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姓,姓诸葛的名人

时间:2016-12-08 11:33:36     编辑:Ky02
20

  “诸葛姓”汉族百家姓氏之一 ,诸葛姓起源有三种说法,得姓始祖是葛伯。那么您知道关于诸葛姓家谱、诸葛姓名人信息有哪些吗,姓诸葛的男孩起名与女孩起名好听的名字有哪些呢?下面不妨快来看看相关的文章吧!

诸葛姓,姓诸葛的名人

诸葛姓,姓诸葛的名人

  

  诸葛姓

  诸葛氏是 的一个复姓,大部分诸葛姓由葛姓衍化而来。诸葛姓的杰出代表人物有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吴国大将军诸葛瑾等。诸葛氏的起源单一。

  早在商朝,伯益的后裔葛伯,被封为诸侯,灭亡后,后世有一支迁居诸城(今山东省诸城),后迁至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当地已有葛姓,故后来的葛姓取“诸葛”二字为他们的姓氏。秦代葛婴(陈涉大将)在农民起义中屡立战功,却因谗言所害,遭杀身之祸,而后世汉武帝刘彻为其不平,隧赐其子孙为诸县侯,由此,后人取“诸”及“葛”字,合姓“诸葛”;再一说,有“詹葛”一姓,在齐国人的语系里,“詹”与“诸”两音不分,时间长久后,误传为“诸葛”。诸葛复姓望族居琅邪郡。秦始皇时置郡。相当于现在山东省诸城市、临沂市、胶南县一带。

  诸葛姓起源

  源流一

  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有熊氏之后,属于音讹改姓为氏。据史籍《世本·氏姓篇》记载:“有熊氏之后为詹葛氏,其后齐人语讹,以詹葛为诸葛。”

  春秋时期,在齐国古老的有熊氏的后裔子孙中,有人原称詹葛氏,后来因读音讹误为诸葛氏,便干脆改称诸葛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二

  源于嬴姓,出自黄帝后裔葛伯的封国,属于以封邑名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的记载,夏王朝时期,黄帝之支庶伯益的后代飞廉被封在葛地(今河南宁陵),建葛国,称为葛伯。据典籍《孟子·滕文公》中的记载:“汤居毫,与葛伯为邻。”按史记载 ,约在公元前一千七百多年以前,曾有一个独霸一方的“葛国”,即葛伯国。自伯益的大儿子飞廉为首座任葛伯开始,封爵四十位,共立国一千八百年左右。虞舜时期,大禹为司空,受命治水,让颛顼的后裔伯益当他的助手辅佐治水,负责技术工作,相当于现代的水利部部长。伯益跟随大禹治水十三年,左准绳,右规矩,定山川,图博物,察民俗,治理水患后著有《山海经》十八篇。葛国灭亡后,葛伯的后世子孙以故国名称为姓氏,称葛氏。周武王灭殷商后,在西周初期,又寻回葛伯后裔,封赐有葛国(今河南长葛),为子爵。周桓王姬林二年(公元前718年),葛国被郑庄公姬寤生所吞灭,其后在其故国之地还爆发了宋、郑两国之间的著名“长葛之战”;十年后的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郑国为了争霸中原,又在其地爆发了针对周王朝的著名“繻葛之战”;葛国故地成了诸侯们争霸春秋的的古战场。

  葛国灭亡后,其王族子孙和国民中有以国名为姓氏者,称葛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河南葛氏的一支。原居于琅琊郡诸县之葛氏有一支迁徙至阳都(今山东沂南),因阳都已有葛氏,遂称后迁来的葛氏为诸葛氏,后有省文再称葛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

  源于改姓,出自秦末陈胜吴广大将葛婴,属于帝王封赐改姓为氏。秦朝末期,陈胜吴广起义时,属下有大将葛婴,他屡立战功,后来却被陈胜听信谗言所***。到了西汉朝时期,汉文帝刘恒感其忠勇,特赐封葛婴的孙子为诸县侯(今山东诸城),其后代遂以诸葛为姓氏,称诸葛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诸葛氏原为葛氏,祖籍山东琅琊诸县,后从琅琊诸县迁至古齐地阳都城南之葛坡,故由此而得“诸葛”之姓。

