因以得氏为“轩辕”。

  1978年5月上旬,在今甘肃庆阳地区的庆阳县三十里铺,民工在采石作业时,在炸开的石板层中发现了翼龙的化石。考古工作者研究发现,此翼龙系水族动物,颈长、尾短,没有背椎,头骨低长、牙齿多而较纤细。身无羽毛,体面光滑,但却有两个大“翅膀”,两翼展开长达两米,但不能作远距离飞行,只能在水边、疏林中滑翔,以啄捞鱼类为生,因称“环江翼龙”。考古工作者将“环江翼龙”化石与史籍《献侯鼎·天鼋铭》中的图形记载的“天鼋”对照和相互参证,惊异地发现二者不仅非常形似,而且印证揭示了传说中轩辕黄帝逝世后乘龙升天的奥妙——天鼋不仅是龙,而且能飞翔。“天鼋”就是翼龙,也就是“轩辕”。翼龙化石的发现,为轩辕氏族部落的存在提供了实物图腾的证据。后来,轩辕氏黄帝想到,炎帝多年来不辞劳苦,为人民做了数不尽的好事;而且为了不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放弃了向他复仇的念头。接着又想到自己将炎帝赶到南方,却占据着本属于他的领地,觉得自己过去对炎帝的处置是一个很大错误。于是,黄帝派人去恭请炎帝和他的部族回来。从此,炎帝、黄帝两个部落和睦相处、共同生产、繁衍生息,很快就融合到一起,形成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华夏民族,子孙后代就称作“炎黄子孙”。

  在黄帝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号为姓氏者,称轩辕氏。轩辕氏族人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轩氏、辕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号称“中华首座姓”。

  轩辕姓家谱

  河南睢县轩辕氏族谱,(明)轩辕輗始修,明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重修木刻活字印本;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三修木刻活字印本;1986年轩辕建启、轩辕成敏、轩辕吉敏、轩辕慎良、轩辕永吉等四修手写本;1998年五修计算机排印本。原稿现被收藏在河南省睢县轩老家庄轩辕氏宗祠。

  字辈排序

  河南睢县轩辕氏字辈:“鸿功绍先德信义建家基敏慎兆祥庆饮明振文思”。注:睢县轩氏、轩辕氏字辈相同,凡姓称轩氏者,族谱记载仍然为轩辕氏。

  姓轩辕的名人

  轩輗:(公元~1464年待考),字惟行,一字惟衡;河南鹿邑人。著名明朝大臣。明朝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进士,授行人司副。明宣德六年用荐改御使,明正统五年晋升为浙江按察使。

  轩万春:(生卒年待考),字彦绩;辽西人氏,祖籍京东玉田。著名晚清秀才、书法家。师承皇象、钟繇,工真、草、隶、行,其笔法朴质古情,沉着痛快,文而不华,质而不野。其书法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

  轩辕集:生于陕西轩家桥。集,会昌时人。武宗好神仙,集以山人进。宣宗即位,流岭南,居罗浮山。大中十一年复徵至长安,召问长生术。寻归罗浮。

  轩世荣:(生卒年待考),字軏;辽西人氏,祖籍京东玉田。著名民国文人、书法家。其书体既重师承,又多创新,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其楷书作品虽然留存不多,却亦见功力,气贯笔端,形神兼备。其书法笔势坚劲,能够兼融飘逸与沉着婀娜与刚健的不同艺术特点,做到质、妍的统一。轩氏的用笔特点是:点画之内给人以丰满圆转,轻重映带,变化无穷的直观印象。擅治印,其篆法严谨,刀法坚实挺拔,章法工稳停匀而富有变化。他的印章刀法稳重而灵动,加之其章法上分间布白,严整茂密,十分精到,在精严之下,汰去雕饰之气,给人以自然、恬静、茂丰的艺术感染力。不拘于法,妙趣横生,风格飘逸,疏密有致,自然得势。

  现代

  轩辕轲:1926年8月生,字敏毅,毕业于河南大学.河南省睢县人。 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审、教育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著有《中华民族教育思想纂要》、《 教育思想通史》龚自珍、魏源的教育思想一章,《 教育魂》*** 的教育思想两章。发表有《顾炎武的社会教化思想》、《颜元的社会教化思想》等有关教育思想的论文十余篇;《文心雕龙创作论的若干心理学考察》、《文心雕龙杂摭》等有关古代文论研究的论文数篇。担任《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思想》、《南宋事功学派及其教育思想》、《从鸦片**到“五四”时期的教育》、《基础心理学》等多种获奖学术著作的责任编辑、终审。

  轩锡明:(公元1949~今),笔名: 轩西明;河南桂颖人。著名当代小说作家。1968年毕业于青海省贵德县中学,现为青海省贵德县文化馆创作员, 二级作家(副高职称)。青海省作家协会理事,青海省海南州作家协会副主席,贵德县文学爱好者协会主席。

  轩静渊:(公元1936~今),女,河北定县人。著名西南农业大学教授。1957年7月毕业于西南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1982~1984年在***东京农工大学植物防疫学科学习。现任西南农业大学植保系教授,昆虫教研室主任。主讲《植物化学保护》、《农业昆虫学》、《植物抗虫原理及应用》、《储藏物昆虫学》等课程。参加“水稻三化螟预测及 防治”研究,获重庆市重木科技四等奖。

  轩玉亭:(公元1947~今),河南临颍人。河南省豫剧二团,豫剧表演艺术家, 一级演员。1966年毕业于河南省戏曲学校主攻生丑行, 戏剧家协会会 员, 戏曲学会会员,河南省戏曲学会会员,河南省第二次文代会代表。(算命www.bmfsm.com)

  轩鸿瑞:(生卒年待考),号墨子,轩輗之后;河南鄢陵人。著名书法家。工真、草、隶、行,尤擅草。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其状惊世骇俗。而笔法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鸿瑞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轩鸿瑞书法中常有侧倾的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以几十年集古字的浑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于天真自然,绝不矫揉造作。

  轩辕姓起名

  轩辕姓男孩起名

  轩辕鹳豪、轩辕小兰、轩辕成赫、轩辕家辉、轩辕之林、轩辕随斌、

  轩辕  丫、轩辕际晓、轩辕筱一、轩辕君临、轩辕海芊、轩辕花莲、

  轩辕蕙挺、轩辕昊町、轩辕濯曙、轩辕宇轩、轩辕义名、轩辕境峰、

  轩辕青纯、轩辕萧彬、轩辕佳人、轩辕宇鑫、轩辕小坚、轩辕华栋、

  轩辕  蓓、轩辕  煌、轩辕鹤洳、轩辕  宠、轩辕泽林、轩辕小舒、

  轩辕伊熙、轩辕可靖、轩辕白鹤、轩辕子萱、轩辕培耕、轩辕祥翠、

  轩辕新忠、轩辕俊耀、轩辕郁非、轩辕会明、轩辕  凯、轩辕韶广、

  轩辕紫灵、轩辕宝鉴、轩辕  颜、轩辕王涛、轩辕钲杭、轩辕海辉、

  轩辕俊翔、轩辕  媚、轩辕鉴明、轩辕美梨、轩辕小乐、轩辕  钊、

  轩辕梦雅、轩辕争荣、轩辕浩铭、轩辕郁芊、轩辕惋钰、轩辕林逸、

  轩辕以檑、轩辕玉珍、轩辕霁春、轩辕诚明、轩辕灵馨、轩辕  舟、

  轩辕译斐、轩辕瑞珍、轩辕乙甲、轩辕黄河、轩辕翠容、轩辕  玫、

  轩辕姓女孩起名

  轩辕小樟、轩辕念欣、轩辕发达、轩辕  拓、轩辕尚骏、轩辕  肴、

  轩辕棕镁、轩辕丹柔、轩辕  宏、轩辕重军、轩辕瀚驰、轩辕于越、

  轩辕训江、轩辕灵钰、轩辕  琪、轩辕佳薇、轩辕  岭、轩辕沈涵、

  轩辕玉璇、轩辕  滨、轩辕玮珊、轩辕兰征、轩辕栋良、轩辕  波、

  轩辕颢津、轩辕学兰、轩辕  振、轩辕丹疗、轩辕智彬、轩辕佳音、

  轩辕晓蕾、轩辕欣宇、轩辕诗绮、轩辕九五、轩辕  栋、轩辕  龙、

  轩辕苏垒、轩辕小乐、轩辕哲闽、轩辕宇翔、轩辕语润、轩辕连生、

  轩辕万鑫、轩辕泯宇、轩辕晗璋、轩辕凯旋、轩辕泽民、轩辕亢戌、

  轩辕  影、轩辕玉莲、轩辕世建、轩辕孟勇、轩辕贰诞、轩辕薇亦、

  轩辕会军、轩辕歆雅、轩辕政福、轩辕天万、轩辕诗杰、轩辕  霆、

  轩辕诗蔓、轩辕文平、轩辕承斌、轩辕旭东、轩辕泰谦、轩辕  贱、

  轩辕厘辛、轩辕彦之、轩辕素菊、轩辕雨恒、轩辕秋珍、轩辕英舒、

  轩辕小菊、轩辕一前、轩辕玉灿、轩辕禹锡、轩辕绿缘、轩辕之晨、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