  诸葛姓家谱

  浙江金华九龙诸葛氏宗谱四卷,(民国)诸葛小月等纂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重修,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续修,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金华市文物管理局。

  浙江兰溪琅琊诸葛氏宗谱四卷,(民国)祝谏重纂,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市水亭乡。

  兰西诸葛氏简史,(民国)诸葛政清撰,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 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诸葛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七卷、第十三卷。现被收藏在 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兰溪重修诸葛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诸葛铎总理,诸葛浩等纂修,清道光十一年木刻活字本一册,今仅存首座卷、卷首。现被收藏在 家谱网站档案馆。

  姓诸葛的名人

  诸葛亮

  三国时蜀国zhengzhi 家、军事家、谋略家,华夏军政领域智慧的化身,智圣。东汉末年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省襄阳西),留心世事。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了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隆中对”

  ),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帮助刘备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占领荆、益两州,建立了蜀汉政权。刘备称帝,他任丞相。刘备死后,受遗诏与尚书令李严共同辅佐后主刘禅。建兴元年,以丞相封武乡侯,兼领益州牧。他志在攻魏以复中原,乃东和孙权,南平孟获,而后出师北伐,六出祁山,与魏相攻战者累年,后病死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勉县西南)军营中,葬定军山,终年54岁。有《诸葛武侯集》、《出师表》为其名篇。

  诸葛瑾

  字子瑜,诸葛亮之兄。初为孙权长史,转中司马。孙权派遣诸葛瑾使蜀通好刘备,与诸葛亮俱公会相见,退无私面。后刘备伐吴,有人言其密遣亲人通蜀。孙权说:“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孙权称帝,拜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

  诸葛恪

  三国时期吴国大臣。字元逊(203-253),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南)人。诸葛瑾之子。少时聪明过人,深得孙权的喜爱和器重。弱冠拜骑都尉,与顾谭、张休等侍太子孙登讲论道艺。当时丹阳地势险阻,盗匪藏于山中,无人敢任太守。恪主动请命,嘉禾三年(234年)拜抚越将军,领丹阳太守,一举治平。孙权卒,恪受顾命辅佐幼主孙亮,专国政 。建兴元年(252年),出兵攻魏,坏魏军浮桥,水淹魏军数万,得军资如山。恪由此骄纵轻放。次年春,又北伐魏军于新城,数月不下,又值盛暑,士卒病者大半,怨声载道,被迫退兵。后为皇族孙峻所杀。

  诸葛恢

  字道明(265-326),晋代琅玡阳都(今山东省沂南)人。曾任安东将军司马睿(即后来的晋元帝)属下的从事中郎,后官至尚书右仆射。

  诸葛丰

  字少季,西汉琅琊县人,其里籍疑为今琅琊镇窝龙村(传言因纪念诸葛祖籍得名),或疑为葛陂(今诸城市枳沟镇普庆村南)。诸葛丰以明经为郡文学,特立刚直。贡禹为御史大夫时,以同乡召诸葛丰为属员,后举荐为侍御史。元帝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避,京城因而有语曰:“间何阔,逢诸葛。”就是说诸葛丰执法严正,害人者遂久阔而不相见。元帝嘉奖他的气节,加封诸葛丰为光禄大夫。时侍中许章以皇帝贵幸,淫奢而不守法规,其属下犯事,牵连及之。诸葛丰具文弹劾,正准备上奏,适逢许章私出,诸葛丰遂举符节令其下车,欲将其逮捕。许章逃入宫门,乞哀于天子。于是元帝收回诸葛丰的符节。诸葛丰不胜愤懑,上书辞职,元帝不许。是后所言益不被用。在位权贵多言其短,元帝降诸葛丰为城门校尉。最后上书弹劾光禄勋周堪、光禄大夫张猛,被元帝贬为庶人,终于家。诸葛丰之后代迁居阳都(今沂南县砖埠乡黄疃一带),多有显者,诸葛亮便是其中之一。(算命www.bmfsm.com)

  诸葛诞

  字公休,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人。诸葛诞与诸葛亮同宗,初为尚书郎、荥阳县令。后来入朝任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因魏明帝恶其沽名钓誉而罢官。曹芳继位之后复职,诸葛诞又任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因讨伐毋丘佥等人叛乱而升任镇东将军、征东大将军,封高平侯。甘露二年(公元257年),朝廷为削弱其兵权而召入朝为司空,诸葛诞起兵反叛并投降吴国,在吴国出任左都护、大司徒、骠骑将军,封寿春侯,后被司马昭杀死。

  诸葛姓起名

  诸葛姓男孩起名

  诸葛双秆、诸葛子钰、诸葛懋森、诸葛和鑫、诸葛  茜、诸葛淇威、

  诸葛霖铭、诸葛昕桥、诸葛昊忱、诸葛嘉宏、诸葛武峰、诸葛  溢、

  诸葛皓儒、诸葛雪桐、诸葛  铃、诸葛振浠、诸葛书圃、诸葛  勇、

  诸葛子睿、诸葛铭飞、诸葛嘉添、诸葛丹清、诸葛彬彬、诸葛祥萱、

  诸葛  焰、诸葛莫含、诸葛  瑜、诸葛  骞、诸葛  玮、诸葛诗彤、

  诸葛  为、诸葛芯萱、诸葛辛如、诸葛卓琛、诸葛长寿、诸葛道金、

  诸葛一停、诸葛以特、诸葛双旭、诸葛硕鹏、诸葛汶甫、诸葛采薇、

  诸葛斯鑫、诸葛颂寒、诸葛际童、诸葛枭华、诸葛昱昔、诸葛禹恽、

  诸葛瑞松、诸葛  隽、诸葛砚超、诸葛玉芊、诸葛弈心、诸葛乐昕、

  诸葛  参、诸葛忠臣、诸葛晓春、诸葛冰林、诸葛建军、诸葛刃仞、

  诸葛思思、诸葛航进、诸葛林森、诸葛艾利、诸葛  韵、诸葛龙图、

  诸葛姓女孩起名

  诸葛娅辰、诸葛燕丽、诸葛怡美、诸葛锁娟、诸葛金花、诸葛玉艳、

  诸葛琳冰、诸葛芮莹、诸葛秀西、诸葛嘉怡、诸葛渝倩、诸葛悦灿、

  诸葛思玉、诸葛怡翰、诸葛浩悦、诸葛新萍、诸葛文琳、诸葛晨秀、

  诸葛煜莹、诸葛秋英、诸葛琳萍、诸葛馨瑶、诸葛妤瑶、诸葛利芳、

  诸葛兆霞、诸葛玺雪、诸葛妍旭、诸葛菁莉、诸葛宏丽、诸葛桂霞、

  诸葛妙玉、诸葛丽丽、诸葛艳娜、诸葛月颖、诸葛孔芳、诸葛恩瑶、

  诸葛炳颖、诸葛敏怡、诸葛已文、诸葛迎雪、诸葛素萍、诸葛泽萍、

  诸葛定文、诸葛幸茹、诸葛麟琳、诸葛滟蓉、诸葛丽洁、诸葛永琴、

  诸葛碧娟、诸葛龚芬、诸葛秀芬、诸葛婷尹、诸葛洛倩、诸葛慧妍、

  诸葛悦佩、诸葛琬玲、诸葛燕夏、诸葛维倩、诸葛淑娟、诸葛妍霁、

  诸葛月萍、诸葛春芳、诸葛琬燕、诸葛华文、诸葛曼红、诸葛琴雯、

栏目导航